劳资关系打上死结 从张茵“血汗门”看内地劳资关系处理



中国劳资关系问题在隐匿了近三十年后,随着《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大张旗鼓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今年两会期间,张茵的一番言论引起人们的争议,“人大代表是否在为富人说话”?当时广东省工会曾希望与张茵就相关问题进行一场对话,但张茵没有应战,错过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机会。如果能有这样一次对话,那一定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公开的劳资双方的对话,一定会在中国劳资关系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因为对于社会发展来说,对话肯定要比对抗好得多。

至于玖龙是不是“血汗工厂”?张茵的解释不能说没有道理。在香港大学生的眼里,虽然张茵的工厂工人的工作环境已足够恶劣,足够“血腥”,但在内地很多工人眼中,这里的工作待遇也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玖龙工作条件恶劣、危险的企业多得很。比如说中国煤炭行业,每年工伤死亡人数比全世界同行业工伤死亡人数的总和还要多。想要降低死亡人数吗?煤炭一压产马上面对的就是日益紧张的能源需求。现在国内煤炭供应紧张,有些地方煤炭库存已经低于警戒线。为应付这种情况,前段时间为压事故而关闭的一些小煤矿只好又允许其恢复生产。这实在是个两难的选择,是压事故还是保供应?现在还没有人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而中国内地的劳资关系也有类似的困境。国内职工的权益已经到了不能不保护,不能不改善的时刻,所以《劳动合同法》应时而出。但不巧的是正赶上企业利润吃紧。能源涨价,原材料涨价,出口退税调整,信贷紧缩,人民币升值,CPI高企,再加上美国次级债危机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诸多不利因素集中在今年爆发,这给企业全面执行《劳动合同法》增加了难度,所以“派遣”劳务,这种变通的做法越来越多,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其实在这种复杂情况下,处理劳资关系最好的方式是协商解决。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国内还缺少劳资双方的协商机制。过去国有企业内的工会组织,基本上就是工厂的一个部门,因为从理论上讲,工人就是企业的主人,不存在劳资冲突,工会功能也就是组织职工文娱活动,搞一些福利而已。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所有制企业越来越多,劳资问题日益显现,如何表达职工利益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现在的做法是由政府出面制定一些法规,保护职工权益,政府部门监督执行。这样做的好处是简便易行,成本低,效率高,有权威。但缺点是如果法规条文规定过于粗放,则无法保证职工权益,而如果规定的太具体,又可能与实际情况发生冲突。企业与职工的权益关系非常复杂,并非一刀切就能了结。如职工的权益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是最基本的,就是能不能保住工作权(饭碗)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就业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第二层才是在保住饭碗的基础上,能够再多争取一些利益的问题。而企业也是如此,首先是能生存下去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在目前形势下多数企业与职工利益比较接近。其次是管理方式,成本的分摊问题。所以在具体问题上,只有企业劳资双方坐下来谈判时,双方利益的焦点才能清楚。现在政府出台的政策法规和出面代言的香港学生组织,从动机上看无疑是有利于维护职工利益的,但是否真的就是企业职工最迫切的利益诉求吗?我们还无从得知。

所以,政府在制定协调劳资双方关系法律文件时,更应该在促进协商机制的形成上用力,在维护职工谈判权力上下工夫,企业劳资双方经过协商达成的条款才是最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条款,才是职工最想得到的利益,也是资方能够退让的利益。如果仅从第三者的角度代为规定权利义务,也许倒是“牛不喝水强按头”了。

(作者为《中国经营报》副总编辑)

专 访

张茵:“我承认企业在管理上有问题,但绝不等同于我们是血汗工厂。”

张茵很忙,4月份忙美国融资和越南并购,5月份忙澄清血汗工厂和支持四川赈灾,每一次,张茵在媒体的视野内,总是来去匆匆,甚至于她接受记者的采访,也是分3次进行。张茵最近一次接记者电话时,正在去国际航班安检处的路上。

虽然离香港SACOM发布调查报告已经近70天,但一提到血汗工厂,张茵的情绪还是很激动。

《中国经营报》:本次地震有没有对玖龙收购四川的纸厂造成影响?对于之前血汗工厂事件,是否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了影响?

张茵:据我目前了解的情况,四川的纸厂收购还没有受到地震因素的影响。对于本次地震,我感到很痛心,也第一时间捐助了1000万元。如果说我是“点血成金”,说我的企业是“血汗工厂”,那我就不会捐这1000万元。我们玖龙的全体员工,还自发筹集了37万元的捐款,这让我感到很开心,体现了我们玖龙员工团结互助的精神。

我认为,到目前为止,血汗工厂事件没有对我们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影响。4月29日,我们圆满完成了3亿美元的融资工作。5月5日,我们发展东南亚越南的项目已经正式签约,预计2009年投产,年产能为50万吨,届时我们会成为越南最大的包装纸生产商。

《中国经营报》:你如何看待香港的SACOM组织及其发布的血汗工厂报告?

张茵:我承认企业在管理上有问题,但绝不等同于我们是血汗工厂。比如说手套,以前我们随便发,结果呢?有员工把它拿到小卖店里去卖了。后来我们发少了,结果又发现不够用了,这些都是管理上的问题,不是血汗工厂的问题。一个手套才多少钱?一块多钱,我从这里能抠出多少钱来?说我靠罚款“点血成金”?2007年我们的各种扣款累计为107万元,但我们发出的奖金是2104万元。说我们“借工伤事故敛财”,这也是无稽之谈。玖龙的事故率远远低于广东地区的平均值。广东省2007年全年亿元产值工伤率和伤害率分别为1.75和1.83,而玖龙2007年全年亿元产值工伤率和伤害率分别是0.73和0.76。

玖龙员工的薪水都是优于同行业的,其中93%的员工的福利待遇是优于国家规定的福利标准,只有7%的员工在福利待遇上的管理还存在着漏洞和不完善之处,难道这样也叫“血汗工厂”吗?

对于SACOM的香港大学生,我本人十分赞赏他们的活力、勇气和社会责任感,他们对玖龙以及其他内地企业的监督对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有着积极意义。但他们也应该明白,任何一个企业在管理上都有瑕疵,将一个瑕疵无限扩大,然后攻击它是血汗工厂,这样对企业是很不公平的。

玖龙是一个拥有上万名员工的企业,肯定会有员工说我好,也有员工说我不好,你要去分析是骂我的多,还是说我好的多。SACOM同学们的报告,应该多一些实地调查、行业比较和深入了解,要对一个有上万员工、过千客户的企业做出负责任的、客观公正的、全面而理性的评价。世上本无魔法棒,哪来什么“点血成金术”?

《中国经营报》:有人说此次“血汗工厂”事件,已经对玖龙的融资体系构成冲击,对此你怎么看?

张茵:我们的股价仍然是具有投资价值的。虽然最近我们的股价有所波动,但是大家要注意到,我们的发行价才3块多,投资我们的股票仍然是赚钱的。我不认为此次事件对我们的消费客户或者是投资客户造成了实际影响。

大家要知道,可口可乐要购买我们的纸箱,他们事先派专职人员到我们的工厂进行过实地调查的。我们的工厂条件,是经过他们的审查合格后,他们才正式决定购买玖龙的产品。为此,我们公司建立了符合OHSAS18001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严格按照HSAS18001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了完善的安全培训体系,除了员工入职时进行安全培训外,还定期进行岗位安全培训;定期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和防范,在每个车间及生产岗位可能出现危险的地方都做了安全提示和警示标志;如果我们是血汗工厂,我们最初就会通不过他们的审查。同样的,既然我们通过了他们的审查,他们也不会轻易因一个学生组织的报道,就轻信我们是血汗工厂,并且拒绝购买我们的产品。

与此同时,我们的投资客户,也非常了解我们与消费客户之间的合作方式,他们知道可口可乐等国际著名企业的验厂方式,所以,他们也会对我们的企业、我们的产品继续保持信心。当然,我们也会第一时间对客户做好解释工作。

梁柏能:“我们目标是推动企业社会责任,而非搞垮企业。”

《中国经营报》:针对此次张茵的公开回应,作为SACOM的负责人,你觉得她的回应是否足够?截至目前为止,你们与玖龙之间有没有进行新的沟通?

梁柏能:SACOM对玖龙这个迟来的回应表示欢迎,,但亦认为她的回应并不足够。

其一,作为企业规章制度中很重要的部分的《员工手册》,是这次事件的关注点,张茵女士只说:“已取消罚款制度”,而没有回应现在新手册的制定及实行情况,是否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并且由员工充分参与制定。另外,当日张女士只是说:“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在做不断修正。”但其人力资源总监表示最新版本还没印刷,老版本一时也难以寻找。

其二,张女士没有清楚指出玖龙劳务派遣工的工作性质,不能确定是否符合《劳动合同法》实施细则对使用派遣工的要求。

 劳资关系打上死结 从张茵“血汗门”看内地劳资关系处理

其三,玖龙没有交代工伤原因,是人为疏忽还是管理问题。另外,他们公布的2007年的工伤数字,目前还未经过政府核实,也没有交代是否包括“厂内交通事故”。因为有工人向我们透露,他们把车间内的叉车事故当成是“交通事故”统计,对于这一情况,张茵还没有公开回应。

《中国经营报》:有外界提出,SACOM是受海外基金扶持的组织,是有目的地在攻击中国的企业,对此你们有何回应?

梁柏能:这是张茵转移视线的做法。SACOM是一个独立运作的学生组织,执委会成员有7人,全部都是香港的大学生及老师。SACOM所需经费不多,每月开支比一个香港助理教授的月工资还要低。SACOM财政运作独立,只接受与理念相近的个人、民间团体和慈善基金的资助,不会收受私人企业或政府的资助。SACOM规定每个资助SACOM的团体的资助金额,都不超过SACOM运作开支的三分之一,确保SACOM运作的独立性。

《香港上市企业血汗工厂》报告,是SACOM与两间大学学生会以日常运作经费独立完成的,没有与任何其他组织或机构合作。至于SACOM针对全球电脑产品血汗工厂(如戴尔电脑)的行动,是与欧洲一些消费者运动团体合作进行的,部分资金来自瑞士慈善扶贫团体Bread for All。

SACOM成立近3年,之前一直都是针对美资大企业,如迪士尼、戴尔、沃尔玛等。本次针对港企,主要是因为中国《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想当年,香港老板利用内地法治条件不成熟的环境赚取了巨大利润。现在国家发展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国家期望发展和谐社会,建立更平衡的劳资关系,保障工人基本权益。可是,有些港企只是一面倒的反对,只从自己利益考虑,漠视整体社会均衡发展。我们作为香港人觉得很不公平。

SACOM希望借《劳动合同法》这个社会讨论焦点,唤起公众监察港企在内地的用工行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了这个港企报告的出现。

《中国经营报》:玖龙质疑你们是在今年两会后才开始调查,为何会拿到去年9月的照片?有玖龙管理层说,你们给他们的客户和投资者发信,是一种非常专业的操作,是想搞死企业,采取这样的做法你们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你们希望最终获得什么样的目的?张茵在本次四川地震中捐款1000万元。对此,你们有何评价?

梁柏能:首先,我们的调查是2008年2月开始的,照片全部都是今年2月之后拍到的。

其次,SACOM的目标是推动企业社会责任而非搞垮企业,因为客户和投资者有知情权也有责任知道玖龙的真实情况,否则就是默许玖龙的剥削行为。而发信给客户和投资者也是国际消费者运动的一贯做法,是对企业施压的一种方法,是张茵大惊小怪而已。以往SACOM针对迪士尼和戴尔电脑,同样有发信给其投资者和主要股东。

张茵捐款1000万元赈灾,,数目虽然不算大,但我们认为是企业家开始意识企业应负社会责任的好的开始,我们为此感到欣慰,亦希望有更多中国富人可效法张茵捐款震灾的善举。

我们最终目的,是希望玖龙整改达到符合国家劳动法例的标准水平,工人的基本权利得到保障。目前,因玖龙未有具体的整改时间表,我们亦未再跟进调查,所以不能确定目的是否已经达到。而更大的目的是,其他港资企业也应借张茵为鉴,改善其用工条件,同时也希望内地有更多媒体、民众监察企业行为,包括工人权益及环保问题,要达到这个目标,相信需要有更多的人及群体参与才有可能实现。

刘松:“我不懂什么叫血汗工厂,我觉得,一个人要不懂技术,就只能如此。”

回忆起在玖龙的撕纸皮生涯,刘松脑海里闪现出来的3个最深刻的词就是“困”、“累”还有“无奈”。在进入玖龙以前,刘松在一家印染厂工作,待遇比玖龙还要差。离开玖龙之后,刘松到了一家服装厂,虽然月工资仅仅比玖龙多了200元,但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工作的环境没那么脏。

提起外界吵得轰轰烈烈的《劳动合同法》、血汗工厂,高中没毕业的刘松摇摇头说自己不懂这些,只是知道“不懂技术就只能如此”。

《中国经营报》:你还能回忆起在玖龙做派遣工时的工作状态吗?是什么原因促使你离开玖龙的?

刘松:肯定能记得,那是我来东莞的第二份工作。当时在玖龙1个月下来可以拿到1000块左右,但是经常要加班,不愿意加班也得加。(他们强迫你加班吗?记者问)不是强迫,但是你也知道,我就是一个临时工,人家要是需要你的时候,你回去睡觉,明天人家就不请你了。所以,就算你不想多挣那几十块钱,你也得挣。那段时间,实在是太累的。工作的环境也不好,到处有股味,那些纸也很脏,里面有时候还有铁丝,一不小心,就会把手割破。那些铁丝都是生锈的,一割破手,就很容易发炎,红肿。有人说要打针,防止破伤风,但打那针太贵了,我从来不打,其实有时候忍一忍,它自己也好了。

(是因为手套发得不够吗?记者问)肯定不够,有时候铁丝一勾,马上就烂了。(手套发多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工友拿出去卖?记者问)不知道,但我本人肯定没有,才能卖几毛钱?偷几个出去卖也没意思。我现在的厂子,一个月比玖龙多200元呢。这个厂子要干净一点,没那么脏。但是热,车间很闷。

《中国经营报》:如果玖龙的工资比现在的工厂再高200元,你会不会考虑回去?

刘松:他们要请我,我就回去,出来打工,就是为了赚钱啊! (就为了200元,你就不介意不停地加班,环境又脏,还会经常割到手?记者问。)你说得不对,不是200元,是2400元。你要算一年啊。我们一年回一次家,那时候票钱又贵,来回一趟就要1000多元。你想啊,要是一个月多挣200元,就等于我过年的时候可以把路费给平了,还可以拿多出的几百元给家里买点东西,多好啊。

《中国经营报》:你们看过《劳动合同法》吗?你是否同意玖龙是血汗工厂?

刘松:我不知道,我也不懂。你们记者没干过工厂,不知道。就我去过的地方感觉,在哪都一样。你要技术没技术,要靠山没靠山,你不干这个你干什么?有些厂子,一个月才800元钱,还要拖欠。起码玖龙还不拖工资,这就很好了。

我也不懂什么叫血汗,以及是不是血汗工厂。我觉得,一个人要不懂技术,就只能如此。关键还是看人。你看玖龙里的那些大学生,几千块一个月呢。干一个月,顶我们半年。他们上班有车接,有宿舍住,上班的地方都跟我们不一样。但你没本事啊,人家老板也不能花几千块白养你,给你个机器,你也不会弄吧?我现在就只是想,挣多点钱,以后让我的儿子也能上大学,找个工资高,体面的活,那我就满意了。

(应采访者要求,刘松为化名)

回 放

2008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张茵“麻辣”语录

“签订无限期合同不但对企业而言,非常难操作,而且对劳方也不是件好事。在市场经济时代,这种大锅饭的劳动条例是要不得的。”

“玖龙在员工待遇和环保方面都是做得很不错的。玖龙是发展型的企业,为了未来的美好,员工从上到下都比较累,但是从福利上,员工是很满意的,他们知道我是很爱护他们的,对包括我在内的3位老板的表现都是很满意的。但我并不是只为自己的企业说话。玖龙并不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我们一台造纸机年产是50万吨,一个班不到20个人。”

“按中国目前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个人每月收入超过人民币10万元,即以累进税率45%征税,而且没有合理的退税、免税政策,这高过许多欧美发达国家的最高税率,例如美国的最高累进税率为35%,英国、法国和日本的为40%,我们的税率明显没有竞争力。”

“我很坦荡,很平静。我在代表我所在的阶层,说出我所看到的。对国家有利的,我把它提上来说。”

“这就像我们跟父母的相处一样,我们永远不能跟父母斗,这块土地是养育你的,父母的原则定了,但是你可以提建议。至于提完建议后怎么样,这由父母决定。”

资 料

SACOM简介

大学师生监察无良企业行动(英文Students and Scholars against Corporate Misbehavior;简称SACOM)是一个香港民间团体,成立于2005年6月,主要由高校师生组成。SACOM成立的目的是监察企业不当行为,针对企业侵犯工人权利、安全健康、福利及尊严等行为开展倡议运动。

SACOM旨在联系院校师生与民间团体,监察跨国企业在社会责任、劳工权利、安全健康以及福利政策等方面的状况。他们相信,“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监察机制应该基于工人的民主参与。因此,SACOM致力与非牟利的劳工团体合作,推动厂方层面的工人培训计划,让工人了解自身的权利和“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机制,进而监察企业和厂方有否履行社会责任。SACOM相信,只有通过工人参与监察,才有可能推动企业真正履行其社会责任,成为良好的企业公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48161.html

更多阅读

华为的接班人 从华为“接班门”看 民企的接班人

近期,国内著名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饱受“接班门”的困扰。10月27日,每日经济新闻刊发了一篇题为《传华为“地震”,任正非10亿送走孙亚芳》的报道。报道称,华为掌门人任正非为了让儿子顺利接班,以10亿元人民币的“分手费”逼走公司董事

唐骏学历造假事件 从唐骏“学历门”看“潘安卖茶”

系列专题:唐骏学历门最近,“打假皇帝”方舟子爆料,有中国“打工皇帝”之称的前微软(中国)公司总裁唐骏博士学历造假,一时间引发海内外华人热议,成为媒体争相炒作的话题。在这个不断制造神话和不断毁灭神话的时代,又一个成功人物的光辉形

营销现象 从张悟本现象看营销

系列专题:张悟本事件  最近,有个叫张悟本的神医很火,可以说是火的一塌糊涂,火到一塌糊涂的时候就会有人去刨根问底了,最后问出来个庸医.在这里对于张悟本到底是神医还是庸医我们不去讨论,我们从张悟本现象看他是如何营销的.   

夏耕的老婆张茵 从张茵看中国的民主意识

 三月九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小组讨论会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委员、“纸业大王”张茵在侨联组讨论中,针对节能减排、民营企业发展等问题发表看法。中新社发 盛佳鹏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

声明:《劳资关系打上死结 从张茵“血汗门”看内地劳资关系处理》为网友醉影笑惊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