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吴炳新:我花三十年写了一本书



系列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年

10月7日下午,在经过一个多月的漫长预约后,记者终于在位于济南二环东路的吴炳新办公室,和其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访谈。

 对话吴炳新:我花三十年写了一本书
  2008年6月21日,济南最为豪华的山东大厦并未显出与平日的异样,很少有人知晓,一场上百人的聚会正在这里“悄悄”举行,这些人中不乏千万乃至亿万富翁。

  聚会的核心人物便是沉寂多年的三株董事长吴炳新。参加这次聚会的还有吴炳新的儿子、三株总裁吴克立(注:原名吴思伟),原三株大将张洪亮、乔德京、李其方、孙成、杜文赞等。此外还有三株当年在各地的大区经理等上百人。

  聚会在觥筹交错的喜庆气氛中进行,虽然该次聚会以“叙旧和财富共创”为主题,但到场的“三株人”更多的是在为三株“教父”吴炳新庆祝七十大寿。

  此后的8月到9月间,曾创造“三株奇迹”、被誉为中国保健品行业“教父”的吴炳新一反近十年的低调姿态,频频出现在公众面前。这次他是带了一部一百多万字的新著出现,相比十多年前的吴炳新,现在的他似乎有了许多改变,他的话语中时时透出一些学者的气质。

  记者(以下简称记):吴先生您好,重阳节快乐。

  吴炳新(以下简称吴):谢谢!很高兴和你们年轻人谈话。

  记:吴先生最近主要在做些什么工作?

  吴:目前我的主要工作是推广新书,让它发挥应有的价值。

  我今年70岁,前40年工作和读书。后30年,是改革开放的30年,这个阶段我干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期,我发明了三株口服液等九个专利产品,并带领家人和全体三株同仁,经过共同努力,将其转化为生产力,创造了“三株奇迹”,这是一个社会公认的奇迹。

  第二件事是我历时30年,完成了近150万字的《消费论》。我是以消费理论指导三株的实践。三株的成功是理论指导下的成功,也证实了消费理论的正确性。

  三株是社会的企业,三株的各种矛盾和存在的各种问题是社会现象在三株的反映,解决好三株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对社会有借鉴意义。

  我研究消费理论最早的一篇文章写于1979年,基础的理论写于1982年。我对中国的孔子、老子、管子中的消费思想和西方的亚当·斯密、凯恩斯等人的消费思想进行了借鉴性的吸收。这本书我从1979年开始写,到今年才出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48291.html

更多阅读

对话吴炳新:三株从来没有失败

 谈现在   只要条件具备三株就准备上市   记者(以下简称“记”):三株的现状如何,它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吴炳新(以下简称“吴”):现在三株有五大产业:医药、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良性发展。我们没有一

吴炳新:大师气概毁于细节魔鬼

 三株总裁吴炳新堪称营销界的奇人,最早做过豆芽生意,承包过商店和糕点厂。1987年他与儿子吴思伟注册成立了淮南大陆公司,通过经销昂立一号,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1994年,吴炳新创办三株实业有限公司并任总裁,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三株医药

富豪王永民:我的五笔,我的三十年

系列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关村那些口若悬河且动辄数十数百亿资产的创业英雄们相比,对中国IT业尤其对中国汉字输入领域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河南老人王永民,此刻却显得颇为低调甚至生活得颇为辛酸。辗转腾挪数十年,辛苦劳累无数,酸甜苦辣

三株集团董事长吴炳新:72岁重建“三株帝国”

11月20日,吴炳新坐在《中国周刊》记者面前,脸上没有一丝疲惫。尽管刚刚过去的六天,他是这样度过的——   上一个礼拜六晚上的11点,结束市场考察的吴炳新,从哈尔滨飞回济南。在济南只待了一天,周一早上6点,他飞去上海参加生态美化妆品的

张果喜:改革开放三十年屹立不倒

系列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年 1993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小行星用张果喜的名字命名。改革开放三十年间,张果喜演绎了从一个普通农民到时代弄潮儿的人生财富传奇。   1973年,江西省余江县邓埠镇农具修造社行将倒闭时,年仅19岁的

声明:《对话吴炳新:我花三十年写了一本书》为网友高富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