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陆沧海横流 沧海横流显本色——宗庆后与改革开放三十年



系列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年

 

 

 

 

 

 

逆势而上,显示企业家的本色

  改革开放三十年,硕果累累。最大的成果之一,就是在市场经济从诞生走向成熟的途程中,改革开放中形成的新的社会阶层脱颖而出,一支坚强的企业家队伍正在乘风破浪、逆风飞扬。

  三十年征途风雨骤,中国企业家的成长道路更不平坦。无论是在寒冬中的破土,还是在风浪中的前行,企业家队伍始终逆势而上,破浪前进。

  娃哈哈二十多年发展的历程,充分说明,“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老是乘顺风船,显示不了企业家的勇气和能耐,只会顺流而下,永远成就不了真正的企业家。正如国际传媒巨人默多克所言,为什么企业家应该得到最大的收获,就是因为他们承受了最大的风险!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应当有逆势而上的勇气,有逆风飞扬的能力。

  就在全国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时候,外部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造成欧美市场需求萎缩,贸易摩擦日益加剧,加之美元的急剧贬值,使我国的对外贸易受到严重阻击;石油、钢铁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不断飞涨、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使不少企业举步维艰;宏观经济政策有效地阻止了经济发展从偏快转为过热,但也有一大批企业资金链面临中断的危机,有的面临破产。今年上半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价格指数上升22.94%,食品价格上涨20.4%,企业家信心指数下滑超过8%,消费者信心指数同比下降3.4%……

  面对挑战和困难,娃哈哈没有退缩,没有下滑——今年上半年,在一片“跌”声之中,娃哈哈销售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34.5%,营业收入增长31.5%,利润增长38.47%,而利税总额,则增长了34.7%。据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提供数据支持,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发布了2007年度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信息,以营收为依据,娃哈哈名列中国制造业500强的第97位,中国企业500强的第155位,以企业集团的资金利税率和负债情况等24项经济指标为依据,娃哈哈的竞争力上升到500强的第51位。逆风飞扬,在“同一片蓝天”、同一个困难面前,娃哈哈继续坐稳中国最大饮料企业的宝座之一。

  娃哈哈为什么能逆风飞扬,逆势而上?可以这样说,是科学发展观给了娃哈哈坚定的信念和明确的方向。世界一流的自动化设备,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扩大生产;成熟而先进的科学管理和技术,保证集团在复杂情况下平稳运行;实力强劲的科技研发队伍,使广受欢迎的新产品源源不断地进入市场;成熟高效的营销策略,尤其是娃哈哈独树一帜的“联销体”,让任何一个产品在一周内遍布全国城乡;花大力气开展节能减排,努力使油、水、电、煤、天然气等资源的消耗大幅下降,从而大大的节约了生产成本,保护了环境。

  白手起家,激扬企业家的风采

  娃哈哈起始于21年前。1987年宗庆后率领两名退休教师,靠14万元借款起家,使一个小学的校办企业,发展成为一个总资产达178亿元,2007年销售收入近300亿元,年利税达50亿元的“中国饮料业第一”。

  其实,娃哈哈真正起步的关键一步,是1991年的兼并杭州罐头厂。这个被称为“小鱼吃大鱼”的兼并事件,在上世纪90年代之初,成为轰动华东乃至全国的一大新闻。

  兼并杭州罐头厂之所以轰动一时,固然是因为只有140名职工的小小校办工厂,一口“吃掉”了拥有2000名员工的全国十大出口罐头企业,但更因为改革开放行进到1991年,全国还没有出现过这样一例“吃掉国营大厂”的先例,更何况那是在苏联东欧风波之后,一片“反和平演变”的喧嚣声中,一片指责私营经济“挖国营经济墙脚”的肃杀之中!

  就在杭州罐头厂的近邻,当时白手起家的“小厂”娃哈哈却是风景独好。仅140名员工的校办厂1990年创利2224万元,1991年产值达到2.55亿元,利润可创3422万元,在银行里已存款6000多万元。急剧的发展势头,受到场地窄、规模小的束缚,产品供不应求,亟须扩容上规模。而占地面积大的杭罐厂,空旷的车间已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生产罐头的流水线也形同空置,而稍加改造就可以生产娃哈哈产品。

  在当时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支持下,娃哈哈决定兼并杭罐厂!但是“小鱼吃大鱼”谈何容易?且不说当时的形势犹若冰冻三尺,就说当惯了“工人老大哥”的杭罐职工,也不能接受一个校办小厂“吃掉”国营大厂。

  1991年8月31日下午,杭罐厂会场座无虚席,室内气温高达36度以上,该厂200多员骨干人人大汗淋漓,倾听宗庆后的讲话。他们要听一听“小鱼”怎样“吃大鱼”,他们要看一看,宗庆后这个“小老板”,要把他们带向何方。宗庆后讲述了娃哈哈这几年的生产情况和市场需求,点明了令人振奋的发展后劲,提出了安定人心的兼并步骤,尤其是描绘了兼并后前程远大的杭罐厂明日蓝图。几个小时的讲话,使大家精神振作,放下包袱,最后宗庆后大声问大家,“有没有信心一起创造美好的明天?”全场齐声回答“有”,同时响起了杭罐厂几年没有过的难能可贵的“热烈鼓掌”。

  “小鱼吃大鱼”的最初岁月是艰难的,艰难在于要与几十年的“大锅饭”形成的平均主义、懒汉思想等作彻底的决裂。娃哈哈进行了干部体制改革,搬走了“铁交椅”,打破了“终身制”,20多名原干部因为“太紧张,吃不消”而离开,一大批新鲜血液进入了管理岗位;大胆地进行了劳动管理制度改革,决不养“懒汉”,决不搞“一刀切”,极大地调动了几千员工的积极性。宗庆后对全体员工说:“改革并不一定能给任何人以利益,但是给任何人自主选择、自我拼搏的相同权利和机遇。”兼并100天后,杭罐厂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几乎所有人都承认“小鱼吃掉了大鱼,死鱼变成了活鱼。”

  兼并杭罐厂,在当时的舆论环境下,既是敢为人先,更是犹如石破天惊。兼并只用了18天,就完成了两厂资产重组、结构调整和干部职工思想的沟通融合,《杭州日报》在头版头条、二条刊登兼并消息和评论《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指出这场兼并对于“优势企业来说,是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投资效益、增强发展后劲的一条好途径;对于劣势企业和亏损企业来说,是摆脱困难、重获生机的一条好出路。”兼并3个月后,事实开始说话,新组建的娃哈哈集团于当年10、11月两个月累计比9月份新增利润222万元,11月实现利润500余万元。原“杭罐”厂终于摘掉多年亏损的帽子,首次盈余了32万多元。

  科学发展,实现企业家的追求

  近30年来,中国的“饮料大战”,一刻也没有停息,然而市场波涛起伏,犹如大浪淘沙,品牌林林总总,瞬间生死。曾经在中国市场上叱咤一时的众多饮料品牌,今天大多已销声匿迹。

  可以这样说,中国的饮料市场,竞争是激烈的。而就在这二十多年中,娃哈哈从宗庆后带着两名退休教师借款14万元“白手起家”,发展到今天,资产已达178亿元,2007年销售额258亿元,产量688.6万吨,约占全国饮料总产量的13.5%,成为全球第五大饮料生产企业,娃哈哈饮料成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成为饮料市场的民族品牌。

  奥秘在哪里?就在于娃哈哈坚持小平同志的两句话:一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二是“人才是第一资源”!20年前,当宗庆后走街串巷推销人家的营养保健品时,就给自己今后的企业设定的目标是打造营养食品行业的优秀品牌;当“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语在全中国家喻户晓的时候,宗庆后把企业的目标从“全国品牌”提升为“国际品牌”和“民族品牌”。

  有一组数字印证了娃哈哈成为优秀民族品牌和国际品牌的现实性:2007年,娃哈哈的饮料销售量688.6万吨,全年营业收入258亿元,仅次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吉百利、柯特这四家国际著名企业,成为国际饮料市场的新生力量,均排位世界第五,在进入世界500强的五家饮料企业中,娃哈哈的利润排位第四。

  中国的食品饮料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把中国的市场做好,就是占领了世界食品市场的大盘面。如今,在中国的食品饮料市场,娃哈哈已经成为世界所有饮料巨头的竞争对手。娃哈哈的营销网络可以保证新产品在出厂后一周内迅速铺进全国各地数以百万计的零售店,同时接触包括农村乡镇乃至新疆、西藏等边远地区的消费者。娃哈哈在国内有近3500个一级批发商以及数目更为庞大的二级、三级批发商和销售终端。这是一个让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操盘手都敬畏的网络,娃哈哈人对于自己的“联销体”感到十分自豪:“我们的优势就是快,就像人体的血脉,新产品一问世,就像新鲜血液一样迅速流遍全身。这显示了娃哈哈营销网络的健全和快捷。”宗庆后自信地说。

  经济学家对娃哈哈的强势销售有过评说。他们认为,中国有一批模仿娃哈哈的企业之所以不能像娃哈哈那样成功,关键在于这些企业关注“利”大于关注“人”。许多经销商与娃哈哈合作了20年而矢志不渝,有的因此而成为“亿元户”。娃哈哈与经销商之间这种长达20年的忠诚度,主要靠两点维系:一是信誉,二是要让经销商真正赚到钱。“这也是我们娃哈哈的品牌效应!”宗庆后说。

  支撑娃哈哈品牌的是设备的现代化。娃哈哈斥资8.5亿元从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引进了现代化生产线设备。在娃哈哈科研中心和质检部门,拥有高效液相色谱仪+柱后衍生仪,气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离子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激光粒度仪,脂肪及脂肪酸测定仪,全自动定氮仪等一大批世界一流的检测仪器。娃哈哈的信息化管理也属世界一流,娃哈哈公司投资1.3亿元建设的信息网络系统拥有计算机系统及相关设备3400多台套、电脑3000多台,管理人员电脑使用率已超过98%,娃哈哈总部利用宽带网与全国55个生产基地、广大供应商和销售客户间高速互联。娃哈哈的企业文化中把“崇尚科学”作为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并强调民族性和自主性,不请麦肯锡,全是自己搞,娃哈哈科委分析中心和娃哈哈技术中心为娃哈哈卓越品质提供了强大的保证。

 秦时明月陆沧海横流 沧海横流显本色——宗庆后与改革开放三十年

  如果说科学技术的创新使娃哈哈有了强盛的实力,那么市场营销的创新则让娃哈哈如虎添翼。10多年来,娃哈哈独创了“联销体”的崭新模式,保证了在复杂多变市场中的制胜,保证了源源不断推出的新品市场的开拓、稳定和扩展。在全国战略版图中,娃哈哈的销售网络已经遍布大江南北。“联销体”的吸引力,在于厂家和商家能在这个共同体中实现共同赢利,全国有超过3500家经销商在为娃哈哈担当“织网”的角色。信誉是一切营销体系得以构筑的基石,是交易能以持续的前提。在诚信理念的支撑下,在合理的利益安排机制的保证下,“联销体”把遍布全国的经销网络吸附在娃哈哈周围,互相建立起一种超乎普通商业信息的信任。在今年的“人祸”之中,所有经销商都站出来“力挺娃哈哈”,就是一个明证。

  创新是一个企业成长壮大的不竭源泉,而人才则是所有资源中的“第一资源”。娃哈哈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员工为公司创效益,公司为员工谋发展”的人本意识,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员工干事业,支持员工干成事业,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

  娃哈哈重视员工的发展和全方位的人才培训,每年提取工资的1.5%,拨出400多万元作为专项培训经费。岗前培训、专业技术培训、持证上岗培训、出国培训、现场交流……娃哈哈多年来利用多种多样的培训手段使培训覆盖率达到100%,促进员工岗位技能的提升。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娃哈哈人均参加培训时间超过19小时。出国学习这种机会对大多数人来说更是难遇的。然而,在娃哈哈,你很容易就能听到一个普通工段长告诉你公司派其在国外学习设备维修的经历。由于娃哈哈大部分设备使用的都是国外进口的先进设备,为了能够迅速提高技术人员的设备维修调试水平,娃哈哈每年都会派遣多批人员赴国外的设备厂商接受培训。

  娃哈哈注重创造顺畅的人才成长通道,大力营造鼓励员工干事业、支持员工干成事业的企业内部氛围。在“不唯学历、不唯资历”的人才选拔机制下,年轻人在娃哈哈得到成长、锻炼,很快在企业的快速发展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价值。公司部厂长、专业主管、科长和各种管理、专业类人才中,一半以上都是从历届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中培养起来的,一批青年才俊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被评为省、市、区劳动模范,每年都有科研成果获得杭州市、浙江省甚至是国家级奖项。

  娃哈哈公司迅速健康的发展势头、以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提倡的“家”文化,吸引了大批的有识之士来到这个大家庭。娃哈哈曾在北京向首都新闻界宣布:诚招天下英才,共创娃哈哈大业。次日,新闻媒体都在显著位置刊登消息:“娃哈哈”向全世界招聘人才!这一空前的举动,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应聘者多达3000余人。其中包括副市长、副县长、自治区主席的秘书、研究院的总工程师、名牌大学的教授……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娃哈哈总是求贤若渴,急需人才。每年都会从大专院校大量招收毕业生,并从社会招聘富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2007年,企业新进知识员工达200多人。目前,娃哈哈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达4000多人,博士和硕士130多人。在娃哈哈,有才有能力的员工总会找到用武之地,在娃哈哈实现人尽其才。每当有新项目立项,企业都从内部开始招聘相关人才,并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上岗选拔人才。通过竞争上岗,几十位年轻知识员工走上了高级管理岗位,成为分公司总经理助理或部长助理。

  先富带后富:敞开企业家的胸怀

  企业家要讲责任。关于企业家的胸怀,有人说:企业家应当慈悲为怀;也有人说,企业之所以称之为“家”,是因为他有社会责任感。这都是对的。但宗庆后的体会是:我们讲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讲企业家应当“普天同惠”,更是从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出发,这就是胡锦涛总书记的名言——“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更多地让人民群众共享”。这就是科学的企业责任观,也是娃哈哈坚持“普惠共享”的根本出发点。

  宗庆后常说:“我是一个普通人,是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给了我机会。由于生长在特殊的年代,年青时一直十分坎坷。家境贫寒使得我初中毕业就没有机会再读书了,上山下乡当农民。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使我从一个草民成长为一个企业家,成长为一个中国著名品牌的掌门人,也使娃哈哈以白手起家的校办工厂,发展为中国最大的民族饮料企业之一。饮水思源,涌泉报恩,我当然要尽力回报改革开放,努力让更多的民众共享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

  “西进”,是娃哈哈履行自身社会责任的最重要一步。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叶,在开发西部的战略决策尚在酝酿之时,娃哈哈就反复思考以自己的力量,扶助西部贫困地区的大思路。娃哈哈认识到:改革开放使东部沿海受益匪浅,但是东西部发展更加不平衡也在加剧,差距还在扩大,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党中央再三号召我们押东部发展起来,就要支援西部。那么怎样支援呢?靠捐助只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靠转移支付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则,总之,靠“输血”是不行的。只有坚持“造血”,才是对贫困地区的最好、最有力的支持。

  1994年起,娃哈哈开始实施“西进”战略,在重庆的涪陵和湖北的宜昌、红安等革命老区建立分厂,既积极承担了三峡移民的艰巨任务,又使这些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得以支撑、相关产业得到带动、干部得到培养、劳动力得到安置,形成了自我“造血机制”。

  十多年来,娃哈哈支持三峡、投资西部,进军东北老工业基地,帮扶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娃哈哈以自身的优质品牌和资金实力,使创办的外地公司建一个、赢一片,带动了当地经济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发展。涪陵公司成为重庆市大型企业50强;红安公司被评为“中国食品工业(饮料制造业)百强企业”、“湖北工业综合百强企业”和“湖北省工业先进企业”;巢湖公司获“巢湖市工业企业20强”、“纳税大户贡献奖”;沈阳公司成为“沈阳民营企业50强”;广元公司荣获中央部委授予的“全国轻工系统先进集体”。尤其值得提到的是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两次将“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工程移民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授予娃哈哈;2004年,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又将“全国东西扶贫协作先进集体”称号授予娃哈哈。

  娃哈哈涪陵生产基地的建立和发展,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例子——上世纪90年代中叶,当三峡移民启动之时,位于库区的涪陵糖果厂、罐头厂和酒厂,已经陷入破产边缘,千余工人面临下岗回家。1994年,娃哈哈承担了这一部分三峡移民安置重任,以“开发式安置”为方式,“西进”建立了涪陵生产基地。涪陵分公司运行十余年,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利润4亿元,成为涪陵的十强企业,税收稳居前五位,有力支撑了库区经济;涪陵生产基地实行“本土化”管理,为这个工业相对薄弱地区培养和造就了数以百计的当地管理干部,同时也使娃哈哈的先进管理理念和市场经济观念输入到了后发展的地区。尤其重要的是,涪陵生产基地一举安置了1200名三峡移民就业,使他们的收入比原来增长了7倍,使这些移民员工家庭,需要娃哈哈解决住房的,都住上了100平方米左右的厂建新居。移民员工谭建华和爱人,原分别在濒临破产的罐头厂和酒厂,合计年收入只有2400余元,还经常发不出,现在他们都在娃哈哈涪陵分公司就业,不算股份,合计年收入已达到5万元,还住上了104平方米的厂建新房,医疗费用全部由公司承担。谭建华动情地说:别的不说,我们的孩子有希望了!像谭建华家庭那样的受惠者,并不是个别,而是涪陵公司的普遍现象,移民员工用“阳光普照”来形容他们在娃哈哈“西进”中得到的莫大实惠。

  时刻不忘社会责任。每当天下有大事,国家有危难,娃哈哈从不袖手旁观。从90年代的“三江洪水”,到本世纪的哈尔滨水体污染,从去年的台风强袭温州,到南亚海啸,娃哈哈都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给予有力援赠。在今年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之后,娃哈哈不仅立即调集周边生产基地大量饮用水和营养饮料运往灾区,而且向震区捐款1500余万元。娃哈哈还向教育事业资助1.28亿元,仅2007年就建立了23所“希望小学”,扶助了大批的贫困学子和教师。用于向文化事业、部队和扶助弱势群体的捐款,更高达5600万之巨。

  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不仅体现在回报社会,还体现在企业文化中的“家”观念。20多年来,娃哈哈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关注员工生活水平的提高、切实保障员工权益,注重员工的健康成长,形成了“和谐一家”的娃哈哈企业文化,正是这种企业文化,使数万娃哈哈员工及其家族,建立了强烈的企业凝聚力、品牌认同感和职业荣誉心,也保证了娃哈哈在“天灾人祸”面前团结如一人、坚强如钢铁。

  娃哈哈充分体现改革成果与员工共享,20多年来,员工平均年收入整整翻了100倍。在不少生产基地,员工的私家车排成长龙,在公司提供的员工宿舍前,停车已经成了难题。工资、现资金收入之外,集团严格执行劳动保险制度,仅2007年一年就以9000余万元的巨款,用于员工的社会保障,消除员工后顾之忧。

  安居才能乐业,不断飚升的房价,使人们忘而生畏,但娃哈哈员工并不用过于担心。到目前为止,仅在杭州,娃哈哈已经向员工分配住房1100多套,近十万平方米,发放补贴近4000万元,切实解决了部分杭州员工的“安居之忧”。集团采用多种方式解决员工住房问题,在海宁建起了员工公寓楼,以廉租房价格租给外来青工,还为未婚员工提供设备齐全的集体宿舍,不但宿舍中有空调、电视机、饮水机,宿舍楼内还配备阅览室、健身房、洗衣房。

  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劳”者还享有“乐”。娃哈哈每年给员工安排一周带薪旅游,今年起实行年休假制,企业每年按工龄长短补贴各位员工500-3000元旅游费,让工作紧张的员工放松心情。青年人的集体婚礼,是由集团举办,由宗庆后亲自主婚。已经为300对新人举办了隆重喜庆的婚礼,为背井离乡的员工解决终身大事,使他们进一步融入企业大家庭的温暖。更重要的是,娃哈哈员工都是企业的拥有者。娃哈哈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后,每位员工都拥有股份,实现了全体员工人人持股。

  外来青工到了一定的工龄也与老员工一样拥有公司股份,一批表现优秀的关键岗位外来青工者加入了公司持股会,真正打破了身份、地域界限,实现了按贡献分配。外来青工人员不仅担任了企业建设者,而且成为企业所有者,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三十年改革开放,孕育出一支中华民族自己的企业家队伍;三十年市场波澜,磨砺出中国企业家敢于逆风飞扬、勇于逆势而上的铮铮风骨。娃哈哈的成长发展,只是其中一个缩影,娃哈哈的破浪前行,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环境。

  岁月峥嵘,前途灿烂,娃哈哈充满信心,风云变幻,道路艰险,决不畏惧。因为宗庆后是改革开放的一代人,是市场经济风浪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48419.html

更多阅读

对话宗庆后:娃哈哈何以25年长盛不衰?

【娃哈哈是一家没有上市的优秀企业,值得研究】 加与减视觉传媒昨天17:401987年,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从踩着三轮车代销棒冰、汽水和校簿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不会有人想到,这家企业会成为中国饮料业的巨擘,历经25年风雨长盛不衰。而

娃哈哈集团宗庆后:计划联合进军矿产开发

  12月23日,娃哈哈集团掌门人、中国饮料大王宗庆后(博客)结束了十余天的国外考察,如约坐在记者面前。      宗庆后此行考察了加拿大、美国等市场。“还去了趟硅谷,娃哈哈需要秉承一贯的技术创新优势。”宗庆后说。   

迭创巅峰还是强弩之末:娃哈哈宗庆后再次荣登中国首富有感

  2010年,娃哈哈宗庆后荣登三重中国首富:三月中旬,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中国大陆新首富(70亿美元),十月上旬胡润百富榜中国首富(800亿元),十月底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再次成为中国大陆首富(534亿元)。   2007-2009年宗庆后经历了人生最漫长的

宗庆后:建立公共住房制度

依据三种住房性质,建立三种土地供应方式,实行一户一宅的准入制度  本报记者谢宝康  “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必须首先把挤占居民即期甚至远期消费能力的过高房价调低到合理区间。”面对不断创新高的房价,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娃哈

宗庆后:未来有意从东南亚开始向全世界进军

新浪财经讯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庆后与新浪财经独家对话。他表示,娃哈哈不缺钱,目前银行存款额超过100亿元,公司暂时没有上市计划。   娃哈哈不盲目投资 暂无计划上市   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

声明:《秦时明月陆沧海横流 沧海横流显本色——宗庆后与改革开放三十年》为网友夜太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