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董事局主席王传福:创新是企业成长原动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与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其直接体现就是企业实力与企业实力之间的竞争。所以这些年企业赖以常青的源泉————“创新”就越来越受到重视。创新是什么?说得直白一点,没有人做过的东西你做了就是创新。那什么叫做自主创新呢?自主创新的标准又是什么?我认为自主创新应该是一个体系。企业做为自主创新的主体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创新应该经过一个过程,首先要具备自主研发和生产的能力,然后是自主认证的能力,目标是培育自主创新的品牌,只有走过这一系列过程才是完成了自主创新。

  为什么培育自主品牌是衡量自主创新的重要标准呢?因为品牌竞争力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能否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并使之成长为世界名牌,进而以此为基础使企业成长为世界级公司,已成为衡量我国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能否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努力创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并形成自主品牌体系,应该成为我国企业创新发展的目标。

  建设自主创新体系是一个内外并重的过程。外部因素就是体制创新,而企业做为创新的主体承担得更多,包括技术创新、流程的创新、管理的创新等。

  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首要面临的是技术创新。企业是技术创新的投资者、组织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是风险的承担者。一个企业在创新研发的投入可以看出企业是否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而且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企业获得实际利益分配份额的决定性因素,它代表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直接体现着产品的开发能力。截至2005年,比亚迪共申请专利1406项,其中发明专利575项,国外专利87项;获专利授权共263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国外专利3项。比亚迪在汽车技术研发创新方面的投入是相当大的,总投入已经达到15亿元以上。再者是生产的自主,比亚迪十分注重创新技术的实际成果转化,并将研发和生产销售环节紧密的结合,比亚迪中央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技术创新的成果要得到很好的保护,这就要求企业有自主认证的能力。企业要保护好界定好自己的知识产权。国外汽车产业的认证已经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游戏规则,我们的汽车企业不能活在别人的游戏规则中。试问,即使我国企业的汽车产品有了超过国外的技术与质量,最终还是会被各种国外技术“权威”机构所挤压,那么在市场上,在技术认证上,我们有平等对话的机会吗? 

  比亚迪始终坚持“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科技发展理念,把掌握核心技术作为创新的基石。回顾比亚迪的发展,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靠的就是掌握核心技术。在争得市场主动的同时,企业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形成了比亚迪“技术为王”的发展理念。

  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比亚迪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在产业转移的时候曾一度遭到人们的质疑。但是,比亚迪坚定不移地走了下去。在IT产业高歌猛进的时候,比亚迪毅然进入汽车产业,并将“创新基因”成功移植,推出了比亚迪F3,使“不可能”的神话变为现实。比亚迪用成功告诉人们:创新的路上,没有抢跑者。

  在汽车制造业中,几大核心技术不外乎发动机技术、变速箱技术、模具技术以及底盘技术,而模具技术无疑是最具基础性的,又是最有难度的。比亚迪F3在整车模具上抛弃了中国车企习惯的外包做法,大胆创新勇于先试先尝,进入汽车行业后在收购北汽集团旗下的模具公司的基础上组建比亚迪汽车模具中心,其现在已经跻身国内最大汽车模具制造中心行列,可以为国际顶级的汽车企业提供模具开发工作。

 比亚迪董事局主席王传福:创新是企业成长原动力
  比亚迪在营销上创新最典型的例子是精准营销。体现在两个层面上。首先在产品层面上,F3这款车型是以细分目标市场为前提的,体现出精准的特点。1.6L—2.0L排量的中级家庭轿车市场是一个非常具有潜力的市场,比亚迪成功地预估到这一细分市场的潜力。其次,从营销层面来说,比亚迪采取精准营销模式,展现了互动和有效的推广策略。比亚迪这次营销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时空上采取有差异的营销推广。一方面是根据不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特征制订策略,同时衡量当地是否具备完善的服务条件;另一方面,也让各个地区的消费者参与到了整个营销活动中。F3从2005年9月上市开始就保持热销,2006年全年销量突破6万辆,2007年一月份销售就突破10000辆。

  比亚迪“创新基因”在不同产业间的移植成功,是在自身技术能够支持的条件下完成的。比亚迪把这种发展模式形容为“袋鼠模式”,其中袋鼠的“长腿”就是比亚迪独一无二的技术优势。比亚迪自主研发的BIVT发动机技术、全球同步领先的硬顶敞篷机构技术、全球领先的铁动力电池技术和电动车技术都是比亚迪的利器。

  今天,比亚迪正努力打造更多的“长腿”。比亚迪早在2003年3月刚进入汽车产业就成立了电动汽车研究部,并于2006年1月正式成立了电动汽车研究所,计划未来3年内投资10.2亿元,基于比亚迪汽车的现有基础和优势,建成电动汽车研发、测试中心和生产基地。目前,比亚迪已经掌握了电动汽车研发的关键技术:动力电池方面,比亚迪发挥在电池行业的技术优势,目前“铁”动力电池的研发能力居于国内首位世界一流的水平。在电机方面,虽然技术水平低于日本同行的水平,但是比亚迪正加快在电机方面的研发和投入,并积极与国内外进行接洽、学习和合作。比亚迪电动汽车研发平台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近300人的研发和测试队伍,已经基本具备电动汽车研发的能力,现完成关于电动车的专利240多个,企业标准15个。如果电动车做成功了,将会为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做出直接贡献,所以今后比亚迪在电动车技术领域将会投入更多。(比亚迪集团董事局主席 王传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49237.html

更多阅读

比亚迪老总王传福 比亚迪减速,王传福如何突围

    22.63%  2010年,宣布退网的比亚迪经销商多达308家,整体经销商退网比例高达22.63%。  9月22日,比亚迪以19.91元的全天最低价格报收,逼近18元的发行价格。连续两个多月下跌的惯性让比亚迪的股价目前正游离于破发的边缘。  

专访王传福:比亚迪-戴姆勒电动联姻的未来

就在李书福忙着为收购volvo而冲刺时,比亚迪的董事长王传福则选择了另外一条壮大自己的道路。  3月1日,第80届日内瓦车展开幕前一天,比亚迪与戴姆勒汽车集团达成意向,双方将合作成立一家研发公司,共同开发电动汽车,其中比亚迪将负责电

风暴眼里的比亚迪:王传福四种能力等待考验

  成功有时候要的仅仅是“与众不同”。凭借成本、资本、产品、渠道的独特能力,短短五六年间,比亚迪(1211.HK)在中国这个竞争最激烈也是最具潜力的汽车市场正迅速成为一股新势力。   从被巴菲特相中,以每股8港币共18亿港元入股10%

王传福:首富低调潜行

“厂里还有谁比我懂呢?从比亚迪走过的路来看,我的决策有98%以上是正确的!每个工艺的改造都会亲自查看,包括每个项目的设计改造,我也都会一一过问。我还是个技术型的企业家。”比亚迪董事局主席王传福毫不讳言自己的专断。   2009年的

声明:《比亚迪董事局主席王传福:创新是企业成长原动力》为网友难得用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