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严介和称:“我没有钱”



遭“封杀”后,一直保持缄默的严介和首度现身,本报记者直接对话严介和

  证券时报记者肖夕

  自南京中院对严介和启动执行威慑机制进行“封杀”后,他始终没有抛头露面,但近日严介和首度现身公开场所,在上海参加了一个企业家的对话活动。10月20日晚,得到严介和次日将在上海露面的确切消息后,正在南京采访的记者连夜赶回了上海,计划在第二天与严本人碰面,对其进行现场采访。

  活动地点设在市区西面的虹桥迎宾馆。21日上午,经过一番周折后,记者赶到了活动场所,主会场在宾馆院内的2号迎宾楼,门口摆放着一块“2006中国首届中国母子公司管控高峰讨论会”的牌子,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记者找到了严介和。

  “我没有钱”

  正处在风暴中心的严介和看上去很平静,衣着整齐,打着领带,谈吐平和,仍是一副温文尔雅的风度。但从他在会场的表现情况看,其内心并不平静,虽然会议主题是讨论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但他的发言经常转移到债务纠纷案和法院的限制措施等话题上。显然,他仍然牵挂着与己相关的经济纠纷案,平静后面现出了焦虑。严介和对记者说,他是20日下午从沈阳飞到杭州的,第二天一早又赶到上海,以苏商代表的身份来参加这个会议,并再三表明,自己是受会议主办方的邀请而来。

  “我没有钱。”严介和承认自己作为担保人应该承担的债务金额有160万元,并表示债务人不还款,担保人履行还款义务责无旁贷,也理解银行的风险意识。但他同时表示自己现在拿不出钱来,“我自己没有一分钱,钱都投在了公司里,多年来一直是以公司为家的。”他对此解释说。对自己成为威慑机制的限制对象,严介和表示理解,并说如果他个人为公司做出牺牲,这也是值得的。

  尽管严介和对所有情况都表示理解,但他私下还是在抱怨。“债权人应该尽可能找债务人追索债务,而不是找担保人要债,以致压力都转移到了担保人这一边,”他说,“这让我觉得很不平衡”。严介和同时也感到很委屈,称自己“既无名车,也没有豪宅,房子也是从银行贷款买的,公司的好车虽然不少,但自己从来不乘坐”。他还认为媒体有过度炒作的现象,树大招风,是“严介和”这3个字带来了风波。

  而南京中院宣传处的赵处长则表示,执行威慑机制不是针对严介和个人的,任何不履行法律义务的人,只要符合执行威慑机制的条件,都属于被执行的对象,法院对所有人一视同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赵处长还说,根据严介和本人现在的情况,他属于符合条件的被执行对象。

  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宪惠从法律程序的角度解释说,债权人有权向债务人或是担保人任何一方举证,因为对债权人来讲,两者是相同的,也就是说,银行也可以向严介和本人讨债。他同时强调,对严介和而言,在法院判决已生效的情况下,剩下的只有执行义务,在强制性的法律文书面前,严介和没有任何理由可讲。换言之,必须执行已生效的法律判决。

  “企业在不断归还银行贷款”

  南京中院的判决书显示,除严介和本人担保形成的156万元债务外,还有太平洋建设集团担保形成的2800万元债务未偿还。严介和曾称,由于北方地区现在处于施工旺季,太平洋建设集团调度资金能力也较前减弱,立即还款有困难。记者请他就所说内容进行详细解释,他说是太平洋建设集团近年来陆续归还了近70亿元的银行债务,资金周转出现了紧张迹象,并且表示,由于太平洋建设集团并购了众多的企业,如果太平洋公司资金链断裂,企业因此崩溃,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危机。

  据严介和说,自他本人成为富豪榜的排名人物后,太平洋建设集团就开始在不断归还银行贷款,集团欠银行的债务总额从排行榜公布前的72亿元减至目前的3亿多元。他同时表示,太平洋建设集团还会继续还贷,按照计划,企业到明年将不欠国内所有银行一分钱的债务。他反问道,“从72亿元到3亿多元,集团的银行债务降幅在90%以上,企业还能够活下来,国内有多少家企业做到能像太平洋建设这样?”

  从有关资料看,严介和是在2005年10月登上胡润富豪榜“榜眼”位置的,假如太平洋建设集团从去年10月开始还贷,也就是说,太平洋建设集团在1年内归还了近70亿元的银行贷款。有分析人士认为,这对一个以垫支资金方式从事工程建设的企业来讲,实在是件难以想象的事情。如同此前媒体报道的太平洋建设集团产值年增长率高达1000%一样,这显然又创造了一个神话。

  该人士同时认为,要求证此事也不容易,由于太平洋建设集团并购的企业众多,且每年还不断有新并购企业成为严介和掌控下的太平洋系成员,太平洋建设集团对下属企业财务报表大多不合并,要统计和分析整个太平洋建设集团的资产和负债状况,实在是很困难。

  此前也有媒体就太平洋建设集团为何不合并财务报表一事向严介和进行过质询,严的答复是,“合并报表没有实际意义,还要花费额外的人力和物力,况且政府也没有法律规定企业必须合并报表,太平洋建设集团钻的是阳光下的漏洞。”

  除资产和负债外,太平洋建设集团的或有债务情况到目前为止也从未对外披露过,记者就这个问题也询问了严介和,他思索片刻后说,“对外担保总数大概不到3亿元。”

  “债务人已经在还债”

  据严介和透露,由于实际债务人已在前一天开始履行还款的义务,事情很快会得到解决,太平洋建设集团和他本人的债务危机将得以化解。他同时介绍说,实际债务人是太平洋建设集团下属企业并购的一家国有企业,因这家公司未及时偿还银行贷款,作为担保人,他因此成为了银行追讨债务的对象。

 富豪严介和称:“我没有钱”
  此前,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自执行威慑机制启动以来,严介和一直保持缄默,没有任何答复。严介和对此解释说,解决问题需要过程,这段时间他在和相关部门商讨,力求收回部分应收账款,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还款。“太平洋集团不能因此倒下。”这也许是他的真实想法。

  严介和同时称,太平洋建设集团下一步的发展规划是成为控股企业,目前已经做好了前期工作铺垫,资产已分别划入6大集团公司。有关资料显示,太平洋建设集团下有6家子公司,分别是江苏太平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江苏太平洋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太平洋玻璃有限公司、江苏太平洋酒业有限公司、江苏太平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和淮安太平洋工程有限公司。

  采访当天下午,记者电话联系了中行江苏省分行法律事务部,核实严介和所称的债务人已还款事项。而对方答复,截至到当前为止,银行方面没有收到任何个人和单位就严介和担保经济纠纷案归还的任何款项。

  “现在该在做减法了”

  此前,坊间有消息传出“严介和有意退出太平洋建设集团”。此次采访中,严介和也向记者承认他自己有此想法,并表示自己有意辞去太平洋总部的现任职务,明年下半年就退出太平洋建设集团。

  严介和称自己26岁做国企一把手,36岁开始创业,到今年46岁,几十年来一直处在风口浪尖,认为自己属于有个性的人,并称“个性害死人,也容易得罪人。”他还表示,多年的风吹浪打使自己感到疲倦了,自己因此萌生了退意。但他又同时表示,“自己退出后,对太平洋建设集团将是致命性的伤害”。据严介和称,太平洋建设集团的高管近日联名写联名信,希望他继续留下,“我退意已定,就是不回去。”他说。

  严介和认为自己管理太平洋建设集团的模式是成功的,到目前为止,太平洋建设集团的下属企业没有一个反叛,这是管理的成功之处,他对管理的看法是,“所谓现代企业管理,就是没有固定的管理模式。”据他所言,在太平洋建设集团,监事会可以参加董事会的会议,监事会除承担监督的职责外,还兼有采购的职能,“监事会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

  对目前的现状,他认为是在痛苦阶段,就让自己痛苦,该流血就得流血,“太平洋建设做了多年的加法,现在该做减法了。”他反复说这句话。

  南京中院的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法院下一步还会对严介和采取措施,但这要看他本人是否认真履行偿还债务的义务。据悉,目前南京中院已经对其采取了限制出境和限制消费两项措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49413.html

更多阅读

严介和名言 严介和称不缺钱图的就是名

昨天,太平洋建设集团原董事局主席严介和打造的“中国第一家企业门诊”——华佗企业门诊中心在京挂牌,变身“商界华佗”的严介和亲自“坐堂”,为企业家“义诊”。从全国最大的包工头转型为“企业顾问”,严介和有能力扮演好新角色吗?在不

华洋集团董事局主席严介和提出:产业选择决定中小企业未来

华洋集团董事局主席严介和在3月16举行的第二届香山华佗CEO论箭上提出,产业选择决定中小企业未来生死存亡。   中小企业的出路在哪里?针对记者的追问,严介和作了上述回答。严介和说,中国经济正从总量走向质量、从无序走向有序,这一发展

严介和 严介和称其发家史上无“原罪”

       严介和 1960年生于江苏淮安。   1995年,注册成立江苏太平洋工程有限公司,任董事长;第二年6月完成“集团”更名登记,注册资金1.05亿元,任董事局主席兼总裁。2002年,注册成立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任董事局

严介和:儿子接我的班起码还要20年

严介和下月隐退 儿子大学毕业即接任 追踪   随着严介和“退休”之期的逼近,关于太平洋建设“接班人”的话题开始在坊间纷传,最受关注的版本是严介和之子严昊将接过其老子的班,执掌太平洋建设。在此背景下,昨日严介和致电记者,矢口否认

严介和自述:我没有原罪

像我这种最优秀的人也是最悲哀的,因为智商、才华、能力、体魄都非常人能及,就得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委屈,承担常人不能承担的责任。我是一个典型的追名逐利的人,名比利看得更重要。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我是不崇尚的,这只是自我安慰。   -

声明:《富豪严介和称:“我没有钱”》为网友自己的英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