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执着的民族造车人



  2005年,李书福个人在企业界并没有绽放出多少异样的光芒,但吉利的影响力和形象力却日益彰显,盘点“十五”,这是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少了他,汽车界会平添几许寂寞,锐减几分活力。

  由一个年产几千辆轿车的地方小厂,成长为年产超过15万辆的全国第十大汽车集团,也就短短5年时间。若再加上李书福绝对控股的华普汽车及新近计划投资的两个生产基地,吉利控股集团的实力已不容小觑。

  李书福现在的话少多了,但率真的个性难改。“从根本上推动中国汽车业的必然是民营汽车企业”;“600万元一辆的宾利,其实成本只有100多万元”;“2015年,吉利的目标是200万辆”;……

  “语不惊人死不休”于李书福是一个生动的例证,也正因为如此,才被人冠以“疯子”、“狂人”的名号。记者也曾亲身领略过他的“异常思维”,2002年他提出200万辆目标时全国的轿车产量才110万辆,记者问他这可能实现吗?他的回答是:“目标就是目标,我的目标还想活1万年呢!”

  其实,李书福的“狂”除了炒作自己达到宣传企业的目的外,也是被逼出来的,直到2002年获得生产资格成为“正规军”后,吉利才渐渐安分下来。

  狂妄并非真本性,但个性鲜明却毋庸置疑。李书福身价过亿,却常穿便装出行,以至被别的单位的保安拒之门外;有一次新车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及国内汽车“价廉能否物美”时,李书福“啪”地脱下脚上的布鞋说:“30元的鞋我穿了4年,舒适、耐磨。”;搞足球被人涮了一把后,先把中国足协告上法庭,接着又和其他俱乐部一起揪黑哨……从走街串巷给人拍照,到家庭作坊搞冰箱;从押上身家造摩托,到“未婚先孕”搞轿车。其实,在他身上闪现出的恰恰是企业家最宝贵的品质:冒险与执着。

 李书福:执着的民族造车人
  而这些品质,也在吉利的不断壮大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吉利不仅生产出了中国第一辆跑车,而且也是第一个参加法兰克福车展的中国品牌,参选这个世界最大的车展,必须具备“拥有自主品牌;成功进入国际市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等四个条件,而这些方面的努力,正是吉利备受国人瞩目的根本原因所在。

  在自主研发方面,吉利从模仿开始最终走上了自主创新的道路。2005年10月,先期投资3.5亿元新建的吉利汽车研究院在杭州高新区落成,专门从事汽车整车、摩托车、汽车零部件等新产品的研发、验证工作。为提升研发能力,专门聘韩国专家担任院长,并开始在海外研究机构挖掘专业人才。

  在出口及海外扩张方面,李书福放言:“2015年200万辆的产销目标中,130万辆出口或在海外生产。”能否实现还不得而知,但吉利多策并举强力推进出口却是事实。2005年5月,吉利和马来西亚IGC集团就整车项目及CKD项目签约合作,2006年计划向马来西亚出口1万辆整车、3万辆成套散件;6月21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签署合作备忘录,准备在香港合作开发一款新型轿车体系,并同步带动有关零部件开发;8月,吉利在“豪情”的基础上,成功推出中国首款右舵车——HQ右舵车,为进军海外增添砝码。

  高调进军海外的同时,国内的扩张则更加务实。今年10月底和11月初,吉利分别与当地政府签约,计划先期投资4亿元和9亿元在甘肃兰州和湖南湘潭九华新建两个生产基地,至2010年新增产能20万辆。

  由东部地区向中南方向发展,此举被业界认为是发挥吉利“国民车”优势的务实之举。从特立独行颇受非议到积极谋变最终得到认可,李书福一心造好车的初衷其实并没有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49729.html

更多阅读

李书福:中国汽车无法绕开的名字

李书福:中国汽车无法绕开的名字李书福,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1963年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1986年,李书福以制造冰箱及冰箱零配件开始创业历程,1993年进入摩托车制造业并于1997年进入汽车制造业。20多年来,吉利集团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在中国汽车行业率先取得

李书福:用心记住让中国汽车走遍全世界的使命

 12月23日,2009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揭晓。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颁奖典礼。以下为2009央视经济年度人物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主题演讲:   主持人: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在竞争的过程中也需要比较和融合。这一点李总很有发言

《商道》:对话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卷首语:为了一个美丽的追求   他的创业故事  总是被人们当成一场戏剧来评说  但谁又知道在故事的背后  却是血与泪的交替  李书福不是演员,只是一个普通人  他要是演员就会把血泪流下来,  给人看到,给

李书福:该走的路我清楚

李书福:该受的苦我来受,该走的路我清楚   公司名称:浙江吉利控股集团   申领牌照时间:1997年开始,2001年吉利进入国家经贸委汽车目录   此前身份:摩托车制造商   获取牌照的关键因素:以合资方式打“擦边球”,依赖地方政府的支持,当

李书福:戴着红帽子突围

 题记  “请允许民企大胆尝试,允许民企家做轿车梦,我们不要国家一分钱,不向银行贷一分钱,一切资金民企自负。”  李书福似乎生来就是挑战制度的。  经济学家史晋川说,扩大开放,要有敢为人先的精神,在政策相对并不十分明了的时候,

声明:《李书福:执着的民族造车人》为网友天国也曾悲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