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龙集团张志祥的爷爷 张志祥——主流化之惑



 6月2日,北京,建龙钢铁公司总部。张志祥坐在办公桌的后面,面色凝重,眼睛有些发红。这正是一个每天工作16小时的人的标准面孔。他面前的两个烟灰缸里,塞满了各种姿态的蓝色烟蒂。他言语低沉,低沉得似乎时时都在思考,似乎在自言自语。

  “迷茫,”他说,“感觉是一贯坚持的信念受到了挫折。”这个疲惫且迷茫的人37岁,拥有超过10亿元的个人资产,在200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排名第71位。

 建龙集团张志祥的爷爷 张志祥——主流化之惑
  之前的一星期,张志祥和他旗下的宁波建龙钢铁有限公司突然陷入了这场宏观紧缩背景下的整肃风暴的中心。继江苏铁本后,宁波建龙项目成为又一个“违规项目”的代表。总投资160亿元,年产钢600万吨,一期工程已经进入扫尾阶段。按照计划,这个项目将在6月开始“陆续投产”。此时,关乎建龙未来的这个项目,前途却难以预料。

  张的晚饭在办公室里放了近一个小时,一盒米饭两个菜:土豆烧牛肉和清炒油麦菜。张志祥说,饭后他将赶往唐山建龙,并于当夜返回北京总部。

  建龙的步调

  唐山是张志祥的根据地。作为《福布斯》富豪,张创业的故事已经广为流传。1999年张开始进军钢铁行业,当年租赁经营唐山遵化市钢铁厂,2000年3月买断该厂,并更名为唐山建龙实业有限公司。然后是他和另一个《福布斯》富豪、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的故事,据说那是在一个旅馆里,两个浙江人不期而遇,聊天,互相欣赏,两个人都发现,对方正是自己要找的人。

  这个传奇的故事在短短20天后有了一个阶段性的结局:郭广昌把3.5亿资金投入建龙,收购了建龙30%的股权。之后,建龙迅速扩张,在唐山、承德、吉林等地购并多家冶金类亏损企业,改制,然后使其迅速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建龙钢铁的规模,也从张买断之前的不足10万吨,迅速扩张到300多万吨。这不够,张志祥的梦想,是要构筑一个钢铁的新帝国。

  2003年3月开始动工的宁波建龙,是未来这个钢铁帝国的主力,也是复星和建龙至今最重要的合作项目。作为中外合资企业的宁波建龙,由建龙集团(35%)、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35%,复星集团绝对控股的企业)、新希望共同发起组建。

  宁波建龙在5月被指“违规”,一夜之间,张志祥从他钢铁帝国的梦想中被惊醒。

  自救,等待

  那天他突然知道,自己的宁波建龙,在媒体上已经和铁本相提并论了。

  张志祥并没有过多地申辩。对处于漩涡中的宁波建龙,说什么都过于敏感,所以,面对种种询问,他巧妙地选择回避。他只是强调:“只有顶尖的专家,才能够从一个企业在做的事情里,判断这个企业的真正追求。”

  一贯低调的张志祥依然低调,但他并不孤立,在6月初的他的办公室,不断有来自各方面拜访的“朋友”。他接下来的行踪也将更加飘忽不定。他说,未来一个月他将更多地下到他的企业中,详细的行程,只能到事情过去以后才便于披露。可以料定,这将会是一个危机中的企业自救的故事。

  在宁波建龙事发之后,由国家发改委、银监会等7部委联合组成的一个调查组随后前往宁波,他们详细调查后得出的结论可能会在近期公布。而张志祥,现在只能耐心地等待—国家发改委的审批文件。

  看上去,张志祥似乎并不担心,因为调查的结果并没有看起来那么悲观,那些参与调查的专家在私下说,对于这个项目如何成为一个违规的“典型”,他们也感到“不解”。

  关于宁波建龙的一个消息已经开始在业内流传:对于宁波建龙的项目的下一步,将是“重新报审,重新放行”。

  主流化之惑

  张志祥之所以觉得“信念受挫”,可能是因为他把自己设计成了一个创造财富并以之回馈社会的“模范公民”。“我原来一直认为,作为一个企业家,他实现他的社会价值,无非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创造就业,一个是纳税。” 2003年,建龙实现利润11亿,纳税6亿多。自2001年中国民营企业的“纳税榜”出现以后(当年建龙排第7位),在国内并不怎么知名的建龙,纳税额一直排在中国民营企业前5名之列。而当“模范”变成“反面典型”,巨大的落差使他不能接受自己竟被社会的正面评判所抛弃的事实。

  他认为,建龙在钢铁行业的步调,一直是稳健和扎实的,在此之前的每一件“作品”,他都不觉得里面存在“浮躁的东西”。

  张的妻子是一个普通的医护人员,他们有一个女儿,“已经商量好了,不准备给她留下太多的资产”。他说,每天超过16个小时的工作,是因为不能抵挡“当机会摆在面前时的诱惑”,而不是为了他个人或者家庭的财富。“这些天来,我一直在思考,在努力地说服自己,”张说,“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自称“干技术出身”的张志祥,在解释他之所以涉足钢铁行业时说,那是因为他总觉得“中国的企业在某些技术领域可以和国外的一流企业比一比”。把建龙办成在技术上世界一流的企业,是他“一贯的信念”。

  自1999年介入钢铁行业,组建唐山建龙之后,张志祥便期待着,每个新项目“都能够在国内形成突破”。对这种期待,张显然比较满意,因为建龙现在的技术,“在国内是一流的”,即使像韩国重工这样世界级的优秀企业,也在为建龙做原材料初加工的“粗活”。

  2003年3月开始动工的宁波建龙在更大意义上承载着这样的期待。之前的宁波建龙宣称要“全力打造中国钢铁新形象”—吨钢投资最省,工艺布局最紧凑,建设速度最快,人均劳动效率一流,环保国内一流,具有一流综合国际竞争力。所以它突然遭遇质疑大大出乎张志祥的意料。“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挫折,我们可以承受。我们的企业还很年轻,所以要不断地学习,”张志祥说,“以后我要试着做些改变。”

  建龙的目标,是在2005年之前,把自己的规模扩大到1200万吨,使建龙在规模、技术上都成为国内主流的钢铁公司(领袖级的企业)。这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即是600万吨的宁波项目。

  现在的宁波建龙,已经有2000名员工到位。按照张志祥的预计,在整个项目竣工后,宁波建龙将是一个4500人左右的企业,“人均产钢量在世界上居前三位,在中国排名第一。”

  但是与此同时容易被忽略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过去20多年民企在竞争性领域积累起来,并且广泛采用的“默认规则”,也许行将失效。在民营企业由边缘走向主流的时候,他们惯有的对规则界限大胆试探的行为方式,潜伏着很大风险。一些非主流的心态和操作,必须要受到摒弃。

  在大步扩张中如何与政策协调,如何使自己的每一步都“无懈可击”,这也许是一直以技术为本的张志祥,在建龙走向主流公司的历程中,需要思考的课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50174.html

更多阅读

建龙集团张志祥 建龙集团副总经理

张志祥坐在第二排,周围人走光了,他一个人在看手机 ,穿着唐装。这是第八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茶歇间隙,我走上前去问:你是建龙的张总吗?他点点头,放下手机。唐装很合身,他为什么穿唐装呢?他那身衣服很像成龙在今年两会穿的,穿唐装的大多是艺人和

建龙集团董事长张志祥 建龙张志祥潜行记 (6)

成功的改制源于合作与妥协  国企改制涉及复杂的权利、责任重组,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利益相关方都应得到尊重  文 | 韩朝华  通钢事件注定将作为中国体制转型过程中的一个特殊案例载入史册。  若就事论事,殴人致死的行为

建龙集团张志祥老婆 建龙张志祥潜行记 (5)

通钢改制始末  本轮经济危机暴露出通钢首次改制遗存的软肋,建龙与通钢数年的磨合期变成了摩擦期  “人家爱咋说咋说吧,顾不过来了。人没了,我喊一百个冤、一万个冤,能把孩子的命换回来吗?”  王秀兰垂下白发苍苍的头,她是陈国君的岳母

建龙集团张志祥 建龙张志祥潜行记 (4)

亢龙有悔  《周易·乾》 上九 盈不可久,喻指君子极盛之时应知进退,得民心,戒倨傲  创立建龙十年,张志祥的并购之路走得不容易,42岁的他,交易对手大都是比他年龄更大的国企。因此,张志祥也不排斥新建钢厂的计划。  2003年,成立宁波建龙

建龙集团张志祥 张志祥与宁波建龙

      张志祥,1989年从浙江工业大学毕业后,进入当地物资局工作了5年,随后以5万元起家,创办了忠祥实业公司。因为对钢铁行业的熟悉,他以钢铁贸易为入门,没有想到生意越做越顺,由早先根据地上虞,一路发展到绍兴、杭州、上海、南京、天津

声明:《建龙集团张志祥的爷爷 张志祥——主流化之惑》为网友厌丗沉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