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基本法 任正非为何抛弃“华为基本法”



“精神对物质的比重是三比一”。任正非认可拿破仑的这句格言,历来看重精神的作用。他说:“碳元素平行排列,可以构成石墨,非常松软;而若三角形排列,则可以构成金刚石,异常坚硬。”在诸多资源的排列组合中,他特别强调塑魂工程。还创风气之先,厘定了“华为基本法”。华为独特的语言方式和习惯,曾经一度风靡中国,不少企业纷纷模仿。可是,当“华为基本法”在中国日益取得声誉的时候,任正非则早已经决定抛弃这个成型的东西。这个转变的过程颇为耐人寻味。

    然而,单纯靠一个个会议或是一个个偶然事件,是不可以提升团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反而增加了团队的迷茫、迟疑和不安全感。企业需要有统一的价值尺度和标准,于是任正非发起了修订“华为基本法”的工程。“华为基本法”,实际上是人民大学的一批教授,根据任正非的思维因果用统一的语言集中做的一次梳理。

    基本法的价值尺度,基本上是任正非个人思维因果和价值取向的固化或格式化。任正非期待通过厘定“华为基本法”,把一个与时俱进的价值罗盘置于每一个人的心里,从而使老板与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一个共同的始发点,达成一定的心理契约。

    你如何看待任正非的这种变化?

    袁卫东

    目前,还没有看到确切的关于任正非“抛弃”《华为基本法》的报道,所以并不了解更深入的背景和事实。对于这家长期将自己置于媒体和公众视野之外的公司,我觉得“抛弃”的说法,尽管充满极其强烈的戏剧性、冲突性和轰动性,但还并不足够可信,并不足够支撑我们去立论。

    我们对于华为的了解的确太少了。即使王育琨《全球化之舞》中关于华为的“新变化”有那么一点涉及,但也大概是在程东升《华为真相》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当有限的一点东西。所以,我们大概只能从为什么出现《华为基本法》的脉络中,来做一些判断。

    在20多年中国商业和企业史上,一个最基本、也是最大的现象就是,为什么“中国制造”越来越陷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的“天问”?"后进"的中国公司或国家,为什么没有在所谓的“后发优势”中真正成功,反而走上价值链被锁定的困境和陷阱?这是笼罩在20多年中国企业命运和国家命运上的魔咒,它的直接后果不仅是公司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问题,而且已经在付出沉重的社会代价(世界工厂即血汗工厂)。尽管,相当一批中国的大公司,发布带有明确时间表的世界级战略宣言来打破这样的魔咒,但并购式的扩张,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整个问题,反而将公司置于更大的困境和危机之中。

    华为是20多年中国商业史上为数甚少的从整个“宿命”中突围而出的本土企业。其成功与主流跨国公司在全球的抗衡,越来越被视为“中国制造”的新标杆。

    华为为什么能够如此?

    以20年商业史的角度来看,其在20多年本土盛行市场和企业“机会主义”的价值认识体系中走出,在电信产业建立了自己的公司核心价值,以及与此相匹配的核心能力。这是一个最关键的价值体系转换。否则,华为大概与那些缺乏内在价值,而只能不断追随市场机会的中国大企业相差不会太多,自己从来就没有正心诚意修为,却抱怨核心能力(通俗的说法是核心技术等等)的缺乏。实质上是核心价值的缺失。

    《华为基本法》的诞生,即是这个过程的必然结果,也是这个过程的自觉价值提炼。当然,价值转换的过程并不就此终结。

    关于这个"抛弃"的话题,我更关注的是,实质上在20多年的企业史上,中国的企业家,深深信奉“中体西用”。在推动20年的经营变革中,中国要素实际上起主要的作用。我们有时候困惑,中国企业目前的困境,是不是完全来源于这样的典型的思想(其根源于近代以来的洋务运动)。

    但中国企业可以在告别过去的基础上建立、拿出自己的价值体系吗?这个价值体系基于中国的企业家对西方管理思想在中国落地后的平视,它不仅可以用于操作,而且可以导致最终的成功?

    如果任正非和华为是走到这一步,那也是中国公司史上又一个新的标杆。

    尹传高

    “华为基本法”的自然嬗变

    战略设计从愿景型到愿景与流程环境结合型

    写完王育琨所著《全球化之舞》书评后,才知道华为改变基本法的动力来自于其奉行的间接化路线的国际化战略。这样的一个战略使得传统的华为从土狼时代而转变成为一个动作犹雅的商业巨子。

    这样的华丽转型体现在一部《华为基本法》的自然嬗变。

    一 ,个人愿景型的战略设计。任正非搞“华为基本法”,实际上是其个人哲学意志的体现,个人哲学永远是企业组织哲学中最核心的根基,他通过委托人民大学的一批教授,用统一的语言集中性的对他的个人哲学观做了一次深度的梳理。目的是通过对任正非个人思维因果和价值取向的固化或格式化而取得战略系统的稳定性和战略变化的动态平衡。任正非期待通过厘定“华为基本法”,把一个与时俱进的价值罗盘置于每一个人的心里,从而使老板与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一个共同的始发点,达成一定的心理契约。这样的工作当然是有价值和具有积极意义的,因为只有这样做,未来公司在战略管理和文化管理方面才可以做到有源头,有支点,有效率。

 华为基本法 任正非为何抛弃“华为基本法”

    二,增加流程管理的内涵。战略管理永远是要建立在组织内在的基础之上的,但作为一个成熟的战略系统仅仅是停留在个人愿景或者是组织哲学的层面上是肯定不够的,华为从土狼时代的优雅转身正是在愿景的基础上增加了组织流程的现代理念才得以完成的,可以这样说,华为的战略管理是在增加流程的内在活力后才跟上国际化的进程的,对完善战略理论做出了大胆的尝试。

    三,华为系统战略管理的形成。从组织哲学到增加流程的内在价值,华为在战略管理方面走出了一大步,但从战略竞争性的角度看远还没有完成,间接路线战略的成功需要一个更为准确而成熟的战略管理体系,华为还需要做出自己的探索,对环境的变化的敏感性使华为在战略设计方面从内在性的战略愿景走到了内在与外部环境相结合的舞台上来了,华为在产业发展模式的新探索,在国际化的间接模式上的局部成功硬是将华为在战略管理上变得更加的坚强和成熟起来。

    由此看来,华为对其基本法的扬弃过程实质是其国际化战略和能力战略不断探索成熟的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显示的是战略管理中整合和优化价值的魅力,显示的是任何一个组织哲学层面的核心价值也要不断的增加新内容,提供新思路,展示新境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50381.html

更多阅读

新书《任正非这个人》简介 华为总裁任正非简介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序言前言 当人人谈论华为的时候,我们谈论什么?任正非不会写《我在华为的日子》我碰到最有趣的谈论华为公司(以下简称华为)的情形,是在从深圳机场开往我家的出租车上。那个司机得意洋洋地对我说:“你知道华为为什么

华为任正非 华为任正非座驾

任正非任正非毕业于重庆大学暖通工程专业。毕业后参军从事军事科技研发。后创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现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2011年任正非以11亿美元首次进入福布斯富豪榜,排名全球第1056名,中国第92名。在《财富》中文版第七次发布

华为任正非的接班人——任平,不得不了解! 任正非妻子

任正非再伟大,也逃脱不了中国传统的“父业子承”的观念。在他的心中,他一手创建的华为帝国的最理想的继承人就是他的儿子任平。我记得以前看过一本关于IBM创始人老沃森和他的儿子小沃森的故事的书--《父与子》。老沃森一手创办了IBM公

声明:《华为基本法 任正非为何抛弃“华为基本法”》为网友万分感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