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在甫一进入网络技术界就坚定地相信:只有技术自立,才是根本,没有自己的科技支撑体系,工业独立是一句空话,没有独立的民族工业,就没有民族的独立。中国要发展,就必须靠自强。
华为的创办人任正非,是当今中国企业界的传奇人物。
传奇之所以是传奇,在于它令人好奇:华为,打造新锐的网络技术,建立现代化的企业总部,追求高度竞争的企业文化,但他的管理者任正非却用着中国最传统的管理模式,并且相得益彰、颇为成功。这不得不让人们感到好奇。
初涉技术江湖 投身实业之路
受过大学教育的任正非,进入社会的第一个选择是军方的研究单位。
任正非参军之后表现一直良好,33岁成为军队代表,并参加过全国科学大会,被领导推荐入党。
军队给予任正非很多,可以说,任正非的性格特征与这段军旅生涯密切相关。在部队里,任正非养成了宠辱不惊的心态。
1987年10月,在深圳湾简易房里,这个43岁的退役部队团职干部用24000元钱创办了一间小小的公司。现在,这个叫华为的公司几乎颠覆了国外总认为中国是一个低科技、低成本产地的印象。
任正非创立华为之初,公司靠代销交换机,完成了初步积累。目前华为是中国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其2002年营收为220亿元人民币,信息产业部评选的电子信息百强中,华为多年高居利润率榜首。
刚刚有些积蓄,任正非就倾其所有把全部资金投入到数字交换机的研究开发上,这是一次以公司全部资产作为本钱的一搏。事实证明,这是华为发展上的一个里程牌,是一次正确的选择。
当时的深圳,正值倒买倒卖阶段,知识无用论风气日盛,而真正搞实业、做研究的企业却受到冲击。这时候,华为没有加入到倒买倒卖的潮流中去,也没有单一地继续那并无风险的代销方式,而是选择了一条充满风险的,走技术自立,发展民族高新技术的实业之路。
在当时的中国交换机市场上,大型局用机和用户机基本上都来自国外的电信企业和它们在国内的合资企业,在通信圈中的人都非常清楚这个行业的风险性。所以,很多人不理解为何华为公司放着轻而易得的钱不赚,却去劳神费财地搞科研,实在太傻了。然而任正非自有他的一番见解,他认为,当时很多的合作合资,都令国有企业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劣势中,这是几十万国有企业陷于困境的重要原因。这种以市场换技术的代价太大了!所以,任正非痛悟到:只有技术自立,才是根本,没有自己的科技支撑体系,工业独立是一句空话,没有独立的民族工业,就没有民族的独立。中国要发展,就必须靠自强。
因此,任正非一开始就给华为定下了明确目标:发展民族工业,不与外国合资;紧跟世界先进技术,立足于自己科研开发,目标是占领中国市场,开拓海外市场,与国外同行抗衡。
坚持技术领先 实干闯出天地
任正非选择的是一条极其艰辛的道路。
华为始创之时,直接生产人员不到200人,而研究开发人员倒有500人,如果减去这500人,一、二年内企业效益不会减少,还会大幅度提高,甚至可以创造一个奇迹,但那时技术落后了怎么办?到哪儿去引进?引进花不花钱?
华为公司从始至终一直受资金不足所困扰,然而任正非却坚持投资向科研倾斜的政策,每年投入8000多万乃至上亿的研究经费用于技术开发,不惜冒“将全部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将所有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到通信这个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产业中。
如今回首当年,任正非感慨万分:“华为成立之初十分幼稚,选择了通讯产品,没想到一诞生就在自家门口碰上了国际竞争,竞争对手是拥有数百亿美元资产的世界著名公司。要是没有国家的政策保护,华为公司很容易被摧毁的。”但带着强有力的民族信念,任正非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艰难之路。
任正非坚持技术领先,创造性地利用“压强”原则。持续地、大规模地集中有限的财力打歼灭战,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显示了他长远的目光和非凡的才能。
皇天不负苦心人。华为目前技术上达到的先进水平,已为国内外所承认。欧洲、日本、美国等一些与华为接触过的著名公司,一致认为华为领导着中国通讯行业的技术潮流,不可低估了华为。在国家的帮助下,华为已在东欧、前苏联、香港、中亚、西非和东南亚等地区开拓了市常国内市场更是蓬勃发展。
重视文化思想 实现二次创业
任正非说:发展中的企业犹如一只狼。狼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的意识。企业要扩张,必须要具备狼的这三个特性。
在辉煌的成绩面前,任正非没有就此满足,他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将是21世纪世界各大通信巨头最大的逐鹿常我国民族通信工业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国内厂家只有联合发展,资源共享,公平竞争,才有出路。因此,任正非明确表示,要把自己的知识献给祖国和人民,愿意把这些技术拿出来,组建产业集团,愿意与兄弟厂家携起手来共同交流合作,走共同发展的道路,否则唇亡齿寒。
在当地盛市政府的帮助下,公司正以二次创业的精神进行企业制度改造。华业即将发展成为有国家参股的、大型的通讯企业集团,走上规模经营的轨道。
华为公司继续向往前进,需要继续推行各种假设系统,并用实践不断去丰富、完善它。华为最重要的假设是把知识作为资本,另一个重要的假设是“决不让雷锋吃亏”。权力的高度集中和统一是思想和文化的统一,组织的统一必须建立在思想和文化建设的基础上,组织只是一个构架体系,思想和文化是思维、引导体系。文化权和思想权就是最大的权力。
任正非带领下的华为打上了深刻的军事化烙印,推崇狼性文化。他上过大学,熟读毛选,读书涉猎甚广,出口成章,极富鼓动性。他在内刊发表《华为的冬天》、《北国之春》等文章甚至被其他公司的员工奉为必读。
在任正非眼中,华为是“三高”企业,但这里的“高”,并不包括“高学历”。
在高科技产业里,不具备高学历的人很难提升,华为公司提拔了许多高学历的人才,也提拔读函大的高中生,也重用经多年工作积累而成才的工程师。华为不考理论,而着重实际作业能力,干什么,考什么,因此,有学历、有知识是优势,没有学历的也不自卑。这种考核机制逼着所有的人都得奋力划船,争取进步。在华为有19岁的高级工程师,有工作后第7天就提升高级工程的记录,这都是“公平竞争,不唯学历,注重实际才干”原则在华为的真实体现。
任正非坚持的“三高”,是高效率、高压力、高工资。他坚信,高工资是第一推动力,重赏之下才有勇夫。其实,华为给员工的不仅有高工资,还有股权和其它待遇。
应届毕业生报到时的路费和行李托运费等可以享受实报实销:从学校所在地到深圳的单程火车硬卧车票、市内交通费(不超过100元)、行李托运费(不超过200元)、体检费(不超过150元)。上述费用所有票据在报到后的新员工培训期间统一收娶报销,并在报到的当月随工资发放。
新员工正式上岗前的内部培训期间,工资、福利照发不误。新员工的工资开支,长年设置的负责培训的一批员工、干部的费用开支,各种培训费用支出、培训场所的建设、维护等等都是大笔开支。把一名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培养成可以在市尝研发上独当一面的成熟员工,华为投入了大量资金。
华为在市场费用上“敢于花钱”是出了名的。华为员工的收入一流,费用开支同样也是一流的:所谓“出差要住星级酒店,参展要在国际展厅,捐款要有轰动效应,市场要抢最大份额”。公司曾经提出:“不敢花钱的干部不是好干部,花不了的要扣工资”,“省钱的不是好干部”等等理念,鼓励员工在该花钱的时候一定要舍得花钱,对重点客户的投入不惜血本。
任正非认为:文化是土壤,产品是种子,营销就好比是在土壤上播种、耕耘,培育出品牌这颗幼苗。物质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
相关链接
任正非:
出生年月 1944年
籍贯 江苏
文化程度:大学
主要行业:电信设备
主要企业:华为科技
主要经历:
1944年出生,居七兄妹之长。
1978年,从部队转业。
1982年从四川某部队转业到深圳后,在南油工作两年。其后开过电子公司。
1988年以2万元注册资本创办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营电信设备。公司发展迅猛,年销售额达15亿美元,成为中国市场GSM设备、交换机产品及接入系统的佼佼者。
1994年,参加亚太地区国际通讯展,获极大成功。
1996年,大规模与内地厂家合作,走共同发展的道路。
2000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50富豪第3位。个人财产估计为5亿美元。
2003年荣膺网民评选的“2003年中国IT十大上升人物”。
管理心语:
现在是春天吧,但冬天已经不远了,我们在春天与夏天要念着冬天的问题。IT业的冬天对别的公司来说不一定是冬天,而对华为可能是冬天。华为的冬天可能来得更冷一些。我们还太嫩,我们公司经过十年的顺利发展没有经历过挫折,不经过挫折,就不知道如何走向正确道路。磨难是一笔财富,而我们没有经过磨难,这是我们最大的弱点。——摘自于《华为的冬天》
华为经过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会构成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