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挑战国美苏宁寡头格局



鸿海参与渠道竞争后,或可打破目前国美、苏宁寡头竞争的格局。但如果鸿海的最终战略不仅仅是进军3C渠道,而是希望最终控制渠道和自建品牌,很多厂商都会重新评估与郭台铭的合作。

  从“代工大王”到“通路之王”的转身,需要多长的时间?郭台铭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不超过三年。

  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近日放出话来,预计两至三年内在中国大陆投资百亿台币,打造一万家以上的3C及家电渠道连锁店。如果这个目标实现,鸿海无疑将取代国美和苏宁,成为大陆3C行业的“通路之王”。

  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郭台铭高调进场

  “今后客户贴牌的产品,出场后我们直接帮他送到卖场去,中间无需库存管理,还可帮助客户直接出货,减少物流的成本。”在鸿海旗下富士康最新的一次动员大会上,郭台铭向他的员工们描述了集团的发展蓝图――3C产业链条里,郭台铭的企业除了要坐稳代工行业的老大外,还要把手伸向渠道环节。

  上述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内销”,富士康在大陆的20多家主要工厂的相关负责人都参与了此次同步连线的会议。一名富士康工厂的参会中层对记者表示,郭台铭在会上透露,富士康正在跟全欧洲最大的通路商合作,计划在大陆开设3C产品卖场。

  郭台铭所指的“全欧洲最大的通路商”,即麦德龙旗下的Media Markt。记者从麦德龙总部获得的一份该公司的内部交流文件显示,麦德龙的通路业务确将与富士康形成合作。该文件的发布日期为2009年4月。

  文件内容显示,由于看好中国的电子零售市场,双方将共同建设在中国内地领先的消费电子产品渠道。双方已经就此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第一家双方合作的Media Markt卖场将于2010年进驻上海,双方的合资公司总部也将选址上海。

  郭台铭的渠道野心同样被写进了鸿海集团的公告中。鸿海集团近日发布公告称,计划在两至三年内在中国内地投资百亿新台币,打造1万家以上的3C及家电渠道连锁店。

  鸿海集团的“万店计划”中,除了将与麦德龙合资建设Media Market,还将依托子公司广宇,利用其投资的3C渠道商“赛博数码”进行3C连锁店的扩张。目前赛博数码在大陆已经拥有约40家连锁门店。

  中华两岸连锁经营协会理事长王国安认为,代工业务很多时候要“靠天吃饭”,只有拥有了渠道和品牌,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才能得以巩固。郭台铭此举意在3C领域效仿统一集团的商业模式。在台湾,统一集团不仅是领先的食品生产商,还通过代理7-11和家乐福,成为了台湾的“通路之王”。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郭台铭只要出手,动作就会很大,但他在大陆转投3C渠道的成功概率并不被看好。”一位熟悉郭台铭投资风格的台湾创投基金合伙人对记者表示,郭台铭之前一直在做利润很低的事情,也在不断寻找除代工外新的增长点,这次冒的风险也很大。

  “如果是投资百亿台币,折合人民币约20亿元。按照郭台铭的‘万店计划’,分摊到每家门店的投入不过20万元,就算他再会省钱这事情也办不成。”家电专家刘步尘表示,国美和苏宁平均每个门店的开店成本至少是300万元。

  “另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在大陆的主要城市,可以用于建设大型卖场的商业地产已几乎被瓜分完毕。”刘步尘表示,国美和苏宁渠道发展部的一大帮人整天在各个城市“打着灯笼扫楼”,也找不到几家合适的门店了。

  帕勒咨询资深董事罗清启也认为,在当年内地3C渠道“美苏争霸”的格局下,后来者鸿海集团已经没有太多发展空间。郭台铭欲快速扩张,或许可以选择并购,但留给他的并购空间也不大。

  还有一个疑问始终难以解开。鸿海集团与麦德龙合作的卖场项目,在记者获得的文件中显示,随后开出的将是“大面积”的门店,“赛博数码”的扩张也基本以旗舰店的方式在拓展。但如果维持这样“大店”的规模,鸿海欲达成门店万家的规模,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作为内地规模最大的3C零售企业,国美和苏宁分别用了十多年的时间,也不过才开店1300家和847家。

  打破垄断还是控制渠道

  “国美和苏宁开惯了大店,现在就很难再开小店,因为小店会去抢他们自己大店的业绩和利润。”王国安表示,郭台铭作为后来者,没有“船大掉头难”的顾虑,在经营模式上有着充分的选择权。

  他表示,国美和苏宁目前每店的业绩,主要是依靠店内约30%的产品品类在支撑。那么郭台铭未来完全可以开大量的经营面积小的卖场,只卖这30%的产品,这样既能与国美和苏宁形成差异化的竞争,又能最大程度的节省开店成本。才能将郭台铭的“万店计划”从纸上拉回现实。

  鸿海集团的代工业务中,数码产品、电脑配件和通讯产品所占的业务比重比较大。业界分析,郭台铭未来的渠道拓展,一方面会通过Media Markt和赛博数码渠道,开规模和产品种类不逊于国美苏宁的大店。另一方面会通过进驻电脑城,开大量数码、电脑配件和通讯等产品种类相对单一的专卖店。

  第二种模式下,由鸿海直接供货,可将专卖店的成本降至最低,又可通过入股经销商、开放加盟等方式形成快速扩张。这种模式也是很多台资企业在大陆成功的法宝。

 郭台铭:挑战国美苏宁寡头格局
  但这种可能依旧不被业内看好。刘步尘表示,一则在最近几年国美和苏宁的冲击下,原有的电脑城、专卖店等传统3C渠道已经日渐式微。二则电脑城中专卖店的利润已经很微薄。如今电脑城中很多个体商户销售3C产品赚取的利润,仅仅是靠不开发票赚取的“税差”。

  此外,身为最大规模的代工企业,鸿海开店未必能获得一线3C厂商的支持。国内一名厂商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鸿海参与渠道竞争后,或可打破目前国美、苏宁寡头竞争的格局,对行业来说本是件好事。

  但他同时表示,还在观望郭台铭的最终意图。如果鸿海的最终战略不仅仅是进军3C渠道,而是希望最终能够控制渠道和自建品牌的话,相信很多厂商都会重新评估与郭台铭的合作。在他看来,郭台铭此次的“万店计划”,有点类似于几年前TCL的“幸福树计划”,后者正是由于得不到一线厂商的信任而最终夭折。

  事实上,鸿海近期的动作已经太过频繁,先是宣布将自建网络商城,随后又对媒体表示将在数码和通讯领域自建品牌。“行业里谁也不愿意见到这样的巨无霸出现。”上述厂商负责人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50545.html

更多阅读

国美苏宁电商路线分化:是否加入电商平台

  京东商城的“沙漠行动”、苏宁易购的“国庆大惠战”、库巴网已经持续几个月的“夜总惠”,临近国庆黄金周,家电类电商开始了新一轮“低价”血拼。   在价格战的同时,是否加入淘宝和腾讯两大电商平台也成为家电电商不得不做的一道

殊途同归小说 国美苏宁再次对决 未来能否殊途同归

  日前,国美电器公布了2011年上半年中期业绩,随后,苏宁也发布了半年报。对比双方的半年报,无论是在开店数目以及增长速度方面依然是相差不大,双方依旧处在棋逢对手的局面。   国美和苏宁长期以来主导着中国的家电零售市场。国美作为

国美苏宁大分歧:网店补充还是主体

  郎朗 广州报道   当百思买遭遇挫折,不得不“转进”时,2月23日国美、苏宁各自发布了电子商务年战略,两巨头“背道而驰”,引人瞩目。   国美电器副总裁何阳青3月23日在广州称,“美国百思买的电子商务占其总体销售的比例也只有5%,而

国美和苏宁哪个好 狙击国美苏宁的八大绝招

编者按:    国美、大中、苏宁、永乐等大型专业家电卖场,一直被业界视为“卖场杀手”。他们每到一处,当地的小卖场都会倒下一片。但是,商场并无永远的“常胜将军”,“地头蛇”压住“过江龙”,绝招当然是有的。        近些年,

声明:《郭台铭:挑战国美苏宁寡头格局》为网友男人的姿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