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店寻服装加工厂 80后开网店救活200人的工厂



系列专题:研究80后

       看到一篇报道,很震撼,也彻底颠覆了我对网店的传统看法,两个80后广州卖家合作的淘宝鞋店,在短短半年内,不仅创立了纯网络销售的原创品牌,最近一个月的销量达到了25000多双鞋,还凭一店之力救*山一家因金融海啸濒临倒闭的鞋厂。由一家有200人的鞋厂专门供货;从监管、客服、打单、包装,甚至还有危机公关的一条龙作业;从创店之初就注册商标,到最高每天砸10万元做广告……这些颇具规模的公司化运作,可以说颠覆了大家对网店小打小闹、纯属转手倒卖、真假难分良莠不齐的印象。

        除了个人大卖家的崛起,实体经济的知名品牌也开始看重并大举进军网络销售。如诺基亚、优衣库等品牌陆续进驻淘宝,新华书店、学而优书店试水网店,肯德基、必胜客也开始接受网上订餐……规模化似乎成了今年网络经济的一个趋势。最高月销两万五千双小网店养活200人鞋厂尹志强和阿杜联手开的网店,办公地点就在客村立交附近的财智大厦。大厦保安对于这家网店也颇有耳闻,“我知道那间卖男鞋的公司,经常有人来发货拿货。”

        其实“羊皮堂”男鞋网店的指挥中心是财智大厦附近的车场仓库。最高日销量两千双在这个仓库看到,五六个员工坐在仓库正中不断打包,装盒、包装、填贴快递单。短短一小时,包装好的几十双鞋子就已摞成堆,每过一会儿就有快递公司的人上门来取鞋。“MR.ing”是“羊皮堂”的主营男鞋品牌,这个注册于2008年底的品牌,短短半年内红透淘宝。在该网店的页面上,其中一款售价158元的透气休闲鞋,从今年5月20日上架至今卖了29568双;全店最高销量的五月卖了25000多双鞋,按热销款的售价158元计算,月销量至少375万元。

        从“MR.ing”淘宝网上开的普通网店和商城网店两处的销售记录看到,6月29日至昨天一个月内,该款透气休闲鞋鞋成交了18901单。但这还不是最牛的,“5月有一天单日售出鞋子2000多双。”两位老板说。和许多网店一样,“MR.ing”两位老板尹志强、阿杜都是80后,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开网店。2008年底前,他们在福建经营网络鞋店,攒下一批熟客和经验,“鞋神的名号是从福建带到广州来的”。“MR.ing”羊皮堂皮鞋店于2008年12月18日注册,最初只有10来名从福建追随而来的老员工。起初三个月,每天只卖出五六十双鞋,让老板和元老们都很焦虑。但今年初开始,鞋店生意终于上了轨道,不仅创下了一天卖两千双鞋的战绩,网店员工也扩充到了近30名,打单、包装、客服分工有条不紊。

 厦门网店寻服装加工厂 80后开网店救活200人的工厂
        救活濒临倒闭鞋厂“我们还养活了一个200人的鞋厂。”这是两位年轻老板的最得意之处。他们说,今年初时,他们经朋友介绍与一家只有50多人的鞋厂达成合作关系。金融海啸导致外贸订单锐减,这家位于佛山的小鞋厂濒临倒闭,“MR.ing”的订单成了他们最后的一根稻草。刚开始时,负责采购的尹志强到工厂看样品、提意见、下单,每次只拿几十双鞋,试着做后来店里大热的一款休闲鞋。发现反响不错后,尹志强便开始增加订货,现在工厂几乎每天都要做800多双鞋,“新鲜出炉”的鞋子每天准时运到客村立交附近的仓库。“顾客收到的鞋子,几乎都是前一天刚出厂的新货。”那家本来只有50人的鞋厂,也在短短半年内增加到200多人。工厂每月为MR.ing做近两万双鞋,按每做一双鞋平均赚十几元来算,靠着MR.ing的订单每月就能赚十多二十万元。

        现在,即使人手增到了200多人,并只为“MR.ing”供货,这家厂也有些忙不过来了,于是“MR.ing”又找了另一家鞋厂供部分货。“我们希望更多的珠三角工厂认识到,与网店合作新出路”。“实际上现在等于我们有自己的工厂。”前阵子尹志强还建议鞋厂老板再请几名设计师,为他们的进一步扩张做好准备。与工厂直接合作拿货,能为网店把货源成本压到最低,并让网店的规模化经营有了稳定的货源保障。“对于过冬之中的珠三角中小工厂,与网店合作也是一个很好的散货渠道。”但尹志强说,他们暂时不考虑收购或接管工厂,因为他不想分散经营重点,也不愿插手不熟悉的领域,“能形成稳定的生产、销售供应链就够了。”个体网店规模化壮大经过七年多的发展,网络销售已经进入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新竞争时代,以往只是做二道贩子的大量个体网店中,开始出现有贴牌厂家支撑、有大量销售服务人员并且舍得砸钱卖广告树品牌的卖家,规模化、公司化运作成了突出趋势。

        “MR.ing”的老板尹志强说,对于很多小网店来说,要拿到好的供货渠道不容易。正规工厂通常不屑于为网店生产几十、几百件的产品,所以网店只有提高拿货量才能和工厂稳定合作。但一味大量提货又充满风险,一旦没选对商品造成大量囤货,就足以击垮一个网店。尹志强说,他们的成功经验就是“紧握机遇”。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不少珠三角的代工厂都放低身段,愿意接受国内小订单,也给了他们一段成长期,在销售量增加、资金充足前,得以小量拿货。记者在他们的仓库里也发现不少积压。他们告诉记者,由于拿货量巨大,积压占了总量的20%.但他们认为这是规模化发展之初的必经阶段。“一个版的鞋子至少要拿300双才不会亏”。除了找代工厂,一些网店还凭大销量成了大批供货商的“衣食父母”。被称为淘宝第一店的“柠檬绿茶”网店位于上海,四年里从夫妻档做起发展到拥有十几个部门、三个子公司、300多名员工的大公司。网店每天发货量至少两万件,每位采购人员每天至少要面对三四十个供货商。现在,他们已无需寻找供货商,而是工厂主动寄样品上门,还要通过了网店的采购评估,才能成功做供货商。

        据了解,该店主营化妆品、女鞋、女包共1000多类商品,每天约能接到一万多个订单。柠檬绿茶的老板王维栋多次强调,“(先)占领渠道和终端,再开发自有品牌产品”。但目前,有直供代工厂和供货商的网店还不算多,更多中小网店还是将批发商作为进货渠道。淘宝香水店名铺“蓝少香水”的老板陈先生说,他们这种卖品牌产品的店铺,多数还是从香港或日本的批发商处进货,以确保货真价实和低价。而且为了吸引人气,售价也定得很低,“先薄利多销打响名声”。

        今天的网店已不是当初那个小打小闹的趋势,只要你能够坚持,敢闯,也一定能在淘宝江湖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50576.html

更多阅读

80后:我们可能是挺特殊的一代

系列专题:研究80后80后可能是挺特殊的一代。这种特殊不是说多值得炫耀,而是某种介于年代历史命运之间的特色。文/徐淑妮生于80年代的职场人,他们玩着电动玩具,听着四大天王、小虎队的歌,看着《流星花园》、《浪漫满屋》,一路走来。他

互联网教育创业者大会 80后互联网创业者有啥要注意的?

系列专题:研究80后中国互联网在过去十年间创造了丁磊、马云、马化腾等传奇人物的财富神话,而目前电子商务和3G的火爆,使得未来十年成为创业者的又一次大好时机。越来越多拥有激情和梦想的80后涌进该领域,想象着一夜暴富的神话。但大多

30年后拿什么养活自己 小网店养活200人鞋厂 1天卖2千双

    两个80后广州卖家合作的淘宝鞋店,在短短半年内,不仅创立了纯网络销售的原创品牌,最近一个月的销量达到了25000多双鞋,还凭一店之力救活了佛山一家因金融海啸濒临倒闭的鞋厂。由一家有200人的鞋厂专门供货;从监管、客服、打单、

声明:《厦门网店寻服装加工厂 80后开网店救活200人的工厂》为网友选择放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