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江开发战略 关于沿江地区开发建设的战略构想



                                             

黑龙江沿江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是我省少有的一条发展潜力巨大且亟待开发的“黄金”地带。中苏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实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向全方位开放的转变,为黑龙江沿江地区的开发建设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本文就黑龙江沿江地区开发建设战略的问题,谈几点见解。

一、背景描述

(一)沿江经济区域的界定

黑龙江沿江地区作为一个特定的经济区域,在空间上应有自己的位置,在地域上也要有一定的范围。按照国内目前经济区域划分常用的系统工程方法,如果把全省整个国民经济视为一个总系统,而把在总系统中所处的层次、性质及功能基本一致的县(市)划成一个经济区,那么,这个地区应包括15个县(市)。它们是:大兴安岭地区的漠河县、塔河县、呼玛县;黑河地区的黑河市、北安市、五大连池市、嫩江县、德都县、孙吴县、逊克县;伊春市的嘉荫县;鹤岗市的萝北县、绥滨县;佳木斯市的同江市、抚远县。其基本依据:一是这些县(市)同属我省次发达地区,需财政补贴的县占75%,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是这一地区各县(市)的共同任务。二是同处与苏联接壤的边境地带(黑河以地区计),目前已开放口岸的有4个县(市),即将开放的还有3个县(市),到本世纪末可望全线开放,成为我省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三是未来我省经济建设重心北移后,这15个县(市)将形成沿江新产业走廊。这样界定,是否科学,可以探讨。为了研究方便,本文所用数字,都是以这15个县(市)计算的。

(二)沿江地区经济开发的现状

黑龙江沿江地区的原始开发较早,但由于地处偏远边陲,交通不便,战乱频繁,这种开发一直未能形成规模。建国后的40年来,我省经济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但作为全国位置最北的省份,在国内循环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我省经济窗口和门户向南而开,这使得原本就偏南的经济重心难以向北扩展。中苏关系长期恶化,沿江地区成了反修防修的前沿阵地,“打后再建”的指导思想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使这一地区长期处于待开发状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给沿江地区的经济注入了活力。这一地区的黑河、同江、漠河、逊克等4个口岸已经开通;同时,黑河、同江两市还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通贸兴边试验区。对苏边境经济贸易的突破,使沿江地区地理劣势变成优势,作为我省“南联北开”的门户,正在崛起的潜力显见的区域经济带,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黑龙江沿江地区相对的资源优势与经济劣势这对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其经济现状与全省发展需求乃至自身发展的潜力相比,都还很不相称。沿江地区拥有占全省32%的广袤土地,人口却不足全省的7%,1989年沿江地区的国民收入为368623万元,工农业总产值密度为43431元/平方公里,分别为全省的73%和204%,年财政亏损总额达8704万元,远未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

(三)沿江地区加速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黑龙江沿江地区地处祖国边陲,边境线长达1800多公里,是我国及太平洋沿岸国家对苏联东欧国家经济贸易的重要通道。与该地区隔江相望的苏联远东地区总面积为62159万平方公里,人口7651万。随着苏联经济发展战略重心的东移,远东已经成为苏联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点开发区。这使得沿江地区不仅可以通过国内循环来发展经济,同时也可以就近参加对苏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国际经济循环来壮大自己,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的“双循环、双推进”。

丰富珍贵的自然资源。黑龙江沿江地区的森林、土地及水产资源已为人们所熟知,并有一定规模的开发。金属、非金属矿藏也非常丰富。

一穷二白的原始开发状态。沿江地区少有国家和全省重点工程项目,工业基础薄弱。较之我省腹地工业密集,空间较小,污染严重,改造与重组困难,也应是一种有利条件。这种原始开发状态,存在着跳跃式发展的可能,即由目前多数是五六十年代、少数70年代的技术设备,越过七八十年代而直接采用90年代较先进的科学技术走出一条与我省内地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劳动力短缺,各类人才匮乏。全省平均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76人,而沿江地区却不足17人,且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奇缺,人口稀少,给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带来难度;人才不足,素质不高导致技术力量薄弱,很难形成技术优势,严重掣肘了沿江地区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基础设施薄弱。目前,沿江地区的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主要是黑河市变化幅度较大,沿黑龙江中游各县(市)好于上游各县(市)。但总体来看,仍呈滞后状态,大大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表现在电力不足,交通运输设施水平低,邮电通讯设备比较落后,信息的传递、服务和转化组织不健全;城市(镇)的其它基础设施,如文化、教育、卫生、住宅、给排水等设施数量不多,质量不高,使区域内的基本生产和生活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这种状况势必对今后加速发展产生“瓶颈”效应。

缺乏能带动全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沿江地区的经济仍以传统意义上的农业为主体,内部结构单一。以加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近年来虽有所发展,但也只限于自给性质的食品和粮食加工业,远远适应不了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指导原则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以及应运而生的发展战略理论,在我国正方兴未艾,日臻完善。其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原则,也应成为黑龙江沿江地区开发建设遵循的指导原则。

(一)总体利益原则

黑龙江沿江区域经济作为我省经济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全局。因此,制定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应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相协调,无论是战略目标的选择,还是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的确定,都应遵循这一原则。同时,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还要与已经出台的“科技兴省”及“通货兴边”试验区实施方案、三江平原开发规划衔接,其中近期发展规划则应纳入我省“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以便付诸实施。

(二)综合效益原则

黑龙江沿江地区的15个县(市)不仅是一个区域经济实体,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实体和自然实体,因此,其发展必须体现出区域联合的综合效益。

要使区域内15个县(市)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区域内经济的相互协调和分工合作,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加强合作,取长补短,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无疑是沿江地区摆脱落后状态,发挥其后发优势,进而实现对内地先进经济水平赶超的关键所在。

要使区域内各县(市)之间的政治、历史、社会及文化联系得以保持和加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工农之间、民族之间形成密切协作关系,在物质文明不断进步的同时,争取实现精神文明水平的迅速提高,从而体现出明显的社会效益。

要使沿江地区的发展有利于区域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进而形成最佳的生态效益。黑龙江是目前世界上受到污染较少的大河,又是中苏两国共有的界江,其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问题应该受到特别的关注。我们应争取走出一条既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又能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新路子。

(三)国际分工原则

区域经济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生活中的一个明显特征。这就要求每一个经济区域特别是边境地区不仅要成为国内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要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黑龙江沿江地区与苏联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隔江相望,是形成中的日见活跃的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利用目前的各种有利契机,依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南联北开、全方位开放”的战略决策及自身有利条件,大力加强与东北亚各国和地区,特别是苏联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的经济联系,以开放促发展,这不仅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我省积极参与东北亚经济圈的合作与分工,占有一席之地,具有战略意义。

(四)重点开发原则

黑龙江沿江地区的发展主要包括区域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产业结构的演进和社会生活的进步等方面的内容。然而,沿江地区要想同时实现经济上的高速增长是非常困难的。在资金供给有限的约束条件下,必须采取非均衡增长的区域开发战略,即所谓的重点开发。在重点开发区域的选择上,沿江地区经济开发的关键是配置数个规模较大、增长迅速且有较大地区乘数作用的区域增长极,以点带而,推动沿江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在区域重点产业的选择上,首先,要有利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其次,目前和未来发展所形成的企业群体对沿江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较大;第三,产业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度较大;第四、要有充分的市场容量,对沿江地区来说,应充分考虑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五)自力更生发展原则

以目前我国的国力及我省的财政状况而言,沿江地区暂时不可能成为国家投资的重点。尽管随着治理整顿初见成效,银根略有松动,但试图争取大量的投资和贷款仍然是不现实的。过多地寄希望于国家的优惠和照顾,超越沿江地区现有财力、物力所提供的可能去罗列发展计划,是不明智的。沿江地区各县(市)目前应扎扎实实地做好两手准备:一是研究确定在国家能够适当投资的情况下发展什么,如何发展;二是在国家不给钱或少给钱的情况下怎么办。重点显然还应放在立足自力更生方面。至于必不可少的资金,可以多方筹措(包括内部筹集和外部联合及引进);人才匮乏问题,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和内聘外引来解决。自力更生问题解决得好,即便将来列为重点开发区域,也能做到资金运用合理,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到刀刃上。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模式

(一)实施黑龙江沿江地区开发建设总的指导思想

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切实把握当前和平和发展为主流的国际环境,紧紧抓住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区域化,中苏关系正常化及苏联加速开发远东所赋予的各种机遇,尽快实现沿江地区社会功能由以政治、军事为主向以经济为主的转变,依托当地资源开发,加快实现黑龙江沿江地区经济振兴、科技繁荣、生活富裕和社会进步的宏伟目标。

(二)黑龙江沿江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

在经济上,立足口岸优势,依托当地资源,实行贸、工、农、旅并举,各业协调发展,稳定增长,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与产业布局的合理化。在繁荣经济的同时,发展教育和科技,促进文明程度的提高,从而把沿江地区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边疆。概括起来就是:内改外联,建口通货,综合开发,兴边富民。

四、战略目标

黑龙江沿江的开发建设必须分步推进,稳步发展,到下个世纪初(2005年),在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程度上基本接近我省内地水平。

(一)经济发展指标

进一步突出对苏边境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在沿江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使对苏易货贸易额由1989年的约15亿瑞士法郎达到8-10亿瑞士法郎,劳务输出人数由1989年的1000人达到8000-10000人经济技术合作项目由1989年的不足10个,达到40-50个。大力加强农业,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使农业总产值由1989年的284亿元达到60亿元,年均增长约5%;粮食总产量由1989的252亿公斤达到50亿公斤。努力提高工业素质,使产品质量、加工深度和经济效益有较大幅度提高,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工业总产值由1989年的35亿元达到120亿元,年均增长8%。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二)社会发展指标

与经济和科技发展相适应,基本普及11年制义务教育,通过调整和发展,使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结构以及各类教育内部专业的结构,与科技和经济发展的要求趋向一致,争取培养各类专业人才7-8万人,使沿江地区万人所拥有科技人员的比率达到目前全省的平均水平。人口平均出生率控制在16%之内,总人口控制在300万以内,使人口的增长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目前劳动力稀缺问题主要通过移民来解决。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也都相应发展,提高人民的文化道德修养,增加人民的体质,基本形成一个丰富充实、秩序井然,团结安定的社会环境。

(三)生态环境目标

在沿江地区开发建设过程中,要把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摆在重要位置。力争建立起土地、水、矿产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管理体系,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江苏沿江开发战略 关于沿江地区开发建设的战略构想
五、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一)产业结构

黑龙江沿江地区产业结构的演进较之全国乃至全省都呈明显的滞后态势。它的调整与重构,一是要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即产业结构的协调,减少由于资源配置不当所造成的浪费;二是提高工业化程度,推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根据沿江地区的具体情况及其在全省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到2005年产业结构演进指标如下: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第一产业下降,第二产业缓升,第三产业上升,其比重由1989年的35:43.2:21.8转变为23.5:47:295,三次产业发展速度之比要控制在1:1.6:1.9。

三次产业劳动的就业劳动的就业比重由。劳动力大量向第二、三次产业转移,三次产业劳动力的比重由1989的60.6:18.7:20.7变为45:30:25。

第二次产业内部重点发展的行业应该是电力工业、轻纺工业(主要包括食品、亚麻纺织、毛纺织、服装业、造纸工业等)、建材工业(重点是非金属矿的采、选及其加工业)作为沿江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不仅要实现纵向的迅速增长,同时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也要有大幅度的提高。特别要强调的是沿江地区电力工业的发展。为克服目前面临的“瓶颈”制约,在现有坑口电站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快在黑龙江干流上游与苏联合建梯级电站的规划和实施工作,这是沿江地区经济振兴的关键之所在。

在第三产业内部,运输、邮电、商业、城市公用事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都要以高于工业增长的速度发展。其中,运输业的发展速度要达到10%,而商业则要以平均85%的速度递增。

产业结构演进必须有正确的途径。黑龙江沿江地区产业结构的演进总体上的滞后,决定了其调整有赖于在宏观布局及资金投放上对沿江地区的倾斜。从近期看,要充分利用对外开放特别是对苏经济贸易合作的有利契机,通过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和新技术的应用予以调整,其主要途径:一是针对苏联东欧市场,发展外向产业。这种产业主要通过“三来一补”、“三去一补”、合资合营等合作形式建立,以劳动、技术密集型为主。二是靠技术提高最终产品的质量,发挥沿江地区的后发优势,开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加工深度,限制一些质低、耗能大的产品的生产,使最终产品有上有下。三是靠工业重组,加强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提高专业化协作程度。四是靠投入、靠政策扶持上游产品,即农产品和原材料产品的生产。同时通过技术和管理降低原材料、能源的消耗,逐步缓解原材料生产和加工能力不相适应的矛盾。

(二)产业布局

随着产业的发展,沿江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将逐步展开。在这一过程中,既要考虑产业集聚的内在规模,形成合理的地域产业组织结构,又要考虑对市场的进取和区内外经济的衔接,从而形成内聚外联的良好态势。因此,在产业布局中应重点考虑:

第一,加强中间,带动两头。黑河地区(3县4市)地处黑龙江上中游交接处,在沿江乃至我省北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交通较为发达。因此,在布局方而应给予较大的增量投放,以期在振兴沿江地区经济中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

第二,分工协作,发挥优势。沿江地区作为一条狭长的经济地带,其经济上的联系主要依靠合理的分工协作。在布局中,应充分考虑各县(市)的自然条件和现有的经济、技术基础,以使其发挥本地的优势,在各自提高专业化程度的基础上,合理分工协作,互相取长补短。

六、战略步骤

本战略构想的时间范围为1991年至2005年,共15年。初步设想分三个战略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5年(1991-1995)。这期间要以发展对苏贸易及经济技术合作为突破口,以能源(主要是电力)及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从而为沿江地区经济的全面腾飞做准备。

在发展对苏经贸合作方面,要进一步增开口岸,使沿江市县都有对苏贸易经营权,并着手建立一批面向苏联东欧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或厂家,不断提高地方产品在对苏出口中的地位和比重,稳步扩大对苏贸易额。从现在开始就要有步骤地把对苏经贸合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合作上来,例如组织以技术、人才和劳务输出为主的跨国经营,在苏联自由经济区中建设中国投资区,在沿江地区如黑河市建立面向苏联东欧的经济特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业已开始的边民互市贸易,逐步由黑河市向整个边境地区扩展。在中苏边境“一日游”的基础上,增加旅游的时间(3日、5日)、延长旅游路线(黑河-五大连池)等等,逐步发展国际性旅游,强化外贸企业(主要是边贸企业)对发展地方工业、增强区域经济实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体现出对外开放对发展沿江地区经济的乘数效应。

在能源建设方面,重点开发黑龙江干流及其支流的水能资源,实行综合性立体开发。近期内要搞好在建水电站(如西沟、白石)的收尾和验收工作;搞好宽河电站的勘测与设计规划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同时,在黑龙江干流中苏合建梯级电站,也要努力争取促成。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而,要继续搞好“三通一平”,努力优化沿江地区经济建设硬软两方面的环境。中苏合建黑龙江大桥工程应早日着手进行。

第二阶段为5年(1996-2000)。这期间的重点是继续加强基础设施的完善与配套工作,优化沿江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形成完善、协调的经济运行机制。沿江地区的经济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速度发展,经济实力有明显的增强。沿江各口岸设施逐步完备,与苏联远东地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关系,有一批以苏东为主要市场的出口加工企业和合资合营企业,成为以外向型经济为特色的沿江经济带的雏型。

第三阶段为5年(2000-2005)。这期间重点开放区域及重点发展产业,产生明显的集散效应和扩散效应,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增长与均衡的相对统一。与此同时,科教文卫各项事业亦有较大发展,具有较高的文明发达程度。沿江地区的总体发展水平居全省中上游地位。该地区以其东北亚腹地的优越地理位置,与苏联、朝鲜半岛、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经济交往与经济技术合作更加密切,在东北亚国际分工与合作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

七、支持政策与措施

(一)建立沿江地区规划协调组织

沿江地区15个县(市)分别隶属于5个地市。为了加速这一地区的开发建设,应立即着手组建沿江地区开发建设的规划协调组织机构。这个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并进行可行性论证;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协调各地市之间的关系,协调区域内各县(市)制订出各自的开发建设规划和区域分工合作规划,以便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对接。

关于沿江地区开发建设组织机构的设置,有两种方式:一是参照三江平原开发的模式,由省里统一组织协调;二是参照全国目前较多采用的经济区领导体制,由区域内各县(市)轮流主持,常设规划协调办事部门。或前期(规划的制定及论证阶段)由省里统一组织,后期(实施阶段)由区域内轮流主持。

(二)组建支边承包集团

沿江地区开发建设较慢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人才匮乏,科技落后。近年来区域内各县(市)多方努力,制订了许多吸引技术、人才的措施,http://www.aihuau.com/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收效不大。特别是按照加速开发建设沿江地区的要求,还有着不小的差距,并且短期内不可能聚集足够的技术力量。根据一些地区和部门的成功经验,组建支边承包集团是个可行的办法。支边承包集团包括各个专业、各个层次的技术人员,主要来自人才技术密集的中、省直有关部门和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根据沿江各县(市)的不同情况,既可组织一体化的综合承包集团,集中优势力量重点扶持一个县(市),也可以组织某个系统、某个工程项目或企业的单项承包集团。承包时间可视情况而定,待遇要相对优厚。

(三)制定沿江地区技术进步政策

为了保证沿江地区开发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走出一条新的开发建设欠发达地区的路子,制定沿江地区技术进步政策十分必要。这个技术进步政策主要应包括:按行业制定技术进步的总政策和细则,对主导产业尤其要规定明确的技术标准;实行技术进步承包责任制,对区城的各县(市)、部门、企业的技术引进、技术改造以及设备更新、工艺改革、产品开发实行承包责任制,鼓励企业努力追求以科技进步来增强竞争实力和提高经济效益;应明文规定新建、扩建的大中型项目采用先进技术,同时运用行政和经济手段淘汰旧技术,防止已淘汰的旧设备、旧技术重新进入生产领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5333.html

更多阅读

android开发工程师的工资待遇如何 测试开发工程师待遇

?行业薪酬的影响因素包括行业内、外部因素及员工个人的因素,同样,在IT行业中,要想了解android开发工程师的薪资待遇情况如何,我们也可以从这几个因素入手,加以了解。首先,企业自身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资水平如何。企业负担能力

分享 现代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管理理念 房地产公司服务理念

一、房地产企业文化纵观我国企业的成长历程可以发现企业管理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经验管理阶段;二是以制度管理为主的科学管理阶段;三是文化管理阶段房地产业是从事房屋和土地开发经营的独立的行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它随着商品经

关于高校标准化食堂建设的几点思考 食堂标准化管理

改革前沿  加入时间:2009-12-18 9:59:19  admin  点击:999一、 新建高校食堂设计的几个方面:高校标准化食堂的建设,重点就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硬件的投入,因此,新建食堂设计科学、合理是高校标准化食堂建设成功与否的第一步,也是最重

声明:《江苏沿江开发战略 关于沿江地区开发建设的战略构想》为网友青苹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