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背后 高档化妆品原料超标风暴背后



   这两年化妆品行业风波不断,去年的SK-II、CD、倩碧等品牌的“铬钕风波”余音还在,最近又传出了铅超标、丙烯酰胺疑云及汞超标事件,业界关注的焦点都落在了化妆品原料上。

    业界专家称,原料的质量控制是目前化妆品的监管重点,中国应尽早建立和完善原料备案制。同时也指出,目前化妆品整体质量良好,消费者可继续使用化妆品,而无须过分担忧。

    事件各大品牌均卷入超标风暴

    “原料超标”是近日化妆品行业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

    10月12日,欧莱雅、迪奥、封面女郎等品牌的口红在美国被查出铅超标或含量较高;10月17日,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抽检发现,玉兰油、H2O+、巴黎雪完美等品牌的部分化妆品含有致癌物丙烯酰胺的单体;10月22日,香港卫生署发出呼吁:标称“华玛”的美颜霜被查出汞超标,购买者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尽快求医……近日这些事件在消费者中掀起了轩然大波,一场波及全国的化妆品风暴又铺天盖地席卷而来。

    尽管在这些事件之后,涉及到的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宝洁(中国)有限公司、H2O+所属的澳思美容用品(上海)有限公司等都先后发表声明称,产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或者产品不在中国市场销售;一些行业协会、专家也都出来称某些原料现有的质量规格都有严格要求,正常使用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的伤害,但是,事件对行业的伤害却已经形成。

    一位化妆品企业的负责人陈先生指出,化妆品行业在经历了前两年的重金属风波后,至今“元气”尚未恢复。如今,又遇到了一系列的原料事件,而且又是大多数消费者熟悉的大品牌,市民对化妆品的消费信心无疑受到更大的影响,“因此,虽然目前化妆品的销售暂时并未受到影响,但这些事件多多少少都会对行业的整体销售造成一定的伤害。”

    究因国内原料质量控制存在不足

    国际化妆品(亚太)联合研究发展中心执行董事、香港化妆品技术资源中心营运总监、全国化妆品质量管理工作委员会化妆品原料QA工作部负责人陈创光告诉记者,相比其它主要的化妆品生产国家,如法国、美国和日本等,我国发现在化妆品里含有违禁物和限制使用物质的比率确实不低。“其中,部分是因为有些不法生产商刻意使用了违禁物,以达到低成本和实时效果。但总体来说,原料的质量控制是最主要的原因。”

    他同时也指出,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意识到对原料管制的重要性,比如2007年初出台的新版《化妆品卫生规范》,就对原料设置了更加严格的标准,禁用及限用物质增加了800多种,原料名称多采用了与国际接轨的INCI名;现在,全国化妆品质量管理工作委员会又专门设立了“化妆品原料QA工作部”,以协助及推进化妆品原料方面的质量监管。

    建议建“原料备案制”加强监管

    “除了要对化妆品禁用成分作进一步的细化规定外,还有必要建立化妆品原料登记制度,真正从化妆品源头开始对化妆品质量进行管理。”针对目前化妆品原料频频超标的现象,一位业界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业内人士冯先生指出,目前国家对企业购买化妆品原料尚无标准,有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往往会购买质量低劣的原料,“比如祛痘产品添加氯霉素是很普遍的,而工业酒精也是祛痘、祛粉刺类产品所使用的,所以要加强化妆品原料的监管。”

    据国际化妆品(亚太)联合研究发展中心执行董事助理梁祖辉介绍,对于原料的管理,国外实行原料登记制,原料入厂前都必须有技术证明、检测证明等相关的文件。一旦原料出现了问题,则可追溯到原料商。国内的化妆品生产企业一般都没有向原料商索要证明,也很少对原料进行检测,原料的成本还是相当一部分国内商家考虑的主要问题,而不是原料的安全和质量。所以他建议,加强原料方面的管理相当重要。

    陈创光也指出,我国化妆品行业正处于从审批制过渡到备案制的阶段,对于化妆品原料的监管暂未形成严格的法律体系和完善的管控流程。他建议,应参照外国的做法,推进实施原料登记备案制度、推进化妆品GMP标准的设立和完善;并通过这些行业协会向生产厂家倡导各种原材料的质量拟定方法,从而为厂家提供分辨一种原料好劣程度的评价标准和科学方法,“同时,完善原料检测标准及流程,持续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也很有必要。”

    专家观点化妆品大多安全无需“谈铅色变”

    虽然化妆品频爆原料超标的消息,但陈创光认为,国内绝大部分大品牌的质量还是很安全的。“最近我同一些大品牌的生产商沟通时,发现他们已远比以前重视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为了解决原料的质量问题,他们有的设立制度主动向原料供货商索取安全证明书;有些则添加不少设备向进厂的原料进行质量查验;有些干脆提出要求国家认可的检测中心为他们检验每一个进厂的原料。”

    全国化妆品质量工作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也指出,化妆品在投入市场之前都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测试,并按中国相关的法律规定,接受国家有关主管机构的严格审查和检测。“因此,大家对于经由正常程序上市的化妆品安全性不必担忧,一般可以放心使用。”

    另外,消费者对化妆品原料超标事件,也不必恐慌。比如在唇膏含铅事件中,卫生部化妆品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疾控中心杜达安就指出,今年7月1日实施的《化妆品卫生规范》明确规定,铅是化妆品的禁用成分,但考虑到存在杂质的问题,也规定每千克含铅杂质不能超过40毫克。也就是说,消费者不需谈“铅”色变。

    而对于丙烯酰胺微量残留问题,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也表示,目前我国及欧盟等一些国家对化妆品中使用丙烯酰胺的质量规格都有要求,而美国对此要求相对还要宽松,应该说,目前的化妆品市场是健康的。

    同时,专家们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时,不要过分追求使用效果而购买一些在名字及功能上宣称医疗功效的产品。据悉,国家质检总局在9月颁布的《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化妆品通用名不得使用明示或者暗示医疗作用的文字。

    近期化妆品原料超标事件

    10月12日,欧莱雅、迪奥、封面女郎等品牌的口红在美国被查出铅超标或含量较高;

 真相背后 高档化妆品原料超标风暴背后
    10月17日,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抽检发现,玉兰油、H2O+、巴黎雪完美等品牌的部分化妆品含有致癌物丙烯酰胺的单体;

    10月22日,香港卫生署发出呼吁:标称“华玛”的美颜霜被查出汞超标,购买者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尽快求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53477.html

更多阅读

化妆品生产企业原料供应商审核指南 化妆品原料供应商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指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化妆品生产企业对原料供应商的审核。  二、审核内容  (一)准入审核:制定供应商准入要求,建立供应商档案。对供应商经营状况、生产能力、质量保证体系、产品质量、供货期等

真相背后解析 社交电视背后解析

     记得以前还是拿着《广播电视报》按图索骥的日子吗?记得某一年还是全家人围坐电视前夜话吗?……现在,有没有因为好友在社交网站上的一句评论,而勾起你对某个电视剧或电视节目的兴趣?有没有在看电视的时候不自觉地拿起手机发表看

中国城市水蓝图 高端化妆品的低线城市蓝图

     从上任伊始,欧莱雅集团全球董事长兼CEO安巩每年都会来一次中国。今年4月的中国之行,他把第一站选在了西安,携众高管用一天时间,走访柜台,了解市场;之后又去了镇江。  这与欧莱雅近几年在中国深耕低线城市的策略不谋而合。2012

真相背后 豆瓣 员工离职背后的真相

员工离职背后的真相文/谢雅丽最近,人力资源部的经理老余有些郁闷。临近年关了,公司的员工流失率远远超过上个季度。尤其是信息技术部,这个以技术著称的核心部门,一连走了三个员工了。找离职员工谈话,大多是敷衍了事;找该部门主管谈话,也

声明:《真相背后 高档化妆品原料超标风暴背后》为网友生活自定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