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区域合作 东北亚区域经济中的黑龙江



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

东北亚地区人杰地灵,具有尚待开发的丰富的自然资源,丰富廉价、素质甚高的劳动力,以及广阔的很有潜力的购买力市场。东北亚地区许多重要的技术指标也名列世界前茅。可

以预见,东北亚经济圈的逐步形成必将对促进本区内各国的经济发展及局势稳定产生重大影响。

从大的方面说,东北亚区域合作可以推动区域内部取消贸易壁垒,加强经贸合作,促进集团内部经济贸易的发展。对黑龙江而言,东北亚经济区域化带来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如下

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优势互补,提高生产力水平

长期以来,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我省受计划经济影响,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改变黑龙江省经济的落后面貌,提高黑龙江省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途径,一方面要靠我们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外援,借助外力,加快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步伐。东北亚区域内各国经济的互补性使东北亚地区在生产要素的禀赋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汇集了世界上最丰富的资金、技术、劳动力和自然资源。通过东北亚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东北亚各国经济可形成一个良好的经济互补体。黑龙江省作为东北亚五国的一个地区,在这种经济互补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思路,寻求与区域内各国更多的合作形式,必将通过优势互补而大大提高我省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二)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

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应具有多元化、生产力多层次的特点,这样就为我省与东北亚区域内各国或地区进行不同水平层次的经济交流,以及跨国性行业、产业、企业间的专业化生产协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必将有力地带动我省商品与东北亚区域内别国商品的交换和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广泛流通,进而加快我省的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

(三)有利于提高对外竞争能力

在各地区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有所抬头的国际环境下,黑龙江省的广大企业产品的国际市场问题将变得更为严竣,跻身国际市场更显得“势单力薄”。从我省的对外贸易国别结构看,黑龙江省出口贸易的重要市场、黑龙江省引进外国资金和先进技术以及进口机械设备的重要来源地,大都集中在东北亚地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逐步实现,一方面,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区域内贸易比率的逐步上升而形成的自我吸纳能力强的市场,可促进区域内各国的商品出口,另一方面,区内实现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和优势互补的同时,协调贸易政策,将会成为提高本区产品竞争能力,减少进入区外市场阻力的重要手段。黑龙江省作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一方,更应抓住这一时机,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四)有利于提供相对良好的外部环境

东北亚地区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战场。日本帝国主义对这一地区的侵略,50年代的朝鲜战争以及战争遗留下来的朝鲜南北方对峙;50年代末期的中苏关系破裂,60年代

末期的边境军事冲突等使这一地区国家面临巨大威胁,各国和地区的人民无法安居乐业,长时期以来,东北亚各方都将抵御外来侵略放在首要位置,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甚少,更谈不

上经济合作。近年来,随着中苏关系的“解冻”,中苏边境贸易的飞速发展,朝鲜南北方开始对话,以及韩国与苏联建交,中国与韩国互设民间贸易办事处等,使这一地区发生了有利于稳定和和平发展的变化,从对抗转向对话,从紧张趋向缓和,使这一地区呈现为一个相对稳定的、良好的外部环境。这种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我省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建设,提高经济实力提供了一个非常平和昌盛的时期。

(五)有利于缩小与沿海省份的差距

在对外开放的起步阶段,选择沿海地区先行突破,并实行倾斜政策,是必需的和正确的。但是这种地区倾斜政策,造成了沿海和内地的不等价交换和不平等竞争,已严重地影响了内地经济的发展,造成我国经济的地区结构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失衡现象,http://www.aihuau.com/严重地妨碍了我国经济的均衡发展,长此下去,必将迫使沿边省份发展资源加工而形成全国范围的重复建设、重复生产,毫无疑问,这种不合理的产业布局,地区分工必须调整。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实现,将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区域内各方通力合作,规划合理,措施得当,在优化区域内生产力布局的同时,改善我国的地区经济结构,从而缩小我省与沿海省份的差距。

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地区取向

(一)东北亚在黑龙江省对外开放中的作用

80年代以来,黑龙江省利用外资步伐明显加快,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形式也更加灵活多样,从利用中国银行贷款发展到利用外国政府贷款;从来料加工发展到补偿贸易;从引进单机发展到引进成套设备,利用外资的项目和金额都有很大增长。

经过十几年的迅速发展,我们黑龙江省在全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已有较大提高:出口额由1981年的全国第16位提高到1992年的全国第8位;利用外资累计额由1984年占全国第17位提高到1990年的第10位;对俄边境贸易进出口额、经济技术合作金额及派出劳务人员数,均占全国的总额的一半以上,占全国第一位,在18个内陆省份中,我省出口总

额居第1位。尤其是近三年来,对苏边境贸易的飞速发展已使黑龙江省由原来的半封闭状态的内陆省变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胡耀邦同志在1984年8月视察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时,

曾亲笔题写过这样的话:“南有深圳,北有黑河,南深北黑,比翼齐飞。”这是对黑龙江省当时开放程度的形象概括。

黑龙江省对外经济贸易的国别结构。随着对外经贸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南联北开、全方位开放”战略的不断推进,黑龙江省对外经济贸易取得了迅猛的发展。1991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99亿美元,比1980年增长了15倍。从我省对外经济贸易往来的国别结构看,东北亚地区国家是我们的主要贸易伙伴,我省对东北亚地区各国进出口总额占全省对外贸易总额的6245%。特别是苏联和日本,占我省进出口比重很大。

俄罗斯是黑龙江省最为重要的经贸伙伴。双方不仅有着地域毗邻的地缘优势,而且有着经贸往来的悠久传统。1980年中国同原苏联边境贸易的恢复,为全省对俄经贸关系注入了巨大的活力。1991年,黑龙江省共实现对俄罗斯及独联体其它国家边境和地方贸易过货总额766亿瑞士法朗,占全国对独联体国家的边贸总额的60%以上,相当于全国对独联体国家贸易总额的20%;全省对原苏联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87亿美元,占同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43%。自1988年开始,我省对原苏联边境贸易发生了4个重大转变:即由小品种、小金额转为多品种、大金额;由单一层次、一家经营转向多层次、多渠道;由单一的贸易伙伴转向多家贸易伙伴;由单纯易货贸易转向以贸易为主、经贸结合,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对俄经济贸易的新格局。目前,我省对俄三个层次的经济贸易已取得令人满意的发展,而且,整个形势还会继续扩展。首先,双方边境城市的通贸范围将会扩大。齐、牡、佳等中心城市和已批准的沿黑、乌两江的七个城镇,都与俄方开通了贸易往来。其次,中俄双方的贸易额度已突破了历史最高水平,这就是说,已由小额的试探阶段发展到具有一定规模的新阶段。三是已从贸易往来发展到经济技术合作,中俄双方的边境城市(镇)已提出了几十个意向性项目,其中包含一批“三来一补”或类似的项目,并正在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四是从长远来看,中俄双方具有长期合作的巨大潜力。例如:双方共同开发世界大河之一的黑龙江水利资源,将产生十分可观的宏观效益。五是俄罗斯远东地区作为全俄的重点开发区,其经济结构属于资源开发型的重工业,而农业与食品工业、日用品及轻纺工业是俄远东地区在今后很长时间内的薄弱环节,必须依靠大量进口来补充解决。俄罗斯在实施远东地区对外开放政策时,把同中国开展边境贸易和各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摆在了重要位置。

黑龙江省对俄罗斯经贸的优越地位,为黑龙江省“南联”增添了巨大的吸引力。

日本是东北亚地区的超级经济强国,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方面,日本远远超过其它国家(地区),收入弹性货物、服务市场也同样如此。在黑龙江省现汇出口国别中日本仅次于香

港居第二位。1986年黑龙江省对日进出口总额为1.9亿美元,1991年增长到2.4亿美元,年递增3.7%,其中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5%,进口额占全省进口额的5.3%。近几年

来我省同日本的经济技术合作也有一定基础,现已有9个合作项目。日本作为二次大战后最早兴起的发达国家之一,其经济实力雄居亚太地区之首,但是由于其国土狭小,资源贫乏,

对资源国家有较大的依赖性。特别是连年的贸易顺差和日元升值,使日本的出口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使它急于寻求更多、更有利的资本输出市场和途径。日本对我省的直接投资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总的来说进展比较迟缓。1991年日本对黑龙江省直接投资额只有305万美元,仅相当于当年全省利用外资合同金额的25%。大力发展以吸收投资、引进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对日经贸合作,对于黑龙江省产业高度化以及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黑龙江省与韩国的经贸关系随着中韩两国关系的不断改善异军突起。1989年~1990年两年,黑龙江省对韩国出口成交额为2870万美元,主要出口有非金属矿产品、轻工业品、

豆类饲料、山野菜保健品、机械、纺织品等几十个品种。1991年、1992年黑龙江省同韩国的进出口额高达8939万美元,其中进口为228万美元,出口为8711万美元。主要进口商品为涤纶、日用百货、钢材、化工原料、橡胶制品等。主要出口商品为玉米、高粱、豆粕、水泥、涤粘混纺布、乙醇、电子元器件等。

目前,韩国已成为黑龙江省仅次于俄罗斯、香港、日本的第四大贸易对象国。截止1992年,黑龙江省同韩国开展合资项目88个(其中独资34个)合同总金额为6200万美元,从而使韩国成为黑龙江省的主要外资来源国之一,有希望成为全省对外经济继俄罗斯之后又一个重点突破的国家。

朝鲜和蒙古过去都是“经互会”成员国,目前又都不同程度地陷入经济困境当中。1992年以前,在政府协定贸易体制下,朝鲜一直是黑龙江省重要的贸易对象国。1991年双边贸

易额7007万美元,其中黑龙江省出口6435万美元,进口572万美元。随着中朝贸易由政府协定易货向现汇交易的转换,全省对朝鲜的贸易也面临着转折关头。黑龙江省与蒙古的贸易往来不多,年交易额大体维持在300万美元左右,而且均为黑龙江省出口。朝鲜和蒙古当前经济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产业结构失衡,各类商品、特别是日用消费品极端匮乏,黑龙江省的企业紧紧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迅速开拓并不断扩大这两个国家的市场份额,是非常必要的。

二、对外开放战略升级的突破口

东北亚是黑龙江省经济走向国际市场的桥头堡。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区域内各国市场彼此间的相对开放。以此为前提,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蒙古等国的市场还有待于我们的进一步开拓,黑龙江省与上述国家的双边乃至多边的贸易合作关系还有继续发展的潜力。这也应当是黑龙江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基础和出发点。东北亚地

区各国的经济结构互补性和相互需求性都很强。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各类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优化组合,将为我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可能性。

东北亚是黑龙江省参与世界范围内国际竞争重要的缓冲地带。党的“十四大”提出: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经济合作,发挥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发展开放型经济,使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实现互接互补。但黑龙江省目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大部分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低,劳动生产率低下,以目前这种状态去迎接关贸总协定的挑战尚显乏力。通过关贸总协定的例外条款去寻求全面的保护显然是不可能的。一旦“复关”,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对接,优胜劣汰,多数企业不但无法跻身国际市场,而且受我国政府保护的国内市场也将被迫让出去。而东北亚,特别是俄罗斯、朝鲜、蒙古等国家的市场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发展自己、增强实力的过渡期。仅仅就这个意义而言,密切与东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不断巩固和扩大黑龙江省在东北亚地区的市场份颓,也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性举措。在全国的对外开放格局中,黑龙江省处于特殊的地位。与厦门、深圳等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相比,黑龙江省同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的条件是不太有利的,而对东北亚地

区和东欧国家开放的条件则甚为优越。因此,黑龙江省对外开放的长远战略应是:在贯彻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实行开放的同时,应当重点发展与东北亚地区各国以及东欧诸国的经贸关

系。在这方面。黑龙江省应当联合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共同努力,把我国东北地区建设成对东北亚各国和东欧全面开放,进而面向全世界的外向型经济区。

黑龙江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首先是市场份额的争夺。这种争夺既来自国内,又来自国外。目前,以俄罗斯市场最为明显。1991年黑龙江省边境贸易占全国对独联体国家边境贸易总额的2/3,而1992年下降为1/2。而与此同时,日本、韩国等国的商品纷纷打入俄罗斯市场,并以其高质量、高档次赢得了良好的信誉。黑龙江省出口俄罗斯的商品因质量低劣、价高等原因致使该省对俄罗斯经济贸易的优势地位已经表现出被日趋削弱的现实危险。第二是投资环境的较量。与我国同处东北亚地区的其它七省区相比,黑龙江省在投资环境上基本上没任何优势可言。北京、天津、辽宁、山东等沿海省市在如何吸引外资上有大的举措,在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更是先行一步,处于领先地位。与同处东北亚地区的其他几个国家相比,俄罗斯、朝鲜、蒙古都急需吸引外来资金及技术改造本国的工业企业。俄罗斯目前的投资环境虽然因其政治动荡和社会不安定而表现出较高的投资风险,但其潜在的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较高,经济基础雄厚却为黑龙江省所不及。因此,黑龙江省如果不抓紧硬、软两方面投资环境的优化和完善,在未来的资金、技术争夺战中势必处于劣势,将十分被动。

三、参与国际区域合作的对策

(一)全面推进,地方为主

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具有参与国际区域合作的客观规定性,即亚太地区的区域合作以及东北亚、东南亚、东亚、南亚等次区域性合作。我国地处亚太地区,是这一地区的重要国

家。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对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同样,亚太地区的稳定和发展,离开中国的参与也是不现实的。我国把亚太地区作为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对象,既是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需要,也是面临国际经济区域化、集团化、一体化所应采取的战略性对策之一。1993年11月,国家主席江泽民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赴美国西雅图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亚太合作中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强调了亚太合作组织不是一个机制化的经济集团,而是一个经济

合作论坛;合作的形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这个区域合作组织也不是排他的,而是开放的。这充分反映了我国对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高度重视,也表达了我国政府对区域合

作所持的基本原则和立场。值得指出的是,日本、韩国既是东北亚国家,又与亚洲其他国家一样,同属亚太地区,是其中重要的经济强国。我国历来重视与日本、韩国发展经济技术合作关系,但这种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其说是东北亚区域性国际经济合作,莫如说是亚太经济合作。因为我国只有部分省区属于东北亚区域。根据1991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持召开的“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国内研讨会”的权威性意见,我国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省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山东、北京、天津8个省、市、自治区。这就充分表明,国家将参与和推动包括东北亚在内的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即“全面推进”。而亚太区域内的局部地区——东北亚次区域性国际合作,将不可避免地要以东北亚区域内的各省、市、自治区为主,力争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广泛的经济联系,形成东北亚经济循环圈,通过区域性的国际分工与合作,发展各自的经济,即“地方为主”。明确东北亚区域合作将以地方为主,同时借助于国家推进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对黑龙江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特别是制定参与合作的战略十分重要。黑龙江省必须抓住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有利机遇,同东北亚各国建立较为密切的经济、技术、贸易、文化、劳务等诸多领域的全面合作关系,才能通过国际区域分工和合作发展外向型经济。

(二)外参内联,双向循环

黑龙江省作为边疆省份,在过去多年闭关锁国的状态下,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由于受“打完再建”的影响,边境市县经济发展缓慢,处于封闭、半封闭的自然经济状态。随着东北亚地区政治形势的缓和、中俄关系走向正常化、边境贸易的恢复和迅猛发展,边疆经济出现了振兴的希望。沿边开放战略的实施,给边境地区注入了新的活力,使黑龙江省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党的“十四大”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国际市场对接,这些都为黑龙江省发展外向型经济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外参内联,就是要对外积极参与与东北亚地区国际性区域合作,以参与求发展,以合作促繁荣。对内开展横向联合,不仅要联合东北亚区域内的其他七省区,而且要以沿海、内陆为广阔的腹地,增强对外参与的经济、技术实力。对外参与,并不仅仅一般意义上的对外经济技术交往,贸易上的互通有无,而是在更深意义、更高层次上的国际分工与合作,是基于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产业和产品结构的互补、互换性的特点,形成更为广泛的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新型关系。各国之间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与流动,达到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使区域经济形成良性循环,对东北亚区域外形成较强的竞争力。“外参内联”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南联北开,全方位开放”的战略方针在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具体化。

没有“外参”,“内联”就失去了原动力;而没有“内联”,“外参”就势单力薄,缺乏实力。黑龙江省贯彻“南联北开,全方位开放”的战略方针以来,一个突出的事实是,我省对俄罗斯及独联体其他国家、东欧国家的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占全国的比重在50%以上,对我省经济发展起到较强的牵动作用。与其比较看,“南联”则相对较弱。究其原因,固然与许多地方和企业注重“北开”而对“南联”不够重视有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我省与兄弟省区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既合作又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正常现象,也给合作带来了难度。对我省来说,必须着眼于长远,放开市场,与外地企业利益共享,利润均沾,才能吸引更多的内地及沿海地区的资金、技术,达到有效的“内联”,增强“外参”实力的目的。

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看,国内将打破地区封锁,形成统一大市场。因此,“内联”的内涵也会与计划经济下的横向联合有着本质的不同,它不再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政府行为去促成这种联合,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靠利益驱动亦即经济手段来实现的。这与我省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强弱有着直接的关系。总之,在外参内联中,“外参”固然不易,而“内联”则更应下大气力,才能相辅相成,做好“南联北开”这篇大文章。

(二)外参内联,双向循环

黑龙江省作为边疆省份,在过去多年闭关锁国的状态下,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由于受“打完再建”的影响,边境市县经济发展缓慢,处于封闭、半封闭的自然经济状态。随着东北亚地区政治形势的缓和、中俄关系走向正常化、边境贸易的恢复和迅猛发展,边疆经济出现了振兴的希望。沿边开放战略的实施,给边境地区注入了新的活力,使黑龙江省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党的“十四大”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国际市场对接,这些都为黑龙江省发展外向型经济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外参内联,就是要对外积极参与与东北亚地区国际性区域合作,以参与求发展,以合作促繁荣。对内开展横向联合,不仅要联合东北亚区域内的其他七省区,而且要以沿海、内陆为广阔的腹地,增强对外参与的经济、技术实力。对外参与,并不仅仅一般意义上的对外经济技术交往,贸易上的互通有无,而是在更深意义、更高层次上的国际分工与合作,是基于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产业和产品结构的互补、互换性的特点,形成更为广泛的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新型关系。各国之间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与流动,达到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使区域经济形成良性循环,对东北亚区域外形成较强的竞争力。“外参内联”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南联北开,全方位开放”的战略方针在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具体化。没有“外参”,“内联”就失去了原动力;而没有“内联”,“外参”就势单力薄,缺乏实力。黑龙江省贯彻“南联北开,全方位开放”的战略方针以来,一个突出的事实是,我省对俄罗斯及独联体其他国家、东欧国家的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占全国的比重在50%以上,对我省经济发展起到较强的牵动作用。与其比较看,“南联”则相对较弱。究其原因,固然与许多地方和企业注重“北开”而对“南联”不够重视有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我省与兄弟省区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既合作又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正常现象,也给合作带来了难度。对我省来说,必须着眼于长远,放开市场,与外地企业利益共享,利润均沾,才能吸引更多的内地及沿海地区的资金、技术,达到有效的“内联”,增强“外参”实力

的目的。

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看,国内将打破地区封锁,形成统一大市场。因此,“内联”的内涵也会与计划经济下的横向联合有着本质的不同,它不再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政府行为去促成这种联合,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靠利益驱动亦即经济手段来实现的。这与我省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强弱有着直接的关系。总之,在外参内联中,“外参”固然不易,而“内联”则更应下大气力,才能相辅相成,做好“南联北开”这篇大文章。

(三)确定方位,建设通道

黑龙江省位于东北亚地区腹地,但距其他区较为偏远。如前所述东北亚地区实际上划分为三大经济区,在东北亚东北部经济区内,黑龙江省处于中心位置,朝、韩、日、蒙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均分布在黑龙江省周边地区,使我省在这一地区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为制订我省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总体战略奠定了基础。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进一步扩大开放、发展外向型的总体设想,其战略之一就是建设东北亚国际经贸大通道。

建设东北亚国际经贸大通道,就是要扩展以哈尔滨为中心,经黑河连接布拉戈维申斯克、经绥芬河连接海参崴、经抚远连接伯力、经满洲里连接赤塔,进入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陆路通道;拓通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嫩江的江运通道;扩展哈尔滨经鲅鱼圈、大连港进入渤海,经黑龙江进入鄂霍次克海达日本酒田港的陆海、江海联运通道,由俄罗斯海参崴、纳霍德卡,乌克兰敖德萨至我国沿海港口的海运通道,及边境对应城镇之间的公路通道;拓展哈尔滨至俄罗斯、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地的空中通道。近期内,在铁路通道建设上,全省要集中财力、物力,继续抓好绥芬河车站改造,北黑铁路扩建和同江地方铁路建设,争取尽快在东南部口岸辟建一条新的中俄铁路通道。在公路通道建设上,突出抢建黑河黑龙江大桥、哈尔滨至黑河、绥芬河高等级公路,并尽快开通全部对应城镇间的公路和水运通道。在海运通道建设上,要在俄罗斯的纳霍德卡、海参崴及乌克兰的敖德萨建立海运办事处和陆海联运公司,并租用泊位,建立仓储设施;支持地方、企业及个人投资或合资兴办江上运输船队。在空中通道建设上,要加速哈尔滨和黑河机场的扩建,以各种形式,换取或租赁独联体国家飞机组建民航公司,从事国内外运输。为实现打通国际贸易大通道的战略设想,要多渠道筹集资金。一是大胆引进外资,对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兴建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允许享受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惠政策;二是积极实行股份制,鼓励省内外各个方面以及私人投资入股;三是设立口岸建设基金,增提口岸建设费,并请求国家增拨口岸建设资金。

(四)双边为主,重点突破

东北亚地区的区域性经济技术合作,从最初由一些专家、学者提出,由于种种原因,并未被所有国家重视,多年来一直停留在理论、学术探讨阶段。在各国学术界、理论研究界卓有成效的推动下,区域性合作逐渐影响到产业界、政界(主要是各国地方政府),实现了政、产、学结合并逐步取得共识的近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才取得长足进展。直到1991年后,图们江三角洲合作开发计划的实施,真正使东北亚区域合作由理论变成现实,进入一个崭新的、高一级的层次。图们江流域的合作开发,是在东北亚地区政治局势随着“冷战”的结束出现缓和的大背景下,各国对多国合作表示出共同愿望的情况下,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持,中、俄、朝、日、蒙五国参加实现的。图们江流域的开发计划可以说是东北亚地区首次有各国参加的区域性多边合作开发项目,被称为具有开拓性意义的举措。图们江多国合作开发区域面积虽不算很大,而且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却使许多对东北亚区域合作抱着怀疑态度的人改变了看法,揭示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广阔前景;既然东北亚多国合作能在小区域内实现,那么整个东北亚区域性的合作也就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因而对区域合作充满信心。而且人们坚信,既然图们江地区可以实现局部突破,那么在其他条件具备的小区域内,也是可以通过努力,再度实现局部突破。有希望成为这类重点突破的地区当中,当首推黑龙江省与俄罗斯阿穆尔州的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跨国自由贸易区计划,以及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滨海边区的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跨国自由贸易区计划。作为黑龙江省来说,把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跨国自由贸易区和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跨国自由贸易区确定为重点突破地区,进而使东北亚区域合作向前推进一步,既可对东北亚区域性国际合作作出贡献,又为黑龙江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5360.html

更多阅读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2013 区域经济发展的“引力效应”

   区域一直是西安经济发展的引擎,在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举行的西安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中,市长董军对于2013年西安区域的发展同样做出了详细的安排。  随后,12月31日,西安市政府常务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

贵州省威宁县邮编 对贵州威宁县迤那镇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一、迤那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  根据实地调查,贵州威宁县迤那镇的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马铃薯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核桃、黄梨等为主,大多数农户都种植这些作物,并多实行马铃薯与玉米套种。农户的经济收入主要依赖烤烟种植,这大

区域活动中的困惑 区域名酒的困惑与突围思路

2013年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蛇年的春天也已来到。在刚刚过去的白酒年节销售旺季里,高端白酒遇冷,一线品牌低调,中档白酒和区域名酒品牌却喜获丰收。有识之士纷纷站出来说,区域名酒品牌的春天来了。本文所要讨论的区域名酒,主要是指在本省

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 区域经济布局的迷思

  2009年10月,温家宝总理在西部国际合作论坛上表示国务院正在研究制定新的10年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强调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性和持续性。温总理的此番讲话再次明确了同年8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

声明:《东北亚区域合作 东北亚区域经济中的黑龙江》为网友在孤单中奋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