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装:站直了,别趴下



系列专题:中国男装品牌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本土男装总算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知名品牌,在工艺方面与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小。可当我们的本土品牌正面遭遇“洋品牌”时,总难免有点露怯。究竟何时,我们的男装企业才能挺直脊梁?我刊之所以策划编辑这一期中国男装专题,初衷正是要深度思考和探讨我国本土男装在设计、时尚感、品牌文化等方面的差距,以寻求中国男装在国际扬名的破冰之时。

    中国男装站起来了

    文/李熹 图/大雅风尚

 

 

一提起世界知名品牌男装,我们便会对阿玛尼(Armani)、卡瓦里(Cavalli)、杰尼亚(Zegna)等大牌男装滔滔不绝;而提到中国本土男装品牌,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杉杉、雅戈尔、利郎、报喜鸟、七匹狼……无论如何,中国人也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喻户晓的男装品牌。

 

无论是广播电视、报纸杂志还是户外广告、服装展会,中国男装企业都占据着大半壁江山,充分证明着自己的雄厚实力和行业主力军的地位。的确,似乎我们中国自己的服装品牌中,男装品牌的名号更叫得响,发展实力和潜力也十分强劲。先后涌现出许多中国本土知名男装品牌的“中国服装之都”温州、“中国男装之都”宁波、“中国休闲服装名城”泉州这几大中国主要的男装集散地,如今已成为世界男装重要生产基地和中国服装的主要出口城市;在工艺、技术、设备等方面,我们的中国男装企业已开始与国际水准接近。经营者们开始意识到 “一流企业做文化、二流企业做产品”这一品牌经营真谛,提高了对品牌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而代表国际顶尖潮流的意大利男装展上,也总能看到前来“取经”的中国男装厂商的身影。无怪乎专家们对男装业也纷纷看好,认为这是中国服装业中发展得最好的一个子行业,无论在品牌打造、消费市场还是渠道建设方面,都较女装、童装等行业更为成熟。但在中国男装高速发展、令人欣喜的同时,困惑和危机也同时存在。 

  英雄难问出处

    的确,尽管我们的本土男装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占据着相当大的份额,但这些著名本土品牌在那些国际知名男装品牌面前,依然显得有些“小巫见大巫”。有90%的中国男装不是在以自己的品牌出口,而是为国际知名品牌做“贴牌”加工,即使我们的做工再精良、工艺再高超,落在品牌标识上的仅仅是一行“MADE IN CHINA”的英文字母,没什么人知道或关心“英雄”的出处,大家只在意这件西装的品牌。于是很多时候,一件在中国制造、出口欧洲的西装,几经辗转,又穿了在国人的身上,价格和价值却翻了无数倍。而面对着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中国男装的命运更多地把握在他人手中,“贴牌”的日子也不那么好过了。

 

 

中国男装站是站起来了,但腰却没有挺直。

    阵痛总是难免的

 

 

腰包鼓起来、见识多起来的中国男人对服装的需求,开始由短缺经济时代的功能性产品需求转向渴望满足心理、精神、文化和情感等的多元化需求。反观中国本土男装企业,品牌之间在产工艺水平和面料做工、款式设计等方面的差距在不断缩小;虚拟经营的一度盛行,使许多只做品牌建设不做生产加工的男装品牌诞生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缺乏设计感的产品彼此雷同;而且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必然存在的种种缺陷与不足,一些徒有其名的男装品牌的不规范操作遭到披露后,“败坏”了本土男装品牌的声誉,消费者连带着对中国男装品牌产生了整体性的不信任感。

另外不得不说的一点是,中国男装往往将自己描述成具有国际品位的品牌,甚至为了迎合部分消费者的“崇洋”心理,硬要把自己装扮成具有悠久历史或国际背景的国际品牌。部分男装企业的这种“傍洋”行为,有时不免“画虎不成反类犬”。何况服装企业本应是时尚潮流引导者,我们的企业也具有引导消费者加快成熟消费心理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是一味地迁就迎合,否则自己的日子只会越来越不好过。

    而且服装行业原本是个进入门槛很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许多服装企业的负责人,是标准的“草根英雄”。在他们艰苦卓绝的创业之余,也不免因受文化素质、教育水平等因素制约,在二次创业过程中坎坷迷茫。仅从“跟风”现象的盛行便可见一斑,你去参加国外展会我也去,你请代言人我也请,你上央视打广告我也打,你跟外企合资我也去合……但由于未及考虑自身实际状况是否适合这一发展思路,加之参照物水平有限,把对方的尝试性行为当作学习的样本,这样低水平、一窝蜂的竞争攀比,有时反倒成了内耗,于己于彼都利多于弊。

    站直了,别趴下

 中国男装:站直了,别趴下

    世界上大多数强势服装品牌,还是把品牌发展的重点放在通过构建技术、品牌优势进行运营上。毕竟一个品牌的成功,其根基所在还是质优物美的产品和细致周到的服务,以及在这一基础上进行良好合理的理念推广、包装宣传。也许我们目前的条件和实力还远无法成为国际男装“巨头”,但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者,不能只看重消费市场,而是要有远见、有计划、有理念地发展企业。我们的男装企业不该也不能再安于依靠贴牌出口挣取越来越微薄的加工费,而是要在品牌出口方面动心思;曾经唯一占据主动优势的国内市场,也被国际企业打破了均衡格局,不得苟安;如今的男性消费者对品牌的口味越来越挑剔,“国货当自强”不该是句响亮而空泛的口号,更不该依靠消费者的隐忍和退让来实现。

    但这一切对中国男装企业而言,是压力也是动力。毕竟中国男装的技术工艺并不落后,劳动力成本又十分低廉,面对国际竞争并非毫无优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54557.html

更多阅读

胡适:“他们来了,没面包也没自由”

1948年,蒋的中华民国政府在南京准备好了飞机让北平大学校长胡适跟随他去台湾,胡适想带他的儿子去,还有北平大学的几个教授。当时很多教授,包括胡适的儿子在内,都劝他不要去台湾。因为他们是知识分子,他们教书育人,没有干过对毛领导下共产党

《窃听风云2》:不“三无”了,改“脑残”了!说实话,你真的看

《窃听风云2》:不“三无”了,改“脑残”了!(说实话,你真的看懂了吗?)还记得《窃听风云》两年前上映之时,笔者写了篇影评“《窃听风云》:“三无警匪片”当道,悲哀!”,直指香港警匪片早已不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子弹横飞、火爆刺激的动作路数,大都向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原题:熊培云:让我们从此站起来)直面乐清事件中钱云会的惨死,许多人都在说,我们需要一个真相。其实中国现在最不缺的就是真相。这么多年,这么多的悲剧,这么多的暴力,已经支撑起一个足够大的真相了。这个真相就是中国

声明:《中国男装:站直了,别趴下》为网友维他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