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南鹏:中国风险投资中天使(二)



 “如果苹果、思科、甲骨文只是昙花一现就消失了的公司,那么即使投资者挣到了钱,也永远无法赢得敬意。”

  相对于短期的利润汇报,沈南鹏所在乎的事情显然更加长远。

 沈南鹏:中国风险投资中天使(二)
  理性的赌徒:“我是一个有心计的赌徒”

  在风险投资的过程中,即便有再充分的准备,到了决定的最后时刻,51、49的判断依旧会出来捣乱——51%想投,49%不想投;或者是51%不想投,49%想投。

  而最终的决定,往往就取决于那极有可能临时倒戈的1%。

  以如此微妙的悬殊来决定输赢,更加突显投资前面的“风险”二字。这不禁为风险投资添加了一些赌博的意味——下注之后,只待庄家掀开结果。

  “绝不能把风险投资简单的理解为是一场赌博。尽管在看到结果之前,谁对成功都没有把握,但风险投资更需要的是理性的分析和判断。或者说,风险投资者应该是一个有心计的赌徒。”

  在风险投资的世界里,沈南鹏似乎就是那个“有心计的赌徒”。而他的心计,则更多的体现在对“理性”这两个字的诠释上。

  “投资过程中需要做许多客观的判断,无论你对某个行业或者某个企业多么有热情,最终还是要回归理性。什么叫做理性?就是无论今天的市场有多热,你仍然能够关注企业的基本面,做出最符合实际的判断。”

  沈南鹏主张 “以开放的态度面对未知行业”。中国目前有太多的机会,中国的投资者在欢欣鼓舞的同时,也要付出巨大的劳动,通过学习来了解更多的行业机遇。

  “在美国,可能有潜力的企业就在那若干个行业里。但中国不是,任何行业都有可能诞生伟大的公司。我们要以开放的态度去了解新的领域,才能在适当的时候及时做出反应。”

  上市魔术棒:“几年后,人们或许会忘记沈南鹏这个名字”

  谈到沈南鹏,总是自然而然想到携程网、如家快捷酒店、分众传媒等企业在纳斯达克的成功上市。并非极大规模的企业,却能够敲开纳斯达克的大门,忍不住对沈南鹏的“上市技巧”加以揣测——莫非,他真的有一根魔术棒,能够点石成金?

  “几年后,人们或许就会忘记沈南鹏这个名字。” 沈南鹏这样的说法,倒是十分出人意料的。

  “几年前,中国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比较少。03年的时候就只有携程,04年有5、6家企业,05、06年的时候就已经有十几家。我相信,今年会超过20,甚至30家企业。” 沈南鹏认为,随着去美国上市的企业越来越多,上市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力势必会下降,“我总是跟企业家讲,别把上市这件事看得太重。当企业经过一定的时间,到达一定规模,上市就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而在帮助企业上市的过程中,风险投资公司起到的最主要作用是尽快将其调整为一个公共企业来运作。

  “实际上成为一家公共企业后要面对许多挑战。比如说,行业出了问题,你想改变你的商业模式。如果是普通企业,想改就改了。但作为公共公司,就要考虑一旦改变该如何对投资者交代,因为投资者在选择你的时候就相当于选择了一种相对固定的商业模式。”

  于是,沈南鹏又给优秀CEO下了一个定义——好的CEO能够把握时机,知道什么时候将企业变成一个公共公司是合适的。

  倘若衡量一个公司的成功一定要以上市来论的话,这样的思维似乎太过狭窄了。尽管上市会为企业带来新纪元,但对于一些处于成长初期的企业来说,总是要多给它们一些时间。

  沈南鹏把红杉的投资以独特的方式一分为二——“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

  对于一些已经成长得很好的公司,为其短期项目或未来的成长需要注资,帮助它更快上市,更好的收购和兼并,提高企业治理结构——这就是“锦上添花”式的投资。相对于此,沈南鹏则更看中“雪中送炭”具有的社会影响力。也就是说,帮助一个处于成长早期阶段的企业,让它快速发展,使它变成未来社会中的重要企业,甚至是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创新型企业——这样的投资,才最令沈南鹏感到自豪。

  “反过来说,‘雪中送炭’的付出也更大。不光是风险,主要是投资之后还需要继续跟进,帮助企业完成成长期需要完成的许多工作。但我认为这始终是最有意义的投资,对社会会有长远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去做,我也更乐意去做。”

  从沈南鹏给出的数字来看,“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的投资金额比例是2:1,但从投资企业数量上来说,投资成长初期的企业个数是最多的。

  尽管立即就要讨一个结果太过勉强,但谁又能肯定,5年、10年之后,在它们中间不会诞生出像苹果、思科,或者Google一样伟大的企业呢?

  享受快生活:“财富最终的用处,是变成一种工具”

  采访间隙,沈南鹏对着电话那一端的人时而上海话,时而普通话,又不时夹杂几句英文的表述,可谓是对他生活和经历的最佳写照。

  生于1967年的沈南鹏,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本科)和美国耶鲁大学(商学院硕士)。值得一提的是,中学时代的他曾经是远近知名的奥数竞赛一等奖得主。

  “在我上大学之前,一直希望能够成为一名数学家。” 谈起小时候的理想,沈南鹏流露出难得的羞赧。

 没当成数学家的他,却暴发出其他方面的巨大潜能。独自闯荡华尔街,之后进入投资银行行业,成为早期的“海归”一族,开始了在中国的创业。尽管没有征得沈南鹏本人的同意,还是有好事之人将他的经历著书出版。且不论书籍质量好坏,仅从作者选取沈南鹏作为资本浪潮中的标本人物这一行为来看,我们就能够理解沈南鹏的境遇是多么具有时代性以及代表性。

  回首一路风雨,沈南鹏说,每一段时光都值得记忆。

  “我们这代人其实是非常幸运的一代人,许多时候都是时代在推着人往前走。有时候,下意识做的一个决定,就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不过,如今的沈南鹏,恐怕也难有足够的时间去认真体味一番过去的日子。又或者是用他的话说,他的记性还好得很,不必刻意靠出书之类的事情去回忆或者记录。

  整日奔波于南北,尽管希望用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但有时遇到重要的事情,取舍总是很难的抉择。

  “我之前看到一篇文章,是讲述一个企业家由于早期创业过于繁忙而忽略了家人,最终顿悟回归家庭的故事。中国的企业家实在太忙了,许多老板把生活和工作混在一起,根本就没有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假期。但矛盾的是,有时候要把企业做好,就需要那么忙,连我自己也是一个停不下来的人,但我觉得还是应该去平衡生活和工作的比例——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沈南鹏还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读历史书。他认为阅读历史方面的书籍不但可以帮助他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对人的理解也是很有趣的事情。人与人之间的博奕、平衡、冲突,都使他受益。

  “我能从书里体会到:没有完美的CEO或者完美的团队,只有很好的组合和平衡。” 言不离本行,沈南鹏把这称作是一种正常的职业影响。

  同样受职业影响,作为离财富最近的人,他的财富观也更加的理性。

  “我相信即便是拥有财富之后,消费习惯本身也不会有太多的改变;所以财富最终的用处,是变成一种工具,用来创造新的财富。”

  不仅仅是沈南鹏,整个社会在巨大财富动力的推动下,似乎走的都要比以往更快一些。很多时候,真的如他所言,感觉自己像在被推着走,机会就决定速度。

  “其实还是要自信,要乐观地来看自己的事业,尤其是要懂得享受整个过程。” 沈南鹏说,“赚钱的机会很多,但如果不是真的喜欢自己的事业,遇到困难就很容易退却。所以,最重要的就是享受过程的快乐。”

  或许几年之后,沈南鹏可以如其所愿将生活节奏放慢一些;但更有可能的是,随着中国的发展,工作强度有增无减。跟万千中国劳碌的企业家一样,有时忙碌程度并不能由自己控制。但能够享受到发现价值、绸缪未来的乐趣,对于沈南鹏来说,已是最好的平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55764.html

更多阅读

中国营销变革:不可复制性--中国营销变化研究系列(二)

中国营销正如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样,用二十几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半个世纪的历程,说是透支也好,混乱也好,畸形也好,但她就是实实在在成就了许多的国内、国际名牌。海尔、联想、格力、美的、腾讯、百度、360、国美、苏宁、淘宝、阿里、京东等

红豆男装 什么档次 中国男装札记之红豆(六)

系列专题:中国男装品牌多产业笔者在《中国男装札记之红豆(二)》中曾经提到,“显然,如果依靠单一品牌,红豆无法拥有今天在纺织服装行业的地位,同时如果依靠单一产业,它亦无法屹立于中国民企500强”,这个观点同样适用于雅戈尔、杉杉等以服装

沈南鹏的父亲 沈南鹏的判断力(1)

  文|苏小和 图|刘大伟  要在沈南鹏身上直接找到官商结合的方法,并不容易,他拥有红杉资本的国际资本背景,在中国,他所涉猎的行业,都是一些政府基本放开的产业。看上去,沈南鹏绝对是纯粹的商人,而且,与其他单纯的投资家和单纯的企业家不

沈南鹏:未来中国投资教父?

全球最大的VC——红杉资本创始于1972年,有超过40亿美元总资本,共投资超过500家公司,200多家成功上市,100多个通过兼并收购成功退出的案例。    曾投资苹果电脑、思科、甲骨文、雅虎和Google、Paypal,红杉投资的公司总市值超过纳斯

神话创造手撕神话 沈南鹏创造投资神话

顾问档案    沈南鹏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合伙人、如家酒店连锁创始人及联席董事长、携程旅行网创始人及董事、分众传媒董事;1992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商学院,同年加入花旗银行总部,后成为德意志投资银行部最年轻的董事;1999年

声明:《沈南鹏:中国风险投资中天使(二)》为网友他诗心我失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