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刚:演绎着从草根到王座的神话(三)



 “当危机出现的时候,你没有一点儿害怕?”

  “与其说害怕不如说有压力,面对压力,我觉得我必须要挺住!”

  就像一个剑客,身家性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出剑。你能体会到一个猎人的快乐吗?你能体会到一个登山客的沉迷吗?

  面对悬崖和生死关头,大多数人呼吸急促,是因为恐惧,而这样的角斗士,他们的呼吸急促是因为遇到了最刺激的游戏。

  所有的成功者都是赌王,当我们还在想着成与败时,他们已经拔出了剑,平庸的时代,从来不需要这样的救世主,现在他从小就渴望的游戏,终于正式开始了。

  在制定2005年计划时,潘刚的计划是营销目标100亿,当时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企业刚受重创,能维持87.35亿元的销售额就已经阿弥陀佛了,

  但到了年底,伊利全年销售额达到121.75亿元,相比2004年87.35亿元的销售额增长了39.38%,利税高达9亿元。

  当大家都用惊讶地目光投向他时,他又一次开始运用他的轻描淡写,“我做的,只是释放了被压抑许久的能量。”

  两个草原牛仔的对决

  我们一直习惯于这样看,中国乳业现在是双雄对决、两强争霸,来自草原的第一名伊利和第二名蒙牛把光明还有其它对手远远抛在身后,在潘刚和牛根生两个草原牛仔之间正在上演全攻全守。有评论者认为:蒙牛当时的发展是剽窃了伊利的资源、信誉,是非常不具备职业道德的。但潘刚觉得冤冤相报何时了,也许沟通才是良性竞争的开始

  潘刚成为伊利董事长的两个月后,伊利和蒙牛就实现了大规模的高层互访,这在从前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乳业从来是得奶源者得天下,伊利贷款给奶农养的牛,经常给蒙牛的收奶站挤奶。蒙牛要想生存,就必须要从伊利那里抢夺资源,这是必然的结果,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这么雄厚的资本投资奶站。在蒙牛扩张期间,两家就奶源问题发生过太多很激烈的冲突,同样是蒙古血源,他们采取了一种最原始以暴制暴的方式进行对决,收奶的员工经常相互发生冲突,这几乎成了一种常态,直到2005年,潘刚主动约牛见了几次面,两家终于达成共识:尽量不再互抢奶站,如果发生抢奶行为,双方要马上建立及时反馈系统。

  而且这两个人会坐在一起协商原料采购秩序、市场竞争规则。当草原的英雄们不再是打游击,而已经演变成为强大的集团军,这种理性的竞争将对市场产生更加决定性的作用。 2006年,第一名的伊利与第二名蒙牛的收入相加,差不多得有400亿,他们可以掌控中国乳业的大市场。

毫无疑问,两大品牌走着不同的道路

  一个是坚持责任导向,道义为上,强调平衡与精准;而另一个追求营销致胜,战术至重,强调突破和速度。而一旦交叉与重叠,往往是极具震撼力的对决,前几年,蒙牛更加抢眼,赞助“神五”、赞助“超女”,凭借几个事件吸引的眼球。在这方面,伊利显得多少有些迟钝。但是当潘刚整顿完集团内务,开始发力的时候,连牛根生这样的枭雄也无可奈何。

  为了竞争奥运会赞助商,潘刚和牛根生爆发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品牌决战……

  围绕奥运赞助商在伊利和蒙牛之间发生的战役,真相在哪里,也许就是一个“罗生门”,作为旁观者,我们也许永远无法知道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看到了伊利胜出,也看到蒙牛倒下,当年蒙牛要求和伊利同进同退,双方都动用社会资源进行了大量公关战,最后双方为了不“两败俱伤”共同宣布:“退出奥运合作伙伴的争夺(小常识:奥运赞助企业共分为四个档次,第一是全球合作伙伴,如可口可乐和柯达;第二是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如中国银行;第三是赞助商,如伊利;第四是供应商。)”。

  时尚先生杂志通过对业界人士的采访得知,其实在竞争对手起草的文件中,他们有意无意在退出声明函上写的是退出“合作伙伴”,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有参与“合作伙伴”的竞争,而是参加“赞助商”的竞标,这个协议根本是无效的。而这一点自然无法瞒过伊利。他们的竞争又开始了。

  所以后来在得知伊利胜出时,蒙牛召开新闻发布会声明:“两家共同退出后伊利又单方面申请,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胜出。”

  一向出招老辣手段高明的蒙牛,真的就这样被人“捉弄”吗?我们曾向蒙牛求证,但一直没有得到回音。也许可以这样说,在奥运乳制品赞助商选择上,这项选择周期最长,不以赞助金额作为首要标准的竞争,更多注重的是品质、诚信与可持续发展,最终是奥运选择了伊利。不过《时尚先生》却得到了另外一种说法:2005年10月25号,已经是双方所谓“共同退出”的很长时间之后,伊利和北京奥组委签约的20天之前,潘刚和牛根生在飞往北京的航班上坐在一起,俩人那个时候仍然在聊各自对于奥运赞助商的志在必得。这样看来,双方都知道对手仍然没有放弃抵抗,也都在各出奇招,只是牛根生输了一招,因为潘刚是去签约的,而他仍然停留在寻求帮助实现签约的。

  对此绝对内幕般的问题,潘刚表现的很淡然,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到底谁更真实,真相也许并不那么重要,我们能看出,关于这个历史机遇的把握,两家企业领导的斗智斗勇,它不是历史传说,不是小说杜撰,而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潘刚只是在漫长的战斗中赢得了一场,但没有谁能永远独占鳌头,牛根生明天会老去,潘刚后天也会老去,伊利和蒙牛激斗的结果,却是两个产业巨头的相互崛起和发展。

  其实,今天的中国市场,表面上是伊利、蒙牛两大乳业巨头的竞争,实际上已经演化为以伊利为代表的民族乳业和以蒙牛为代表的外资乳业间的竞争。

  的确,在中国乳业的前几个大品牌里面,除伊利是民族品牌之外,其余都是外资/合资品牌,而全球最大的食品集团之一达能,更是通过资本杠杆,直接分享着蒙牛和光明的经营利润和市场前景。而外资的融入也带给蒙牛等企业更多的优惠政策,仅税收一项,蒙牛每年就比伊利少缴近7、8个亿的税。“外资都已经把火烧到家门口了,不打不行了。放弃抵抗?还是勇敢面对?蒙古人的血性,不会做出第一种选择!”

  现在的潘刚已经牺牲了很多,他的眼睛因为常年晚睡早起,一直黑着眼圈,所以被人戏称为熊猫眼。只要到了车上,他几秒之内就能进入梦乡,他甚至牺牲了同事和亲朋之间的交流时间,听部下说起几家同事聚会,他很是羡慕,因为他已经许久没有再重温过这个场景了。他和下属也很少有机会在一起促膝谈心,更多的是一起开会,跟十几号人同时说。他几乎已经彻底变成了一个高速运转的机器,但这台跑步机似乎永远没有尽头,他只有不停地坚持跑下去。“我不是机器,机器不会懂得成功的快乐。”潘刚这样解释。

 潘刚:演绎着从草根到王座的神话(三)
  十几年的风风雨雨,他看到和经历的都太多,很少有像中国乳业这样复杂的竞争局势,也很少有潘刚和他的同行们这样拼命的,但又有什么东西能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呢。

  他说他很清醒,并时刻保持着清醒。

  就像在那个井里的少年,他永远记得把他托出冰面的那双有力的手,他决心要做这样的人,所以他更在乎的,是这个世界是否还需要他这样的人去拯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56361.html

更多阅读

中小企业:品牌,不是你想的那样(三)

- 品牌寻根三步曲:一个品牌从无到有的过程 -第三步:根壮叶盛关键词:品牌散播正杨观点:品牌不是传播,而是散播!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传播?传播从基础概念上理解,就是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有意义的信息。比如说把信息由A传给B,这就是一个有效

潘刚:演绎着从草根到王座的神话(二)

 正如自己日后所言,蒙牛当时只有几个人,一无厂房,二无市场;而伊利同样也刚刚起步,除了雪糕还有点成绩,还远远没有今天这样响当当的品牌。潘刚的学生兵能不能在这场赛跑中胜出?   我们多方了解到,牛根生反伊利创蒙牛,并没有马上带走伊利

潘刚:演绎着从草根到王座的神话(一)

以往在刻画潘刚时,众多媒体总聚焦于他的儒雅、书生气质……尽管这位中国第一品牌的掌门人依然保持着超乎寻常的谨慎与低调,从草原带来的一种豪杰之气却悄然从眉宇之间逼出。   他的眼神很温和,但很难从这里看到躲闪与羞涩。当他望

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 绝地突围,从制造到创造的裂变(1)

背景资料   据资料统计,我国16岁以下的儿童达3.8亿,6岁以下为1.71亿,7—16岁为1.7亿。据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五大城市的调查,五大城市儿童月平均消费高达897元,最高的是广州儿童月消费为1101元,最低的是西安也有4

中国制造如何突围 绝地突围,从制造到创造的裂变(2)

 产品定位   “咪咪猫”品牌既定走品牌路线,因此它的价位应从品牌的角度去考虑,根据国内消费现状来看,我们把产品价位定在150—200元?z套?{之间,部分高端产品价位在250元以上,消费对象为0—13岁之间的婴幼儿童。   经过近一个月的

声明:《潘刚:演绎着从草根到王座的神话(三)》为网友花样的男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