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耀芳:把用人问题当战略来考虑



 21世纪最值钱的是什么?是人才。

    从一个投资仅30万元的村办小厂,发展成如今的全国500强企业,江苏永钢集团依靠多年的艰苦奋斗、创新发展,实现了从钢铁“小渔船”到“大航母”的巨大转变。变化的背后,不仅有永钢人执著的创业精神,更是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人才战略。

    “不是炉子大了,厂房大了,企业就能做大。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企业要做大做强,关键的、首要的还是人才”,江苏永钢集团“当家人”吴栋材道出了推动这艘钢铁“巨轮”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

    坚持“五湖四海”揽人才

    由一开始小打小闹的“小渔船”,变身为如今的钢铁“大航母”,永钢靠的是源源不断输入和涌现的人才。永钢的人才战略始终坚持“五湖四海”的用人方针。

    两年前,在马钢具有三十多年高炉操作和管理经验的桂学峰和范溥祥,放弃了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的大型国有企业,奔向地处偏远农村的永钢,谋求事业发展的“第二春”,他们在进厂后即被任命为炼铁厂厂长,开始了全新的创业路程;四年前,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专业的李春丰,不听家人、朋友的劝告离开了就业形势良好的东北工业区,独自一人来到永钢闯世界,就在短短3个月内,李春丰便从一名技术工人迅速成长为了公司副科级干部……多年来,不同省份、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人才都能汇聚在永钢,成就一番事业,这主要得益于公司能够不受地域限制,不拘一格地引进人才、锻造人才、使用人才。

 吴耀芳:把用人问题当战略来考虑
    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永钢集团引进的科技生总人数为698人,其中,大专生195人、本科生496人、硕士7人,分别占科技生总数的27.9%、71.1%、1%;引进的高级技术人才(包括外聘工程师)为60人,均为行业内的专家。据统计,永钢集团员工来自于全国24个省市,非张家港籍的达4905人,占员工总人数的48.3%;280名助理级中层干部中,非永联籍的占到了82%,永钢就像个“吸金盘”,吸纳着全国各地的有志之士。

    留住人才关键拴住心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而要留住人才,首要的是拴住他们的心。

 今年三月,重庆大学毕业生潘康信领到了5000元的“红包”,成为永钢实施“特殊专业补贴”以来的第一位受益者。对冶金工程等紧缺专业的特殊人才,永钢在其转正后根据学历不同分别给予2000-10000元不等的补助金。今年像小潘这样能拿到专业补贴的,在永钢还有26人。对此,永钢集团董事长吴栋材表示,“永钢集团远离城市,没有社会大环境的优势,要留住人才,就必须提高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为职工搞好社会保障”。

    从2005年12月到2006年10月,永钢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两次上调了最低生活保障线,对技工和普工的工资重新调整,使员工的工资总体待遇提高了23%,使员工收入与企业发展同步增长,让员工充分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

    除了薪酬外,永钢还以各种形式的福利,让员工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建立和完善了以“五险一金”为主体的城镇保险体系;定期组织员工免费体检,为其建立健康档案;每年送获得创新奖、管理奖、劳动奖人员赴国外旅游……高标准的薪酬福利体系,打造了永钢对人才的吸引力与汇聚力。同时,永钢还将为员工提供优质的学习生活环境作为企业的自觉要求。2005年,永钢拿出500多万元倾力打造了一个融学习、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

    内设图书馆、阅览室等16个活动场所,员工可以免费活动。还按照星级宾馆要求,建设了高工楼、大学生宿舍、夫妻公寓,里面空调、电视、宽带等应有尽有,与之配套的餐饮中心、洗衣中心、健身广场、篮球场等也一应俱全,使职工享受到了舒适、温馨的“居家”生活。

    让员工看得到发展的希望

    要留住人才,除了提高薪资福利和保障水平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构建一个良好的成才平台。

    2005年,永钢招聘了110名高学历人才,充实到生产、行政管理的各个工作岗位。然而,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有一些大学生相继离开。大学生的流失,给企业发展敲响了“警钟”。“企业在人才建设方面,不管是薪金、福利,还是多岗锻炼和晋升的平台,都给予了一定优待,为何还是留不住人?”一次,炼钢厂大学生职工朱某,拿着辞职工资结算单找吴栋材签字。当被问及辞职的原因时,该职工说出了心里话:“我来公司工作大半年了,整天在工作岗位上不知干什么,除了跑腿就是跑腿,看不到发展希望。”

    职工的一句话,让吴栋材感到震惊,同时也进一步统一了永钢决策层的人才认识观,既要把人才引进门,更需要“扶上马送一程”,让他们起好步走好路,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发展献策献力。为促使“人材”到“人才”的转变,永钢集团创造多种条件,使得优秀员工能迅速脱颖而出。

    在永钢,企业管理实施的是一种分级管理模式。公司将员工队伍分为了普工、技工、技师、工程师和管理干部5支基本队伍,每支队伍又分若干个职级。一旦各个职级存有空缺岗位,公司就会举行公开竞聘来选拔人才,只要符合条件的干部和职工均可申聘。

    在今年上半年的协理员竞聘中,81人竞聘37个岗位,其中本科生13人、大专生22人,最终,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脱颖而出。现在各部门、各科室中,大学生已成长为助理级以上干部的,本科生有35人,专科生63人。

    “永钢的干部职工不好当”

    “永钢的干部职工不好当!”这是记者在永钢采访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永钢的干部每年都能享受高薪、高福利、高红利,职工也能拿到高薪、享受高福利,并有良好的成才平台,为何还不好当呢?采访中,永钢集团人事处负责人钱丽英的一番介绍,拉直了记者心中的问号。“永钢对干部实行’临渊管理’,将干部放在’悬崖’边缘,谁不小心就会跌下深渊。”在介绍中,钱丽英很形象地比喻了永钢人事管理的独特做法。为了激发干部工作活力,永钢在干部任用制度上采取“全员解聘,全员竞聘”的方式,上至公司总经理助理、下至协理级后备干部,每年年底全部解聘,再经考核竞争上岗。其中,分两次对干部实行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诫(诫勉谈话)、察(警告、察看)、退、降(降职)、免一批干部。而一旦失去干部身份,所有的待遇只能与职工同等享受。压力催生了动力、活力,一大批业务精、素质好的技术骨干脱颖而出,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对职工,永钢实行末位淘汰制。为了使员工队伍始终保持着“精简、高效、高质”的状态,永钢实施“三工评定”制度和“社会再教育工程”,即:按季对职工综合素质和工作成绩进行评定,评出优秀工、合格工和试用工,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奖惩;对于“试用工”和一些平时工作态度不端正的职工,还要让他们走出企业,到社会上接受为时半年的锻炼,如果找到合适的工作,可以不再回厂,如果没有找到工作,半年后可以回厂继续上班,但要提交一份接受“社会再教育”的心得体会报告。

    永钢对干部和职工实施动态管理,不仅打通了干部职工间的“无界限通道”,同时还完善了能上能下、灵活用人的机制。去年以来,在公司的279名干部中,共有27名干部在考评中被戒免谈话、15人降职、7人被免职;在今年上半年的“三工评定”中,113名职工被亮“红牌”,51名职工因被评为“试用工”而离厂。 

    用人问题,在永钢一直是作为战略性问题加以考虑的,永钢准备再花3至5年时间,逐步完善企业的人才梯队建设,使永钢这艘’巨轮’驶得更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56967.html

更多阅读

经济学泰斗吴敬琏:改革无法回避七个问题

      在三年前的2010年初,本刊执行总编朱敏出版过一部经济学家案例研究著作——《吴敬琏:风雨八十年》,书中探究的是:经济学家的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之间,究竟会发生怎样的关联?书的线索貌似针对经济学家个体的成长历程做某种心路方面

电玩店: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暑假如期而至,除了各种夏令营、兴趣辅导班外,电子玩具也回到了孩子们身边。杨海涛的电玩店又火了起来。7月8日,在华中电脑数码城一楼“口袋电玩”店,我们倾听了他的创业故事。    5年前,25岁的杨海涛在长江经济广播电台做广

吴耀全:打造中国办公椅第一品牌

 文/本刊记者陈春雷实习生梁嘉华  发自广州   你能记住几个办公椅品牌?作为家居产业的一个子品类,办公家具市场竞争激烈。众多大大小小的品牌充斥其中,而且不断有企业进入办公家具领域。要在竞争极其激烈的办公家具细分市场上打造

声明:《吴耀芳:把用人问题当战略来考虑》为网友未来不到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