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正荣:由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转变



施正荣,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尚德是做阳光生意的,他们的前景也和阳光一样总是希望无限。

  2000年,施正荣从澳大利亚带着几十万美元回国,寻找创业的机会。“一个熟人和我开玩笑,你是一条大鱼跑到小河里去了。”施正荣说,“那时的自己比较年轻,想的少,当时是要什么没什么,就凭着一腔热血。”

  施正荣拿着一个关于创立太阳能科技企业的概念与无锡市政府圈子、商人圈子进行了接触。他碰到了后来成为合作对象的无锡市风险投资公司投资部经理张维国,取得了他的大力支持,而由此诞生了无锡尚德的雏形。

  一位业内人士向《世界企业家》[bossline.com]记者透露,施正荣走的关键一步是取得了无锡市政府的支持。无锡市政府一直在寻找一些含高新技术同时又能回报丰厚的项目。施正荣的项目正好入了他们的法眼。而施正荣也长袖善舞,与无锡市政府多位高官相交甚密,人脉极其丰富。

  在无锡市政府的支持下,拥有国资背景的无锡当地知名企业纷纷出手,这其中包括了小天鹅集团、无锡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山禾制药等8家公司,施正荣共融资600万美元,施正荣则以40万美元现金和价值160万美元的技术参股,成立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有人评价说,无锡尚德的成功背后实则是政府的隐形之手,而这种国资背景的企业投资实际上就类似于无锡市政府自己出手。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施正荣很难让那些国资背景的企业出手相助,因为当时的太阳能概念并不新鲜,已经炒作了数十年,但由于技术限制,一直无法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无锡尚德的成功至今仍然是个特例,别的企业也不可能复制它的成功。”一位业内人士评价说。

 施正荣:由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转变

  2005年12月14日,无锡尚德美国纽交所上市,融资4亿美元。施正荣也从一位饱受质疑的创业者成为华尔街追捧的明星。尽管争议仍在,但在过去的一年中,无锡尚德产能达到540兆瓦,销售收入100亿美元,跻身世界光伏行业前三强。

  “这些只不过是一场数字游戏,没有任何意义。”施正荣如此说。

  中国光伏业:旷野上的呼唤

  施正荣宣布,尚德将在2010年实现产能2000兆瓦,在2012年实现5000兆瓦,相当于10个中型火电站。他预测,到本世纪末,太阳能发电量将占发电量总量的70%。那时的人们或许从电中也能闻到阳光的味道。

  通用电气主管环境技术部门的副总裁波尔森评价说,施正荣的成功之处是他以新兴的中国市场为舞台;他从事的绿色事业被认为超过IT全球发展动力。“施正荣有希望成为下一个盖茨。”波尔森说。

  以施正荣创立无锡尚德为界,中国的光伏产业从“空旷无人”变成“人声鼎沸”。到了2008年,总共有10家国内的光伏企业在海外上市,融资规模达到了20亿美元。

  “施正荣就像一个催化剂,在市场上引起了剧烈的化学反应。”有业内人士则评价道。业界曾有这样一个说法:谁控制了多晶硅,谁就控制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命脉。这几年,硅材料的价格疯涨,从每公斤30美元,猛涨到了每公斤400美元。

  如今,在国内上马太阳能多晶硅生产的公司已经近70家,在2007年就有江苏中能、新光硅业、四川峨嵋、洛阳中硅、无锡中彩等企业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已建和在建的多晶硅计划产能高达6.35万吨,而最新的公开资料显示,规划中的多晶硅项目产能已接近9万吨。到2008年,大约可以形成1.8万吨产能。如果按照新光硅业一期1260吨项目12.9亿元的投资额计算,9万吨多晶硅项目大约需要将近1000亿元的总投资。

  “按照这个发展态势,国内很快会出现多晶硅生产过剩的局面。”业内人士说。“光伏产业在不断发热发烫,不断膨胀,正像热气球一样在升空。”专家们如此评价。

  有专家认为,多晶硅产业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会造成极大的污染和浪费。而且,光伏产业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从长远来看,技术瓶颈仍然存在。目前光伏产业的核心技术几乎都在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光伏产业又过度依赖欧美市场,95%的产品都会出口国外,这也等于把主动权交给了欧美市场。

  对光伏产业起到了催化剂作用的施正荣并不看好这种狂热的潮流。他的观点是,光伏产业上游的多晶硅生产能耗高,代价大,上游原材料有限。施正荣说,目前70多家企业都进入这个行业,绝对是不思后果的短期行为,肯定要“歇菜”。

低调潜行 推销阳光

  在上海举行的一次管理论坛上,记者与施正荣有过接触。这个出生在江南的中年男人,个子不高,表情极少,讲话很轻。主持人以“首富”来称呼他,但他走上讲台的第一句话就让听众吃了一惊。那时,我国牛市泡沫愈演愈烈,施正荣在台上说,尽管正值牛市,但我们仍然可以感到危机重重,与美国股市相比,我们的好多企业都是“忽悠”的。

  他说这话时满脸严肃,绝无半点玩笑之意。台下端坐着中国经济学界和企业界诸多大佬,比如学者张维迎、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上证所总经理朱从玖等,这些大佬无不侧目,对施正荣报以会心微笑。但他面无表情,让别人的笑声尴尬地漂浮在空气中,找不到落点。

  此次会面,记者与他有过交流。他语言犀利,绝不拖泥带水,口音仍然带有苏南的吴侬软语味道,而多年的留洋生涯又让他习惯在讲话时夹杂一些英文词汇。他说,尚德是做阳光生意的,他们的前景也和阳光一样总是希望无限。

  这两年,采访施正荣是中国媒体的一个游戏,“拒绝”和“坚持”是游戏中的重要元素。相比两年前,无锡尚德上市之前的高调与滔滔不绝,现在的施正荣似乎“嗖”的一下在媒体的视野中消失了。

  如今的施正荣将更多的心思放在了环保上。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成为了半个环保专家。无锡尚德公司新建设的研发中心大楼,按照施正荣的要求,实现“零能耗”。整个大楼使用光伏玻璃幕墙等材料,还将集成地热利用技术、空气热泵技术、水源收集与循环利用技术,是我国第一座“零能耗”功能型生态建筑。

  施正荣在多个场合宣扬环保,一切都与太阳有关。他喜欢带着自己制作的幻灯片,随时播放给观众看,那是关于宇宙中星系的能量运转,他想表达一种简单的意思就是,如今的能源紧张,唯有阳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说,使用汽油,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温室效应随之而来,按照目前地球温度上升的速度,再过30或50年,喜马拉雅山、唐古拉山冰雪消融殆尽,母亲河长江失去源泉,人们将难以生活,使用替代型能源是燃眉之急。

  有大志者,终成大器。阳光总在风雨后,施正荣终于收获了阳光。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完成了由科学家向企业家的身份转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57156.html

更多阅读

唐玮:由金字塔到菱形的转变

     “以前,我们是让金字塔部分的少数客户变得越来越优秀,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我们必须实现从金字塔到菱形的转变,让中间绝大部分的客户越来越好。”这是唐玮在2012年带领团队主要做的一件事儿。  走访河南的专营店市场,绝大

施正荣:低碳经济与绿色创新

新浪财经讯 由《创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09年创业家年会于11月22-23日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隆重举行。此次创业家年会的主题为“一亿中流:大地商业之路”。新浪财经作为独家门户网站支持对会议进行视频直播。图为尚德太阳能电力控股有

施正荣:发展光伏新能源产业

施正荣:把发展光伏新能源产业上升为国家能源战略   光伏新能源产业在很短时间内形成和完善了光伏产业链。   目前,江苏光伏产能在全国占有半壁江山,占全球的20%;浙江、上海、江西、河北、四川、河南、重庆、青海等省市区域板块快速

施正荣:首先要做正确的事

 无锡尚德上市之后,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施正荣的社会身份开始增加,各种邀请频频而来,施正荣告诉记者,除了每年定期参加各种国际光伏技术会议之外,他更喜欢参加一些政府以及国际气候变化和环保组织的活动,在他看来,尚德存在的意义,除了提供

施正荣:我看光伏产业的大趋势

我看光伏产业的大趋势   文|施正荣   一个伟大的绿色时代,不会自己兴高采烈地跑到我们面前。需要全社会宽容的掌声,有远见的呐喊声,以及全体光伏人无怨无悔的付出。   六个月来,金融危机四处蔓延,三百六十行,行行受其害。很多朋友

声明:《施正荣:由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转变》为网友陈情词不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