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化妆品市场分析 国内化妆品市场“药妆”的表现



  1998年,法国欧莱雅集团旗下薇姿(Vichy)品牌进入中国,给消费者带来了法国小镇温泉水的同时,也带来了“药房专售护肤品”的新概念。其后,依泉(Uriage)、理肤泉(LaRoche-Posay)、雅漾(Avene)、菲璐泽(FERZEA)、嘉娜宝(kanebo)等也陆续来到中国,加入“药妆”行列。

  九年之后,薇姿(Vichy)凭借着年销售额过15亿元的骄人业绩,毫无争议地成为了目前中国药妆市场的老大。而其业绩,并不输与普通的大众日化品牌,甚至是更胜一筹。

  与薇姿等品牌共同成长的,还有被各路资本“虎视眈眈”的药妆市场。外有国际知名“药妆”品牌纷纷抢滩,内有国内医药企业热情涉足——上海家化已经建成国内最为先进的中草药应用于化妆品的研究机构;中药老字号同仁堂于2001年斥巨资成立同仁本草亚洲护肤中心;王老吉药业推出“祛痘凝胶”探路药妆市场;而敬修堂药业、片仔癀药业、康恩贝集团、云南白药集团、圣火药业、滇虹药业……等亦不甘落后,高调进入药妆领域。

  应该说,药妆市场已经成为化妆品市场一片新的热土。本文将从“身份、政策、品牌、终端、消费者”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身份——“名不正,言不顺”,药妆的“非主流”地位堪忧。

  什么是“药妆”?

  薇姿说自己是药妆,雅漾说自己是药妆,迪豆同样说自己是药妆!而2007年1月央视的《每周质量报告》,除了曝光迪豆违禁添加氯霉素使迪豆遭遇一次公关危机之外,更引致行业对“药妆”概念进行了一次大争论。

  其实,应该区分的概念是“药房专售化妆品”与“药物化妆品”。

  所谓药房专售化妆品,是指在医院、美疗所、药房及一些药妆连锁店销售的化妆品,具有完全配方公开,所有有效成分及安全性经过医学文献和皮肤科临床测试证明,不含公认致敏源等特点。

  而药物化妆品,是指一些含有药物成分、具有疗效作用的化妆品,它们的销售渠道并不仅限于药店,也不采用由皮肤科医生推荐的运作模式。

  从行业属性的角度出发,药妆当是“药房专售化妆品”。因为从化妆品行业细分市场的区分传统来说,譬如日化线与专业线,就是从销售终端来进行区分的。日化线以商超、专营店为终端,而专业线以美容美发店为终端。那么,药妆线当以药房为终端,药妆产品即是以药房为销售终端的化妆品。

  从产品属性的角度出发,药妆又似乎应该是“药物化妆品”。因为在国际上认为,凡被FDA(美国联邦食品药品管理局)认为是含有药物成分而非化妆品成分的化妆品,就属于药妆产品。

  又有人认为,药妆应该是在药房专售的含有药物成分、具有疗效作用的化妆品,也就是“药房专售的药物化妆品”,如此一来,薇姿岂不是该失去中国化妆品市场“药妆”老大的名号?

  所以,什么是“药妆”?业界与学界都不能给予一个统一的答案。而业界与学界的争议,则让药妆蒙上“名不正,言不顺”的阴影,药妆的“非主流”地位可见一斑。

  而从国家的化妆品管理规范中,也不能找到药妆的应用与解释。

  目前国家对化妆品的管理规范中,对用于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防晒的化妆品统称为特殊用途化妆品,必须经过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审批,取得批准文号后方可生产,其他的则称为普通化妆品。另外,我国《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中明确规定,化妆品在包装和说明书上不得注有适应症、不得宣传疗效、不得使用医疗术语。

  也就是说,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来说,药妆还只是一种“江湖称谓”。

  虽然我们可以质疑监管机构对于市场经济产物的反应速度,也可以质疑某些化妆产品借“药妆”之名行“概念”之实的行为,但是这种“非主流”状况的存在已经使药妆有沦为“营销概念”的可能——既得不到行业统一的认识,又得不到监管机构的自上而下的规范与监管。所以,从规范市场,繁荣市场的目的出发,行业、企业当与政府一道,尽早解决“药妆”的身份问题。  

  政策——“药妆禁售令”,药妆还能哪里售?

  2005年12月,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发出通知,责令各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限期撤出化妆品和其他生活日用品,从2006年1月26日开始,“各统筹地区医保管理部门将开展全面检查,仍然在柜台摆放和销售化妆品及生活日用品的,将取消其定点资格。”

  2008年12月,又有陕西省有关部门向所有医保药店发出通知:2008年底前必须全部撤出化妆品和非药品品类,逾期不完成整改将取消医保定点资格。其原因在于目前医保药店违规刷卡消费非药品类产品的行为严重,其做出医保药店禁售化妆品和非药品的决定,也算是“无奈之举”。

  然此举一出,争议频起。

  其一,随着近年药品连续下调价格,以及新医改大力推行的基本药品零差率政策,药品零售业向多元化转型已是必然趋势。化妆品等非药品类已逐渐成为药房多元化经营的有力支撑,上海目前就有约2/3的传统药店正在开始向药妆店转型,其中也有不少是医保定点药店。2006年开始转型的上海第一医药商店,其2007年约2.8亿元的销售收入中,就有70%至80%来自化妆品和其他护理品等非药品收入。一个“药妆禁售令”,将对药店的多元化经营带来极大冲击。

  其二,按照陕西省的有关通知,法国薇姿、理肤泉品牌专柜通过书面申请则能保留经营资格,新店也能通过书面申请方式导入这两个药妆品牌专柜。惟独为个别跨国品牌“破例”的规定,给众多国内和其他跨国药妆品牌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应该说,化妆品(不论是不是药妆)与药品混售,肯定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所以应分开销售且明确提示。有消息称,“健字号”、“消字号”、“妆字号”等产品将不能与药品混放一起销售。这种措施将有利于药妆产品在药店渠道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将药妆市场清本正源。但如陕西、河北等地的“一刀切”,显然不利于药妆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是药妆“非主流”地位的特征体现。  

  品牌——外资品牌一枝独秀,内资品牌各领风骚。

  中国的化妆品市场格局,外资品牌占据主导地位,药妆市场也不例外,可以用“外资品牌一枝独秀,内资品牌各领风骚”来形容。

  早在1995年,吉林九鑫就通过经销“新肤螨灵霜”建立起东三省的销售网络,进而买断其在全国的代理权而大有斩获,其后因为协议纠纷而自创品牌螨婷并有不俗业绩;2000年,四川“可采”凭着一款眼膜贴,与广州原禾及上海素问堂合作,掀起一场“美眼狂潮”;2001年,福建泉州恒泉化妆品公司携“迪豆”强势出征,展示“战痘”风采……

  然而,这一切的光辉都不及“薇姿”的闪耀!

  10年磨剑,薇姿斩下了“在全国90多个城市设立了1300多个专柜,旺季单柜销售额在30万元/月以上,年销售额过15亿元”的惊人数据。据行业内相关媒介数据资料显示:2006年1-5月份其刊例价投放额就超过了1.3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同期增加约45%。

  这种对比,令化妆品的业内人士有一种麻木的震撼。因为药妆市场的这种对比,只是整个化妆品市场的一个缩影。而出现这种状况,并不仅仅是因为国内企业缺乏资金,也不仅仅是因为薇姿背靠着欧莱雅集团这棵大树,它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其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短视。譬如我们津津乐道的,往往是那些一炮而红的品牌案例,而不是那些历久弥新拥有强大生命力的持续品牌。而薇姿专注的,是长达8-10年的培育期,是其对市场策略、品牌营建和维护方面的频频发力。

  随着我国中医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运用,国内企业品牌营销与管理能力的成熟,短视病症的矫治与责任感的趋使,相信民族企业会在药妆市场有所成就。|!---page split---|  终端——“小荷才露尖尖角”。

  目前在日本,有16000家被称作“药妆店”的店铺,将药品、化妆品、日用品放在一起经营,数量甚至还超过了专业的药店。据媒体报道:2004年日本药妆连锁店的销售额超过4.2兆日元(折合3230亿元人民币),其中药品类销售占的比例不足1/3。

  在美国,三家大型连锁药妆店雄霸了全美80%的药妆市场。最大的一家叫做CVS,在美国的36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营运着超过6000家店铺;全美排名第二的药妆连锁店Walgreens则以5700家连锁店的网点规模紧跟其后;在美国位列第三的RiteAi药妆连锁店目前亦拥有5100家零售分店的规模。美国每年的药妆市场销售额会达到超过10亿美元的规模,全美约有3000多万消费者在定期使用药妆类的面部保养品。

  在我国,药妆终端发展则处于一个“两条腿”走路阶段,虽然看起来有些“蓬勃”,其实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其一,由传统药店转型而成药妆店,占据药妆终端的大部分。多位操作药房渠道的代理商表示,目前药店已经形成“保健品+化妆品+大洗护+药品”的全新产品结构,化妆品和洗护类产品占到部分大型连锁药房销售比重的30%以上,最多的可以占到50%以上;某些药房甚至可以收取化妆品进场条码费用5000元左右,7.5折供货,1000多元柜台费用,以及管理费、美导工资、水电费用,药房销售化妆品和洗化用品的毛利率可以达到30%以上。

  但是,一方面药店向药妆店转型,面临政策风险;另一方面诸多药店各自为战,缺乏专业的药妆店经营指导与管理,而且由于药妆占的比重不大,药店在经营决策中虽然考虑到药妆的重要性但仍然偏重于药品,从而使药妆的经营发展得不到足够的资源支持。所以,虽然看起来药店转型过来的药妆店数量规模庞大,其实良莠不齐,发展极不均衡,加上缺乏有效的引导与监管,呈现“混乱”局面。

  其二,以万宁、屈臣氏、康是美为代表的连锁日用品超市加紧攻城掠地步伐,逐渐占据药妆市场半壁江山。2008年底,屈臣氏在华门店数量已经突破800家,每年销售额增长都在30%以上。有人用“风光无限、日进斗金”来形容屈臣氏的经营状况,此话也许有些夸张,但是屈臣氏凭借着其雄厚的资金背景在大陆市场攻城掠地,抢占有利地点,每开新店都引来如织人潮,可谓意气风发。万宁虽然是后来者,但其英资牛奶集团的背景也使其并不示弱,往往选择与屈臣氏作伴开店,形成独特的药妆市场“麦当劳与肯德基”现象。

  但是,由于屈臣氏、万宁等均有着非同寻常的背景,所以在短时期内很难出现与之并驾齐驱的连锁体系,即使是国内的一些药店连锁巨头,也因为各种原因只能自叹弗如,眼看着屈臣氏赚得盆满钵满。  

  消费者——“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爱与痛”。

  化妆品为什么要选择药店渠道销售?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药店可以帮助品牌产品建立信任度、专业感与安全感,从而更有效地帮助推荐给消费者。

  也就是说,除了省却其他渠道例如商场等进场费用,竞争相对较小,比较容易打出知名度之外,关键一点是能为产品穿上一件“白大褂”,从而获取消费者的好感与信赖,进而实现其营销目的。

  例如薇姿进军中国市场,口号就是“全球只在药房销售的化妆品”,除了让消费者知道药店还可以买化妆品之外,多了一份对其品牌与产品的信任。

 国内外化妆品市场分析 国内化妆品市场“药妆”的表现

  但是否药店为药妆品穿上这件“白大褂”就能让药妆品畅销无阻了呢?答案并不是肯定的。虽然有着诸多外资品牌与内资品牌的“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消费者仍然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并有着数不清道不明的“爱与痛”。

  其一,消费者有着与行业、企业一样的困惑,那就是“到底什么是药妆?”

  一般的人都认为,药店卖的化妆品一定是具有某种治疗效果的。或者说,药店卖的药妆品,应该是按照严格的制药原则标准生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高的化妆品。人们到药店来选购化妆品,不仅能得到有医学背景药剂师的免费护肤咨询,同时还可以享受到专业皮肤测试与专业护肤建议。但是,事实上是行业企业,包括是药房的导购人员,也并不能清楚地明白什么是药妆品。他们给消费者推荐的,往往是一些祛痘、消斑等疗效的OTC皮肤乳霜,甚至是某些并不添加药物成分,只有简单护肤功能的化妆品,也被导购人员极力推荐当成药妆品出售。

  如此一来,何谓药妆?消费者是不清楚的。也许凭着药店的“专业”脸面能够糊弄一回两回,但“纸终究包不住火”,消费者的信任感一旦失去,是很难再弥补的。

  其二,药店也能卖化妆品?药店是“杂货铺”吗?

  虽然在欧美等国家,到药妆店购买药妆品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在中国市场,药店销售化妆品仍然不具备大众的消费心理基础。也就是说,广大的消费者还不具备到药店选购化妆品的消费习惯。

  从目前国内的选购习惯来看,商场、超市、化妆品专营店与美容院是消费者选购化妆品的主要场所,其中商超占据高端与低端的绝大部分市场,直销与网购成为一种补充。而药店,当属于消费者选购化妆品的“第三梯队”场所。

  当然,这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息息相关的。就象化妆品品牌专卖店目前在中国市场仍然属于导入期一样,药店销售化妆品也仍然属于一个起步阶段。虽然中国目前的人均年收入已经接近3000美元,但仍然不足以支撑药妆市场的蓬勃发展。

  其三,消费者对药妆品的“爱与痛”。

  如果真的具备如某些药妆品牌宣传的功效与安全性,相信药妆一定会得到消费者的极力欢迎与追捧。但是,2007年1月,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在药妆市场引起轩然大波。一期“祛痘之痛”,集中展示了消费者对药妆的“爱与痛”。

  事实上,不管是在药房专售的化妆品还是药物化妆品,都应该确定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必须经过低过敏测试,从而将过敏反应的危险降到最小,也都应该经过皮肤科医生测试,从而最大程度地保障消费者的身心不被侵害。

  但是,谁来保障这一点?是品牌企业的广告宣传,是药店导购的信誓旦旦,还是消费者的盲目信任?  

  有人认为,化妆品就是化妆品,如果要从疗效入手作宣传,那必须经过临床试验等手续申报为药品。而添加了中药或西药的“药物”化妆品,也应该申报为药物。因为从安全和谨慎角度,“药妆”这样称谓很容易混淆视听,从而被不良商贩拿来作为牟利的工具。

  这种说法有点“因噎废食”。

  因为药妆对于市场的每一个环节来说,都具备相应的意义。只是国家监管机构,应该“疏而不堵”,因势利导,将药妆市场的发展引入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如此一来,药妆市场将不只是现在的一枝独秀与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局面,而应该呈现“百花齐放”的大好发展态势。而最终受益的,除了企业与资本,更主要的是消费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57438.html

更多阅读

日本药妆的使用心得 日本药妆店必买

日本药妆的使用心得这是我的第一篇博文呀,就先介绍给大家一些我正在用的东西吧。日本药妆酒藏娘酒粕小顔面膜这个好东东,我要强烈赞一下!它对浮肿的脸有很好的收紧作用(我是大脸)!味道很象冰淇淋,我每次用它做面膜,啊,好想吃好想吃,都恨不得把

日本药妆在中国市场 外资药妆看好中国市场

 随着以薇姿、理肤泉、雅漾、依泉等国际品牌为主的药妆品日渐走俏,药妆品的销售成为药店的主要业务之一。“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许多的男性和小孩也开始出现皮肤问题,因此护肤意识日益受到重视,与普通化妆品不同,药妆的治疗效果成为大

戏说脸谱 戏说药妆的门户乱象

  戏说药妆的门户乱象   “忽如一夜春风来”,“药妆”这个词汇在神州大地上突然以“燎原之势”迅速蔓延开来,在化妆品行业中骤然升温,一时间,为药妆摇旗呐喊的行业专家、资深媒体不时发表关于药妆的种种言论,大造舆论,厂家也积极配合

Zghzp市场观察:中草药解禁,本土药妆的春天还有多远?

  [Zghzp编语] 历经8个月的意见征求与修改,我国《化妆品命名规定》和《化妆品命名指南》正式出台。新规发布将对化妆品行业产生什么影响?面对外资品牌的重重围堵,本土品牌将如何突围?本土药妆的春天还有多远?带着这些疑问,zghzp采访了

声明:《国内外化妆品市场分析 国内化妆品市场“药妆”的表现》为网友寂寞咖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