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竞争法原理 国产医药需强化“竞争免疫”



由于中国医疗保健计划的扩大和人口富裕程度的增长,对药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未来几年,中国将成为一个最重要的成长型市场。而随着国际跨国制药公司在中国的加速扩张,国内医药行业的竞争也将日益激烈。不少医务工作者和病人总认为“进口药”的疗效就是好。于是乎通过各种渠道,“进口药”大量地涌进国内,沿海地区更加猖獗。患者和医药消费市场对进口药自主化的选择,以及国内医药企业从规模、生产、研发、技术、创新等相较于进口药的差距,致使国内医药企业急需提高自身“竞争力免疫功能”。而不是片面的,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进跟风、与消费。

迷信“进口药”的盲目性 

很多国际跨国制药公司已经加快了对中国市场的渗透,他们采取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加大在中国的研发投入;二是扩张在中国销售与市场运营;三是通过与本土企业建立伙伴关系在中国销售产品。为什么进口药对国人有如此诱惑力而又盲目进行选择消费呢?业内人士分析大致有以下因素:

   1、进口的药物,药品本身制做工艺略高一筹,不论是药物还是其装磺都很讲究,但进口厂商为了竞争图利,大做广告,对其疗效夸大而又极为肯定,说明书多少带有吹嘘性质。

   2、国人最易犯的毛病是“迷信”,一些人总以为“外国的月亮总比中国的圆”, 价格虽比国产药贵3~8倍,国人却趋之若骛;迎合了“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国人消费心理。再加之,国产医药企业在人员、设备及研发技术和疗效包装方面的劣势,致命这种盲目迷信更加泛滥。

   3、在国际上,如美国、日本、瑞士等国在制药方面的确占有优先地位。“进口药”受到国人的青睐与追捧也不奇怪。但“进口药”也有管理不严带来的严重后果及不好的一面,“进口药”并非都好。病人买药是为了治病,只要疗效好,就不一定要用“进口药”,关键是对症下药。

中国的医药行业正处在一个快速上升的阶段,在加速国内的并购整合后,走出去的企业将会越来越多。因此,相关药企应该竭力加强自身竞争力,到海外去并购,争取获得可喜的成绩。我国的链霉素在国外被外商改个包装和商标,又作为“进口药”卖给了中国。还有曾经风靡全球的“章光101毛发再生精”。这些说明国产药并不比“进口药”差,只不过是包装不好,影响了身价;宣传不够,病人不知。

国产药突破竞争力机会

 免疫竞争法原理 国产医药需强化“竞争免疫”
医药界知名专家陶剑虹分析指出:中国目前被认为是增长速度最快的药品市场之一,全球制药公司扩张其在中国市场的运营,正说明中国不断增强的购买力和覆盖面以及正在进行的医疗制度都为国内的制药公司带来了一次重要的发展良机。

首先,从医药产业的规模看,中国不仅是用药大国也是制药大国。我国的医药卫生费用占GDP的比重约为4%~5%,距离WHO的基本要求(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不低于5%)尚有一些差距。但是应该看到中国正努力通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带动医疗卫生资源可及性和公益性的提升,医药卫生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也正显示出医药卫生作为一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其次,从成长性指标看,中国的医药产业彰显着朝阳般的生命力。从世界范围看,今后5年世界药品市场增长的重心将从欧美等主流市场向亚洲、澳洲、拉美、东欧等地区逐渐转移。中国医药产业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和空前剧烈的分化、调整、重组的新时期,企业两极分化、优胜劣汰的进程会大大加快。

第三,从效益水平来看,中国的医药企业还要在提高盈利能力上多下功夫。我国医药商业的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分别已达到7.07%和1.18%,目前这说明我国医药商业总体经营和费用控制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实现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的迈进,最重要的是整体研发实力的增强,这说到底离不开企业效益的提升。

第四,产业规模已经初具实力,新医改使得中国医疗卫生服务的消费能力提升空间巨大,用药水平的提高将直接拉动医药产业的快速增长。http://www.aihuau.com/医药效益水平的提升是当务之急,一方面足够的盈利支撑着创新的支出,另一方面,唯有创新才能真正带来产业质的飞跃。

自主知识产权提升竞争

随着我国新药研发模式从简单仿制走向自主创新,对新药研发的投入不断加大,2009年我国新启动的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央财政预算今年安排328亿元,2010年安排300亿元左右,重点推进包括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在内的11个科技重大专项措施,一些有研发实力的企业可以从中寻找到资金支持。这充分说明国产药在提升竞争力方面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保证。

同时,中国医药行业未来能获得生存和发展权的企业,将是那些稳健成长的合资医药企业、有综合实力的大型医药企业、专业化发展的中小型医药企业、有国际化能力的特色医药企业、有卓越管理能力和执行力的民营医药企业以及有资源整合能力和管理输出能力的资本型新进入企业。从而使国产药的未来生存环境出现了导向性的优胜劣汰的变化。

并且,由于进口厂商对于规模小、威胁小的国产自主创新企业,恶意降价竞争,挤压其生存发展空间。对于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国产创新品牌,外企往往巨资收购,然后让其慢慢退出市场。一旦没有国产产品与之竞争,进口产品完全垄断市场以后,就会产生价格垄断。如果大部分产品都采购进口产品或使用进口品牌的产品,国产药将面临巨大的经济负担。这为国产药提出了品牌战略是永恒的竞争主题,尤其是OTC药物的竞争将更加凸显为品牌的竞争。只有通过高质量的国产自主品牌产品与进口产品竞争,进口药市场价格才会下降,才能使得老百姓真正受惠。

当下,随着中国国产医药企业的成熟,参与国际竞争的步伐不断加大,既要理性看待与国际领先者的差距,又要承受得起各种障碍或失败所带来的巨大心理落差。但在医药市场扩容的憧憬中,坚守住对医药技术创新的热情与投入,坚持走自主知识产权之路,用技术进步延长和拓展产品的生命周期,才能为国内医药企业乃至整个医药产业的持续竞争提供坚实的“竞争免疫”保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5885.html

更多阅读

医药招商是每天做什么 如何应对医药招商变局

     国家相关的差价政策虽然没有真正实施,但是,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未来5年.是深化卫生体制改革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药品流通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医药商业市场会有较大的变化:  ? 1.中小医药商业基本面临更加激

医药流通行业竞争格局 竞争环境下流通消费行业的变革

     怡亚通在供应链这个层面做了十几年,目前已成为特别是IT行业供应链的领导者,主要为世界500强企业做全方位的供应链服务。以前我以为只有IT行业竞争激烈,谁知道进入化妆品行业或者说快销行业之后才知道,竞争更加惨烈。但从供应

医药行业竞争分析 2012医药行业营销竞争对策

    这是一个医药行业多变的时代:各大部的连番十二五规划、新的医药产业政策、安徽模式、上海模式、北京模式、医改的基层突破、基药双信封、大标双信封、……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2011年中国药品市场规模达到9078亿人民币

声明:《免疫竞争法原理 国产医药需强化“竞争免疫”》为网友往事随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