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中国鞋都并不平坦的转型之路



 2008年晋江市陈埭镇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创近年来最高水平,领跑全省乡镇: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38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在全省各乡镇中继续保持领先水平;财政收入历史性突破10亿元大关,达到10.6亿元,同比增长24.0%,增幅为前一年的两倍多。 

  数据背后,是陈埭镇并不平坦的转型之路。 

  中小作坊型企业密布带来巨大环境压力—— 

  “倒逼”转型 

  上世纪80年代,陈埭乡镇企业蓬勃发展,被誉为“乡镇企业一枝花”,陈埭因此成为福建第一个“亿元镇”。90年代以来,依托乡镇企业积累起来的产业基础和市场经验,陈埭民营经济迅速活跃起来,涌现出一大批龙头企业。安踏、特步、361°、鸿星尔克、德尔惠等运动品牌,几乎都发源于陈埭镇。 

  “工厂开一家火一家,整个陈埭镇,几乎家家都在创业。”谈到八九十年代的创业潮,总部位于陈埭镇的太平洋集团负责人之一的陈良海对记者说,“当时商品十分紧缺,只要你能生产出产品,几乎不愁没销路。” 

  经历了多年的扩张之后,近年来,陈埭镇的发展却遭遇瓶颈——用地紧张、环境承压过大。据统计,在这个38.8平方公里的小镇,仅鞋企就发展了3000多家。 

  “当土地成为制约企业规模扩张的首要因素时,一些企业不可避免会选择外迁或者在外地拓展新的工厂。”陈良海说。于是安踏搬到临近的池店镇,特步搬到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00多家大小企业相继搬出陈埭镇。 

  此外,陈埭在第三产业、基础设施上还相对滞后,也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空间。长期以来,陈埭的金融、研发、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所占比例偏小,对制造业的服务和拉动作用不明显。 

  与此同时,在用地等因素的制约下,陈埭的财政收入,也一度出现增速空间收窄的迹象。 

  多种因素的“倒逼”下,陈埭的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中国鞋都”运转三年获得巨大成功—— 

  第三产业破题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寻求产业转型?陈埭镇把着眼点选在了第三产业。 

 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中国鞋都并不平坦的转型之路
  2006年,总投资高达3.5亿元的“中国鞋都”在陈埭镇投入运营。中国鞋都的设立和发展,被晋江市寄予厚望。陈埭镇也将这个项目列为谋求第三产业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运转近三年来,中国鞋都获得巨大成功。 在呈“井”字形的4条大街上,遍布着600多家鞋材店铺,集鞋材批发零售、储运、鞋机展销为一体的鞋市绵延达数公里,鞋店林立,商贾如流。 

  在陈埭中国鞋都,大至制鞋的机械设备,小到鞋钉鞋扣,只要是制鞋业需要的,这里应有尽有,无一不备。位于中国鞋都的“鞋材一条街”,吸引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鞋材鞋机客商入市经营,市场年交易额超200亿元,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鞋材市场。 

  “中国鞋都的成功运行,直接带动整个陈埭商贸业的繁荣,源源不断的人流拉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陈埭镇党委书记王茂泉说。  

  “这里无可比拟的运动鞋产业链,使得发展相关的商贸流通业的优势得天独厚。”德尔惠有限公司副总裁何苦表示,在强大的运动鞋产业集群背景下,陈埭镇发展第三产业空间广阔。 

  为进一步拓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陈埭镇作为“中国鞋都”强大的产业集群、自主品牌和营销网络三大优势,去年9月,陈埭镇在中国鞋都成立中国品牌鞋服直销中心,安踏、特步、361°、乔丹等17家知名品牌企业相继入驻。 

  陈埭镇党委书记王茂泉表示,在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方面,陈埭镇接下来还会有一系列动作。鉴于中国鞋都占地仅100亩,发展受限,陈埭将加快成立商贸服务中心、鞋业综合市场和体育用品综合市场,为陈埭的运动产业提供更优良的平台。 

  2008年10月,连接泉州市区和陈埭镇的晋江大桥贯通,从此,陈埭镇直面泉州中心城区的辐射。在此基础上,陈埭镇规划出9平方公里土地,发展滨江商务区,今年4月19日,位于陈埭的企业总部区和泉商大厦即将奠基。 

  “我们主动承接泉州中心城市的辐射,努力让更多的陈埭品牌企业把总部、研发和营销中心放在陈埭本地。”王茂泉说。 

  从“满天星星、不见月亮”到61家亿元企业—— 

  培育龙头 整合提升 

  “家家办厂、村村冒烟”曾经是陈埭镇发展工业的一个普遍现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少学者用“满天星星、不见月亮”来形容陈埭的产业状况。 

  近年来,陈埭镇在用地、融资、用工等方面,向规模企业倾斜,扶持出一大批龙头企业。 

  “陈埭的产业转型的另一个方向,就是培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当地的制造业品牌企业。”王茂泉说。 

  德尔惠曾是陈埭一家中等偏上规模的制造业企业,在政府的培育下,迅速成长为当地一家龙头品牌企业。公司副总裁何苦告诉记者,陈埭党委、政府派员进驻公司,协助公司做好员工管理、工会福利等方面的后勤工作,为稳定企业队伍,缓解企业用工难,发挥了重要作用。从2003年开始,德尔惠年销售额保持20%以上的增速。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德尔惠逆势而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37%。 

  据统计,这几年,在政府的引导和培育下,陈埭镇的亿元产值企业数量从2006年的41家,发展到2007年的47家,2008年则达到61家。2008年,76家重点龙头企业对当地税收的贡献率高达58%。 

  陈埭镇的品牌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目前,陈埭镇的企业累计获得中国驰名商标28枚、中国名牌产品6项、国家免检产品21项、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50项,还培育了上市及上市后备企业20家。陈埭鞋业品牌企业在全国拥有的专卖店已突破3万家。 

  王茂泉说,在目前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整个陈埭镇鞋业产业处于加速整合、洗牌、提升阶段。政府注重引导企业转变经营模式,做大做强,同时鼓励中小企业为品牌龙头企业配套加工,规避风险,强化产业内部协作关系,促进整个陈埭鞋业形成更加完备的产业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59189.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内家拳不传之秘 浅析中国鞋企的 “内家拳”

    最近这几年,中国鞋企行业之间的竞争,撕杀的可谓相当激烈。特别是北京奥运会之际,福建晋江的那班体育界的“英雄”们,在自家门口上演的一场肉搏战,最后“死伤过半”,至今让人还心存余悸。加上这几年世界经济出现大滑坡,中国的鞋业出

制造业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业不能承受的转型之重

     2012年在希望与失望中悄然走过,全球经济并没有像我们期待的那样强势复苏。美国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实现了经济缓慢增长,却摆脱不了“财政悬崖”的潜在威胁;欧洲在债务危机中不能自拔;日本经济在混乱的政治危机中有可能陷入长期

价值重塑 《中国皮都》再出发:颠覆媒体模式 重塑传播价值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2012年10月,《中国皮都》周年的鼓点,也是自身凤凰涅盘,重新出发的起点。借助新的资本力量,《中国皮都》“添酒回灯重开宴”,矢志彻底颠覆皮具媒体运营模式,重新塑造行业平媒服务价值,志在必得

我国经济结构转型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突破口

  2008年,学者们普遍认为,危机是加快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有力推手,建议企业从海外市场转移到国内市场,抓住行业重新洗牌的机遇抢占先机。然而一年过去了,生产能力与消费之间的断层问题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围绕内需不足寻找经济结构

中国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转型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鲜有成效,恰遇经济危机推波助澜,转型之艰难可见一斑。然而,依靠制造业出口拉动GDP增长的经济模式显然已经很难发挥此前的可观效应,必然要将重心转向国内。尽管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内,全球制造业的核心还将在中国,但是

声明:《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中国鞋都并不平坦的转型之路》为网友光膀子的少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