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崛起上海衰落 评《华为的崛起与海尔的衰落》



【《华为的崛起与海尔的衰落》是本人去年8月2日写就并在新浪博客发出的一篇短文,没想到此文被大批网媒、微信转载,据华为一位朋友讲,有不少华为员工也在转发此微信,也有不少网友把本人当成华为所雇的枪手。本人和张瑞敏无冤无仇,所以无意诋毁海尔;也不想吹捧华为,任正非又不给我发红包,本人只是谈了一个职场人的看法和观点,尤其聚焦战略和多元战略,对企业尤其民企至关重要,如何选择与定位,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未来。网络上有篇《致陶瓷行业2015》文章说:2014年的岁末,微信圈里流行过一篇短文《华为的崛起与海尔的衰落》,文中特别分析了华为“业务聚焦”和海尔“多元化战略”的优劣,提出的观点是“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业务聚焦,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华为”,“几十年下来后,海尔究竟哪款产品能让用户最佩服?空调不如格力,电视不如长虹,电脑不如联想,就是让海尔引以为傲的售后服务,现在也没有了用户的赞誉之声”。其实无数的行业都在上演着似曾相识的故事。今天,从网络上看到一篇关于本人此篇短文的评论,作者不详,现转载过来,供大家进一步交流。】

近日,从微信上读到一篇题为《华为的崛起和海尔的衰落》一文,作者以华为和海尔这两大中国的优秀企业为对比对象,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华为和海尔的异同和这些异同与企业现状的关系。对此,我们有不同的看法,供读者商榷。

首先,文中提到:“华为和海尔,是两家非常优秀的企业,也是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的中国企业。华为和海尔2004年的销售收入分别是400亿和1016亿,到了2013年,华为达到2400亿而海尔只有1800亿,利润分别是286亿和108亿,海尔的发展速度、盈利能力都已经远远落后于华为。仅仅十年时间,为什么华为在不断壮大,而海尔在日渐衰落?”

对衰落一词的使用,我们觉得不妥。华为与海尔各自处于不同的行业,从两个企业自身而言,均在以不同的速度发展,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利润的高低来评价企业的崛起与衰落,在不同的行业,面临着不同的竞争环境,企业的投资回报率是不尽相同的,政策性影响、竞争环境影响、消费者倾向的变化,都会带来企业盈利水平和发展增速的变化。因此,我们应该本着积极地态度去分析和借鉴这两家成功企业的发展经验和教训。

原文中,先对两个企业的领导人做了对比,文中说:

“首先,在于老板的不同。

企业的胜负成败,关键在于老板。华为的老板是任正非,海尔的老板是张瑞敏。任正非70岁,张瑞敏65岁。任正非创办了华为,张瑞敏壮大了海尔。可以说,没有任正非就不会有华为,没有张瑞敏也不会有今天的海尔,这是两位老板的不可替代作用。

两位老板的不同之处,最明显的,是任正非的低调,和张瑞敏的高调。在今年之前的华为20多年的岁月里,任正非从来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他不希望出名,不愿意成为媒体的焦点。而张瑞敏恰好相反,他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曝光,登过哈佛大学讲堂,也曾经成为中央的候补委员。

通过任正非和张瑞敏的讲话或文章,我们感觉任正非更像一个企业家,而张瑞敏更像一个政客。任正非就像一个老农,耐心地、专注地、一心一意地耕种着自己的土地;张瑞敏更像一个哲人,时不时地刮起海尔变革的风暴,推出经过字斟句酌、精雕细刻、华丽无比的新奇理念。”

对上述评价,我们认为,企业领导人的高调或是低调,不能成为企业发展速度差异的根本因素。企业是否能够持续地以较高速度发展,企业领导者的作用固然非常重要,而他所起的作用常常表现在,是否能够审时度势地为企业指出正确的发展方向和战略规划,是否能建设一支坚定不移沿着企业战略方向团结奋进的团队,是否能够领导团队建立一套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运行机制,是否能够领导企业以市场为核心打造企业持续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至于企业领导者的个性与领导方式,不存在孰好孰坏,虽然会对企业文化的形成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但是,只要能够做到上述领导者的应有表现,就不会对企业的总体发展产生根本的不利影响。纵观世界500强企业的老板,不更是千差外别吗?

接下来,原文中又对两个企业的文化做了对比,文中写到:

“其次,在于文化的不同。

有什么样的老板,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可以说,企业文化的每个毛孔都渗透着一把手的气息,都反映了一把手的鲜明个性,华为和海尔当然也不例外。

华为的核心价值观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海尔的核心价值观是“创新”。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灵魂,从两个企业我们可以看出,华为的核心价值观指向更清晰,更具有实际意义。

华为的“以奋斗者为本”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落实到了具体的行动之中。华为虽然是私营企业,但任正非仅仅持有华为1.4%的股份,更多的股份给予了华为的每一个奋斗者,利益共享机制的建立,是华为造就一大批奋斗者的根本。

海尔所强调的“创新”,主要反映在了海尔的内部管理上,一些花样翻新的管理理念,让外人看的眼花缭乱。而任正非是坚决反对管理上的盲目创新的,这是两个老板在文化上的最大不同。

张瑞敏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不断地发出一道道圣旨,让人只能仰慕而无法接近。任正非给人的感觉,更像一个指挥若定的将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让每一名员工都感觉他就在自己的队伍里。张瑞敏把管理当成了艺术,做给别人去看;而任正非却将自己的管理思想融入企业的各个角落,指引企业前进。”

上述分析,我们不去评价其正确与否,但是有一点需要指出,华为的“以客户为中心”与海尔的“管理创新”本质上都是使企业不断满足顾客日益变化的需要。只是方式不同,不存在谁的先进,谁的落后。

原文中,对于两家企业的战略也做了简要的分析,文中写到:

“其三,在于战略的不同。

“业务聚焦”是华为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华为创立二十六年来,始终坚守这一战略不放松,不为其他行业的高利润所动,绝不进入电信以外的其他行业,这反映了任正非的定力。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业务聚焦,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华为。

海尔采取的是多元化战略,从电冰箱开始,又进入了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再进入电脑业、制药业、房地产业、金融业、文化产业等,几十年下来后,海尔究竟哪款产品能让用户最佩服?空调不如格力,电视不如长虹,电脑不如联想,就是让海尔引以为傲的售后服务,现在也没有了用户的赞誉之声。”

对于上述的战略评价有失偏颇。http://www.aihuau.com/面对复杂的竞争环境,也许更多人认为,“业务聚焦”是企业建立核心竞争能力的最佳战略,但是,大家也一定要认识到,不同企业有着不一样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战略的选择强调的是适用性和有效性,不能够片面地认为“业务聚焦”就比“多元化”具有战略先进性。作为企业而言,华为有他的优势,也有他的缺点,海尔亦复如是。难道只有产品做到世界第一的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吗?

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竞争的多元化、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复杂变化都在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战略和发展进程,企业始终在曲折中前进,其战略的选择和应用我们更应该客观审慎地去看待和评价。

 福建崛起上海衰落 评《华为的崛起与海尔的衰落》
原文最后对两个企业的经营结果差异做了总结,文中这样写道:

“以上三点差别,导致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华为在迅猛发展,海尔在走向衰败。这一现象,归根结底还是老板的问题,是用人的问题,是对人性的理解和把握的问题。张瑞敏的所谓“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即使喊上千遍万遍,最终也培养不出几个像样的人才;而任正非的“高工资是第一推动力”,吸引了多少有识之士加盟华为,并最终实现了个人和企业的双赢。”

我们认为这样的总结缺乏客观的分析。两个企业的经营结果差异是不是由用人问题而导致我们暂且不论,但是对于海尔和华为的人才战略和策略的差异,不能简单地下结论,不论是张瑞敏的”赛马论“还是任正非的”高工资论“都是有他们提出的背景和相配套的其他政策与措施,目的在于建设一支善战的团队,激励团队不断地沿着公司的总体战略方向而努力奋斗。方法和形式都是为目的而服务的,搞好企业就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因地制宜,持续改进。

我们赞成对企业经营发展历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反思,但这些分析和反思应具有全面的了解、历史的观点和客观的态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5947.html

更多阅读

专题 任正非:《华为基本法》为什么?

【背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截至2013年底,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5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

读《华为时间管理法》 华为时间管理法读后感

《华为时间管理法》从时间管理的七个法则形象具体的分析了员工日常工作中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成功合理的掌握对时间的管理能让员工出色的完成公司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华为为何能已惊人的速度成为中国通信行业的领头羊?是因为华为人

慧眼看《华为基本法》_包 华为基本法心得

慧眼看《华为基本法》包·恩和巴图咨询团队编者按:《华为基本法》,在中国企业界影响巨大,被称为企业管理的九阴真经,纷纷被效仿,不少企业也推出了自己的“基本法”,试图成为像华为那样的企业。然而,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中国仍然只有一个“华

居安而思危——《华为的冬天》读后感 华为的冬天 pdf

居安而思危——《华 为 的 冬 天》读后感从去年开始,耳边就经常回荡着“金融风暴”“经济危机”等几个字眼,但那仅仅只是耳有所闻,国内的经济相对比较稳定,因此我并没有体会到这场风暴,也没有感受到这场危机。而近段时间,各大媒

声明:《福建崛起上海衰落 评《华为的崛起与海尔的衰落》》为网友佪譗硪啲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