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一针一线全部拿走 修鞋匠一针一线“绣”和谐



凭手艺吃饭讲诚信揽活靠和气生财

    修鞋匠一针一线“绣”和谐

    和谐大庆靠大家一起打造,如果每个人、每个群体都像他们一样,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寒冬。每天早8时,东风新村万宝小区一个角落,7个修鞋摊,一字排开。修鞋匠披一身雪花,准点上岗。“大冷天儿,为啥来这么早?”“赶上班人流,谁的鞋要缝个口子,钉个掌,顺道方便,不耽误上班,我们还能多挣俩钱。”

    答话虽短,但实在。细品味,还真让人心里热乎。

    看他们修鞋,听他们唠嗑,修鞋匠的一言一行,令人刮目相看。

    活儿,一针一线地做。钱儿,一元一元地挣,让顾客称心,让自己舒心。

    修鞋匠们有句“名言”:凭手艺吃饭,靠和气生财!

    39岁的尹宪朋,来自肇源薄荷台乡。因家贫,2002年离家,一头扎到大庆,一脚迈进修鞋这一行。

    他花500多元钱配置了修鞋的家当,到万宝1区23号楼的车库对面“占”了一席之地,开始了修鞋生涯。

    修鞋这活儿虽不起眼,靠的也是技术。刚开始时,他不会修,也没有人教,他的眼睛,就盯着别人修鞋的手,“上底”、“走线”……回来后就找双旧鞋练习。慢慢地,“偷”来的手艺,变成了自己的手艺,且越来越精。“刚开始不敢糊弄人,是怕人家回来找,现在更不糊弄人,是因咱的手艺好。啥时也不能糊弄人,糊弄人就是糊弄自个儿,人家看透你了,谁还敢让你修鞋,没鞋修,钱还咋挣?”尹宪朋吐出的是心里话,也是实理儿。

    他就是循这个朴素的做人道理,一步一个脚印,风风雨雨走过了4年,让上千人满意,让自己舒心。他说,修鞋匠都这样做人,都这样做事。

    万宝1区23号楼车库那儿,有7个修鞋摊,之所以位置每天轮换,就是“好事”别紧着一个人,让大伙都沾点儿利。他们讲,两头位置的生意好一些,轮换位置为的是每个人的收入都能平均一些。收入并不多的他们,在金钱面前,想到的是和谐处事。

    这些人,从不争抢客源,也不曾因生意发生争吵。问起这些,他们的回答很精彩:人有人的回头客,咱有自己的手艺活,人家(顾客)相中了谁的手艺,那是信任,咱能争吗?

    “来修鞋的顾客,很多是讲价的,要5元的,给3元也修,和气生财嘛。”“修鞋不能要高价,要高了,回头客就没了。”修鞋匠们七嘴八舌。 

   记者在东风新村九区修鞋摊采访时,一名女顾客拿来了一只靴子,说靴子上的拉链坏了,要重新换。修鞋师傅拿着靴子仔细看了一下,说拉链修修还能用。一会儿工夫就修好了,他收了女顾客一元钱,女顾客很满意。他说,如果把整个拉链全换掉,起码要收4元钱,但能给人家省点儿就省点儿呗。

    “有时,明明200元钱的鞋,一旦修坏了,人家就非说成400多元。一双凉拖鞋,赔给人家130元,虽然买10双也用不了,也忍了。不能和人打仗,和气生财啊。”

    在东风新村、萨尔图、让胡路等地的修鞋摊,记者听到的话,仿佛是从一个人的嘴里说出来的:钱要赚,心要好,和气才能生财。

    修鞋匠们手上修的是鞋,嘴上常谈到的是“和谐”:大庆,好人多,只有极少数人差点儿。好人感动着我们,我们也学着好人做,遇到差的,我们也要“教训”他们一下。修鞋匠给记者讲了两个关于百元钞票的故事。

 除了一针一线全部拿走 修鞋匠一针一线“绣”和谐
    好人得好报。两三元钱的修鞋费用,有人修完鞋后拿出张百元票时,他们常常不给“破”,明明能“破”开,他们却说“破”不开,“什么时候有零钱路过再给,忘记了也没有关系。”这是他们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

    问及原因,他们答:百元钞票,“破”开了就花得快了,再说了,经我们手的钱,都有点“埋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68436.html

更多阅读

清明上河图十字绣作品 真藏版清明上河图价值

磅礴画卷再现红河——《清明上河图》手工十字绣作品惊喜面世——画卷优美如诗,绣工似织若画,绣面栩栩如生,远观飘逸清幽,近抚舒展自如。不错,这正是出自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李女士之手的稀世珍品——清明上河图十字绣品。这幅气势磅礴

当幸福来临时 《当幸福来临时》课文

今天是9月10日,是第31个教师节,我第28次过教师节。记得第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还是一位师范学生,没有钱给老师买礼物,我就从生活费中节省一点,几个人凑在一起,买来一面红旗,一针一线绣上我们的祝福语,表达我们对老师的。 现在,我的学生有的为

《闲花弄影》下册上市并附后记 闲花弄影txt下载

  《闲花弄影》下册也终于面世了,这次的内容,除了正文全部完结之外,还有两个番外,一是关于钟展和秦韶的往事《人生若只如初见》;二是各种中秋小剧场(漫画版详见前面的几篇博客嘿嘿~)。如果把尾声《逍遥》一并算上,那就是有三个番外了,结果就

藏在深闺无人识 养在深闺人未识 “秦绣”濒临断代

      “中国有‘四大名绣’,你们‘秦绣’争取排第五。”春节前夕,李克强总理在镇安慰问一家由下岗女工和留守妇女组成的手工刺绣公司时,讲了这番话。一时间,“秦绣”成为热词。但即便对陕西本土来讲,也鲜有人知道到底什么是“秦绣”

创新 创投 政策 2016 国有创投遭遇政策高压线

 “创投赚了钱,国有股东贡献出一部分来充实社保合情合理,但如果把创投收益全部拿走,这样对创投机构盈利模式的打击简直是致命的。”  文|本刊记者 何春梅   出处|《英才》杂志8月刊  拥有超过60个有望在创业板上市的项目,按照50

声明:《除了一针一线全部拿走 修鞋匠一针一线“绣”和谐》为网友志在飞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