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永不止步》连载(七):改变安踏的一个决定



 《安踏,永不止步》连载(七):改变安踏的一个决定
系列专题:《安踏,永不止步》

耐克给陈埭带来了运动鞋产业的梦想,丁和木则给家族播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后来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她的名字就是安踏。丁和木先生凭借一腔做事业的激情,把整个家族(准确说是他的后代)导向了运动鞋行业,并为其中的卓越者搭建起了超越梦想的平台。国内有不少媒体失实地报道称,安踏未来的领袖白手起家,事实上他的成长、后来的蓄势、腾飞都离不开家族的支持。   丁和木之后,本书的主角――其次子丁志忠,该出场了。   丁志忠,还有丁世忠的别称,官方场合均以此姓名出现,然而当地人都以丁志忠称呼他。丁志忠出生于1970年,地点当然是“中国鞋都”陈埭了。日后,他17岁(虚岁18)开始受到关注,果然是英雄出少年。   成名之后的丁志忠,接受了许多媒体的采访,关于他的报道更是汗牛充栋。几家知名杂志的报道一致的口径是,丁志忠向他们表示,“看到别人开上了摩托车,自己也想拥有”,给了幼小时期的丁志忠憧憬财富最原始的动力。要想得到这些,就必须做生意赚钱,最终促使他只身踏上远赴北京之路。我认为,这种推理是欠妥当的。摩托车对于十几岁的丁志忠,已经不能产生诱惑,其时其父丁和木与人合办鞋厂已有几年历史。在那个“生产=销售”的年代,家里多少有点积累了,经济实力远胜于一般的家庭,想要就买嘛。我们从1987年,其父交给他的本钱(600双鞋和一万块钱,也有二万元的说法)――90年代初万元户已经是富裕的代名词,可以略知一二。   其实在海外贸易发达的泉州,自古就有浓厚的商业积淀和氛围,加上其父丁和木“刻意”的言传身教,早早就给丁志忠幼小的心灵注入商业基因,从而树立了宏大的商业理想。我认为,这才是其日后商业冲动,单身赴京的源动力。在《丁和木》那一节,我们已经读过丁志忠的这句话――“长大后一定要做生意、要有出息”,年幼时的梦想,往往拥有无限的力量。我们是否在童年给自己种下了梦想的种子?   真正的力量源于内心。   记述丁志忠,或许就要从他18岁那年开始。   18岁那年,丁志忠初中毕业。在这一年,他做出他这一生最关键的一个决定。哲学家经常说,人生往往漫长而又艰辛,关键却往往只有几步。从现在来看,丁志忠那一步是走对了,这样的决定需要几倍于常人的勇气,还有独特的思维。   非常之多的世界级企业家,往往由“推销”而生、由市场而生。比如华人首富李嘉诚,曾有一段业绩辉煌的推销水桶的经历;22岁的托马斯?q沃森进入“全国收款机公司”成为一名推销员,后来他缔造了“蓝色巨人”IBM公司;中国的皮鞋大王,奥康的王振滔亦是一位从推销员开始的企业家;林聪颖先生,创办九牧王公司之前,也曾推销过几年的拉链。类似的人物,还有一长串,艾柯卡、盛田昭夫、黄光裕兄弟、宗庆后、孙广信……   多年前的一个大学暑假,我留在大学所在的城市。几经波折,才走进一家由一群推销袜子的人聚集的、在小区住宅的一家类似“皮包公司”。负责人没说几句,回房间呆着去了。一个领队,带了我们几人,出去推销袜子。我们走到福州的一个城乡结合区,见人就推销手里的袜子――我始终不好意思向行人推销手中的袜子。领队黑脸、敦厚,应当有较长的推销经历,在他眼中,推销是太习以为常的事情。在路上,他断断续续和我们说着关于李嘉诚的故事,多年之后,我从获得的资料来看,很多并无根据。但是李先生由推销水桶开始的陈述――“他和我们做一样的事情起步”,基本上还是正确的。临近中午,我支付了午餐费用之后,就离他们而去――我始终无法认同这种工作。大半天的经历,我在空闲的时候不时会回忆,特别是那个领队,不知他离梦想是否近了?   这种推销,直接面对市场的历练,似乎是造就企业家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有市场,才有企业家;也只有市场,才能成就企业家,成就管理者。多年之后,活生生的市场、繁杂的日常管理,成了丁志忠最好的练兵场,成了他商业才华的课堂。当然,丁先生的自主学习、商业悟性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这种边学习边进步的方式,我想可能是最容易出管理人才的方式之一。   我们不妨做一个无聊的假设,丁志忠当年求学欲望强烈、学业顺利,并且顺利地考取了某知名商学院,然而或许就没有了今天的安踏。商学院、市场实践各有价值,然而企业家抑或真正的管理学,只存在于市场。   言归正传,把视线拉回丁志忠,1987年那年,他做了怎样的一个决定?   想做生意,到北京去做生意。   内向的丁志忠并没有直接向家父表达此意,而是来了个迂回策略。那一年,丁志忠写了封信给北京的一个姑姑,就想到北京做生意一事咨询她的意见。对于此事,丁和木先生接受福建电视台《企业家之路》栏目采访时,曾有过一段讲述――   我一个妹妹在北京啊,他(丁志忠)自己写了信到北京给他的姑姑说他要到北京去,想做生意,问他姑姑同意不同意。后来,我那妹妹就把他的信寄回给我,我想了想觉得:那行啊,既然他不读书,想做生意就让他去做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71441.html

更多阅读

《安踏,永不止步》连载(八):单身赴京

系列专题:《安踏,永不止步》单身赴京   晋江是一个容易萌生商业细胞的地方。   丁志忠约从11岁开始,就有机会泡在制鞋作坊,自然从小对鞋及生意充满了兴趣。   1987年夏天,也正是18岁的丁志忠初中毕业之时,他间接提出了一个让人

《安踏,永不止步》连载(六):丁和木

系列专题:《安踏,永不止步》开篇就扯了诸多关于泉州、晋江,特别是陈埭的事物,无意于“人杰地灵”之说,目的是为其后的陈埭鞋业的崛起做铺垫。在陈埭这样一片神奇、鞋的世界里,安踏,没有创造奇迹,又创造了奇迹。丁志忠与安踏,就是这片土地诸

《安踏,永不止步》连载(33):世纪之交:“由大到强”

系列专题:《安踏,永不止步》世纪之交:“由大到强”2000年对于安踏而言是重要的转折年,从这一年开始,安踏踏进了“由大到强”的“大”这个起点。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的模式,存在着两种争议——由大到强,还是由强到大。前者的观点认为,企业应

《安踏,永不止步》连载(32):“订货证”

系列专题:《安踏,永不止步》“订货证”丁志忠1992年接过公司副总一职——主管起销售,就开始认真“折腾”起了销售网络。几年来,丁先生借助于安踏小有的一点资源,进行着艰苦卓绝的努力。如果用小学生的“一边”、“一边”造句的话,我们可

《安踏,永不止步》连载(31):晋江的三个外来和尚

系列专题:《安踏,永不止步》★★晋江的三个外来和尚2003年,在晋江有三个“外来的和尚”,各自凭借协助运作的品牌取得阶段成功,而受到关注。这三个人分别是:叶双全、王礼雨、何苦,他们身后分别是:安踏、特步、德尔惠。之所以把他们三人如此

声明:《《安踏,永不止步》连载(七):改变安踏的一个决定》为网友爱情驶入冷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