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纬德茶叶交易中心 湖南茶叶的品牌困局



 茶,起源于中国;茶文化,亦起源于中国。在中国,谈茶,言必称文化。茶是雅事,文人立身七艺,琴棋书画诗酒茶。但茶更是俗事,晨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记者以为,一直以来国人讲茶,“文化经”念得过多,“市场经”念得太少。

  在农博会上,一些参展茶企敲锣鼓、载歌舞,搭楼阁、品香茗,演茶艺、讲茶道,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这些对于茶品牌的塑造多少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但宴罢人散,一切又回到本原,有多少效益比,那就是讳若莫深、鲜有人考究的事了。

  最近,英国《金融时报》记者汤姆.米勒发表文章《中国:没有名牌的茶叶大国》引起中国茶界巨大争议。“中国七万茶商不敌一个立顿”,国内一家报纸前些天也在一篇文章中也不无遗憾地感叹。

  此言后被权威数据所佐证:2008年,中国茶园总面积160万公顷,居世界第一,年产茶120万吨,30万吨出口,茶业年产值为300亿元人民币,而立顿茶业年产值约230亿元人民币,比中国茶产值的三分之二还强。

  湖南素有“茶乡”之称,茶叶产量居全国第二位,也是我省第二大创汇农产品。湖南拥有众多茶企,喧闹背后却未能形成驰骋天下的湘茶品牌,更谈不上与洋茶“立顿”抗衡。面对中国茶企困局,让包括湖南茶企在内的国茶支持者们深感沮丧。

  透过农博会,记者以为湖南茶企有四大市场病症:其一是市场过度分散。汤姆.米勒在《金融时报》表达这一观点时,国内茶商对此并不认同,细心的人可从该报中文网站此文的跟帖看得出来,可我却支持。

  与全国产茶省份一样,湖南百万茶农劳作的茶园大多是面积很小的自留地。监控千家万户星罗棋布的茶园的质量,的确如痴人说梦。且茶叶种类太多,每个种类都拥有庞大的子品类体系,这样就造成了市场参与者众多、绝大部分企业只能分取一小块蛋糕的局面。

  一位茶商告诉记者,小小一片茶叶却有多个部门来管理。种植上归农业部管,生产上归食品,流通上归商务部,出口上还有检验检疫局。这么多环节导致的问题也是不一而足。而在印度等国家,一个茶业局就从种植到生产加工,一直到宣传推广,都整合起来。以前有专家呼吁,中国也应该成立类似的专业管理机构,但是,几次讨论后,都不了了之了。

  其二是竞争无序。和其他行业相比,茶叶企业中真正是龙头的企业少之又少。由于茶市本身比较混乱,也无价格与品质方面的统一标准,致使消费者变为直接受害者。加之茶业市场规模小、分布杂,一些小型、零散的茶业交易市场一哄而上,缺乏长远规划,只想短期牟利。茶商进场后,成本过高,利润空间被大幅削减,为保证利润从而采取不诚信经营。

  外贸放开后,很多茶商相互压价,出口的大多就只能是低档茶了,以至于外国人只有到了中国,才知道中国茶的丰富和优良品位。更不可思议的是,中国一些名茶商标被人在海外抢注,而抢注的人,就是国人。这些无序竞争导致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整体“缺钙”。

  其三是渠道不畅。创造集合价值有赖于全国性的市场营销以及高效的一体化分销网络。立顿从独立茶商手中收购廉价茶叶,装进茶包,再以高得离谱的价格出售。它的茶并不出色,但运作却相当出色。处于产业链终端的销售市场显得疲软与松散,成为最为脆弱的“软肋”,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湖南茶业的产业化步伐。

  农博会上,记者通过和茶商们的交流发现,大部分茶企老板们都意识到营销模式创新的重要性,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却缺乏“变法”信心与决心,且距离有越拉越大的迹象。这种差距导致本土茶叶越来越难以招架来自外围品牌的进攻。目前,在省会长沙茶市,本省茶所占份额不足50%,有半数茶是从英国、日本及国内的云南、广东、福建、浙江等地运来的。

  其四是品牌不强。农博会上,记者与数位茶企老板交流,发现他们往往重品质,轻品牌,老总们无一例外地都将自己关注的焦点投向自身产品的质量和口感。中国茶品很多,名茶也不少,如龙井,如碧螺春,如毛尖,如白毫。在每年的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名优茶评选光绿茶就有上百个品种参赛,而每年的各地名优茶就能评出上百个来,每种名茶又能分出几个级别。数千品牌之间的激烈竞争,导致各自只能获得极小的市场份额和微薄的利润。

  品牌积累的缺失导致湖南精品茶市场的萎缩。一位姓陈的茶商朋友感叹:1990年全国名茶评比会上,湖南名茶“东山秀峰”和“洞庭春”两个品牌,分别获得102.54分和102.33分的高分,可时至今日这种品牌优势却已遗失殆尽,老品牌的无形资产没有继承下来,新品牌也没有打出去。市场是热闹了,但是真正高知名度的品牌不多。

 湖南纬德茶叶交易中心 湖南茶叶的品牌困局
 

 湖南茶业的种种市场病症,如梗卡喉,让茶商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究竟是卖茶文化,还是卖商品?

  “茶文化本来是好事,让我们在体验茶香的同时,还多了一些情趣。可是,一旦经过渲染,这文化过度了,就抑制了消费,仿佛大家一夜之间都不会喝茶了。”有茶商不无忧虑地说。茶文化越谈越多,茶高贵起来了,却拉远了距离,让茶业外表喧闹难掩内心失落。

  目前,多数茶企陷入传统文化泥沼,缺乏创新。很多茶企都标榜自己是在卖文化、卖传统,这一点记者并不否认。但文化只是茶叶经营的一个支撑点,不是全部,并非茶叶加上文化,就能形成大规模的销售业绩和利润。正当我们忙着卖文化的时候,国外的快销茶跑到自家门前来了,一下子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

  “立顿”有什么文化可言?但偏偏其巨大的市场销售额却让所有茶企老板们羡慕不已,偏偏没有哪个本土品牌能取代立顿的地位。等我们回过神来时,也就开始郁闷了。

  立顿带给我们什么启示?立顿改变了很多中国人的饮茶方式,将传统变为时尚,这无疑是一种质的变化。当其他茶企还在耕耘自己门前一亩三分地的时候,立顿早已开始琢磨横着做市场让所有中国人都能接受一种标准口味;当别的茶企正在乐此不彼的包装文化、弘扬传统时,立顿在想怎么让消费者更快速、便捷、卫生的饮茶;当别的茶企还在享受“慢销”的乐趣时,立顿在想如何利用快销渠道大量铺货;当别的茶企较尽脑汁想打造一种茶品时,立顿已经开发出多种适合不同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出来。

  中国的茶叶不好吗?好。中国的生活节奏慢吗?不慢。中国的茶文化深吗?深。中国喝茶的人多吗?不多。人家调饮,我们清饮,是现实;中国茶的“慢”与立顿茶的“快”也是现实。的确,在“快”的消费理念和文化驱使下,诞生了立顿;在“慢”的文化哲学下产生了中国茶文化和丰富多彩的茶饮方式。没有优劣,没有对错,但有危机。我们并不“崇洋媚外”,中国茶立足中国市场,但不等于不能放眼世界。越是传统的,越是国粹;越是文化的,越是没有国界。文化不能成为一种负担,不能成为塑造品牌的障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78110.html

更多阅读

茶叶基础知识1 茶叶的基础知识

中国人民素来爱茶,茶的基础知识已经深入日常生活,小编班门弄斧,整一整说一说茶的基本知识。1、茶叶的划分茶叶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我们中国主要的分类方法是按照色泽、加工工艺以及发酵程度来分。按照茶叶的色泽、加工工艺可以将茶

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开业试辟融资新渠道 前海股权交易中心

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开业试辟融资新渠道 30日,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在深圳正式开业,首批挂牌展示企业达1200家,首批业务品种达成9类25项,首批战略合作机构达到71家。  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由中信证券、国信证券、安信证券、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

茶叶的分类和品种基本知识 茶叶基本知识

时间:2013-09-23 11:35来源:z.xiziwang.net 作者:lin695781402不知道大家对于茶叶的基本知识了解的多不多呢?还不怎么了解的朋友让小编给您介绍下。茶叶茶叶基本知识一、 茶叶的分类1、以色泽(或制作工艺)分类:茶类名 制作特色 代表产

声明:《湖南纬德茶叶交易中心 湖南茶叶的品牌困局》为网友男儿本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