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身 陈学荣完美抽身



  17年的湘财之路,陈学荣一手执导了湘财最为辉煌的时刻,也令湘财陷入巨亏和濒临破产的境地。虽然借助市场的牛市与资本的力量将湘财拉回正常的轨道,但湘财辉煌已然不再。

  如今,在引入新主人新湖控股、顺利完成两年过渡期后,陈学荣将彻底告别已回归正途的湘财证券。据称,双方达成的共识是,新湖控股方面给予陈学荣一定补偿,同时旗下湘财祈年期货交由陈学荣打理。

  陈学荣的谢幕,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代券商元老集体谢幕的一个代表。

  谢幕湘财

  有知情人士透露,自新湖控股入主湘财证券两年之后,对于陈学荣在经营上的表现依然不甚满意,因此在支付不菲的补偿款,以及将湘财祈年期货部分股权转至陈学荣名下后,陈学荣退居湘财证券党委书记一职,但在不介入实质业务的情况下已是基本隐退。

 抽身 陈学荣完美抽身

  就此,湘财祈年期货长沙营业部有人士向记者承认,陈学荣目前是公司股东,但其并未在公司里任职。根据湘财证券2008年财报显示,湘财祈年期货由湘财证券持有50%的股份,注册地在武汉,其注册资本金为7800万元。

  曾是湘财首席经济学家的金岩石坦言,这是早已确定的事情,当时新湖控股进入之时,其实际控制人黄伟就提出两年过渡期的方案。2008年初,金岩石从湘财证券离任后加盟国金证券,亦任首席经济学家一职。

  2007年4月,新湖控股与新湖创业开始主导湘财证券重组。目前,新湖控股持有湘财证券55.94%股份,新湖创业则持有2.58%股份,二者实际控制人同为黄伟。据悉,为继续加强对湘财证券的输血与控制力,新湖系还将通过相关运作继续增持湘财股权。

  为完成管理层的顺利过渡,2009年7月,湘财证券曾进行了董事会改选,新湖中宝董事长林俊波由湘财证券副董事长成为董事长,其中原新湖创业董事、副董事长获任公司副总裁兼财务负责人。

  身后的辉煌

  不过,再造辉煌并非易事。

  1992年,国内证券业的草莽英雄时代,整个行业才刚刚起步。当时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教育司管辖的湖南财经学院,由于财政困难,因此在完成湘财实业银行的筹备后,决意筹备证券部门,并于次年2月开业。

  彼时,陈学荣是湖南财经学院最年轻的系主任,讲授债券、股票等融资知识。他自告奋勇,带着从学院出来的几十名教师和学生,筹办成立湖南省湘财证券营业部。不过,当时他们的注册资金仅有500万元。

  但这并未难倒陈学荣。由于经费有限,陈学荣就用小钱,做大事。在户外广告刚刚兴起且价格低廉之时,他伺机在繁华路段设大型户外广告。同时,在往返北京、深圳的铁路线上嵌入公司广告语。利用央行总行一位副处长到学校视察之际,邀请他们到营业部视察。

  时任湖南财经学院党委书记的李时中回忆当时的情景,不由得再次感慨“陈学荣很会抓机会”。

  于是,刚刚起步的湘财证券开始获得市民认同,并迅速壮大。

  1996年湘财取得A股主承销资格。两年之后,其投资银行业务即跨入全国十强。1999年4月又成功增资扩股至10.02亿元,同年还成为首家综合类全国性证券公司。2001年底,公司继续增资扩股至25.1亿元。

  这之后的四年,A股市场陷入长期熊市,上证指数从2245点一路跌跌撞撞击破千点。因此,2001年底的这一次增资既令湘财证券达到辉煌的顶峰,也令其暗陷漩涡。

  辉煌的时刻在于,在之后的两年内湘财证券陆续成立了合资券商以及合资基金公司。

  2003年4月,陈学荣代表湘财证券与法国里昂证券合资组建了中国加入WTO之后首家合资券商——华欧国际。

  4个月后,湘财又与荷兰银行的基金公司合资成立湘财荷银基金管理公司。

  随后的一年,两家合资公司均有不错的业绩。

  危机爆发

  表面的辉煌掩盖了湘财证券的漩涡。

  曾参与成立上述两家合资公司的金岩石表示,事实上在成立合资公司之前的数年,湘财证券的问题就已出现,只是当时是一直扛着。

  2002年,随着湘财证券资产的迅速膨胀,其在自营与委托理财方面也开始迅速加码。截至2003年底总资产达到109.3亿元,净资产为28.3亿元。而当时,湘财证券自营资金达到20.2亿元,委托理财资金为34.3亿元。

  在当时,扩大自营,拉拢资金进行委托理财是在行业中非常普遍的行为。

  这类投资既能放大收益也能放大风险。但令整个行业都深陷其中的是,2001年至2005年A股陷入连续4年的熊市。

  湘财证券亦是开始陷入巨亏。由湖南开元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财务报告显示,2004年,湘财证券净资本只有6.9亿元,总资产从2003年末的109.3亿元下降到了62亿元,其中所有者权益为7.87亿元,负债则为54.10亿元。

  截至2004年底,湘财证券的委托理财业务亏损10亿元,自营业务亏损3.7亿元,累计亏损高达19亿元,其中2004年一年亏空高达5亿元。据悉,最终湘财证券的窟窿达到30亿元左右。

  事实上,2004年国内券商全行业陷入亏损,累计逾200亿元。

  陈学荣2005年撰写的一篇反思文章中承认,在追求高利润、高回报的经营理念驱使下,在间歇性政策牛市的外力诱导下,在经纪和投行业务的佣金收入无法支撑高速扩张的现实条件下,我们券商过去普遍选择了高风险、高回报的集中投资盈利模式。这种单一的业务结构和盈利模式,使得券商难以摆脱粗放经营和靠天吃饭的窘境,并将绝大多数券商的生存维系在股市的系统性风险之上。

  “保证金的口子敞开着,酒鬼开酒窖怎能不偷酒喝。”金岩石认为,这与当时的制度有着很大关系,谁在那都一样。事实上,随着券商的综合治理,保证金第三方存管也随之开始并获得完成,此为后话。

  湘财重整

  陷入巨亏之后,追债者纷纷出现。

  当时湘财证券第一大股东华菱钢铁集团,曾有数亿元资金给湘财证券委托理财,亦是亏损严重。并在2005年9月,华菱集团冻结了湘财证券所持有的荷银基金股权。

  据悉,当时证监会一直对湘财的托管处置有争议。最终逃过一劫,是因为湘财有两家合资公司,有国际化象征。

  2006年,湘财证券将其与里昂证券合资组建的华欧国际证券公司67%股权抵付给华菱钢铁集团。同年,湘财证券又将其持有的与荷兰银行合资成立的湘财荷银67%股权悉数转让。

  通过这两次股权转让之后,湘财证券得以获得约10亿元资金弥补窟窿。不过这才是整个窟窿的1/3。因此陈学荣继续寻找重组方。

  据悉,2006年底,重组事宜开始有了眉目。当时有两套方案摆在湘财面前,一是涌金系旗下的国金证券提出收购。其内容是全面收购湘财证券并入国金,湘财证券由此注销,估值31亿元。另一套方案是新湖控股的黄伟提出的,即收购湘财,并保留其名字,注册地亦留在湖南,估值34亿元。

  两相比较,新湖控股最终成为重组方。

  极力寻求重组的陈学荣最后于2007年初获得证监会批复,认可湘财增资扩股与债转股同时进行以化解危机,同时要求湘财必须于2007年4月11日之前补足被挪用的6.267亿元客户保证金,否则将被关闭。

  随后,浙江民企新湖控股通过三次增资扩股对湘财证券注入约24亿资金。随着国内证券市场好转,2007年湘财证券获得8.8亿元净利润。即便在市场低迷的2008年,亦有3.5亿元净利。

  不过,证券市场转好的大背景冲刷了陈学荣扭转局势的功绩,特别是在如今不少区域性券商纷纷上市之后,拉开的差距更是越来越遥远。

  因此,根据双方当时约定的两年过渡期期满之后,陈学荣开始步步引退。

  事实上,在陈学荣反思文章《苦而后觉:发自券商的反省》中,陈学荣坦言——这种深刻的自我反省,不能因为我们的客观环境而被回避,不能因为我们的记忆健忘而被流逝,更不能因为再一次的市场宽容和拯救而被掩盖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80209.html

更多阅读

冯学荣:回到清末过一天

冯学荣:回到清末过一天自由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給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每天我们的热水器一拧就出热水,用手机按一下,午餐就送上门,网络商店有大量物美价廉的衣服、不用逛街就能轻松买到,还有出行,在手机打车Apps上轻轻

导姐叨叨叨:陈学冬取关小四!关小四是谁?2014年11月26日

今日叨了神马叨:小四玩味的看着陈学冬,嘴角露出邪魅的一笑。摸着他的下巴说:我发了截图,你个小妖精还不快去转发~每日奇闻:男友出轨,那就把他的爱车画个稀巴烂。干的漂亮呢!又不是用刀刻上去的,洗一洗就好啦!当然骂人就是你的不对了,你可以打

陈孝荣:中篇小说连载《荞麦》

陈孝荣中篇小说《荞麦》连载一1    荞麦坐在吞口的阶沿上,眼睛望着前面的山峰和天际的交汇处。此刻,黄昏正在无可挽回地逝去。四周的一切正在渐次模糊。所有的物体也都在黄昏里选择隐退,大踏步地陷入混沌之中。惟有天空还在做出

陈乃荣 不再陈乃荣

1个人档案姓名: 陈乃荣 陈乃荣英文名:Nylon Chen生日: 1981.05.20生肖: 鸡星座:金牛座身高:181cm体重:摇摆中血型:B型视力:良好出生地:台湾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奶奶、妹妹昵称:会长(因在《

声明:《抽身 陈学荣完美抽身》为网友我乃四叶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