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鸣:太阳能之王



  在北京-福州的高速路至山东德州路段,有一个乳白色的巨大扇形建筑,旁边赫然写着:“美国有硅谷,中国有太阳谷”。熟悉的人都知道,此语出自太阳能热水器制造商皇明集团董事长黄鸣之口

  地处山东省西北部,以生产扒鸡而闻名遐迩的德州市,如今已是全球瞩目的太阳能产业中心。2010年德州市将举办第四届世界太阳能大会,幕后主要推手正是黄鸣。那座令人惊艳的乳白色扇形建筑,被人称为太阳能“鸟巢”,届时将是世界太阳能大会主会场。

  从3月份两会期间以来,笔者三次近距离接触黄鸣,与之深入交流太阳能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黄鸣表示,他的一个梦想是:“未来,太阳能将占领每一个屋顶。”而黄的下属说,黄对太阳能事业有一种接近于宗教般的信仰。

  祖籍江苏泰兴的黄鸣生于1958年,早年历经坎坷磨难。清瘦文气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奔腾不羁的心,他目光锐利,谈话间经常爽朗大笑,偶尔还夹杂着一丝狡黠。

  虽然已过“知天命”的年纪,一头乱发已经见白,但黄鸣自比为“青年”,在冬季零下10度的严寒里,他经常只穿背心和短裤,与下属们在足球场上奔跑抢球。在商界,黄鸣也是一位敢于迎难而上的冒险家。对眼下这场经济危机,他对《中国新时代》说,“越是冬天里企业越是要活跃起来,自己发动市场,不让自己冷却下来,可能是最佳的过冬策略。”

  过去20年中,黄鸣像清教徒一样砥砺奋斗,偏执地坚持着太阳能理想,保持野心勃勃的进取之心,捕捉商业机遇犹如鹰隼。目前,他创建的皇明集团拥有近6000名员工,全国的经销商队伍有6万人。

  有媒体评估,黄鸣的个人身家为32亿元,排在光伏新贵赛维LDK太阳能公司董事长彭小峰(70亿元)和无锡尚德公司董事长施正荣(50亿元)之后。但黄鸣对于这类排名不屑一顾。皇明集团的人称,早在2004年皇明的品牌价值就高达51.3亿元。而黄鸣则批评中国光伏企业,“没什么技术含量,没什么创新,只是捞了一把钱而已,却把企业甩进一个看不到底的深渊里,责任何在?”他认为皇明才真正掌握了产业核心技术,并庆幸自己没有陷入光伏陷阱。

  逆流而上

  51岁的黄鸣仍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铁汉,总是把向前视为他第一、第二、第三重要的事情。他用了十几年时间实现了西方几百年的工业之路,建立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体系。在一个全球非成熟产业中,皇明集团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了可再生能源的工业化与商业化,创造出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看一看黄鸣的任务清单吧:建设中国太阳谷、筹办世界太阳能大会、创建太阳能大学、建设万国太阳能建筑博览园、以8大太阳能建筑取代世界8大著名建筑。

  在金融危机引发的产业寒冬里,皇明集团却选择了一条逆流而上的道路。

  2008年12月,皇明集团研发启动了世界首条太阳能热水器自动化生产线,这意味着太阳能热利用产品进入一个崭新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时代,整个产业格局为之焕然一新。随后,美国高盛、鼎辉投资一次性投资皇明集团6.93亿元,以支持其实现全国布局。

  未来几年,皇明集团将在武汉、杭州、西安等地建设工厂。与扩张计划相对应,黄鸣高调启动了3万人的庞大招聘计划。

  4月21日,黄鸣又高调启动了“皇明挑战全球大擂台——发现中国精神,证明中国实力”活动。皇明控股出资1000万元人民币,组织媒体及专家赴世界主要国家进行考察,挑战通用电气、BP、西门子等全球同行,以见证中国太阳能光热行业的国际领先地位。有人评论,此举看上去颇有一种独孤求败的味道。

  黄鸣还向记者透露,已经在考虑在国内外资本市场同时首发上市(IPO)。

  冬天里高调的“青蛙”

  对于皇明集团的反周期扩张,黄鸣自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在火热的夏天,满池塘的青蛙都在大声叫唤,这时候即使是牛蛙也不能脱颖而出;但是在冬天里,一池子青蛙都冬眠了,只有一只青蛙在叫,也能发出洪亮的声音,唤醒春天。

 黄鸣:太阳能之王

  而皇明集团就是要做冬天里那只高调的“青蛙”。

  黄鸣认为,做企业最根本的就是应势而上,一定要造势。“势,就是要符合全社会的渴望。社会热点关注的问题,也是企业最大的商机。但如果跟着大势走,你顶多是一个随波逐流者,如果能比时代潮流早半拍,或者如果你是潮流的发动者和引领者的话,企业价值和成长空间都是由你自己设计的,你就掌握了自由权。”

  黄鸣自认:“我们创造了一种太阳能产业发展和潮流的自由。”

  作为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黄鸣是《可再生能源法》议案的主要发起人,提出了G(绿色)能源替代,并积极致力于制定中国太阳能热利用标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深刻影响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太阳能热水器市场也随之转凉。去年7月,皇明集团成立了“总前委”,赶了一半员工下去,包括很多生产车间的管理干部,让他们分赴全国各地尤其是深入广大农村去开拓市场,很多员工都没有回家过春节。

  黄鸣解释说,“如果是猫冬、收缩的话,结果就会越收越缩,越缩越冷。还不如让现有人员下去推市场,市场潜力很大,只是我们还没做起来。”

  过去十几年中,几次国民经济的低谷调整期,皇明集团都努力振奋向上,“反其道而行之,表面上是有意为之,实际上已成为皇明的一种基因。”

  在黄鸣看来,淡季是一个行业整合的最好时机,但他并不打算进行兼并重组。因为“太阳能热利用产业没有休克的鱼,也没有健康的大鱼。”

  黄鸣向《中国新时代》透露,如果有机会,皇明很想兼并一些国外研发机构,包括急需的高端海归人才和国外人才。原来引进高级人才的成本很高,现在则很低;原来拉不动,现在能拉动。另外,黄鸣很早就想与台湾以及韩国、日本、德国等地优良的上游产业链企业进行合资,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对方的合作意愿会更加积极。

  不管是引进高级人才,还是与国际先进同行合资,以及筹划中的国内外上市融资,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目的——皇明集团想“健身”,要规范化发展。

  黄鸣告诉《中国新时代》,目前太阳能热利用企业都是不太规范的“草头军”,必须向先进学习。正如房地产商人冯仑所说的:“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皇明的规范化也将是行业规范化的一个信号。”

  偏执与理性

  据说,下属们都害怕黄鸣,因为经常挨他骂。

  在接受采访中,黄鸣严厉批评一位干活粗心的员工:“这样做不成伟大的企业,距离我们做世界太阳能的领导品牌还差得很远。”

  黄鸣把年轻员工看作自己的徒弟,几乎每天都训他们,常有员工被他训哭,“一个国家远离市场经济、远离科技、远离严谨这么多年,首先民族的精英必须觉醒,精英周边的人也必须觉醒。”黄鸣说,“别人说黄鸣是偏执狂,我愿意听,我确实就是不达目的不罢休。一个民族的进步需要很大一批偏执狂,如果为了改革不怕牺牲,中国早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了。”

  创业早期,皇明集团办公室的每一张桌子上都摆着一块绿牌,上面写着“日本人的执着,德国人的严谨,是皇明超越的目标”。但“十多年了,我们还差得很远。”这时常让黄鸣感到郁闷。

  在黄看来,远大空调的张跃比他更偏执,华为的任正非、万科的王石也都是这种人,“我一定要学习正非、王石好榜样。”

  黄鸣希望员工都像自己一样追求严谨,追求最优化,甚至是过度渴求完美。他的手段是,“事先我不检查,一定让你在众人面前丢脸,下次你就记住教训了”。

  黄鸣称自己是面目狰狞的“老婆婆”,“但是我对得起他们。”他提高声调说:“如果不去改造他们,就难以成为那种严谨、精细、执着、有理想、有价值的人。浮浮躁躁,飘在空中下不来的人,是绝对不行的。”

  对那些飘在空中的干部,黄鸣就死死抓住问题,决不让出错的人找理由,而是一通严厉批评,当头棒喝,一棍子将之打到泥里去。“这样他就从空中到了地上,从泥里爬起来,原来那些务实、严谨、精细的感觉又回来了。这些是对干部最起码的要求。”

  对此黄鸣颇有心得:“老板对下属就相当于师傅对徒弟,要求越严厉,狠狠地骂他一顿,他反而硬是紧紧追随你,棒打不散的。”

  对员工采取严厉乃至偏执的要求,黄鸣也有苦衷。德州不是一个人才鼎盛和聚集之地。黄鸣称自己不敢招聘“太高、太漂”的北大、清华毕业生,招进来的大多都是普通学校的毕业生。

  “中国人一定要提升自己的层次,我们几百年落后于别人,职业、科技、严谨、逻辑、标准等各方面都比较差。”黄鸣说,“在我身边,他们都要经过强制的、虐待式的教育。”黄鸣希望所有员工也像自己一样以偏执的精神去追求创新,从而建立皇明在全球太阳能产业中的领先地位。

  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黄鸣立刻拷问下属:中国太阳能产业到底有多少三聚氰胺?紧接着,他与下属连续开了7夜会议,制定相关的企业标准。

  从创新角度看,黄鸣似乎喜欢追求一种遥遥领先,令竞争对手望尘莫及的境界。关于太阳能光热行业的标准文件,中国的国家标准不到20部,国际标准不到50部,而皇明的企业标准超过400部!皇明检测技术中心检测项目覆盖了从原材料、配件到整机检测的所有项目,成为全球太阳能光热行业中检测项目最全、检测标准最高、太阳能检测最专业、检测设备最先进的检测实验室。

  黄鸣说,太阳能产业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未来自然可以吸引聚集一大批有激情、追求创新的人才加入其中。

  对于创新中遇到的困难,黄鸣认为,坚持和韧性非常重要,许多伟大成就其实就是熬啊、熬啊、才熬出来的。“最根本的东西就是学习和追求。我们前面没有伟大的太阳能企业,那就学习其他先进产业的伟大企业,追寻他们不断开拓、摸索、研发、创新、改进的轨迹。”

  曲线救国

  野心勃勃的黄鸣,正在房地产业掀起一场以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革命。

  2008年12月,美国节能建筑之父道格拉斯为“蔚来城”生活艺术馆开馆剪彩。“蔚来城”号称开创了21.5世纪绿色城市模板,项目中运用了太阳能采暖、太阳能制冷、地源空调、太阳能沼气、雨洪处理、污水处理等30多项前沿科技。“蔚来城”还被国家建设部、财政部列入首批“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

  显然,黄鸣对太阳能房地产寄予厚望。他表示,今明两年将完成100万平米的太阳能建筑,多数都是由皇明集团自己建设,也有一部分采取合作模式。眼下,来自德国、韩国、日本、美国以及中国的建筑师汇集在中国太阳谷里,进行太阳能建筑的各种精巧设计。

  不过,黄鸣并不想成为房地产开发商,而是要探索一种“曲线救国”的商业模式。

  他的如意算盘是,“蔚来城”等一批太阳能房地产样板项目竣工后,立刻召开大规模的全国房地产观摩研讨会,把目标客户群——房地产商、学校校长、酒店经理——都请来,让大家充分享受和体会绿色技术产品,最终达成销售目的。

  皇明集团已经成立了一个太阳能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规模号称“全球第一”。黄鸣构思了一个精巧的商业模式:如果用户采用皇明太阳能产品,就可以获得免费的节能和生态建筑设计。一句话,设计院可以免费,但太阳能不能免费。

  黄鸣考虑再兼并一些建筑设计院。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是,设计院在设计房地产项目、公共建筑、宾馆、医院的过程中,就可以把太阳能及其他节能产品放进去。“这是一个根本意义上的开拓市场”。

  事实上,“曲线救国”策略也是情非得已。“其实跟修公路能带动汽车销售的道理是一样的,但是政府不可能为了太阳能产品销售而兴建太阳能建筑,只好企业自己去做。”

  黄鸣坦言,没有那么多钱去大量开发太阳能房地产项目,但一定要建设好太阳能建筑模板。“我现在做的就是科普,每年可以节省大量广告费。光一个太阳能‘鸟巢’形象,就是几亿元广告费也建不起来的,而且给皇明产品技术的国际化奠定了良好基础。”他算计,虽然在德州建设中国太阳谷的代价不菲,但如果与国外建厂、打广告营销品牌以及聘用国外人员的成本相比,还是十分划算的。

  “我搞太阳能房地产,搞建筑设计,搞节能玻璃,实际上都是围绕太阳能展开的。就像下围棋,这里点一个子,那里点一个子,不经意就串成了一条大龙。”黄鸣得意地宣称,“这就是皇明的理性思维。”

  2010年将是黄鸣人生和事业的一个重要顶点。

  世界太阳能大会将群贤毕至,中国太阳谷、太阳能大学、现代化工厂、科研设施、管理团队、“蔚来城”都将呈现在全球太阳能同行、官员、专家和公众眼前,并接受众人的审视和品评。

  目前,正在紧张建设之中的中国太阳谷,黄鸣称之为“全球太阳能的理想国”、“可再生能源的乌托邦”。这将是一个带有未来色彩的太阳能世界,不仅包括一座绿色五星级的可再生能源主题酒店,还有绿色的“迪斯尼乐园”、太阳能音乐喷泉广场、太阳能生态公园、太阳能轻轨列车、太阳能碰碰车、太阳能电动汽车充电站、太阳能旋转木马,太阳能游艇、太阳能游泳池。

  2010年像一个加冕的时刻,黄鸣渴望着成为当之无愧的“太阳能之王”。

  此前,黄鸣已经是中国最出风头的企业家之一了。2006年5月,应联合国总部的特别邀请,黄鸣向世界100多个成员国及几十个国际组织介绍了“皇明模式”。2008年4月,黄鸣再次接受联合国特别邀请,出席了在泰国曼谷举行的联合国亚太工商论坛。2008年9月,黄鸣当选为国际太阳能学会副主席,成为中国担任国际可再生能源权威机构领导职务的第一人。

  2010年,无疑又将是黄鸣领略无限风光的一年,他的企业也很可能跃上一个新台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80690.html

更多阅读

黄鸣:孤独的“领袖”

     “我这个堂吉诃德是当定了”:皇明太阳能董事长黄鸣颇有将曝光太阳能光热行业潜规则进行到底之势。5月14日,黄鸣在第七次“曝潜强标”发布会上称,现有太阳能热水器不锈钢内胆“胆结石”,导致腐蚀、漏水和穿孔,三五年就会整机报

黄鸣:太阳能产业的转绿时代

  若要太阳能产业取得可持续发展和保持领先优势,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专项立法  文  本刊记者 宋华安  如果你问“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跟我们有什么关系”,皇明集团董事长黄鸣会告诉你:现在我不开车改骑自行车了,行动都力求节能环

黄鸣:我的房地产公司名叫“太阳能”

太阳能领域呼风唤雨的黄鸣(黄鸣博客)会在中国地产江湖竖起自己的大旗吗?  答案是肯定的。在国内外经济一片下滑时,黄鸣选择进军房地产。这个名字今后或许会在地产圈子被反复提起。“先从三线城市开始,我要做成老大”。黄鸣会心一笑,

皇明太阳能董事长黄鸣:我把名字都卖了

  黄鸣是个怎样的人?用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罗振涛的话说,“在工作当中,在事业当中,他就是那样一个苦苦追求的人,他把太阳能事业当作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紫金山环境设计总工程师朱德荣说的更为尖刻,“他应该

声明:《黄鸣:太阳能之王》为网友爱什么稀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