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塔尔 《冷酷的钢铁》 推荐序二 和米塔尔一起去冲浪



郑磊

战略与资本市场资深专家

招银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高级副总裁

企业收购永远是商界瞩目的焦点,而恶意收购和反收购则是最惊心动魄的故事题材。全球无法忽略的一个重大并购事件是名列世界钢铁业第一的米塔尔钢铁公司与第二位的安赛乐公司的合并,当时,远在中国的我们只能通过媒体的只言片语得知这一令人惊讶和侧目的消息。如今,本书给我们讲述了这一非常复杂的并购事件背后的传奇故事。

米塔尔钢铁公司并购安赛乐公司,除了世界钢铁业第一并购案这一辉煌成就之外,作为一家由印度裔商人建立的全球性企业,米塔尔的背景也引起了世界关注。和中国一样,印度也在高速增长,而印度企业似乎在国际并购方面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成绩。中国企业的大型跨国并购,其复杂性和困难程度远不及米塔尔并购安赛乐公司,但却缺乏成功案例,其中有客观原因,而并购组织不足、策略失效、缺乏操作技能等因素也毋庸讳言。因此,这本书非常值得中国企业家阅读,对了解大型跨国收购活动该如何组织,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避免在思想观念和操作流程上再犯低级错误等方面都颇有裨益。

本书作者对这一历史性跨国收购活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作者之一拜伦8226;奥希是卢森堡政府顾问,为该国的收购提供咨询,因此,所述内容具有真实可信性。本书情节跌宕起伏,高潮迭起,从并购双方的角度,通过收购和反收购涉及的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股东之间、股东与股东之间的合纵连横,展示了一幅既充斥硝烟弥漫、针锋相对的冲突,又不乏尔虞我诈、钩心斗角的博弈角力的商战画面。这一场战役造就了拥有32万雇员、产量接近世界钢总产量的10%、市值总计460亿美元的世界第一大钢铁公司。这是一个成功的收购,安赛乐米塔尔是“一位巨人,在地球每块大陆上都留下了他硕大的脚印”,是世界上第一个产量超过1亿吨的钢材生产商,合并带来的协同效益可节约经营成本16亿美元。

|www.aihuau.com|45

 米塔尔 《冷酷的钢铁》 推荐序二 和米塔尔一起去冲浪
米塔尔钢铁公司和安赛乐公司两家企业被视为廉价花露水和高档香水,米塔尔钢铁公司并购安赛乐公司就像一个曾经是印度穷小子的暴发户对公主的求爱。安赛乐公司具有骄傲的高卢血统,是卢森堡大公国的明珠,自身也在寻求通过收购成为世界第一钢铁企业之路。米塔尔钢铁公司和安赛乐公司就像两匹在不同跑道上飞驰的赛马,都试图超越对手而不被对方兼并。当米塔尔钢铁公司单方提出收购意愿时,不仅遭到了安赛乐公司管理层的断然拒绝,而且在政府层面也受到了抵制和不友好对待。一个看似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居然在5个月时间里达成了协议,这不仅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方法和路径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不是光靠米塔尔钢铁公司一家企业就能做到的,米塔尔钢铁公司组织了国际最顶尖的收购团队(包括律师、投资银行家和公关专家等100多人),广泛听取各方建议,不断调整和修订收购方案,不仅依靠进取精神,也采取了适当的妥协,协调各方利益,才最终克服重重险阻,于千钧一发之际扭转乾坤,取得了多方共赢的结果。相比中海油收购尤尼科石油时遭遇的非议,米塔尔钢铁公司面临的困难更加艰巨,但是米塔尔收购团队最终娴熟应用公关手段,善用媒体和舆论的影响力,化解了各种阻力和危机,实现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和汲取。

随着并购活动的展开,本书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精英人物,有精明老练、说话滴水不漏的政客,机智灵活、进退自如、左右逢源的董事长,面对恶意收购拼死抵抗、费尽心机的高管经理,深藏不露、老谋深算的大股东,一切以利益为准绳、朝秦暮楚、过河拆桥的“白衣骑士”,以服务客户为幌子争取自身收益最大化的投资银行家,通过政商界广络人脉影响决策的游说团体。这是一本纪实性作品,值得称道的是,所有人物的刻画并没有靠浓墨重彩,而只是简单素描,通过情节的展开就能让他们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也许这是因为事件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传奇性,所以颇为吸引人。

米塔尔钢铁公司跨国收购的复杂性在于除了获得股东同意和管理层配合之外,还涉及法国金融市场监管局、卢森堡金融监管委员会、西班牙证券市场委员会、比利时银行金融与保险委员会、荷兰金融市场管理局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等多国监管部门,必须争取欧盟反垄断专员、美国反垄断机构以及卢森堡、法国、比利时、西班牙政府的支持。这些利益相关方有着各自的打算,比如卢森堡希望合并后企业总部不迁移,法国则关注就业问题。发给各部门的收购文件必须同时包括分别以各国当地语言写成的当地相关法律法规。荷兰金融市场管理局首先对材料进行审核,在荷兰通过审核后,才能继续送至其他5国司法机构接受进一步审核。各国在审核米塔尔钢铁公司招股书过程中,都会花上几个星期时间与法律顾问进行沟通,咨询相关事项。如此复杂的流程即使没有其他干扰,也很难快速完成,何况被收购方采取了各种毒丸计划,利用各国法规制造交叉审核障碍。但米塔尔钢铁公司最终只用了5个月就完成了收购,创下了世界并购史上的奇迹。

安赛乐公司的管理层和董事会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而且动员了卢森堡、比利时、法国等国政府和民众的经济保护主义情绪,为米塔尔钢铁公司布下了难以逾越的《反垄断法》的陷阱,利诱拉拢其同盟者,诋毁米塔尔钢铁公司的声誉,攻击其治理结构上的缺点,游说政府通过对其有利的《收购法》,利用公司章程漏洞强行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并协议。而米塔尔钢铁公司则针锋相对地采取顺水推舟、分化瓦解、逐个击破的策略,收集对手情报,抓住对方的失误发动舆论攻势,巧妙利用国际交流活动开展魅力外交,争取印度政府的支持并对卢森堡和法国政要施加压力,真诚听取股东的要求和建议,并修改收购方案以增强联盟力量。整个并购过程不仅仅是两个企业的斗争,更是两边智囊团的较量,公共关系和政府关系的角斗。米塔尔面对的不只是商战,它将其转化为教育的过程、信息传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改变反对者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两家公司合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书也介绍了许多宝贵的收购经验,如在信息发布和处理方面,为使每一名新闻组成员在面对媒体提问时做到口径一致,米塔尔钢铁公司公关部和聘请的公关公司共同建立了一个日常信息联络网,向联络网中的每个人提供统一的回复脚本,对每一条对手宣称的“事实”以及误导性信息,提供统一的反驳说法。在处理与媒体的关系方面,通过安赛乐公司所犯的错误和米塔尔钢铁公司的审慎做法,提示企业如何保护自己的形象以达到目的。伴随米塔尔钢铁公司与股东联盟的步步紧逼,安赛乐公司也集合了以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和俄罗斯谢韦尔钢铁公司为核心的“白衣骑士”团,展开反收购战役,直到最后一刻,双方仍难分胜负、势均力敌,安赛乐公司与谢韦尔钢铁公司或米塔尔钢铁公司合并的提案同时提交股东大会审议,任何一个小小疏漏都可能造成致命的无可挽回的结果。读来如身临其境,不管是站在支持米塔尔钢铁公司还是同情安赛乐公司一方,都会切实感受到竞争过程中的惊心动魄。无论是跨国并购的研究者还是操作者,乃至对此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阅读本书都将获得宝贵经验和教益。

2010年初春于香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82153.html

更多阅读

《冷酷的心》墨西哥 1967 老电影冷酷的心

文、网络 编辑:阿莲片 名《The Cruel Heart》 中文《冷酷的心》别 名:永恒的记忆(ETERNAL MEMORY)上映日期:1967年1月1日编 剧:Edmundo BáezCaridad Bravo Adams蒂托·戴维森 Tito Davison导 演:蒂托·戴维森 Tito Davison

研究之美 译者序 《增长的极限》 译者序

     《增长的极限》一书的第1版面世于1972年,甫一出版就受到极大的关注,也引起极大的争议,后被陆续翻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发行数百万册。   我最初接触这本书是1993~1996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那时“全

声明:《米塔尔 《冷酷的钢铁》 推荐序二 和米塔尔一起去冲浪》为网友做沵世界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