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明善谈企业制度:“草鞋没样,越编越像”



  尹明善【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2003年9月,我作为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代表团的成员,访问了美国。一个美国的大企业家问我们力帆集团有多大规模,我告诉他,年产销200多万台摩托车发动机,年出口2亿美元。他问:那尹先生你是第几代企业家?我说:“第一代,中国的民营企业家都是第一代”。我感到很自豪:我们中国的民营企业只花了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取得了美国企业家认为要花几代人的时间才能取得的成就。看看今天发布会的500强企业,哪一家不是发展快速?

  然而,盛也快速,衰也快速。中国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几乎都是以豆芽菜的速度在生长,不少企业也就免不了叶不茂,干不壮,根不牢。创业之初,我们生机蓬勃。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内机构不断膨胀,冗员不断增加,纪律日渐松驰,腐败日趋严重……企业外不正当竞争天天有,不守信的损失月月增,老外上门要专利费,国外时有反倾销。中关村现有企业12000家,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仅有1032家,不到十分之一。真是小家自在,大业多忧。大企业的持续成长问题已摆在我们面前。

  企业小如家,大似国。探索大企业的持续成长,不妨琢磨我们国家二十几年来的成功之路。

  改革开放之前,中华大地所产之粮食填不饱中国人的肚子,那真是中国的揪心之痛。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什么法都试过;“水、肥、土、种、密、保、工、管”什么方都使过,就是解决不了吃饱问题。小平同志“无论白猫黑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的中国哲理,把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实践相结合,肯定了中国特色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就让中国人吃得饱饱的。中国历史上有过多少生搬硬套外国经验,不顾中国实际,不具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的尝试,使中国付出了多少惨重的代价!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生搬硬套苏联革命起义的方略,让多少志士仁人流尽鲜血。经济建设中硬套苏联的计划经济,纯而又纯的公有企业、大而又大的人民公社,使我国失去了二、三十年的发展机遇。文化革命中,复制巴黎公社的起义夺权,使华夏大地陷入了十年混乱。是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才有了我们今天的辉煌,才创造了我们这些中国500强。

  不仅涉及经济、政治等重大领域的邓小平理论深具中国特色,就连小平同志的智慧、小平同志的谋略、小平同志的语言,都深具中国特色。“无论白猫黑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摸着石头过河”,“老九不能走”,“从娃娃抓起”,“发展才是硬道理”、“不争论”——如此简洁又如此厚重,既白猫又文雅,似通俗实深刻,微言大义,言有尽而意无穷。创造出光辉寰宇的中国特色。

  当我们讨论变革时代的大企业持续成长时,我们应当看到,不少经济学人,不少政府官员,常常用西方国家的企业制度来评价、衡量、指导中国企业。忘记了甚至不屑一顾中国的实际,不去探索中国企业应有之中国特色。

  试举数例,看看中国企业制度是否需要中国特色。

  人均指标论。我国媒体上老是说我们的500强有多少多少员工,人均收入、劳动生产率多么多么低。似乎要像美国、日本那样的人少收入多才是好企业。说这话总是忘了中国有13亿人口,是美国的5倍。2003年GDP约为美国的八分之一。如果中国的人均GDP要达到美国的水平,那就需增加40倍。我在追,他在跑,50年之内行吗?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目标是“天下维加”的小康,而高级阶层的社会主义目标是“天下为公”的大同,难道非要同大同来责怪小康?中国的政要商贾,必须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已任,每个企业要以养活更多的同胞骨肉为荣,政府也应奖励就业人员多的企业。干吗要拿西方的人均指标来自责自弃?当然,企业在自动化程度与劳动力密集度之间应有认真的测算。只要绝对利润不降不妨多安排人员,不必考虑相对利润(即人均效益)。十六大报告“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这才是中国特色。多就业的企业才能得到政府的支持,社会的鼓励,市场的认同,才是持续发展之正途。  

  企业利润至上论。“企业的宗旨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多提供就业岗位不是企业的事,扶贫也不是企业的事。”。“企业的义务就是纳税,别给企业摊什么社会责任”。党和政府为什么允许我们先富起来,是为了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的民营企业,在长大的过程中都得到了过许许多多的政府扶植,不承担社会责任,致富不思源,于理不容,于心有愧,也不可能有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至于中国的国有企业,配置的是国家资源,甚至是最优质的资源,还要高谈什么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社会责任,那就是渎职。我们是一个人口最大、资源不丰的国家,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企业应追求利润与社会责任的最佳接合点,而不是不顾一切地追求利润最大化。

  家族企业落后论。“家族企业落后必须改造为现代企业”。耐心的学人、官员在规劝引导,性急者更是训责喝斥。不少做大了的民营企业或匆忙改制,或改里不改声称与家族企业划清界线。家族企业真的做不大?恐怕未必。中国和发达国家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大不相同。某种程度上讲,中西文化之不同就是“家文化”与“个性文化”之差异。中国的“国家”由“家”字组成,中国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企业家、专家都含有一个“家”字。“没天哪有地,没地哪有家,没家哪有我”这是中国人的心声,离不开的邻,割不断的亲,常回家看看……家乡、故国,永远是游子的牵挂。认规责任利益,不认六亲,能在今日之中国大行其道?(也许若干年后行。)为什么家族企业在中国如此广泛存在?那种感情,那种默契,那种凝聚力,那种抗震、抗灾抗风险的同心同德,不说是绝对的,至少是普遍的。何况民营企业当初从夹缝中成长出,今日和国企外企相比,仍有许多劣势。环境把不是家族成员的人逼成了一家。中国特色的家族企业,至少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阶段不会少,能持续。

  不找市长找市场论,这是说给企业听的,同一理论说给政府听的是,政府要专著于立规执法,专著于公共公用设施,少管企业甚至不管企业。这,发达国家也许合适,但可不合适中国的实际。50年内,中国百姓还是会叫市长“父母官”,还是希望他们爱民如子,这是源远流长的“家文化所造成,不管你对它褒或贬。更现实的是中国穷,中国企业原本就很少,中国共产党执政之道,只能是“养儿防老、积梏防饥”的兴家之途。这个儿子,就是中国企业。政府应当且必须多多培育企业、扶植企业,才能防国之老、防国之饥。少管企业,在当前只能是不具中国特色的乌托邦。反过来,在当前的经济现实下,民营企业必须靠政策扶植,要长大就要既找市场又找市长。至于国有企业,政府本身就是它的老板,不管就是失职,国企不找市长就是忤逆。

  企业制度,不像科学技术那样具有通用性、普世性。科学技术对象是按规则变化的物,而企业的最基本组成是人。人的变化规律到今日很难想象科学技术那样公式化、模块化、程序化。他们会随着不同的时间、空间而有不同的变化,所以中国企业一定有中国特色。我们对不同特色的企业不必硬性比较。中国的企业制度探索,也许就像小平同志说过那样,“草鞋没样,越编越像”,心中犹大之的图象,编织有大致的规范,我们持续地编下去,就能像个样。

  秋虫春鸟,共畅天机。新花老树,共含生意。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万紫千红,百花齐放。孰灵孰巧,孰艳孰娇,合适就好,恰当就好,逮到老鼠的猫就是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83623.html

更多阅读

尹明善:卢作孚是标准的职业经理人

        “卢作孚贡献奖”的评选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关注。9月17日,原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力帆实业(集团)董事长尹明善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卢作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财富。”  尹明善告诉记者,他从小就知道卢作孚

尹明善:民营企业保增长勿忘转变发展方式

  作者: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  一  国际金融危机对民营企业的冲击大过了其他企业。可以这样说,成千上万的返乡农民工,绝大多数来自抗不住冲击而停产半停产的民营企业。  自去年11月9日国家公布4万亿投入保增长以来,中

力帆尹明善:创新不等于高精尖

  1992年,在重庆一间40平方米的出租房内,年已55岁的尹明善和他的9人小团队用20万元资金开始了他们的造车梦。14年后,由尹明善创办的力帆控股集团实现年销售收入103.95亿元,年出口创汇3.1778亿美元,职工达到12000余人。力帆不但实现了

重庆力帆尹明善:做企业家要学三变

1月23日,重庆市政协第三届委员会选出新一届领导班子,第二届市政协副主席、力帆控股董事长尹明善随即淡出媒体视野。上周,尹明善就当前民营企业遇到的困难、企业家心态、退休生活,以及资本市场、渝商评选等热点话题接受了本报记者专

尹明善:小时卖针老来造车

他是长袖善舞、政商双双精彩的“红顶商人”,他是个经历丰富、满腹经纶的文人,“有冲劲、有胆识、有创新精神”的操着一口重庆普通话的男人、他也是喜欢足球听音乐看戏还会流泪的老者……他最大的性格特征便是:永不服输。 他就是力帆控

声明:《尹明善谈企业制度:“草鞋没样,越编越像”》为网友我活得很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