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的成功之路 马化腾的成功在于打动人心



互联网产品要有一个灵魂,那就是能打动用户的心

  文 周鸿祎(奇虎董事长)

  在互联网领域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但究竟怎样才能打造出一种成功的互联网产品,一直存在着理解的误区,也困扰着很多创业者。

 马化腾的成功之路 马化腾的成功在于打动人心

  从我个人多年的实践中,我认为互联网产品有几个容易被忽视的特点:第一,互联网产品要有一个灵魂,要符合相关领域的游戏规则,能打动用户的心。如果这一点没做好,产品外观做得再华丽,界面再漂亮、后台再强大,也很难成功。打动用户的心,这好像是废话,但也最质朴,很多产品其实不是在真正满足用户需求,而是在发明或幻想用户需求,甚至逆着用户需求在做。像国内很多SNS网站都模仿Facebook,尽管很像,但都不太成功。

  第二,互联网产品需要不断运营、持续打磨,好产品是运营出来的,不是开发出来的。而传统的软硬件产品都有个物化的载体,不可能经常改,比较稳定。互联网产品的本质是服务,就是通过某种形式的桥梁和窗口把服务传递给用户,由于用户的需求不断在变,产品就要随时调整。早些年微软的Windows XP比较成功,因为在传统软件时代,用户需求不多,厂商很容易能了解到;到了互联网时代,闭门造车出来的Vista就不可避免的失败,用户需求变化太快了,厂商对此没有把握。

  像Google所有的产品,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有小的改变,这是做互联网产品的思路:产品一定是让人去用的,不断根据用户反馈去修正。现在很多人都在讲“以用户和市场为中心”,但实际上还是“以公司为中心”。这种出发点必然决定失败的结局。

  我认为自己做客户端的资历比马化腾要深,但如果真的做一个IM产品,在产品细节和技术上可能比他做得好,但很难比他成功。我们俩的背景不一样,我做传统软件出身,而腾讯的创业团队是从做传呼的润迅出来的,之前就在做服务,这一点给了马化腾很大的帮助。这是一个分水岭,马化腾很早就掌握了互联网产品的规律,把它当成服务来做,持续改进。

  无论你的想法高明与否,我认为都不如用户的选择高明。有了任何想法,不要奢望做到完美再推向市场,不如先简单地做出一点点,就拿到市场上做实验,一旦对了就迅速跟进,一旦不对,调整的成本也很低。把用户作为试金石,集小胜为大胜。腾讯今天非常成功,它的商业模式难道是马化腾一天想出来的吗?肯定不是,最初就是一个简单的聊天工具,打动了用户的交友需求。

  如果你掌握了互联网产品的规律,可能你不用太多的人力,只要瞄准用户的需求点,同时在技术开发方面,采用“小步快跑,循序渐进,不断试错”的思路,我觉得就有可能会超过大公司。

  中国为何出不了高盛

  正是高盛独特的基因与力量让他们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暴之后反而越来越坚不可摧

  文 王冉(易凯资本CEO)

  这是我前不久为中信出版社最近出版的《高盛帝国》写的一篇推荐序言。就在我写这篇推荐序的时候,高盛又一次成为了媒体瞩目的焦点。这一次,是因为高盛在无数人遭遇财富缩水、很多人丢掉工作、那场差一点摧毁了全球经纪的华尔街风暴刚刚接近平息的时候,他们竟然在今年前九个月预提了167亿美元作为公司员工2009年的待发奖金。

  无论是否有金融风暴,恐怕高盛会一直在生活在风口浪尖。不过,他们对此似乎已经习惯。虽然在这个节骨眼上公布巨额奖金的消息有点冒天下之大不韪,不过我们也别忘了,正是高盛独特的基因与力量让他们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暴之后反而越来越坚不可摧,越来越鹤立鸡群。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并且很可能在未来二十年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实体,中国的资本市场一定会水涨船高地成为全球最主流的资本市场。对此我毫不怀疑。

  但是,中国证券市场成为全球主流资本市场并不意味着中国就能自动顺势产生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投资银行,更不用说马上在中国再造一个高盛。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由于监管方面的原因,中国投行在最为重要的本土资本市场一直没有足够多的机会在金融技术与金融产品上得到高度市场化的历练;他们太多的精力没有花在研究企业、产品、市场和机构投资人身上,而是花在了北京西城那条著名的金融街(10.27,-0.04,-0.39%)。只有在中国现行的IPO审批制和轨道制被彻底打破之后,中国的投资银行才有可能在博弈供需关系的市场风雨中长大成人。

  我们期待着这一天早日到来。但是,直到那一天真的来临,我们这些中国投资银行业的从业者们仍然可以继续向高盛这个并不完美的老师学习。这也正是我推荐这本书的原因。从字面上读懂这本书很容易,但是真正读懂高盛的故事并且在中国今天的环境中把这些故事的指向用一种近乎迂腐和执拗的方式付诸行动,则需要超于寻常的定力和坚如磐石的价值观。

  企业高管要随身带着否定票

  表扬也有“后遗症”,因为99%的人是经不起表扬、经不起捧的

  文 黄鸣(皇明集团董事长)

  我们的教育文化传统上是以批评为主的,家长管孩子崇尚“棍棒底下出孝子”,老师管教学生千年来的惩罚是“戒尺打掌心”,孩子长大进了单位,领导的权威更是“官大一级压死人”,一个先进团队中的优良品质“服从”,在一些团队里很容易变成“顺从”,被动、怯懦、老实、奴化、无能等词成为教育失败品的代名词。

  不少接受过西方文化的人,不断倡导“赞扬表扬”式教育,以鼓励为主,多夸奖,多表扬,无论是孩子、学生还是下属,让他们能自动自发,不扼杀积极性,把深埋在潜意识的能量挖掘出来。

  我是一个团队的领头人,批评下属的时候比较多,后来我想改变带队方式,以表扬为主,可表扬多了发现又一个问题出现了,表扬也有“后遗症”,因为99%的人是经不起表扬、经不起捧的。一旦表扬一个人,他很容易成为典型,典型和榜样是不好当的,一方面人总有状态和情绪高低之分,不可能常斗志昂扬;另一方面我发现一旦表扬了某个人,再在某件事情上批评他,他就很难接受,孔子倡导的“耳顺”在他这里变成了只愿意听表扬话的“顺耳”了,一听反面意见就闹情绪有意见,状态还不如表扬前。

  我捧坏过一些人,惯坏过一些人,我自己也差点被别人惯坏,这也是很多企业家为什么做不大、不可持续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因为一旦有点能力有点成就,企业做到一定程度,肯定会有人捧你,会“被动地”成为典型,这样一“捧”很容易就有被“惯”的危险,因为一旦被社会“宠爱”,人们从思想行动上就会为这样的典型开“绿灯”。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不是外界惯他,是自己惯自己,自己放纵自己。如果到了“被惯”与“自我放纵”的地步,后果可想而知了。

  所以,为了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当主管实施表扬的时候,要在肯定中带着否定的票,局部肯定局部否定,对事不对人,客观地对其进行评价,对那些经不住表扬的要时常敲打敲打,关键时刻甚至要当头棒喝;为了一个企业的健康成长,被树的典型企业、有名气的企业家要建立自我评估机制,正确地面对社会的褒奖和贬损。相信一点,毁灭和拯救自己的永远都是自己。

  不是什么企业都可以外包的

  产品质量的下降就是对无形资产——品牌的最大透支

  王吉万(亨达董事长)

  这次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是我们中国经济目前重要的发展的根基。当我们还没有真正成长为21世纪经济的巨人时,切忌不要拔苗助长的去做可怕的“经济飞人”。

  时下,不少企业,耐不住制造业的寂寞,向利润丰厚的领域“转轨变型”,资金跳槽去搞股票投资、期货投资或者房地产投资等多元化的经营,我看是很危险的。美国虚拟经济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但是这个20世纪的“经济飞人”,在金融风暴中,折断了翅膀,重重的摔在了实实在在的市场土地上。

  以务实作风著称的中国产品制造业,在五彩缤纷的利润诱惑下,目前也开始浮躁起来。甚至连某些国内著名的品牌企业,在“品牌经营”的创新中,也提出要把产业链中利润较低的产品制造环节,全部外包出去,利用自己在市场上的品牌影响,仅做设计和销售,以图低成本的迅速壮大。试问,我们具备了可口可乐和耐克的品牌管理和运营能力了吗?部分的外包是可以的,但是自己制造的核心部分,是不可以轻易放弃的。

  如今的消费者日益成熟,何况他们本来就是市场的上帝,当信赖你品牌的上帝突然发现,你的产品已经偷梁换柱,尤其是产品质量下降时,这将是对无形资产——品牌的最大透支。不是有这样的一句熟悉的格言吗,“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正在经历的金融危机,使我深刻的认识到,“中国制造时代”还远远没有结束,在“后中国制造时代”,中国制造要走向世界,必须在技术创新上提高含金量,整体经营运作上“转型升级”。“亨达”——作为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是对我永生的鞭策,最近,我们投资建设的“亨达慧谷”工业园,又新上了几条国际一流的制鞋生产线,马上就要投入生产了。我要在聚精会神地做好中国第一品牌鞋匠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把“亨达”做成国际驰名品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84478.html

更多阅读

韦尔奇与六西格玛:GE的成功之路

韦尔奇与六西格玛:GE的成功之路发表于《中旅月刊》2011年9月号 总第190期。“…我是个六西格玛计划的狂热信徒。在改进公司运营效率、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等方面,六西格玛所带来的效力是无与伦比的。它改进了设计程序,让产品能更快

《全民奥斯卡》打动人心的真情告白 打动人心的说话技巧

文/木易孝敦优秀的综艺节目一定是打破舞台的界限,让观众真实的融入到节目中,让嘉宾跟观众产生共鸣和互动。如今随着各卫视选秀节目的持续火爆,似乎迎来了娱乐爆炸时代,但无论做节目或者拍摄影视剧,真情实感都是雷打不动的前提,投入的感

那些打动人心的人与动物的故事 最打动人心的一句话

【小编前言】孩子和动物之间,总有一种天然的连接。从出生到生命的前几年,可爱、顽皮的小动物就像是孩子们童年中不可或缺的小伙伴一样,为他们带来天然的快乐和纯真的幸福。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孩子成为成年人时,一些人慢慢遗失了童年时和动

李嘉诚的成功之路 李嘉诚的成功经典语句

李嘉诚的成功之路1928年7月29日(农历六月十三),李嘉诚出生在广东省潮安县(今潮州市)的一个书香世家里。父亲是个小学校长,家境清贫。李嘉诚自幼聪颖好学,不满5岁开始念书。11岁那年,日寇的铁蹄侵入中国大地,践踏了他的家乡,父亲携带全家逃难

怎么创业才能成功 怎样才能成功的走上创业之路?

如何走上创业成功之路一个新企业的诞生往往是伴随一种开始的。诺兰·布什内尔在兔岛游艺场工作过,在犹他大学玩过电子游戏机,这使他预见到电子游戏未来巨大的市场潜力,因此他开办了阿塔里公司。美国着名的联邦快递(FederalExPress)的发起人当时只是

声明:《马化腾的成功之路 马化腾的成功在于打动人心》为网友转身未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