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林:造房子的慈善家



在李晓林名片的背面,公益身份的头衔比房地产本业上的头衔还要多。作为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林达集团董事长的他,在2010年的两会上,仍旧专注于将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费用纳入医保以及促进中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提案,甚至,前者中他所耗费的心血要远远大于后者。

  京城地产界的思想者、先行者

  今日的林达集团总投资额过45亿元,已发展成一个多元化、综合性实业企业集团,涉及房地产业、医药保健业、文化传媒业等多个领域。但李晓林仅仅用了20多年,就创造了从2000元到林达集团总投资45亿元的财富神话。

  李晓林成名很早,在地产界犹是。

  1990年,在日本留学的李晓林回到北京便进军到了地产业。李晓林的第一个项目是位于西直门的儿童食品厂。在当时,李晓林已经敏锐地感觉到,国企改革外迁需要资金但可以提供城区土地;而同时,整个社会的住房制度改革,产生了巨量的商品房需求;政府在资金信贷方面也给予了支持性政策。于是,他果断地从一般性的商贸行业转入房地产开发。对工厂进行收购以后,贷款在原址盖起了一栋中档公寓。

  就在这时候,国家经济开始宏观调控,银根紧缩,过热的房地产行业首当其冲受到遏制。外资纷纷撤退。很多国内的房地产公司也被套牢。在一片恐慌中,李晓林却看到京城楼市的结构性匮乏:北京东部写字楼过剩,西三环一线却连一座像样的写字楼也没有,可是国家机关、大型央企大多数在西边。

  经过再三思虑,一片撤退声中,他选择了坚持继续投资,并在海淀区玉渊潭乡紫玉饭店,扩建了一座17层的中档写字楼。当时西三环路正在紧张地施工中。市政府的路修好了,李晓林的房子也盖好了。林达集团留下一层,其余全部租售。当西三环沿线其他数栋写字楼建造好开始租售的时候,李晓林的紫玉饭店已经收回全部投资。

  之后,当李晓林决定拆掉原北京补花二厂盖一座外观为深红色的16层公寓时,有很多人都断言这座红楼将把他套牢。

  但李晓林认为,套牢这个小区的不是房子本身,而是过高的房价。当这座拥有富丽典雅、耀人眼目的欧式外型建筑,以低于同档次公寓20%左右的价格开始销售的时候,周围许多早已经动工的建筑只能望洋兴叹。

  他给这栋红色的公寓起名为幸福公寓,从开工的那一天起就开始进行公寓的销售工作。除了自己公司卖,还找了几家代理公司。每个公司他都给予可观的代理费,但是要求他们打广告。于是,在1996年,北京到处是林达幸福集团和幸福公寓的广告。当公寓交付使用的时候,房屋已经售出了85%。

  业内把幸福公寓称为经典之作,不仅在于这楼是建筑的经典,还在于这楼的整个策划和运作的过程也堪称为商战的经典。

  1990年以后,李晓林一发不可收拾,先后收购、兼并了北京益童食品厂、北京东风电视机厂、北京补花二厂、北京煤炭四厂、北京地质仪器厂等6个国有大中型企业,并且在原址上接连开发了西直门公寓、紫玉饭店、幸福公寓、牡丹园公寓、林达大厦、林达嘉园等房地产项目。

  凭借着勤劳和智慧,李晓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也开始被圈内人士誉为京城投资界内的一匹黑马。

  2006年,李晓林以独到的眼光拿下了东四环黄金地段的一宗土地——这也开启了今天林达海渔广场传奇的开端。

  李晓林的海渔创意

  林达海渔广场位于北京东南四环,作为李晓林开发的第七个项目。首创性的海渔广场的诞生也颠覆性地改变了北京房地产市场固有产品形态的格局。

  当李晓林2006年买了这块地以后发现这块地的不规则性,特别像鱼。南面紧靠项目的萧太后河也是一条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古老的漕运河道。于是,有了灵感的他,特意请了德国的设计师把这一项目设计成个鱼的样子。并把仿生态这种建筑理念用在民用建筑上。此外,他还引进了法国HOPSCA(Hotel/Office/Parking/Shoppingmall/Club/Apartment)新的生活理念,六位一体,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酒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他认为中国目前非常缺乏这样的城市综合体,所以应该推广HOPSCA这种商业模式。

  李晓林称,一个是仿生态,鱼形的仿生建筑;一个是(HOPSCA);一个是海洋文化,在内陆城市,搞海洋文化的城市综合体。这三点都是首创。

  从2009年6月份开始推出以后,海渔广场的三栋公寓已经卖了两栋。“这条鱼”几乎就绝版了。由于海渔广场的成功,李晓林准备在北京的石景山区建第二个海渔广场。

  1986年以2000元开始商业传奇生涯,在2008年胡润百富榜中排名312的李晓林同时还是一个十足的思想者。

  在成功完成了他的前六个房地产项目后,李晓林又把大量精力用来钻研市场理论问题。当时,李晓林在两年内发表了《北京收入房价比正常》等20篇观点鲜明的市场分析性文章,不仅业内人士把他纳入“思想者”的行列,甚至众多普通购房人也热衷与他“网上论剑”。而那个时候,众人还根本不知道现在变得炙手可热的潘石屹、任志强。

  李晓林称,如果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他能够对未来一段时间市场走向做出正确判断,结论能屡屡应验,根本还是来源于他对市场统计和政策导向的科学分析。这其实就是证明了,以科学态度研究市场的有效性。

  李晓林始终认为,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不仅政策法规的缺口大,政策和市场的不对称问题也很突出,房地产的从业者和买房人对一些市场现象的理解时常出现偏差。在提倡“学习型社会”的今天,各行各业的实业家,都应该多学习、多研究、多探讨一些新的东西,向学者型的实业家方向多做一些努力。

  面对2010年北京房地产的发展走势,他认为,北京房市依然是产品短缺时代。2010年价格还是会上涨。他给记者摆出了几个依据:土地供应量少且价格高,地王频出;城市化速度加快;建设成本提高。

  从建设兵团伙头军到地产大亨

  出生于1953年的李晓林经历了那个时代所能经历的一切大事件——上山下乡,辞职下海。甚至,林达集团这一称呼的来历也有着时代的烙印。

  “我是20多年前从央行下海的,那个时候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当时我特别愿意把这个企业发展起来,晓林发达就叫林达。”提起林达集团的创立,李晓林笑言,“但是现在这个境界已发生变化了,企业家应该有责任感,以前是晓林发达,现在是要林达和祖国共同发达。”

  1969年,16岁的李晓林坐上了北去的列车,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生活工作了6年。至今回忆起来,李晓林始终认为这段经历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值得回味的。有了这种精神,什么困难、挫折都能应付。

  因为出色的工作成绩,到兵团一年多后,李晓林被提升为连队司务长,管理着全连一百多号人的伙食。在采访中,李晓林回忆起了那个充满激情的青春岁月里,为了节省本已拮据的连队的菜金,和战友们一起在佳木斯菜场偷菜的“狡黠”。他笑着告诉《小康·财智》记者,或许自己的商业天赋那时候就已经展现。

  1976年6月,回到北京以后,李晓林开始在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当起了一名干部。但有条不紊的安逸生活,不仅没有“安抚”他,反而让他对生活产生了新的冲劲。在银行工作了近10年后,1985年,李晓林从单位辞职,以2000元开始了自己创业的道路。

  李晓林淘到的第一桶金,仿佛很偶然。那源于李晓林的一次生病,他到医院输液,发现医院的一次性输液器供不应求,价格高达七八元钱一支。这触动了他的商业神经。他从病床下来,直接跑到邢台找到生产厂家,期望能买一批货,得到的答复却是,全国只有两条生产线,现在没有任何余货。遭到闭门羹的李晓林无意中发现,当地缺少彩色电视机。于是回到北京后,他很快找到20张彩电票,第二次杀回了邢台。靠这批和工厂易货的彩电,李晓林成功地将工厂的销售合同拿到了手。取得一次性输液器的供货渠道后,李晓林不断扩大贸易量,产品在京城各大医院热销,他的公司也因此获利一百多万。

  慈善富豪

  作为一位追求生活品位的富豪,李晓林曾经是中国内地拥有劳斯莱斯百年新款顶级轿车的第一人,至今他还收藏有“全新劳斯莱斯汽车中国首位车主证书”。

  但与此同时,他更是一位热心公益事业的慈善家。李晓林称,富了以后的人分为三类:一是守财藏富;二是极尽挥霍;三是富而思进。至于他自己属于哪一类,李晓林笑称,要将发言权交给别人评说。事实上,总额将近2000万元人民币的慈善捐款已经为这一问题给出了答案。

  1995年,李晓林捐资人民币550多万元,修缮北京市文物重点保护古迹——建于明代的嵩祝寺,使这一年久失修的北京名胜古迹恢复了原貌。这也成为了李晓林投身慈善事业的肇始。

  当时,为表彰他为保护北京文物古迹作出的贡献,北京市文物局特地铸了一尊高达1.8米的“功德钟”,铭镌其举,以示纪念。这座“功德钟”被安置在嵩祝寺内,并由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题写钟名。

  提起公益事业,李晓林说,他永远忘不了贵州黔西县那些在尘土中追着车跑的孩子。贵州黔西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人均年收入600元,李晓林了解情况后在那里建立了林达思源小学,当他乘车准备离开时,看到在尘土中追着他的车子跑的孩子们时,他的眼眶一下就湿了。

  他曾为北京外国语学院捐资100万元人民币,设立优秀教师奖励基金;曾捐献了50万元人民币,办起了北京第一所棋类专业学校——北京晓林棋校。而让他最有成就感的还是2002年与李晓林倡议并带领12位民建会员企业家共同设立的中华骨髓博爱基金,目前该基金已有100多万例骨髓样本,可以解决中国近400万白血病患者配型难题。

 李晓林:造房子的慈善家

  李晓林告诉《小康·财智》记者,“中华骨髓博爱基金”是他人生追求公益目标的一个象征。

  2002年,李晓林曾介绍一个台湾企业家朋友来大陆投资。但这个企业家的儿子却不幸得了白血病,然而,在大陆找遍了各大医院,竟然找不到配型的骨髓。“当时内地的骨髓库库存数据只有不到2万份,骨髓库的所有配备竟然只是两个人一台电脑。”李晓林回忆。

  最后,他的这位朋友不得不回到台湾才找到了合适的配型,做了骨髓移植。这个偶然的事件带给李晓林是一种深切的震撼。“当时我做过调查,美国骨髓库的数据有400多万份,欧盟有300多万份,而中国大陆骨髓库基本形同虚设。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于是我发起了倡议并带头捐款支持中华骨髓库建设,并成立了中华骨髓博爱基金。”

  随后,李晓林很快发起并与12位民建会员企业家共同设立了中华骨髓慈善基金,先后捐款200多万元,帮助骨髓库增加到了近100万例样本。而李晓林本人也因为上述事迹,获得了民政部颁发的慈善最高荣誉——中华慈善奖。

  不仅如此,李晓林还两次在全国两会上提案,呼吁全社会共同支持中华骨髓库建设事业;吁请国家尽早将骨髓移植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畴,充分发挥骨髓库的作用。

  “我准备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再一次提这个提案。”采访行将结束时,李晓林称,除了这一提案,同时他还准备继续捐款,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骨髓移植的医疗费用。“因为我发现大学生得了白血病非常无助。尤其是贫困大学生,本身上学已经很困难了,再让家里出钱就更不可能了,所以我决定我本人捐出些钱,大家再出点钱,帮他们解决困难。也希望你们媒体能多呼吁,大家都能够帮着出点力。”李晓林满怀深情地建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85837.html

更多阅读

李三林:期货日内操作案例分析

李三林:大家好,我是李三林,我来自河北省,非常感谢和讯举办这次大赛,很荣幸获得第一名的成绩。其实在台下很多选手都比我优秀,我只所以可以获得第一名,很大原因就是因为我的资金量很小,这样收益率相比大资金来说,会增长的比较快一些,我觉得这是

转载 李三林:期货交易秘籍日内交易从1万到100万

原文地址:李三林:期货交易秘籍日内交易从1万到100万作者:期货私募平台 李三林日内短线交易秘籍 李三林——秦晖科技杯目前排名第一名,和讯期货实盘大赛第4名。以日内短线交易为主,高准确率,止损

读书10-04 李洪林访谈录 有关读书的访谈录

李洪林访谈录——读书与思考(10-04)三月云淡风清转载《大师》:从湖南回京后您把马恩列斯的个人藏书全部卖给废品收购站,并要求“洗手不干”了。思想上有如此之大的逆转,却仍然只能服从党的工作安排?那这种内心与现实的冲突如何排解?李

声明:《李晓林:造房子的慈善家》为网友想要更懂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