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秘诀阅读答案 Myspace魏来谈成功秘诀



 10月16日消息,MySpace中国区CEO魏来本周做客IT龙门阵,和现场网友分享了自己从一个普通的互联网编辑成长为CEO的旅程。在龙门阵现场,魏来分享了个人经验,并对网络编辑职业生涯、SNS及视频网站发展等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魏来认为,从编辑到CEO有四个条件必须具备,第一是要抗累,第二要会学习,第三个要摆脱现状的动力,第四要有善于发掘和利用机会的能力,并且发现机会后还要有狠劲。

  精彩观点:

  VC选拔一个公司的CEO,特别看重在美国学习工作过的人,然后他回来中国还保持非常强的学习性,VC特别看重这种人,哪怕他中间有一些失败的经验。

  现在中国不如美国电子商务使用率高,因为它的社会诚信、信用体系、物流体系都是,整个生态链都是很完整的。

  新兴的像视频、SNS在网站中的结合和应用,以前绝大多数都是封闭的,而现在讲世界是平的,任何的事物之间都有关联性,能不能把这些东西串联起来形成开放式的平台,这个慢慢会成为主流。

  网络编辑这块是讲基本功的,他需要懂内部业务的流程、规章,现在也要有很多创意,组织能力、策划能力更强了。80后、90后这一代,跟我们70年代的人不太一样。

  以下是龙门阵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今天又在这里跟大家见面了,经过了一个国庆节的长假,非常荣幸邀请到MySpace中国区的CEO魏来先生,他以前也是一个网络编辑,和我们很多人一样,但他从一个互联网的一个小兵到一个领导,他是怎样走过来的?有请魏来跟大家分享他的个人经历。

  魏来:大家是买票来的吗?我把它当作一个讲座,这个题目是叫龙门阵,我真的不好意思,我出国时间有点长了,我08年奥运会才回来了,所以我对互联网界,回来之后感觉到有一些地方物是人非。今天感谢大家来到这里捧场,如果买票的话,希望尽量说一些有料的东西。还是要感谢这两位原来新浪同事的邀请,我对曾经在新浪共事的同事感情很深厚。

  我刚刚从另外一个地方赶过来,见到了一个原来在新闻中心的编辑,他刚刚移民到加拿大,我刚刚去看望了他,我觉得新浪就像一个黄埔军校,虽然后来有一些人离开去了,甚至去了竞争对手的网站,但是我可以用最近有一部孙红雷演的电视剧叫《人间正道是沧桑》来讲,叫钢刀归钢刀,同学归同学。我特别愿意用这样的话来维系我们之间的感情。因为这是一个可能一般人很难理解的一份感情。

  话要从11年前说起,我今天根本没有准备,因为我昨天才接到这边的邀请,所以是非常地真实的感受,没有做任何准备,未经审查。11年前的冬天,在离这儿很近的小南庄,当时我去新浪面试,冬天很冷,穿着很厚的衣服,下了车,找地方还费了一点劲,当时电话通知让我找一个小学的地方,然后就看到外头有三三两两的人在抽烟,其中有一个人是大胡子,像一个诗人,还是像一个搞音乐的人,后来进入新浪才知道那是一位工程师。然后去面试,通知我的人叫董娜欣(音),她有一个网名叫老妮,是最早体育沙龙的斑竹之一。另外就是那天面试我的人,那个人叫陈彤。

 成功的秘诀阅读答案 Myspace魏来谈成功秘诀

  面试进行的非常快,几乎很快就决定了,我后来就想为什么这么快被新浪选中了呢?后来我有一个同事跟我说,我们是同期进去的,他是两三天以后才到通知,我是一天以后就接到通知了。从小我我就对文字特别感兴趣,这是一种子天生的文字功底,从小学到大学,就喜欢编个黑板报什么的。

  我大学学的是英语,毕业之后新闻出版社北京印刷学院工作,当时教英语,我自己开了一门课,一般很少有年轻老师自己开一门课,我编了一本教材,我利用周末的时候跑到北外,或者白石桥的国图去,基本周六、周日,或者是没有课的时候,因为那个地方有国外的报纸,当时是《纽约时报》在亚洲地区发行一份报纸,就是《国际先驱论坛报》,那时候把文章复印下来,然后编到教材里面,然后给大家讲,说英文新闻的写作、用词是怎样的,是怎么写的,倒金字塔的结构。这就是当时新浪为什么选择我的原因。

  因为20世纪末,世纪之交的时候,当时中国互联网其实信息是非常地匮乏的,因为国内的媒体,基本上能上网的当时很少,比较早的就是《人民日报》,所以大家想看到的很多东西,实际上没有呈现出来,那时候新浪做的,我觉得选择的非常好的一点,它做翻译,把很多体育比赛,从英文,甚至从别的语言翻译成赛事报道,后来又开始做国际新闻,因为这个也是在当时研究了国外的新的情况,像雅虎,光一个体育,觉得受众面还是比较窄了。

  所以做了很多翻译工作,我当时进去的身份就是国际新闻编辑,当时觉得非常光荣,因为我自己以前接触国际新闻的时候,我总觉得我们看到的东西,实际上是这个世界所能带给我们很小很小的一块,比如说我的家人,我特别爱看《新闻联播》的几分钟,那是国际新闻。所以我当时就觉得,那给我一个机会,我们能不能做不同的东西。这个不同的东西,最早的就是海湾战争,新浪做美军行动,当时有特别机密的事情,我不知道你们其他地方知道不知道,就是新浪最早做军事报道的时候,当时我们有一个同事是从部队来的,原来部队同事有的时候给我们透露一些信息,说美军有行动,在海湾地区怎么样,这边等于是去搜集相关的报道,国外媒体一出来,马上这边能够新闻翻译完毕,然后发到网上去。

  最早的一批上网人。他们特别喜欢这个东西。包括引起了媒体的注意,因为我那时候进到新浪是12月底,在一楼贴了简报,是《北京晚报》,说新浪网络报道多么牛逼。我们后来做了一件事,就是克林顿弹劾案,克林顿跟莱温斯基绯闻案,我们当时也做得挺带劲的,大家觉得很新鲜,我们翻译的很多东西,报纸上都没有,新华一般审稿,都觉得这种稿不适合发,我们发了,特别对大家的口味。当然有很多社会新闻,其实新浪在初期,从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那几年,社会新闻一直是所有频道流量最高的。当然后来图片新闻也是巨大的访问量,基本上把大家对社会新闻的定义给改变了。

  这就是最初进到新浪来做的工作。一个巨大的变化,发生在98年的5月8号,我们那是做了一个多月的科索沃战争了,从战争爆发之前的准备,到战争在东欧地区的时候,到战争开始打响,那时候加深了我对网络编辑的认识。我一个月有三周时间在上夜班,而且排班,还一度令我还不高兴,有时候都上到第二天凌晨三点,所以当时我整个身体负荷非常重,当时有两三个国际编辑在那儿轮班倒,很难的,万一有一个人生病,那就没有人替换了,只有一个人孤单职守,我会想到一个火车站,铁道边上有这么一个职守的人待在里面。曾经下班的时候,从万泉庄路口出来,就想一头扎到那儿不起来了。这是一辈子忘不了的,挺痛苦的一个回忆。

  但是实际上最后,5月8号报道的炸大使馆事件,确实给人带来了非常兴奋的感觉,因为你发现你做这件事影响了整个国家,影响了整个社会,也激起了那么大的反美情绪。那时候对新浪的管制不是很严,还是没有太多的干涉,实际上我觉得如果放在今天的话,恐怕这个事情十有八九不会发生了。它也是一瞬间的决定,捕捉的一个东西。这就是我被写在新浪的一点,在中国最早报道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的事情。

  当时还有一个特别新鲜的,每当凌晨窗外听到鸟叫的时候,有几个来的比较早的同事,他们都不是做内容的,是技术人员,甚至当时的总工程师来的早,就到新闻编辑室看望一下,怎么样?昨天晚上又有什么消息,跟我说说。本来已经很困了,但是还要精神抖擞的跟他说说。一直到了99年下半年,那时候因为一连串的突发事件的报道,新浪确立了它在互联网新闻的地位,最初的一个地位。那时候给我的感觉,比最开始那段时间,安排就自如一些了,那时候我负责整个新闻的编辑业务。

  但是中间还有一些时候,也是很多突发的情况,那时候我经常换女朋友,人家不愿意跟我,为什么?她跟我在一起,在外头逛街,她发现我心不在焉,满脑子都是什么空弹、爆炸、军队这些东西,所以对自己个人生活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是处于一种本能的反应,比如说突然有一天下班了,我跟同事走到小南庄的楼,因为新浪有很多同事住在那儿,那块房价保持还不错,突然间一个电话打来,说出事了,飞机异常,当时我还提着很沉重的电脑,下楼以后,在街上狂奔,冲到编辑室然后打开电脑赶紧工作。9.11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我正在跟一帮朋友切蛋糕,然后突然电话打来,说一架飞机撞到美国的五角大楼了,然后把刀子一扔,就冲到编辑室了。

  那时候虽然兴奋,但是身体很疲劳。一直到04年的时候,04年的时候我担任新浪的副总编辑了,管的事情也比较多了。我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自己的学习能力是严重的一个问题。

  原来也有机会学习,这个就是今天,如果说你们要记住的一点,这个题目就是为什么从一个编辑到一个CEO,这点是最重要的。就是学习。我此前有机会,就是在我真正意识到这个之前有机会学习,比如说新浪会跟某一个国外学校有合作,然后它就可以送你去,当时作为一个管理层的人就可以去学习MBA什么的,我当时去了一个地方,一个月4天集中在怀柔的一个干部培训基地,当时新浪去了两个人,一个是我,另外一个就是程民浩(音)。

  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能差不多一年,主要是每月学4天,后来很快我就放弃了,不可能,无时无刻编辑不在打我的电话,说新闻发不发,头条用哪条?根本很难摆脱掉那个状态。程民浩同学很可惜,他前面学的很用功,很用心,因为他也应该意识到学历是很重要的。

  但是他很可惜,他过了几门,好像就差一两门放弃了,我后来才知道的。我说你太可惜了这件事。但是到04年的时候,我发现这个问题太严重了对我来说,因为当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新浪本身已经很壮大了,那时候你要管理一个团队的难度,远远比当时99年,2000年的时候难度大很多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政府的管制,政策的管制,如果大家记得的话,04年是非常严的,比前面那几年都要严,那时候我觉得在前面这些年,我几乎把互联网报道的很多形式,基本上都尝试过了。比如说在视频上,我今天看到一个人像千龙的,比如说这个视频,在当时伊拉克战争的时候,新浪和千龙网一起转播凤凰卫视的视频,做的是风生水起的。

  我觉得最初的互联网新闻是一个很开放的态势,很开放的一种情形,99年、2000年,只要你觉得这个事情有价值,就可以去报道,后来就越来越艰难了,所以在04年的时候,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感觉到有一些迷茫,当然前面还有一个时期,有点像潜伏,我不知道大家记得不记得,02年世界杯的时候,就是新浪和搜狐之间的针锋相对,那时候对我来说也是巨大的压力。因为李善友同志确实也是很有办法的,很有方法的一个人,他采用了管理的方式来对付新浪新闻的这种模式,不断地有我身边的弟兄投诚到对方阵营里面去,然后不断有自己内部的消息被提前泄露出去,被对方捷足先登,打的我们措手不及,那怎么办?只能以牙还牙,也采用了像《潜伏》里面的手段,秘密地去接头,就像无间道一样,我记得有一次挺有意思,跟一个人见面,乔妆打扮,生怕抓着,打的非常白热化。

  但是后来04年的时候就舒缓了很多,新浪可能已经度过了那段时期,但是没有对手又是一个很烦的事情,觉得压力不强了,人就松懈下来了。再加上身体确实顶不住了,这么多年连续的超强度的压力,尤其劲脊椎,给我的感觉,有时候感觉生命像终止了一样,像死过去一样,然后就想怎么办呢?当时有一个人帮了我很大的忙,就是汪延,他当时建议我应该换一个环境,到国外去学习,或者是工作,新浪可以给你提供协助,我当时以工作的身份到了美国。前两年还在为新浪工作,去拜会一些美联社、CNN这些机构,争取一些跟新浪的合作,报道像奥斯卡,甚至是被调到德国搞世界杯,没有间断过。

  但是出国之前,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哈佛修炼》,其中一个作者叫袁岳,是零点调查公司的老总,现在经常在东方卫视主持节目,对我帮助特别大,因为我了解了一个学校和这个学校所承担的那种使命,就是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使命,那本书我读了很多遍,所以我当时有了这个想法去报这个学校,因为我觉得它跟我的新闻还是有一定的关联的,我不想报一个纯正的新闻学院,因为当时新浪的CEO建议我去读。

  所以我听了他的建议,在07年的时候报了这个学校,当时有三个推荐人,美国学校申请的话,一定有几个申请人,当时一个申请人是陈红,还有一个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高冈钢副院长,还有一个是新浪原来主管政府关系的一个高管,把我自己在新浪工作的经验写了。当然写的过程,是对以往生涯的反思,因为写这种申请,要突出你自己到底做了哪些事情,我当时有点犹豫,我说这种经历,因为我知道被录取的人都是在政府机关工作过的人,尤其第三世界国家,他们主要专业是面向第三世界国家招的。

  但是后来非常令人满意,被录取了,而且发给了我全额奖学金,因为他们认为以前没有互联网人士申请这个专业,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培养的人士。所以07年夏季的时候就开始学,我读的是在职人员的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只有一年,时间很短,机会成本好一点,我觉得那一年的学习,对我来说,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话来说,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黄金时期,他也是我学的那个专业出来的,包括特首曾荫权都是那个专业出来的,我的同学,他们要么是政府的官员,甚至里面有两位是部长级的,尼日利亚的一个部长。还有像一些银行界的人士,因为他们都在从事为私营企业服务之后,也能够投入到公共事业当中去。

  还有一些人,美国同学,里面有刚从伊拉克战场杀完人的军官,还有一些FBI的人,我有一次跟一个FBI的同学找房子,他就带着我,他当时是宿舍的宿长,拿着一串钥匙,有一些钥匙,他没有,他就理直气壮的去敲人家的门,一般美国人敲人家门,都是怕侵犯人家的隐私,跟他们交往,能够获得不同的这种知识,然后能够听到不同的意见,经常发表自己一些辩论,就一些国际问题,甚至像人权等等敏感的问题。

  而且对我来说,还有两个好处,一个就是在所有哈佛的学院里面,你可以随便地自由去选课,在政府学院可以去学商学院的课,那时候在读一些商业方面的课程,对我来说帮助也非常大,包括经常看一些跟中国有关的会议,比如说风险投资,有一次见到一个风险投资人,他爸爸是投搜狐的,他说很多年前,他爸爸去MIT去开一个会,突然有一个小伙子拦住了他,拿出一张纸,说这是我的商业计划书,我是要把互联网带入中国的人,那个人就是张朝阳。然后那个人就问他,你为什么想当企业家呢?他说因为在中国姑娘们最喜欢的就是企业家。所以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所以在08年就完成了学业,然后就回国了。

  回国以后,因为互联网还是自己擅长的一个领域,所以就回到互联网领域了。我学的是统计,因为以前看数据的方式和我自己在学校里面重新学的东西不太一样,回来还是觉得有很大的提高,会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方法不一样,选了两个方向,一个是SNS,一个是视频。SNS,因为在哈佛的时候,大家知道facebook就是哈佛的学生创立的,几乎人人都在用,甚至是教授都拿facebook和学生进行交流。

  我当时加了好几百个同学,认识不认识的,或者在一个城市里面的,像有的华人,美国不同地区的华人。我觉得是一个新兴的,但是有巨大的潜力的一个互联网方向。还有一个是视频,是我04年在离开大陆的工作岗位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一直在关注的一个业务,在公开场合和在公司内部,对视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时候提醒其他管理层,说对这个业务需要投入,包括在全国很多地区我还做过一些实地的调研工作,所以我一直保持非常浓厚的兴趣。

  回国之后,在几个工作岗位最后选择了乐视,因为我觉得乐视是非常独特的一个网站,大家一说视频网站就是优酷、土豆,乐视非常吸引我,它是盈利的。这点非常特殊。它怎么盈利的?只有进去才能知道,作为一个外人,无从获得内部的数据。我进去之后,它确实是盈利的。然后它也有创业板的计划,所以工作了一段时间,基本上把自己在美国的一些学习的东西转化过来,当然也有一个在美国带来的未必适用于本土的情况,乐视是更具一个本土化的一个企业,因为他们公司的创始人基本上以前不是做互联网出身的,这样的话,对我来说又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非常欣慰的刚从出来,做完研究工作,然后又开始工作,然后还带着学习的劲头,所以从他身上,他也是晋商,他对成本,因为大家知道过去困扰视频网站就是成本问题,对成本的控制,对技术的追求,还有对跟无线业务的结合,对我的帮助都很大。半年时间,就把流量做了十几倍上去,找到了一些非常快速的办法。

  你首先要研究,怎么样增加一个网站的流量?首先你得研究别人已经成功路子,它原来做是付费的,是VOD部分,它现在做的业务是免费分享这块的,其实以前有很多数据可以表明,这块跟搜索引擎的关系特别大,听说原来最初的时候几个网站花了上百万每年买百度的搜索引擎的关键字,当然我也想买,但是一报,百度的报价挺高,一张口要两百万,太大了,正在节衣缩食准备申报创业板,花这么多钱不合适。

  去年冬天,有几个领先的视频网站,砍了费用,砍了支出,有的砍了带宽,还有的人砍了搜索引擎,所以它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对于后起的网站来说,很快就可以见到效果,这就是你要研究别人怎么样成功,当然还有执行的问题。但是后来还是决定离开,为什么?虽然有很巨大的诱惑力,券商已经入场调查了,就在那个时候我决定离开了,因为我需要看到一个公司的长期,其实上市只是中间的一个步骤而已,我曾经问一个员工,我说你觉得公司的长远发展的目标是什么?他说是上市。我说不是,上市只是一个过渡的手段,真正的是你想清楚自己到底是要做成什么样的一个特色的网站,你的竞争优势在哪里。我觉得这点在公司还不是特别让我很清楚的能够看到这一点,所以我就离开了。然后我有幸的到了MySpace。

  当然他们选择我的原因,看我以前的经历,在新浪工作过,成为一个很巨大的门户网站,然后在垂直视频网站工作过,然后又从海外归来,在美国又经过了一段学习,我曾经在美国一次商学院的会议问过一个VC的人,我说你们选拔一个公司的CEO,是用什么样的标准?他们说我们特别看重在美国学习工作过的人,然后他回来,到了中国还保持非常强的学习性,我们特别看重这种人,哪怕他中间有一些失败的经验,但是我们仍然认为这种人是我们特别看重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86303.html

更多阅读

用生命来阅读 再塑生命的人阅读答案

朱永新"网师2013年度十佳叙事"及点评(七)朱永新按:她是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里的一位大学老师学员。去年读她的年度叙事,就曾经热泪盈眶。大学老师中如此勤奋执著,如此激情澎湃,如此拥有爱心的,并不多见。魏智渊开玩笑说她是“学霸”,其实正是

《舍得》阅读答案 伟大的力量阅读答案

《舍得》阅读答案1.第一段引用贾平凹的话,作用是什么?(3分)引用贾平凹的话作为理论论据,引出论点——学会舍得,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分论点是什么?(3分)中心论点是学会舍得。分论点:体现一个人的智慧,体现一个人的品

秋天的怀念阅读答案 济南的秋天阅读答案

秋天的怀念 阅读答案1.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了什么?我的回答,点燃了母亲心中希望的火花,似乎看到了黎明的曙光,似乎看到了儿子坚强的微笑,心中的最后一丝愿望得

声明:《成功的秘诀阅读答案 Myspace魏来谈成功秘诀》为网友床上轻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