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控制创业板超募资金是否太傻太天真?



系列专题:创业板上市

  10月15日,深交所发布《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规定超募资金应同样存放于募集资金专户,而且应当投资于公司的主营业务,不能用于开展证券投资、委托理财、衍生品投资、创业投资等高风险投资以及为他人提供财务资助等;公司最晚应当在募集资金到账后6个月内,做出超募资金的使用计划并提交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及时对外披露,独立董事和保荐机构应当对超募资金使用计划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发表独立意见,并与上市公司的公告同时披露。

  按深交所修订的《中小企业板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对超募界定为“上市公司超募资金达到或超过计划募集资金净额的20%”。根据贺宛男女士的计算,到9月16日,22家中小板企业,除万马电缆(超12%,未计算发行费用,下同)、神开股份(超20%)和正在申购的精艺股份(超17%)外,其余19家全部超募。22家公司平均超募62%,超募金额合计53.16亿元,平均每家2.4亿元。创业板更是离谱。根据万德数据统计,截至10月14日,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预计募资总计67.36亿元,按实际发行价计算,募资金额却高达154.78亿元,实际募资规模为上市公司融资需求计划的2.3倍。这些公司上半年净利润才10.86亿元。

  神州泰岳2008年净利润为1.2亿元,与本次实际融资额18.3亿元相比仍差距甚远。也就是说,公司忙活15年也不如这一次上市来得划算。另一家刚完成申购的网宿科技也是如此,其原定募集资金2.4亿元,而实际募集资金达5.5亿元,以国泰君安预计其2009年净利润0.57亿元计算,上市获得的资金也需要其经营近10年。恐怕所有艰难求生的高科技企业都在想,做什么实业呢?不如包装个概念赶紧上市!

  如此巨大的成功却让有关部门紧张困惑不已。据报道,9月24日,有关部门负责人就表示,10家创业板公司都存在超募情况,将会要求超募资金只能投资主业,并建立严格专户制度。

  如果当初中石油能够在国际资本市场受此殊荣,恐怕下巴都乐掉了。但现在,中小企业与创业板的超募却让人如骨在喉,怕就怕如此火爆、投机的一级市场让创业板重蹈中小板的覆辙;怕就怕这些不成熟的创业板公司得到掉下来的馅饼之后胡吃海花,炒股买楼。

  如果资本市场不存在缺陷,这些公司之所以获得超募,是因为这些公司本来就值这个价;如果投资者定价错误,市场要惩罚投资者,或者破发,或者二级市场无人接盘。但是,深交所之所以如此紧张,恐怕还有一个隐衷,就是他们比谁都明白,目前的定价体系存在着重大的缺陷——资金过剩时期推出28家公司拼凑成创业板,并且以高科技、高成长为华丽外衣,完全不顾业务模式单一、极端依赖上游公司的垂青、风险巨大的缺陷,新推出的创业板自然成为泡沫搅拌机,批量造富的过程也就成为批量重新分配财富的过程。

  资本市场的定价缺陷还与大股东的贪婪有关,这些拟上市公司大都按照公众股的最低持股比例计算股本结构,人为制造公众申购的紧张状况。

 叶檀:控制创业板超募资金是否太傻太天真?

  深交所的规定根本无法抑制超募资金的用途。深交所给创业板公司留出了6个月的缓冲期,募集资金6个月之内要做出资金使用计划向社会披露。6个月之内一定会有什么好的业务吗?华谊多拍两部戏,或者补充流动资金?或者多买多幢“自用”的办公大楼,就像神州泰岳一样?

  更重要的质疑是,即便创业板上市公司不将资金用于与股权投资、股市交易相关的行业,就能保证资金使用的效率?难道投资股市与投资房地产有什么本质不同吗?看看主板市场比比皆是的转变再融资资金用途的做法,以及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操作能力,实在让人担心这些资金有去无回。至于“公司内部审计部门每季度应对货币资金的内控制度检查一次”更是空架子,通常情况下,公司内部审计部门不过是上市公司掌权者的橡皮泥而已。

  有两个办法可以解决超募问题:一是继续大规模推出创业板公司,稀释创业板的红利,增加创业板的风险成本;二是增加创业板的公众持股比例。既然管理层一直强调新股发行市场化,那就不妨市场到底,让众多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接受市场的检验。

  现在的做法是既有行政控制,规则漏洞百出,把希望寄托于上市公司的报告书,是否太傻太天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87078.html

更多阅读

吴劲松:维持创业板领涨大盘的观点

周一创业板指数如期强势上涨,收复了上周五大跌的全部失地,成交量却出现了萎缩。创业板大跌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就能强势反弹,特别是在成交量明显萎缩的情况下向上攻击,足以说明创业板之前的下跌是为了清洗持股不坚决的投资者。近一段时间

“黑色星期一”背后:“抛弃”创业板

系列专题:创业板上市     A股再次上演百股跌停的“黑色星期一”。  受上周末重启IPO及新股发行改革等消息影响,12月2日创业板暴跌。有人戏称当日股市行情是2007年“5·30”的重演。  《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获悉,多数机构近期

叶檀:城商行引入战略投资者已过时

     资本,始终是考验城商行生存能力的关键。  近年来,由于扩张迅猛,曾经风头强劲的城商行,现在普遍感到了资本金的压力。但城商行寄望于引入战略投资者、IPO的方式来补充资本金,是否就能帮它们解决资本的困局并改善效率与利润率

叶檀:股东没否决权就是花瓶

     “我同意经过市场竞争、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产生银行高管人选,但必须承认一个现实,就国内银行的情况来看很难做到。”8月13日,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对于城商行的高管任免方式,叶檀在语气中透露了一丝无奈与叹息。  对北

地方政府破产法 叶檀:不冻结债务 地方政府就会破产

     7月28日,来自审计署网站的一则31字的公告,使得“地方债”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  审计署公告称:“近日,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 7月30日,时代周报就“地方债”问题专访了复旦大

声明:《叶檀:控制创业板超募资金是否太傻太天真?》为网友可口可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