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为融资尝尽商海酸甜苦辣



曾打算60万元卖掉OICQ

  上大学之前,马化腾非常喜欢天文和地理,家中到处都是有关天文和地理的杂志。但读大学之后,马化腾发现这些乐趣离现实太远了。从编写软件和研究计算机网络中,马化腾开始体会到新乐趣。他发现自己面对网络是如此兴奋,并且通过网络结交了更多的朋友,这些朋友甚至现在还是他重要的合作者。

  大学毕业后,马化腾在润讯公司申请了软件工程师的职位。在1990年时,润讯是中国寻呼市场中名列前茅的公司,光软件工程师就有好几百人。在大多数工程师看来,开发出更高深的软件或许可以证明自己的智力,但马化腾认为写软件并不是自娱自乐的事情,必须使更多人应用才有价值,即使自己只扮演将技术推向市场的小角色。

  1998年,基于Windows系统的ICQ演示引起了马化腾的灵感,他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在中国推一种类似ICQ的寻呼、聊天、电子邮件于一身的软件。带着青春的激情,马化腾和几个同学成立了自己的软件公司,启动资金全是几年打拼积攒下来的家底儿。公司很小,生存问题摆在眼前,为此,公司主营业务是为一些寻呼台做系统集成。当时,跟马化腾很熟的丁磊正在做邮箱系统,之后也卖了很多版本,“我也做过邮件,也给寻呼台做过互动系统,比如短信查邮件什么的,即时通信是其中一个项目。”马化腾既当销售,又做工程师,而后来风靡全国的QQ软件在当年竟是随项目赠送的副产品。

  经过3个月的开发后,OICQ系统终于开发出来。OICQ是“网上中文寻呼机”的简称,是模仿ICQ的一个作品。当年的ICQ已经席卷全球,但却没有中文版,PICQ、CICQ等中文即时通信软件已经出现,但都没能有效打开市,确切的原因无人知晓。做好了软件系统,接下来就是销售,“当时并不止我一家在做这种通信产品,为了抢先,我甚至在产品成型前就先写好了投标书。”结果当然是投标失败。

  也许是马化腾看到了ICQ以2.87亿美元的“天价”从以色列卖到美国,也许是看到了高喊免费的.com公司在大洋彼岸掀起的股市高潮,也许是看到了中国第一批网络英雄们的风起云涌,在1999年初的某一天,OICQ软件忽然被挂在了网上,由定向赠送变成了免费下载。

  凭借其简洁、实用的风格以及诸项细心的设计,OICQ首先在高校一炮打响,然后凭借高校为中心,以令人吃惊的速度传播开来。PICQ、CICQ等对手几乎不堪一击。这时的腾讯,一边继续开发着项目,一边用赚来的钱养活着OICQ。

  然而,OICQ的用户数的几何级增长,更大的麻烦接踵而至:每月以几何级增长的服务器托管费用也让腾讯不堪承受,OICQ养活不起了。马化腾后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说,想卖掉OICQ,卖了好多次没卖掉,只能另谋生计。

  这个计策即是融资。

  融资尝尽苦辣酸甜

  看在国外的前辈ICQ的成功经验上,盈科数码和IDG投资了腾讯,“两家一起进,壮着胆子。”融资过程并不顺利,随着互联网冬天的临近,IDG投资完之后一直忙着为马化腾的公司找下家,“找过搜狐、新浪,他们都没看得上眼。”当时任职搜狐的古永锵和冯珏都到腾讯看过一眼,2001年春天,马化腾自己又去新浪见了王志东和汪延,但后来都没了消息。

  最后进场的买家是传媒集团MIH,而最令马化腾心焦的一段创业经历也自此开始,“我愿意找更有实力的投资人,IDG也愿意出售股权,但盈科不答应。等到最后终于定下来出售已经是2001年6月,那时候纳斯达克已经快崩盘了。”资本市场的幸运与否也许真的很难判断,到了2008年6月,因为股价增长强劲和稳定,腾讯成为恒生指数的成分股,它顶替的正是盈科。

  尽管有了一笔钱,暂时没有生死存亡的忧虑。但是,QQ的注册人数继续以陡峭的曲线疯长,QQ的盈利模式却依然找不着,实际上QQ的先驱ICQ也一直都没有盈利模式。

  腾讯探寻OICQ的盈利模式从网络广告开始,在2000年7月25日的新一版软件中,一个BANNER广告条被塞在消息接收端中。尽管腾讯的网络广告销售开展得很不错,曾经在《网络广告先锋》的调查中排第三位,紧跟新浪、搜狐之后。但是,相对于每天新增注册用户几十万(最高时每天新增用户曾达80万)、一个月就要新加两台服务器的投入而言,网络广告有点杯水车薪。

  整个2000年,腾讯都在两个传言中度过:传言之一是腾讯将要全面收费;传言之二是腾讯要被卖掉,收购方是TOM或脉搏网。这两个传言都和腾讯“快没钱了”有关,并且,对“快没钱了”的佐证是,OICQ软件停止了免费的新用户注册。

  移动梦网带来的价值突围

  2000年底中国移动推出“移动梦网”的一瞬,它也许不知道,这一创新性的价值链条会挽救一批互联网公司。腾讯就在这批名单的前列。

  当时,腾讯的情况是,拥有逼近亿级的互联网注册用户量,而且这些用户中是含有大量的消费诉求的,但是,腾讯却苦于没有收费的渠道。然而,移动梦网通过手机代收费的“二八分账”协议(运营商分二成、SP分八成),犹如一道闪电,惊醒蛰伏的腾讯。

  腾讯迅速开展了收费会员业务,限制页面注册,并开展了移动QQ业务,一时间,腾讯成了移动梦网的骨干,在移动梦网中的份额最高时占据了七成。

  腾讯赚钱的速度和它当初注册用户的疯长一样,仅到2001年7月,腾讯就实现了正现金流,到2001年年底,腾讯实现了1022万人民币的纯利润。

  讯业绩的增长速度在2002年和2003年开始令人炫目,这两年腾讯一方面推出QQ行、QQ秀等一些新业务,另一方面又不断学习,比如学着新浪推短信和铃声、学着网易推出交友业务QQ男女、学着盛大开展网络游戏。在2002年,腾讯净利润是1.44亿,比上一年增长10倍之多;2003年,腾讯净利润为3.38亿,比2002年又翻了近一倍。2004年6月,腾讯在香港主板上市,这使得马化腾获得了稳定的资本支持。

  让腾讯产品属于所有人

  马化腾做出这个决定,最初的原因是危机感,换句话说就是“怕用户被抢走”。

  随着宽带业务的普及,到2003年时,网吧里更风靡的应用变成了网络游戏。“从那时起我的危机感就很强,当时微软的即时通信工具MSN在中国也起来了,我当时想,是等死还是找死”。无比看重用户的马化腾开始用各种方法黏住用户,运营网络游戏是其中之一,进入门户领域也是重要决定,“很多人说我不专心,但是我们公司有余力干吗不做别的,只做纯即时通信,绝对死定了”。

  相比网络游戏,做资讯门户还有另外一层深意,就是开拓互联网广告市场。广告主更愿意在有影响力的网站进行投放,而资讯门户可能是建立影响力最有效的方法。马化腾认为,网络游戏的市场盘子现在虽然超过网络广告,但后者的增长潜力不可小视,因此打造门户势在必行。

  然而矛盾也随之出现,人们已经习惯了的品牌QQ强调年轻化和娱乐化,这种感受更是和“企鹅”的可爱样子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心理联系,一个更高端的门户网站需要新的名字和标识,也需要和聊天工具QQ做品牌区分。对此,马化腾的解决方法是“不要娱乐的时候就可以不娱乐”,“在不合时宜的场景搞一些活蹦乱跳的企鹅,不是企鹅不对,而是不合适”。

  在综合品牌的大框架下,“腾讯网”成了公司发展重点,实际上,为了推广“腾讯网”的高端品牌,马化腾首先同意在门户采编领域大规模的招兵买马行动,一时间还曾引发大门户之间频繁的人员跳槽,另外,就在今年,腾讯也选择了“赞助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一契机,来树立综合门户的形象。

  根据赞助协议,腾讯要负责“网上世博会”互联网平台的总集成、总运行和总维护,还要负责世博会网络互动平台、电子商务平台、虚拟社区的建设,“我相信是对公司技术的大考验”,马化腾说,“当然,更多人也会全面认识腾讯,我们不仅是聊天工具QQ”。

  品牌的内涵扩张,也不仅仅发生在作为门户的腾讯网当中,腾讯新推出的QQ邮箱就强调了商务定制的功能,“这是我们最不Q的一个产品了”。而最基础的业务QQ聊天工具本身也在改变,新版本会更加白领。

  多元化从“Q币”开始

  门户可以帮忙黏住用户,网络游戏也可以,增值服务也可以,既然我们在即时通信已满足了90%的要求,为什么不多做尝试?

  喜欢玩QQ的年轻人,听到“增值服务”这个名词会觉得陌生,但你如果提到“Q币”、“QQ秀”、“欢乐豆”,他们一定会恍然大悟。对于腾讯来说,这些小玩意和网络游戏销售收入开始迅猛增长,是它们保证了这家公司足够的经济实力,并且为腾讯在门户和电子商务等领域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腾讯之所以开发五花八门的增值服务,后来又运营网络游戏,最后更进入包括搜索和门户在内的全业务竞争,都是源于某种危机感,“门户可以帮忙黏住用户,网络游戏也可以,增值服务也可以,既然我们在即时通信已满足了90%的要求,为什么不多做尝试?”

  2001年,腾讯开始大规模发行120元一年的Q卡,后来又开发了付费的服务QQ秀和棋牌游戏。其中借鉴自韩国的QQ秀后来大行其道,这种带有游戏性质的虚拟装备,给QQ用户选择虚拟着装的权利,当然用户也可以忍受不着装的尴尬,在对用户虚荣心的恰当挑动之下,QQ秀消费成为潮流。当初QQ秀项目在腾讯内部的审批过关时,全体高层曾对一个长达80多页、逻辑缜密的PPT进行了详细讨论,而现在它已经成为腾讯最赚钱的项目之一,也是腾讯在增值业务进行扩张的开始。

  对于网络游戏而言,由于既能够从消费者直接获得现金,又不是奢侈品,正好成为金融危机时期的避风港。

  自次债危机爆发以来,在全球股市震荡下行的局面下,腾讯的股价依然非常抗跌,而同行们多数都创下20%以上的跌幅。对此马化腾评价说,“多亏我们业务均衡,刚好大家曾经不看好的网游现在成了宝贝”。腾讯从2003年进入网络游戏行业,正好赶上了黄金时期,现在网游创造了200个亿的市场,而网络广告加起来才100个亿。

  经营哲学:“三问自己”

  据说,马化腾在经营中总是追问自己三个问题。

  一问:这个新的领域你是不是擅长?竞争对手多半对商务、利润、资本感兴趣,却不一定把握客户的真正需求;而马化腾凭着对网络市场一种朦胧却又相当有预见性的理解,用近乎偏执的兴趣和近乎狂热的工作热情搭起腾讯的架子,牢固坚持以技术为核心的公司理念,极端专注于技术开发和提升质量,当然能高出对手一筹。

  二问:如果你不做,用户会损失什么吗?开发软件的意义就在于实用,而不是写作者的自娱自乐:“其实我只是个很爱网络生活的人,知道网迷最需要什么,所以为自己和他们开发最有用的东西,如此而已。”

  三问:如果做了,在这个新的项目中自己能保持多大的竞争优势?1999下半年,腾讯在网络寻呼系统市场上越做越大,淘到大桶“金银”,然而也面临着重大选择:一方面寻呼行业在走下坡路;另一方面,QQ用户数达到了100万,而且还在迅猛增长。早先,QQ只是公司的副产品,马化腾们对QQ所蕴含的巨大市场价值并没有足够的认识。无论从技术上还是资金上,自己究竟能保持多大的竞争优势并没有把握。当时腾讯所采取的策略是“三管齐下”:一方面继续巩固传统网络寻呼系统带来的大量利润;一方面将精力更多集中在改进QQ功能和开发新版本上;一方面寻找风险投资的支持。事实证明,这样的策略是正确的。

 马化腾:为融资尝尽商海酸甜苦辣

  在腾讯内部,有这样一种说法:在管理一家大企业方面,马化腾可能比不上杨元庆,但如果给他们同样的资金去创业,马的胜算则很大。

  马化腾的成功,有人总结原因说是运气太好。而马化腾总结说,是对QQ的专注成就了今天的自己。“在我的生命中,除了工作之外,现实生活中其他事情很少能使我产生兴趣。我对任何事情都很专注,专注使我获得了前进的动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87215.html

更多阅读

马化腾 马云说过最洗脑10名言

马化腾,广东汕头人,腾讯主要创办人之一,现担任公司控股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被称为“QQ之父”,曾在深圳大学主修计算机及应用,于1993年取得深大理学学士学位。1998年和好友张志东注册成立"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2009年马化腾

马化腾:微信是这样炼成的

      上榜理由:  他一手创办了腾讯企鹅帝国;他开发的微信,在2013年注册用户已超过6亿,为移动互联和社会化网络开辟了广阔的可能性,也让竞争对手们饱尝了忧虑与焦灼;他坚持推行“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围绕核心实力不断进行自我突破

空军一号代言人 马化腾“一号议案”只为企业代言?

微博深圳市人大代表、腾讯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两会“一号议案”提出应约束信息产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将议案的内容直指3个多月前的“3Q大战”。这一议案在网上引来强烈反响,有网友认为,应设立规避制度,防止两会代表委员身份成为为个

马化腾表情包 马化腾法则

  马化腾语录:“核心能力要做到极致。要多想如何通过技术实现差异化,让人家做不到,或者要通过一年半载才能追上。”  马化腾法则  马化腾不仅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更是公司的首席体验官和第一产品经理  文/张燕燕  十年间,腾

马化腾qq被盗 走进他的真实生活,qq帮主马化腾

1 马化腾当年的惠多站叫Pony-soft,Pony是马化腾在大学期间为自己取的英文名字,英文意思是小马驹,腾讯的员工喜欢私下谈话称其为“小马哥”,而当面则叫他pony。  2 马化腾是潮汕人,10来岁随父母从潮州到深圳,他的家庭条件很好,他的父亲

声明:《马化腾:为融资尝尽商海酸甜苦辣》为网友游戏贵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