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中:从民生高度定位纺织产业



  全球金融危机已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产生冲击,而外贸依存度高、劳动力密集的纺织服装业更是首当其冲,成为此次经济危机的“重灾区”。今年1~10月,纺织品服装出口1536.8亿美元,同比增长5.86%,较今年上半年回落了5.19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13.84个百分点,为近6年来的最低。刚刚结束的104届广交会上,纺织服装出口成交额为34.2亿美元,较上届下降31.5%,说明纺织服装行业2009年的出口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决定采取拉动内需和促进出口的双向措施,帮助轻纺工业走出困境。“国六条”的出台,体现了国家对纺织行业的高度重视,但要从根本上改善纺织行业的现状,促进纺织工业的持续发展,从国家到地方,从行业到企业,还需要尽更大的努力。

 赵林中:从民生高度定位纺织产业

  面对危机,应如何促进纺织行业发展,我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把纺织产业提升到民生高度,从根本上改变国家对纺织业的行业定位。

  中国纺织业的实际海外依存度为30%,意味着一旦纺织品出口受挫,中国的工业发展和就业形势都会受到严重威胁。据统计,纺织品全年出口每下降10%,全行业的销售收入将下降6.3%,就业岗位将相应减少61万个左右。而对美国的出口每下降10%,我国的纺织行业劳动力就业减少8.8万人。今年1月~5月,我国纺织业实际就业人数减少4.6万人,而去年同期是新增20万人,这一增一减,今年前5个月实际少吸收就业近25万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纺织行业也是吸纳就业人口最多的传统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产业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大约2000万产业工人的就业,间接影响到1亿农民的生计。救市先救纺织,救纺织就是救农民。

  正如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的那样,轻纺工业是中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保持轻纺工业稳定健康发展,对于保障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纺织工业具有很长的产业链,其中棉纺、丝绸、毛纺等行业的原料与农业息息相关。纺织行业发展所需的原料关乎1亿农民的生计,纺织行业的2000万产业大军中,70%是农民工。1400万农民在纺织服装企业里打工,如果按照年收入1万元粗算,纺织服装业给农民带来的直接经济收入就达到了1400亿元,提高了1000多万个农民家庭的生活水平。“以工促农”、“以工养农”,纺织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不仅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而且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与党的十七大精神相符合。

  行业地位是由国家对产业的定位决定的,只有改变对纺织企业的定位,才能改变其行业地位,这是所有具体问题解决的根本前提。为此,建议国家把纺织行业作为事关民生、事关社会稳定的行业来看待,而不是轻易断定为“夕阳产业”、“过剩产业”,任其自生自灭。

  第二,转变不合理的产业政策导向,加大对纺织行业的金融扶持力度。

  从去年年底起,资金问题已经成为纺织服装行业遭遇的最严重的问题。纺织企业难以从银行得到贷款,只有通过其他融资渠道筹集资金,维持生产,但融资成本要远高于银行贷款的成本。国家相关贷款政策虽然给予中小企业一定额度的资金,但是具体如何做并不明朗。金融机构普遍认为纺织服装是产能过剩的传统行业,有些银行甚至把其列入夕阳产业。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虽然对行业没有明确限制,但需要考核企业经营业绩,而纺织服装业是微利行业,很难获得支持。在从紧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下,针对纺织服装行业的信贷,银行一直是从严控制,贷款规模压缩、贷款利率提高、贷款到期不转贷。一些商业银行甚至只要看到企业名称里有“纺织”、“服装”字眼,就避之惟恐不及。而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后,地方银行对纺织服装企业的贷款仍然没有放松。

  解决纺织企业融资难题一是要衡量纺织产业是否产能过剩,是否在国际上还有比较优势;二是不能用传统眼光来判断纺织产业的技术含量,纺织服装业并不是落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更不能说这个产业就是落后淘汰产业;三是各种标准要适度,要考虑环保、产品技术等国际通用标准是否适用行业,哪些标准是超乎国际水平的,比如劳动用工、工时标准我们比发达国家要求还高。可以说,纺织行业也有高新技术,转型升级的潜力是巨大的。因此,要转变不合理的产业政策导向,建立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对纺织行业的发展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包括减税、贴息、注资、融资等等,对有基础、有前景的纺织企业给予更多的融资支持。

  第三,在危机面前纺织行业要抢抓机遇,强身健体,迎接新一轮挑战。

  国家政策虽然提振了纺织行业的信心,但行业的困难不会这么快就过去,有许多具体困难需要解决。目前出台的六项措施除了扩大内需外,只能说是缓解了行业的压力,未来的形势依然严峻。国家银根紧缩时,往往劳动密集型产业最早受到冲击,企业单靠做品牌、更新设备来自我调整,产业阵痛很大,还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建议广大纺织企业,心要热,头要冷,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做可以做、应该做、能做好的事。在当前宏观环境困难的情况下,要推进制度改革、加强内部管理、开展员工培训、推进节能减排,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状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状态演变,在产品层次上优化创新,提升设计、生产和营销能力,提高参与市场的竞争能力。同时纺织企业要抱团取暖,加强企业之间信息交流和沟通,构建产业集群,降低生产、研发等成本。

  危机同时孕育着机会。当前,纺织企业要尽快适应明年的新形势,有序安排2009年的生产和营销计划,避免盲目扩张产能,努力开拓新市场,出口、内销两条腿走路,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有所作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87441.html

更多阅读

盛泽:从衣被天下到纺织华尔街

编者按     这是一出中国式喜剧。全球金融危机严冬中,依靠受危机影响最甚的纺织品、小商品出口,中国专业市场竟然坚韧地萌发出春意;这又是一出中国式悲剧,在市场法制建设滞后,产品多处在产业链低端,部门分割、多头管理和重复建设现象

赵林中:纺织业不是夕阳产业

 赵林中:“我建议把纺织行业作为事关民生、事关社会稳定的行业来看待,而不是轻易断定为“夕阳产业”、“过剩产业”,任其自生自灭。”   纺织重镇的绍兴正面临着盛世危局。  有榜样的倒下,当地最大印染企业浙江江龙控股集团有限

赵丹阳:从巴菲特学到只做懂的事

赵丹阳说,正是十几年前他读走进书店,买了本《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开始看,从此走上投资的道路,这本书指导他做投资至今。巴菲特就像他的老师一样,没想到今天能有机会与他面对面学习。   美国东部时间6月24日中午12点(北京时间6月2

富翁陈宗立的创业路:从穷木匠到纺织大亨

二十年前还是一个穷木匠以1300元起家开始创业,现在他已是身价过亿的纺织大亨。艰难创业路上,他经历了多少风雨;疯狂赚钱中,他有哪些赚钱绝招?   从一文不名的穷木匠变成身家上亿的纺织大亨,陈宗立的创富故事在福建省长乐市被人们当成了

“中关村男孩”赵宁:从学生到老板的蜕变

  赵宁,生于1982年,北京华宁远志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CEO,2000年注册域名“中关村男孩”,2003年注册成立华宁志远公司,后将网站更名为“非常在线”。  从学生到老板  赵宁天生就是个商人,当童

声明:《赵林中:从民生高度定位纺织产业》为网友习惯所有的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