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崇和:大陆芯片设计“第一人”的创业路



 

 

 

 

 

 

  澜起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崇和

  被称为是大陆芯片设计“第一人”的杨崇和最近又拿到了个第一,当选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IEEE Fellow)。在大陆集成电路领域,他是第一位。

  IEEE是世界信息和高科技研究领域最著名和规模最大的跨国学术组织,IEEE Fellow是其授予会员的最高学术荣誉。在中国大陆约有50人曾获得该荣誉。

  “有点意外,这更多是对产业的一种认可”,杨崇和说。他认为,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将在明后年集中出现数家上市公司,迎来第三次造富热潮。

  第一桶金

  1997年杨崇和从硅谷回国创办新涛半导体,开发通信芯片。同时他也带回了“硅谷模式”,利用风险投资来创业。在今天互联网时代,这种模式已十分普遍,不过在当时还算是首创。1999年新涛产品被松下采用,成为首个走出国门的芯片。

 杨崇和:大陆芯片设计“第一人”的创业路

  杨崇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事情,还是2001年在股市低迷的时候,以8500万美元的“天价”将创办4年的新涛半导体有限公司卖给了美国的IDT公司。这让国际风险投资商看到资本退出机会,纷纷进军国内半导体行业,直接带动了该行业今后若干年的发展。在此之前,半导体大多是以国家资金扶持为主。

  不过在资深半导体人士老杳看来,新涛的成功只是偶然而不是必然。“新涛的成功并不代表本土IC的崛起,就像清兵偶尔可以打败侵略中国的洋鬼子,也并不意味着以李鸿章为代表洋务运动的成功。”

  二次创业

  新涛被收购之后,依据协议,杨崇和在IDT工作了三年,2004年创办自己的第二家公司澜起科技。“那会市场上已经有很多的芯片公司和风险投资了,”杨崇和说。

  与其他芯片公司不同的是,澜起一开始选择了两条腿走路,同时开发用于数字电视机顶盒芯片和高端计算机的内存缓冲芯片。杨崇和希望借面向不同市场的产品来平衡风险,当然这两种产品所涉及的核心技术是相同的。

  2006年,澜起获得包括英特尔技术基金在内的1000万美元投资,同年底推出有线数字电视接收芯片。在该领域,澜起芯片目前已经占据60%左右的市场份额,累计出货5000万片。在高端计算机内存缓冲芯片上,产品也已经被惠普、三星等国际大厂开始试用。在这个领域,全球只有四家厂商介入,其他三家均位于北美。

  杨崇和认为,芯片厂商获得成功离不开“技术+市场”两大要素。技术积累是一件必须完成而又不能一蹴而就的事情,在回国之前杨崇和就已经在美国国家半导体等公司从事研发半导体研发。在市场选择上,杨崇和认为赶上了国家推广数字电视和云计算成为趋势的好时候。

  就在杨崇和闷头做第二家公司的时候,2005年开始,珠海炬力、中星微、展讯纷纷登陆纳斯达克,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开始了第二轮造富热潮。

  第三次造富热潮或将到来

  “经过这么多年,大家都闷头做了些事情,特别是针对细分市场的产品,现在销售额在几千万美金的公司已经有十多家。”在杨崇和看来,明后年将有数家芯片设计公司登陆国内创业板。

  对于澜起科技,带有“硅谷模式”思维的杨崇和表示,希望把它做成一家上市公司。杨崇和称目前已经实现盈利,希望明年的销售额能够翻一番。据业内人士透露,澜起科技今年的销售额在3000万美元左右。

  对于芯片设计企业上市,老杳的观点更加激进,他认为近两年的山寨产业大大促进了国内芯片设计的发展,符合创业板营业额和盈利要求的公司已经突破50家,而明年在创业板上至少将出现十位以上亿万富豪。集成电路的发展,还会反过来促进国内制造业的大发展。

  对于这一观点,iSuppli半导体高级分析师顾文军并不认同,他认为国内的芯片设计企业过于分散,且芯片价格下跌速度很快,芯片行业的大爆发时机尚未成熟。不过他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芯片正在从以往的低端和价格战,体现出转向创新以及将高端设计产业化的趋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89188.html

更多阅读

刘桂仙:中国个体餐饮第一人

三十年前,刘桂仙绝对不会想到自己竟然成了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人物——她只是开了家饭店而已。   以打倒“走资派”为重点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刘桂仙创立了一家个体饭店。如今的她已经76岁了,虽然身体日渐虚弱,但她作为中国个体餐饮业第

曲永波开中型超市:从1万到150万的创业路

2月29日上午,记者在榆次“我爱我家”超市见到了经理曲永波。今年34岁的曲永波说起自己的创业路,他对记者娓娓道来。   2000年春节刚过,曲永波和妻子一同来到太原闯荡。通过妻子的同学介绍,两人分别去了两家广告设计公司做员工。当时,

黄武学:揭秘中国承包火车第一人的财富路

 1998年3月18日凌晨,中国铁路史上首列私人承包的行包专列从广州火车站鸣笛开动,开中国铁路史私人承包火车先河者就是富奎集团的总裁黄武学。   回望30年,在黄武学心中留下的是怎样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谁先承包,谁就占领了创富的

杨崇和:“成功”的意义就是“创新”

第一次见到杨崇和是2003年的5月,其时,距上海新涛科技以8500万美元被美国半导体大鳄IDT并购已整整过去了两年。回首创业之初的艰辛种种,展望当下发展的大好态势,身为总裁的杨崇和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再见杨崇和,没有想到的是,这位被誉

声明:《杨崇和:大陆芯片设计“第一人”的创业路》为网友等我变优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