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之神”王永庆:200元起家成功只靠1粒米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那时候的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拣出来,然后再卖。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功夫。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就是一个大大的不便了。而年轻人又无暇顾及家务,买米的顾客以老年人居多。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主动送米上门。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同样大受欢迎。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

  王永庆送米,并非送到顾客家门口了事,还要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陈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把米缸擦干净,再把新米倒进去,然后将旧米放回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王永庆这一精细的服务令顾客深受感动,赢得了很多的顾客。

  如果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就细心记下这户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问明家里有多少人吃饭,几个大人、几个小孩,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相应数量的米送到客户家里。

  王永庆精细、务实的服务,使嘉义人都知道在米市马路尽头的巷子里,有一个卖好米并送货上门的王永庆。有了知名度后,王永庆的生意更加红火起来。这样,经过一年多的资金积累和客户积累,王永庆便自己办了个碾米厂,在最繁华热闹的临街处租了一处比原来大好几倍的房子,临街做铺面,里间做碾米厂。

 “经营之神”王永庆:200元起家成功只靠1粒米

  就这样,王永庆从小小的米店生意开始了他后来问鼎台湾首富的事业。

  王永庆成功的例子说明,不要以为创造就非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把一粒米这样细小的工作做好同样也是一种创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89928.html

更多阅读

王永庆简介 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成功八法

“经营之神”王永庆仙逝后, 他给年轻人的一句话,言犹在耳:“学历不等于实力,只有从实务经验才能培养坚强的实力。实务经验愈丰富,成功的机会就愈大。”     王永庆的成功八法 :     第一:刨根问底,也就是面对问题一定要追究到水落

经营之神王永庆 台湾首富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故事

台湾首富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故事 台湾首富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故事具有传奇色彩!他是台湾首富,身价54亿美元; 他的企业创建至今已50多年,他当了50多年的董事长; 他被誉为台湾经济奇迹的象征; 他极少接受媒体采访,也无专著出版; 现在,他交出

“经营之神”王永庆:“卖大米”的营销要义

  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作为台湾第一家向灾区捐款1亿元的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备受瞩目与好评,与其传奇的从商经历一样,其实,王永庆不仅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慈善家,而且其早年创业时还是一个十足的营销高手,他的一招

“经营之神”王永庆:中国式管理的10大关键

  比起更富有的李嘉诚,王永庆对中国企业做出的贡献却更大。因为,他通过50年的企业实践不仅缔造了一个石化王国,更真正总结出了一套对所有中国企业都有益的管理思想!  王永庆,是世界知名的中国企业家,也是民族企业”经营之神”、”

“经营之神”王永庆:企业人才管理之学问

对于人才的评定和使用,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一次听到韩国朴东燮先生给我讲了一个关于人才评定的故事,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   我与韩国朴东燮先生的结识,是台湾东森电视台的牵线。去年十月,东森电视台来到山东德州拍摄太阳能光

声明:《“经营之神”王永庆:200元起家成功只靠1粒米》为网友半步沧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