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性难题 张锦华挑战世界性难题项目 城市污泥“变”燃料



 就像水“变”成油,污泥“变”成燃料,似乎是很不现实的。目前,城市污泥处理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国内国外许多城市,污泥往往被填埋或焚烧,需要大批土地不说,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然而路桥有个普普通通的工程师,却向城市污泥处理的传统方式发起了挑战,在鼓捣了几年之后,依靠自己的发明,将又黑又臭的污泥“变”成燃料,化腐朽为神奇,变废为宝。路桥区污水处理公司的污泥处理难得到了妥善解决,并走在了全国前列。

  这个攻克世界性难题的人就是路桥区污水处理公司的工程师——张锦华,一个爱与污泥打交道的“发明能人”。 

 世界性难题 张锦华挑战世界性难题项目 城市污泥“变”燃料

  最近,本报记者来到路桥污水处理厂,在生产车间,记者见到了张锦华发明制造的“秘密武器”——带式污泥干燥机,这个有火车车厢大小的铁家伙。指着机器,张锦华颇为骄傲地说:“有了它,污泥变有机肥料、燃料就能实现。过去让人头疼的污泥变成宝了。”

  一天“吃”掉30吨污泥

  最近,由浙江省环保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史济锡率领的全省县(市、区)环保局领导、专家一行共160多人,来到台州市路桥区污水处理公司,参加一个现场会。

  吸引与会专家注意力的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项目——城市污泥处理,而成功挑战该难题的是路桥区污水处理公司工程师张锦华。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发明出了神奇的“带式污泥干燥焚烧一体机”,并已获得专利。

  专家们走进路桥区污水处理公司这个花园式的企业时,他们眼前为之一亮:每天处理成千上万吨奇臭无比的生活污水企业,居然是一个如此宁静飘香的花园。这里闻不到一点点污水污泥发出的臭气,空气里飘散的是鲜花和绿树草地的芬芳。

  出现在专家眼前的是一个“铁家伙”。两个工人正把一铲铲类似煤球的东西放进这个“铁家伙”里,随之,“铁家伙”冒出熊熊火焰。原来,这台“铁家伙”就是专“吃”污泥的带式污泥干燥焚烧一体机。

  “一天能‘吃’掉30吨污泥,”张锦华向与会的专家介绍,“有了它,我们不仅能将污泥变成有机肥料,而且还能制成燃料。”带式污泥干燥机开始运转后,污泥就随着螺旋输送带送至上滤带,再分别经中输带和下输带,污泥的含水量可降到25%以下,再用机器制成泥球。由于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泥球可像煤一样在炉厢内燃烧,而燃烧产生的热量又回流到干燥机厢体内,将潮湿的污泥烘干。

  据了解,从污水中脱离的污泥含水量在80%以上,该公司平均每天能打捞30吨这样的污泥。使用带式污泥干燥焚烧一体机以来,可把每天产生的污泥全部烧掉。张锦华说:“100吨污泥经燃烧后,只有6吨残留物。同时,焚烧厢内的温度高达800摄氏度,所有的病菌、病原体均被彻底杀灭,有毒有害的有机残余物也被氧化分解了。”

  张锦华说,为了控制烟气污染环境,排出的尾气分别经旋风和生物除臭喷淋洗涤罐处理,再经烟囱排放,从而实现了污泥无害化处理。不仅不会对填埋场造成二次环境污染,一年下来还至少可以节约污泥填埋用地。

  挑战世界性难题

  千家万户的生活污水、企业工业废水、医院污水……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每天都会产生成千上万吨生活污水。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中期建设大型污水厂,污泥处理采用厌氧消化,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几乎全部需要进口。

  经过处理后,沉淀下来的污泥怎么办?这一直是令全世界都很头疼的问题。目前包括好多发达国家城市污泥的处理方法主要是放在深山冷岙进行焚烧、填埋和投海,还没有其它更好的方法。然而,这些方式常常会造成二次污染,因为真正的污染物都集中在污泥当中,处理不好,就容易造成污染物集中转移。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显得越来越重要,起初,路桥污水处理公司把污泥外运到黄琅填埋场,但一年要占用土地15亩-20亩,这对寸土寸金的路桥来说,意味着什么谁都知道。污泥对填埋场造成的二次污染,越来越不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

  现年58岁的张锦华是路桥区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的工程师,大家都叫他张工。每天,区污水处理公司要处理5万吨污水,平均每天捞出30吨污泥。

  面对每天堆积成山的污泥,面对这个难题,从小就喜欢科技、喜欢动手发明的张锦华灵机一动,脑筋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能否不丢弃污泥,而是将之加以利用呢?

  “我们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主要是城市生活污水,这些污水处理后沉淀下来的污泥中有机物质达到35%~65%,还含有丰富的有助于促进农作物生长的氮、磷、钾等多种营养成分。”基于这种想法,2005年年初,张锦华开始了污泥变废为宝的研究,他开始关注并收集了大量的资料,着手研究。“必须要了解才能处理。”

  我国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施用有机肥料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污泥本身就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氮磷,这些都给了张锦华灵感,何不让污泥发酵干燥制成有机肥呢?

  自从接手污泥处理工作后,张锦华凭着喜欢钻研的韧劲,一头扎进他的“制服污泥”的探索。

  让污泥变成有机肥,必须经过发酵和干燥的过程。如何发酵均衡及水分脱干等困难像拦路虎一样挡在了张锦华前进的道路上。从污水中打捞出的污泥含水率在80%以上,而且是流体质。尽管污泥像小山一样堆在仓库里,不仅发酵不均衡,还经常臭气烘天。张锦华灵感一闪,臭气难闻,何不让机器去翻动污泥呢?经过反复试验后,一台槽式污泥翻抛机发明了,只要启动机器,1米多高的污泥就被上下翻动,1小时可以翻动120吨污泥,从而顺利完成了21天的发酵周期。这台机器后来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布的实用型发明专利。

  污泥发酵后,再经脱水就可制成有机肥。一开始,张锦华把污泥放在炉子上方烘,在全封闭炉厢的上方还安装了一个鼓风机

  把水分带走,没想到试验效果特别好。随后,他根据每天产生污泥的量把盛放污泥的履带设计成12米,另外一头燃烧焦煤把热量带到干燥机里,三条履带不断运转从而实现了水分的减少。经过不断完善改进,一台日干燥能力30吨的带式污泥干燥机诞生了!

  点“泥”成金

  科技创新,使得路桥污水处理公司实现了污水污泥零排放。每天产生的大批污泥,变成了优质有机肥料,成了抢手货。污水处理厂转化的有机肥料免费送给了当地一些农户,或是卖给了当地园林绿化部门,在对农作物和城市绿化的使用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但是张锦华仍不满足。根据他的调查,污泥脱水可以制成煤球燃烧,其热量只有焦煤的1/3。而平时干燥污泥往往要烧掉煤炭,如果能让污泥燃烧产生的热能来干燥污泥,可谓一举两得!说干就干,从2008年年初开始,张锦华又开始琢磨起来了。

  经过半年的克难攻坚,反复地实验,焚烧炉、烟气除尘的喷淋装置、热量回流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实现了干燥焚烧一体化设计,并取名为“带式干燥焚烧一体机”。

  据悉,国外处理一吨污泥需要成本1500元,但张锦华发明的带式污泥干燥焚烧一体机只需几十元,是国外成本的1/20。而且其操作简单,具有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现在,许多地方都不相信他已经发明了这台机器,纷纷致电询问。就在最近省、市专家的现场会上,专家们对这个环保项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一致认为该技术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副市长叶阿东在实地看到这台机器时,对张锦华的发明赞不绝口:“为了这台机器,你肯定花了不少心思。这个发明太有价值了,特别是对于我们台州这样的能源短缺的城市,更有意义。”

  除了能将污泥制作成有机肥料之外,利用带式污泥干燥焚烧一体机,路桥污水处理厂还将污泥制作成形状与煤饼一样的燃料,来取代焦碳用做燃料,实现循环利用,就像是发掘了一个永远开采不完的大煤矿。当然,这个技术目前还在进一步改进之中,张锦华希望它能达到国际环保尖端水平,这样将更好地造福人类。

  下一步,张锦华又在琢磨如何利用好污泥焚烧后的产物利用问题。张锦华说:“首先要敢想,敢做,再就是坚持不懈,事在人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0135.html

更多阅读

张玉华《原谅》翻唱Kiroro的《一滴眼泪》 原谅 张玉华 吉他谱

第一次将博客的背景音乐设置成一首日语歌曲,虽然大家都不喜欢日本人,但是音乐是无国界的。这首歌曲是日本的一个女子组合Kiroro的《一滴眼泪》,曲子就是Kiroro组合中的玉城千春自己的作品,非常的好听。大家比较熟悉刘若英的《很爱很爱

声明:《世界性难题 张锦华挑战世界性难题项目 城市污泥“变”燃料》为网友給我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