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迪.牛顿 花旗前总裁桑迪·威尔从小职员到著名银行家



 桑迪·威尔(Sanford I.Weill)1933年3月16日出生。虽然他的童年不是在贫困中度过的,但他确实是和他的外祖父母、父母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姨妈、一个舅舅一起住在布鲁克林半森赫斯特的一所不大的房子里。中年时期的桑迪·威尔在华尔街诸多公司做职员,直到50多岁才当上商业信贷公司的执行总裁。几度沉浮,于1992年把商业信贷公司更名成旅行者集团,上市后一路雄风,所向披靡,市场增长了330亿美元。桑迪·威尔成为美国企业界近10年来无可争议的杰出管理者之一。

  桑迪·威尔主要成功:一是1996年旅行者集团凭借213亿美元的年收益跻身“财富500大”前40强。其综合市值已达340亿美元。二是成功地与花旗银行合作,成为金融业巨舰。在他最后17年的职业生涯里,担任旅行者集团和花旗集团的董事会主席和CEO期间,为投资者创造了令人吃惊的2600%的回报——超过了同期的传奇CEO杰克8226;韦尔奇和投资家沃伦8226;巴菲特。杰克8226;韦尔奇是怎么评价的:“桑迪8226;韦尔是那种能用空气赚钱的人,他的经历如神话一般让人不可思意。”

  桑迪·威尔管理队伍的最有效办法,就是为他的高层职员提供可观的公司股权和优惠认购权,让他们为自己的利益,同时也是公司的利益忘我工作。

  美国前财政部长鲁宾也甘愿做其副手

  50年代,威尔还是华尔街一名不起眼的小职员,月薪仅150美元。邻居们没有想到,这个普通人家的孩子日后会成为华尔街金融界的奇才。他夫人琼回忆说,那时的生活十分拮据,微薄的收入甚至无法同时支付一周的牛奶费以及购买足够的婴儿尿布。如今,威尔以11亿美元的身家位列2002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的第185位。不过,这并不足以说明他的权力究竟有多大:花旗集团经营着包括保险、证券、信托、信用卡和全球商业银行业在内的所有金融业务,总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总数达27万的员工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称得上是真正的“日不落帝国”。连续30年,威尔总能交出令投资者满意的答卷,以至于美国前财政部长鲁宾也甘愿做其副手。

  作为一名银行家,威尔没有过多的理论和名词,支撑他的理念十分简单:交叉销售金融产品。他认为,一个大公司内的不同部门彼此销售产品,可以产生更多销售额,却无须增加额外费用。而个人消费者对金融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将为企业带来诸多机会,交叉销售则是获得更多利润的关键。

  著名银行家桑迪·威尔的发家历程

  1960年,27岁的桑迪用从母亲那里借来的3万美元和自己的伙伴开始在华尔街的创业历程。凭借不可思议的直觉,从一家小券商开始创业,不断以小搏大。37岁时,开始了他的兼并游戏。他的第一个“战利品”,是一家比自己公司大几倍的券商Hayden Stone。此后的10年间,他进行了14次兼并,公司也更名为Shearson,成为仅次于美林公司的全美第二大券商。但桑迪8226;韦尔并不知足,1981年,把Shearson公司成功地卖给老牌的金融公司美国运通,并成为美国运通的总裁。

  但这只是这个传奇故事的一个序曲。1985年,52岁的桑迪放弃(抑或被排挤出)运通公司,决定开始重新创业。

  “或许我离开运通是已经有了充足的财富,可以享受安逸的退休生活,但我却不愿意就这样销声匿迹。”桑迪在自传里回忆说。

  他的再度创业理念很简单,也很具有革命性:交叉销售金融产品。他相信,一个大公司内的不同部门彼此销售产品,可以产生更多销售额,却无须增加额外费用。而个人消费者对金融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将为企业带来诸多机会,交叉销售则是获得更高利润的关键。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经历了职业生涯最残酷的时刻。在这个时期他度过了他辉煌人生中“不在聚光灯下的日子”,身心疲惫。一天,他接到一个电话,邀请他去重组一家位于巴尔的摩的小商业信贷公司。他当时认为,我这个“缔造了Shearson,担任过美国运通总裁、争取过美洲银行的人。并不认为加入这家劣迹斑斑且名不见经传的商业信贷公司是我理想中的完美选择。但我现在享受不起理想对象出现的奢侈,我渴望找到一家公司来管理。”

  然而,在1986年9月12日,桑迪还是决定个人投资700万美元购买了商业信贷公司的股票,并成为商业信贷公司总裁办公室的新主人。并在接下来的12年里,不可思议地将它变成居于全球领导地位的银行——花旗集团。

  在桑迪的明星团队配合下,开始了一系列收购狂潮:完成接管Primerica公司,并购旅行者保险公司,买下老牌华尔街投资银行——所罗门8226;美邦公司,从而组建了“财富500强”的旅行者集团。

  在旅行者集团工作时,威尔的办公室里曾挂着一块红木的霓虹灯牌,这是部下送他的礼物,牌子上几百只彩灯拼出“Thechairmanisnothappy”(董事长不高兴)的字样。可每当打开彩灯欣赏时,威尔都会显得特别高兴,因为电流调皮地跳过了“not”(不)这个词,整个霓虹板闪烁着“Thechairmanishappy”(董事长高兴)的字样。

  威尔对利润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每次将兼并或收购来的公司送入正常经营轨道后,他都会去寻找新的机会。这为他赢得了一个华尔街与美国媒体对他常用的称呼———坚定而地道的实用主义者。1998年,威尔导演了世界金融史上最精彩的并购案———旅行者集团与李德领导的花旗银行合并为花旗集团。合并成功后,威尔与李德出任联席首席执行官。

  事实上,桑迪·威尔有机会在金融服务界崭露头角,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美国《财富》杂志为他撰写的一篇专题报道。那篇题为《不可多得的管理者:桑迪·威尔》把威尔的管理才干展露得淋漓尽致。商业信贷公司的两位财政主管读到这篇文章时简直如获至宝。他们甚至没来得与自己的上司商量就迫不及待地去登门拜访了桑迪·威尔。他们的目的就是说服桑迪·威尔将商业信贷公司从数据控制公司(Control Data)手中买下来。桑迪·威尔知道数据控制公司的老板早有意卖掉商业信贷公司,当他还在美国运通任职时,美国运通和数据控制两大公司的决策层曾就此事进行过磋商,但因美国运通的董事会在商业信贷公司转让的问题上出现了较大分歧,两方没能达成最终协议。1986年11月,数据控制公司在股市公开交易中抛售了82%的商业信贷公司的股票,这无疑等于是在给岌岌可危的商业信贷公司雪上加霜。不久商业信贷公司的单股价由20.5美元暴跌至5美元。商业信贷公司的两位财政主管自然不愿坐以待毙,唯一的希望就是向桑迪·威尔表明事情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糟。他们解释说,导致商业信贷公司每况愈下的原因并不是商业信贷公司本身不具备发展潜质,而是因为数据控制公司在金融服务业的节节败退封杀了商业信贷公司进入国内市场的通道。情急之下,商业信贷公司只得在以色列和拉丁美洲盲目地遍地撒网,结果不但没能挽回败局,反而增加了许多呆帐。

  威尔静静地聆听着两位来访者的每一句话,也许当初在他萌生吞并美洲银行的狂妄念头时,他就应该先静下心来对自己的行为作一番冷静的思考。这一次桑迪·威尔显然不会让自己再重蹈覆辙。他花了10个月时间耐心地对商业信贷公司的市场资产、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做了全方位的调查。透过扑朔迷离的尘雾,他看到的是一颗鲜为人知的高能内核,它的能量足以震撼整个金融服务业。当威尔确信自己找到的是一块高纯度的金矿时,压抑已久的冒险家的野心又一次在他心中急剧膨胀。

  他脾气暴躁,但仍能集精兵于麾下

  威尔是东欧犹太人,他承继了祖辈遗留下来的坚毅性格,但在非常看重阶层、宗教,等级划分森严的华尔街,他的机会少之又少。凭借自己独特的管理风格和坚强毅力,他一次次从商战的废墟中重新崛起。威尔的行事风格一贯出人意料、超乎寻常。他脾气暴躁,但仍能集精兵于麾下。他善于亲自挑选有才华的年轻经理,然后鼓励、调动、恳求甚至迫使他们成功。

  威尔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也得益于家人的支持。威尔在掌管旅行者集团期间,他的两个孩子都在旅行者身居要职。40岁的儿子马克负责旅行者集团下属的560亿美元的证券和房地产。女儿杰西卡则负责所罗门美邦互惠基金的运作,该基金总额已高达750亿美元。在公司里,威尔的两个孩子除了工作更加辛劳外,待遇并不比别的管理者优厚。

  琼在与威尔共同走过的42年里给予了他很大的支持和帮助。琼不但在生意上为威尔出谋划策,同时还把丈夫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对妻子的直觉和眼力,威尔深信不疑。有时在化装舞会上,威尔会悄悄地向妻子指明他有意聘用的人。如果晚会结束时,他看到琼的拇指朝下,那么这个人就决不可能迈进旅行者集团的总部大楼。琼是一位十分投入的听众,她会兴致勃勃地听丈夫描绘公司未来的宏伟蓝图,也能耐心地等待威尔把牢骚发完,然后再说上几句安慰话。一位好友曾不无羡慕地对他说:“要是我的妻子能像琼那样让我把话说完,我们也许就不会离婚了。”

  桑迪·威尔的成功法则

  通过花旗集团前董事会主席兼CEO《桑迪8226;韦尔自传》的阅读,我们可以知道威尔凭借着对潜在价值的敏锐眼光、单纯的理念和无穷无尽的勇气,Weill或许比同时代的多数企业家犯了更多的错误,可他也获得了大多数人连做梦也不会想到的成功。他打破旧有体制,确立新的金融游戏规则,创建了前所未有的金融企业。

  他登上事业顶峰的过程多年来广为各家媒体所记述,但在《桑迪8226;韦尔自传》之前,韦尔从未向人们透露过他令人惊叹的生活经历和职业生涯中原原本本、不经修饰的那一面,与读者分享生活和事业中最重要的经验。甚至还有许多公司政治和华尔街人事关系的恩恩怨怨。

  在书中,既可以领略到桑迪8226;韦尔愈挫愈勇的信心,也可以体会到他创意不断的活跃思想和他务实执著的管理风格。在这本书里,他将它们归纳出来,并称之为“给我的成功带来莫大裨益的原则”。第一,在其他人遭遇失败的时候获得成功。第二,一起学习,一起战斗。 第三,福兮祸之所伏,让你的不安全感为你服务。 第四,如果过去不完美,就让它过去。 第五,品牌嫉妒没有什么不好。第六,直觉是培养的,不是天生的。 第七,要勇敢但也要脆弱。 第八,失败可能是好事。第九,做一个现实的梦想家。第十,投资于非营利机构能够带来极大的商业回报。

  当然,这只是十大法则的轮廓,精彩的阐述和故事细节,只能靠你自己去慢不过,花旗集团前不久暴露出的一系列丑闻使威尔成了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威尔有时会不择手段。据说,1999年,为挤走联席首席执行官李德,威尔强迫花旗集团旗下所罗门美邦明星证券分析师格鲁伯曼调升AT&T的股票评级,以此来拉拢花旗银行大股东、AT&T的首席执行官阿姆斯特朗,以期让他在花旗集团董事会上,投票赞同威尔一个人出任首席执行官。威尔最终如愿以偿,李德黯然出局

  历经半个世纪的商场拼杀之后,他终于可以安享晚年了

  2003年初,《商业周刊》公布了2002年全球最佳和最差首席执行官。出人意料的是,威尔的名字出现在了“全球10大最差首席执行官”中。这大概与2002年花旗集团的经济丑闻有关———说到隐藏债务,花旗银行是已经破产的安然公司的主要投资者;说到作假的股票分析师的最佳人选,没有人比花旗银行的格鲁伯曼更合适了;说到高利率的消费贷款,花旗银行为此被处以2.15亿美元的罚款。此外,花旗银行还涉嫌其它一系列暗箱操作。作为集团一把手的威尔,对此自然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

  尽管人们对威尔褒贬不一,但他以小搏大、兼并企业、交叉营销和雇员任用的商业成功是不可否认的。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商场拼杀之后,年已古稀的威尔辞掉首席执行官之职退居为董事长,也可以轻松一下,好好享受安逸清闲的晚年生活了。据说,一直很胖的威尔近来开始减肥,并参加了犹太人的斋月,成功地减掉了24磅。

 桑迪.牛顿 花旗前总裁桑迪·威尔从小职员到著名银行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1137.html

更多阅读

全球弃核 潘迪特弃任 花旗全球调整

     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花旗集团的CEO日前出人意料地辞职了。  现年55岁的维克拉姆·潘迪特(VikramPandit),曾在过去五年带领这家美国第三大银行(按资产计)在困境中前行,但却在集团发布本年第三季度业绩的次日撒

升迁有道季子强 答企业老总问(41)花旗总裁说升迁不难

我没想到,“感应管理”的一些观点,长期在美国搞企业管理的花旗银行副总裁栗为政也很赞同。 记得是二OO七年八月五日,当时,他很认真地、由衷地对我表达他的共识。我也趁这个机会,想多了解他在职场上情况。他在花旗这个职位上已经做了很

花旗银行总裁桑迪·威尔:如何进行人性化管理

  在平衡员工的工作与生活方面,花旗集团有着众多有效的措施,并以其在员工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方面的杰出成就响誉全球,成为500强巨头的佼佼者。  工作/生活计划帮助找到平衡  在花旗集团,当员工在个人问题与工作责任上遇到困难时

花旗威廉罗兹:莫让保护主义给经济雪上加霜

八国集团峰会正在意大利召开。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是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促进全球经济复苏。英国《金融时报》网站今天发表的花旗集团高级副董事长威廉·罗兹的文章就表示:要繁荣,不要保护主义。文章摘录如下:   我们正处在全球经济

跳伞失败 空中解体 花旗帝国解体 成也威尔 败也威尔

  花旗金融帝国的拆解,也意味长达十年的金融超市实验时代宣告终结!当初由前执行长威尔(Sanford Weill)主导一站购足所有服务的金融超市策略,虽然一度把花旗推向巅峰,但也因为规模过大整合不易,加上对科技投资匮乏,让后来在金融危机肆

声明:《桑迪.牛顿 花旗前总裁桑迪·威尔从小职员到著名银行家》为网友且寄白鹿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