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明:从文弱书生到全能超人

 周明明:从文弱书生到全能超人


认识周明明是早在2002年的秋天,到今天已经7年了。由于这么多年来都在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忙于打拼,联系不多却时常会想起。一直以来都想写点什么,但每次提及的时候他总是很谦逊,说实在没什么好写的,于是就拖到现在。

  眼前的周明明还是一如从前的寸板头,很多时候他都是一手拿着烟,一手捧着茶。细看,只是鼻子上换了副近视眼镜,不过那茶色镜片后的眼睛依然是那么真诚,那么亲切。透过镜片,记者看到了一份睿智和一种叫坚毅的东西,从那里读到了他不甘平庸的创业历程。

  创业——从家庭作坊到领头雁

  1989年,周明明以优异的成绩在杭州师范学院化学系毕业,分配到位于太湖之滨的家乡——长兴县虹溪中学任教。十多年寒窗,终于学有所成。在别人看来,教师先生是令人羡慕的“铁饭碗”,大可安安心心地当好一名化学教师。然而,他却令一般人不解地冒起了另行择业的风险。

  上世纪90年代初,电动助力车已经在国内市场悄然兴起,且以年增幅30%的速度发展。然而,为之配套的国产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仅半年左右。用户与电动助力车制造厂对国产电池质量抱怨不绝,洋品牌蓄电池趁机大举登陆国内市场。一时间,洋品牌电池广告充斥电源技术专业杂志、电动助力车生产厂家和经销商纷纷打起了采用洋品牌电池配套以示优质车辆的广告,民族电池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此时此刻,出身于电源研发之家和酷爱化学专业技术的周明明,再也站不住三尺讲台,不顾家人的反对,于1995年毅然辞去公职,办起集研发与制造于一体的电池厂,立志研发出能与洋品牌叫板的优质国产电动助力车铅酸蓄电池。

  8000元启动资金,3间简陋民房加上十几号员工,一个小小的家庭作坊式企业就诞生了。

  与别的民营企业老板不同的是周明明的另类经营思路。他认为,国产蓄电池性能技术要迅速改变现状追超国际水平,唯有聚集国内蓄电池顶级专家,发挥各人所长,综合各方特长,形成一个“超威技术团队”,才会产生惊人之作的发展轨迹。

  企业创立之初,周明明坚持采用“两条腿”走路和“两手”一起抓的企业发展策略。所谓“两条腿”,就是起步阶段以生产技术要求并不高的摩托车用铅酸蓄电池,一来可以“养家”,二来可在生产过程中对工人作为“练兵”和“培训”基础知识用,三来可将剩余价值用作研发新型电动助力车用铅酸(胶体)蓄电池的科研资金。所谓“两手”一起抓,“一手”从周一到周五为全身心投入到实验室与生产车间进行试制工作,每天工作达16个小时之多。夜深人静,安静的厂区除了门卫,只剩下他一人在做着各种理化测试或分析各种理化检测数据,继续做他的新产品研发工作。饿了,开水、冷饭、萝卜干就是他的夜宵。有时客户到了县城,他来不及换掉被稀硫酸灼蚀成千疮百孔的裤子,骑着破旧摩托车直奔10公里外的县城迎接客户。周六和周日,他把家里的摊子扔给父亲,腾出“一手”跑出去广交朋友,“不自量力”地上门寻访国内顶尖的知名专家,邀请他们担任企业的技术顾问。他必须冲破万重难关,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去实现他的梦想。

  当时,超威实在太小,周明明的“书生意气”让很多人摇头。然而,周明明不怕碰壁、锲而不舍的精神,对蓄电池产业发展的独到见解和立志要为民族电池工业水平超越洋品牌的赤诚之心,终于打动了众多专家的心,他向北京、沈阳、哈尔滨、重庆、上海、厦门的著名蓄电池科研部门、电化学专业博导等一批国内顶级专家和教授发出了十多张聘书,获得了一流的技术支持。

  2000年4月,历经4年多的攻关,超威第一个产品电动助力车蓄电池一面市,就以出众的品质产生了“一石起浪”的效应,其性能检测指标超过知名厂家,国内各大电动助力车生产企业试用后叫好不绝,不少厂家终止了与洋品牌的合作,转而倒向超威。

  正是第一个产品的优异表现,使他赚足了“第一桶金”,短短二三年便完成了原始积累。有了财力支撑,周明明更表现出了高水平“理才”的气魄,不惜重金引进大批高级研发、管理人才,以求把自创品牌的金字塔做得更高更大,基础做得更结实。

  2001年,超威跨出“超越权威”第一步。在熟知了纳米材料的奇功妙用后,周明明以扎实的研发方案和十分低调的姿态,组织超威技术团队开展了近百次的试验工作,在国内同行中率先将纳米技术成功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用蓄电池的制造中,产品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各项性能指标全面超过行业标准,其中最关键的使用寿命性能超出行业标准一倍以上,整体性能超过了进口的同类产品,把传统工艺生产的铅酸蓄电池远远抛在了后面。超威这一步革命性工艺,与世界先进水平一下子缩短了几十年的距离,成为与国外先进性能水平的胶体蓄电池媲美的产品,而售价仅是同类进口产品的2/3。当超威申请科技成果鉴定时,有关部门十分吃惊,他们在数月前还在以几十万元的补助为支持条件,开展纳米技术在蓄电池生产运用科技项目的网上招标活动。

  周明明演绎了“能人造超威”的奇迹。他说,超威是一家专业制造动力电源产品的企业,创立品牌特色,首先要积蓄“动力”,就是要把一流的人才团队和全新的品牌观念作为企业的“原动力”来经营。有了“原动力”加上科学的管理作为“催化剂”,自然就会“裂变”。周明明创业初期立下的“两大目标”,至此已基本实现。谁也没有料到,几年后超威会梦幻般地成为全国蓄电池行业的领头雁。

  管理——品牌与创新的全新诠释

  在超威,企业员工最津津乐道的,是周明明创造性地将品牌理论引入企业人才资源开发,为提升“才力”不遗余力。他亲自“谱曲”、亲自指挥了这场具有较高水准的“品牌”与“人才”的交响乐,以其令人激动、令人向往、令人折服的旋律,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价值。

  他说:建立并管理好现代企业,自己必须要有现代水平的知识,否则,就无法“谱曲”和指挥。为此,他身体力行,刻苦钻研电化学专业知识,并在百忙之中坚持到浙大进修完EMBA课程。几年中在国内国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并且成为长兴县解放55年来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人。

  从教师到创业、到工程与企业管理行家、到入选“151人才工程”人员,全凭他个人奋斗,没有“大树”为他支撑。在完成了知识资本与生产资本的积累后,他开始起飞了。他选准的第一个目标是塑造品牌,让企业人才与科技优势的价值成倍放大。他认为,一个再好的产品都是有生命周期的,而一个响亮的品牌却能成为民族工业的“常青树”。

  在塑造品牌的模式选择上,周明明同样有着独到的眼光,他用行动成功实践了他对品牌与人才关系的全新诠释。

  他采取“刚柔并济”的手法,全力塑造人才团队品牌,以人才团队的品牌效应,助推产品品牌和整个企业品牌形象快速提升,周明明“经营”品牌与人才管理的创新,给人以全新感受。

  刚,即刚性引才聚智。周明明求贤若渴,识才善用。每年,他都要亲自带队到高校、大中城市人才市场招聘人才。柔,即柔性引才借智。2001年以来,周明明聘请清华大学、国家蓄电池研究所、复旦、哈工大等著名科研院所10多位顶级专家为技术、管理顾问,年均投入300多万元。

  在民营企业遍地开花、强手林立的浙江,已成为国家免检产品的超威有一项业绩令人羡慕,这就是连续4年保持“零库存”的纪录,产品还在生产线上就被预订一空;带着汇票订货还要排队等候几周;财务账面无分文应收款;企业产销税利年均增幅高达136%以上。

  理想——超越自我的理想境界

  人们说,任何一个企业家都是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周明明身上也印证了这一点。不同的是,他不仅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也在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他认为,企业做到一定的规模,财富便不再只属于个人,而是属于社会,回报社会,是企业的天职。

  近几年,长兴县兴起一个新的主导产业——新能源制造业。全县规模型蓄电池企业达50多家。周明明没有埋头个人的事业,他投入更多精力关注全县蓄电池业的共同健康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超威投入280万元资金邀请专家和科研单位对蓄电池生产环保课题进行试验、攻关,全国铅酸蓄电池行业首套环保设备在超威诞生,成为兄弟企业参观、借鉴经验的源地。继而超威又投资近5000余万元进行全集团公司生产环保技改工程;在全县蓄电池企业中是最先通过省、市、县三级环保标准监测验收企业之一。

  与此同时,超威不但毫无保留地与全县同行企业“抱团”协作,而且利用自己的新能源研究所和人才团队的优势,与全国几十家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

  客观评价,超威目前很大一块投入,是难以看到经济效益的,或者说是很难短期获得回报的。对此,周明明心照不宣,他说,做企业不能急功近利,超威目前具备了更好地回报社会的实力,应该为地方发展作出多层面的贡献。

  一个人贵在超越自我。因为睿智和才华,周明明的创业之路一帆风顺。在采访中,超威公司行政部陈中华部长自豪地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周明明先后被评为市、县劳动模范,长兴县十佳青年创业先锋,湖州市科技进步奖获得者。”

  有人说,仅以超威旗下11家公司,年上缴税金近亿元,为社会提供6000多个就业岗位而言,就是一项不小的贡献。周明明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每年投入资金近百万元。他在企业中专门设立了爱心基金会和各种相应的帮扶办法,对贫困职工家庭、下岗工人、社会残疾人、特困学生、军烈属长期给予各种帮扶措施。他说,钱花在该花的地方,尽好社会责任,个人事业成功才有意义。

  一个企业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正是周明明超威自我境界的又一股“原动力”。他认为,企业发展得越大,也就意味着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越强,企业家的自身定位与奋斗目标的取向也更加重要。在他身上,是浙江民营企业家割舍不去的“草根情结”,更是激情与理性的和谐交融。

  立马市场潮头,周明明意气风发。他早已不是十年前那个文弱书生。超威公司办公室为周明明作过一项统计,超威公司创业14年,合计5110余天,周明明休息时间不到30天,占工作日的0.5%。为了企业的发展,他总是高效、拼命、忘我地工作。

  有人说,“企业家的睿知加上他的勤奋等于成功”。正如超威一位资深员工所言:“超威的成长,凝聚着周总的心血与汗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1183.html

更多阅读

徐来:从演员到美女卧底

徐来:从演员到美女卧底李婍徐来是民国年间真正的美女,不但是民国时代的美女,在中国任何一个朝代,她都是当之无愧的美女,她的容颜放到今天也同样是回头率极高的美眉。因为她长得很标致,在三十年代就有“东方标准美人”的光荣称号。不仅

男旦刘欣然:从公务员到京剧演员

男旦刘欣然:从公务员到京剧演员  男旦演员刘欣然33岁,北京人,曾经是北京市气象局的公务员,半路出家学习男旦表演,07年参演关锦鹏导演的昆曲《怜香伴》,31岁辞职下海成为职业男旦…..>>>详细位于北京前门大街附近的正乙祠戏楼,距今已有300

读《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

读《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这本书是2013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不但在历史学界,也在一般的读书界引起广泛注意和评论。书的作者郭静云,被称作“学术奇女”,连籍贯都不太清楚,据说是俄罗斯犹太人,叫什么卡雅,但她自己说是台湾犹太人,是

声明:《周明明:从文弱书生到全能超人》为网友不该舍不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