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基科技大楼 “亚洲股神”李兆基的创奇成长史



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身兼新鸿基地产副主席,是香港著名的地产大王。旗下恒基地产的业务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同时包括物业、酒店管理等。1996年《财富》公布的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中,李兆基博士排名列全球富豪第4,成为亚洲首富。在1999年底李兆基拥有恒基地产、恒基发展、恒基中国、香港小轮、中华煤气、美丽华酒店等多家公司,位列香港十大富豪的第3,而仅次于拥有长江实业的李嘉诚和拥有新鸿基的郭氏兄弟,属下公司占到香港上市公司总市值的3.49%。

  由此来看在解决市民的居住问题上,香港政府的处理进展比较缓慢,远远赶不上形势的发展;另外随着香港市民收入的提高,大家不光需要有廉租屋村住,还需要有更大更好的居住环境,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房地产行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需要更多的资本和人员加入其中进行开发。

 李兆基科技大楼 “亚洲股神”李兆基的创奇成长史

  但是要进入房地产行业,是需要一定的资金与相关经验。对年轻的李兆基来说,比起已经从事多年了的交易人职业,地产行业存在一定的风险与挑战。

  战乱中,货币的动荡灌输了他独特的财富理念,培养了他对物业保值聚财的特别钟爱;一招鲜,过人的胆略驱使他独闯香港施展才华,娴熟的技艺成就了他的第一桶金。李兆基,凭借他特有的经营理念和对社会发展的深远洞察,在风云变幻中成就为一代“房地产奇杰”。

  李兆基自幼在父亲的银铺中成长,在银庄里打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潜移默化中对做生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值中国战乱频繁、生灵惨遭涂炭之时,李兆基在银庄里每日收付大量钱财,耳闻目睹金融动荡给普通百姓带来的无尽灾难。在当时的社会局势中,货币贬值成为家常便饭,今天为拥有几捆钞票而沾沾自喜,也许几天后便随着货币急剧贬值而不名一文。长期的货币变故,使“货币只是浮财,而拥有物业才是真正的恒产”这一理财观念,在李兆基的头脑中打下深深的烙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根深蒂固,也奠定了他在开拓事业发展中专注于房地产的经营战略。

  一九四八年,二十岁的李兆基怀揣一千元钱,只身来到香港图谋发展。当时在香港中环文咸东街,开有二三十家金银店铺,专营黄金买卖、外币兑换、汇兑等金融业务,恰好与李兆基十多年积累的金融营销技艺相吻合。于是李兆基以已之所长,开始在那些金银店铺挂单做生意,凭着他深知黄金白银的经营之道和对金融市场的把握,牢牢抓住了当时外汇兑换业务及黄金买卖生意兴隆的难得机遇,很快就搏得了创业初始的第一桶金,为其续后大展宏图打下了经济基础。

  五十年代初,李兆基又适时从金融生意中全身而退,转行做五金生意和进出口贸易,业务开展也是十分地顺利。然而,尽管业务不断增长,积累不断增加,但李兆基始终被长期形成的理财观念所左右,只是被从事房地产业需要的大量资金门槛所制约。

  由于李兆基当时的财力还不足以在房地产市场上安基立业,于是他便采取了集腋成裘的发展策略,以合作经营的方式跻身于香港的房地产行业。

  一九五八年,李兆基和冯景禧、郭得胜等八人合股组成了“永业公司”,开始涉足房地产经营。公司开始运营后,他们一改传统的房地产经营方式,推出了“分层出售、十年分期付款”的销售方式,使得生意十分火爆,公司也很快就扩大了经营规模。

  一九六三年,李兆基与冯景禧、郭得胜三人另起炉灶,组建了“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三人联手,以并不十分雄厚的300万元资金,利用香港经济起飞和人口急速增长的大好时机,致力于兴建大型居住区和中小型住宅楼宇,公司由此进入了快速发展通道,从而在香港房地产业界名声大振,博得了“三剑客”之美誉,李兆基也因此而积累了更多的房地产经营发展的经验。

  一九七二年新鸿基地产股票正式上市,紧密合作了十余年的“三剑客”也在此时分别自立门户。李兆基以分得的市值五千万港元的地块和物业,于一九七二年底又与资金实力比较雄厚的胡宝星合作,组建了“永泰建业有限公司”,并在一九七三年初,香港股市牛气冲天之时,趁机将永泰建业有限公司上市,李兆基的经营资本也因此得到大幅增长。

  天有不测风云,市有旦夕起落。就在永泰建业有限公司上市不久,香港股市就随着世界经济衰退而发生了大崩盘,房地产业也随之陷入低谷,市道惨淡。但李兆基却凭着他对香港经济发展趋势的特识和判断,凭借已经积聚的巨额资金,不退反进,大量购进别人抛售的土地和旧楼。

  时至一九七五年,香港股市开始复苏,李兆基趁机成立了自己独立的“恒基兆业有限公司”,并以1.5亿港元的资本和20幅地块,开始运作他的并购和买壳上市的扩张计划。运作中,李兆基以物业换取了永泰建业有限公司一千九百万股的新股,一跃成为最大股东,接手了永泰建业有限公司。入主永泰后,李兆基随即将面向广大普通市民的房地产经营思想注入永泰,从而广受香港市民欢迎,使永泰的经营发展蒸蒸日上,股价也随之水涨船高,由永泰上市初的实收股本2523.4万港元,猛增到一九七九年九亿多港元的市值。

  一九八一年六月,在香港股市的再一波狂潮中,李兆基又成功地将恒基兆业推上股市,一举集资到十亿港币的巨额资金,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资金实力,从而创造了在八十年代初中期因香港地位未确定因素而出现的经济低潮期中,他的事业仍然能够保持快速增长的奇迹。一九八三年,李兆基收购了“中华煤气”;一九八八年,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又全面收购了永泰建业,并将之更名为“恒基兆业发展有限公司”。至此,拥有恒基兆业地产和恒基兆业发展这两个实力雄厚公司的李兆基,完成了他驰骋房地产领域的基础布局,一举成为香港房地产业界中举足轻重的显要人物。

  得到社会巨额融资的李兆基,如虎添翼,如鱼得水,但他专注于房地产开发的初衷没有因此而改变。当时,香港政府为了解决市民的居住问题,推行了贷款新政策,资助公屋居民购买私人发展的住宅楼宇。虽然贷款额度只有5万元一个单位,在楼价节节上升的置业环境中起不了很大的作用,但毕竟是一个鼓励市民置业的具体政策,对居民购置物业具有深远的影响。李兆基透过这一政府行为,对居民住宅的开发潜力更加坚定了信心。由此他一如既往地仍然致力于适合大众口味的中小型住宅开发,并在项目设计中,融合了香港工薪阶层的生活方式,充分考虑了住宅的生活适用性,推出了主人套房的中小型住宅楼,独具匠心的户型受到了香港市民的普遍青睐,房产销售与日俱增,既有效地增强了市场开发能力,又实现了李兆基快周转,多循环的营销指导思想。

  地产市场一向变化莫测,风云变幻,所以大多数房地产商对项目开发都是十分小心谨慎的。但李兆基在房地产循环开发环节中,却始终贯穿着他固有的商品房制造理念。他把房地产开发视为商品房制造工厂,遵循着储备原料多,则制成品多,可上市商品也多的经营原则,把土地储备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时值香港政府征收新界农民的耕地以作各种发展用途,交换条件是先征收耕地,然后拨付可建房屋的土地给他们交换,比例是二尺半耕地换一尺屋基地。农民拥有一纸“换地权益书”,将来就可以换地发展,但要变现换取货币,在当时则十分困难。李兆基发现这个难得的市场机遇后,义无反顾地与农民们做起了交易,以现金购买他们手上的“换地权益书”,一方面为急于需要现金谋取发展的农民解决了资金来源而受到普遍欢迎,另一方面则使李兆基得到了数量巨大的平价土地储备,为日后的大规模开发打下了基础。

  同时在其它收集土地储备的途径上,李兆基也采取了几条腿走路的方针。在香港早期开发的地区,充塞着大量的破楼危房,李兆基以其独到的眼光和方式在这些未来的开发地区大量增加土地储备。他通过香港本土以及海外的经纪商,甚至在欧美的中文报刊登载长期广告,长年收购这些地区的业主出售的旧楼,这样的收集方式,不仅方便了华侨处理在港的遗留房产,也使得李兆基在没有竞争对手下取得了最优化的的经济效益,大量地增加了日后黄金地带的土地储备。

  到一九九三年,经过多年连绵不断地循环储备,李兆基从当年的区区20幅地块,激增至近600幅地块,1900万平方英尺的土地储备。他的房地产业,也因独具匠心的房地产递增循环开发经营方式,使港城其他房地产商所望尘莫及,难以匹敌。

  有了面广量大的客户群体的认可,有了足够的土地储备,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已经实力雄厚的李兆基和他所掌控的房地产业进一步加快了发展的步伐,产业规模得到不断地扩张,其中也无不凸现了李兆基超人的胆识和对大局发展的深邃洞察。在香港经济低潮期间,香港工商界人心出现波动,相当部分大财团都在谋求对外发展,投资海外开辟新的发展渠道,移民潮也随着推波助澜的动荡中,房地产业因此大受挫折。然而李兆基却对大局的发展趋势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经济波动起伏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对香港未来的国际地位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大局以及在国际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始终充满信心。从而使他在面对香港房地产业几十年来跌宕起伏的浪潮中,始终波澜不惊,处之坦然,无论房地产业市道旺淡,坚持开发房地产不停步,把商品房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市场上,从中驱动其掌控的公司发展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止。

  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后,李兆基又随着国家形势的发展,把投资方向适当其时地转向内地的房地产业和公用事业,取得了更大的成功。如今,李兆基已经成为华人中的超级富豪,拥有在世界各地的资产达110亿美元之巨,成为房地产业界的超人巨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1459.html

更多阅读

民间股神殷保华的均线系统指标 殷保华均线设置与运用

这是几组被誉为民间股神殷保华的均线系统指标,据说是他发明许多“独门暗器”中的一部分。下面是这几组(主图)均线系统指标:一、保华均线一号线:EMA(C,165);{165天平滑移动平均线(新股用,老股用146天)}二号线:EMA(C,25);{25天平滑移动平

“脑瘫股神”刘子健的传奇故事 传奇人物股神巴菲特

“脑瘫股神”刘子健的传奇故事来源:BTV-科教频道《非常向上:脑瘫男孩传奇》今年28岁的哈尔滨男孩刘子健是哈尔滨图书馆的一名普通的图书管理员,然而工作之余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一档全国股市类竞赛节目的十强选手,十年炒股生涯,他创造了

香港股神曹仁超博客论战 香港股神曹仁超的书

原名曹志明,香港财经专栏作家,股评人。曾任职《明报》资料室,一九七三年与林山木创办《信报财经新闻》。现为《信报》董事及专栏作家,每周六天在《信报》撰写《投资者日记》专栏,以轻松有趣的笔触,分析香港股市以至政经形势,获得不少读者

香港美女股神王雅媛的炼金术 香港股神曹仁超

撰文者:马自明香港美女股神王雅媛的炼金术二线股,帮资产翻数倍年仅24岁,却对股票操作独有一番心法的王雅媛认为:「好公司,不一定等于好股票。」相对的,别人眼中的「坏公司」,尤其是一些所谓的二、三线股,只要有转机,就是真正的好股票。谁说美

声明:《李兆基科技大楼 “亚洲股神”李兆基的创奇成长史》为网友永杰同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