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斌:从建筑工人到锁业巨人



  一件大红的T恤,一条蓝牛仔裤,带着憨厚的笑,平时不擅言辞,但一讲起防盗门,他就滔滔不绝。王力集团目前在中国防盗门行业位列三甲,它的掌门人,董事长王跃斌,虽然年近四十,猛一看还像邻家大男孩。

  21岁,他成了万元户

  在上世纪80年代,万元户可是一个了不起的名词。王跃斌说,当时县里产生一个万元户,是要敲锣打鼓庆祝的,周围的人也都会很羡慕。

  1987年,高中毕业不久的王跃斌干的是建筑活,工钱是每天1.6元。当时,县里公开招募精壮汉子,组队赴科威特承接土木工程。那年头,劳务输出还是新鲜事儿,许多人举棋不定,王跃斌却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他听说在那里干一天的收入,抵得上在永康干一个月。

  3年以后,王跃斌带着3万多元回到永康。在1989年,这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王跃斌解释“王力”集团名字的由来:姓王的弟兄齐心协力,王者之力是最强大的。

  王跃斌的三弟王斌坚从小对机械有浓厚兴趣,卖防盗门的过程中,顾客老是投诉门锁质量不好。防盗门最重要的就是锁,王家兄弟就琢磨:人家的锁质量不好,那就自己做!虽然创业初期,资金相对紧张,王跃斌为锁具开发投入200多万元科研经费。经反复实践,1998年1月,他们成功开发了“多项自动锁”,同年11月获国家专利。经权威部门评估,该项专利价值超过1200万元。全国门业一家知名企业的老总于2001年9月赶赴王力公司,开出3000万元高价想买断该专利,但遭王跃斌婉拒。此后,王斌坚埋头于防盗门锁的专利研发之中,已获国家发明专利28项。

  老二王斌革,同样是王跃斌的左膀右臂,是公司副总经理兼品质部主任。公司获得的“浙江名牌”、“信用AAA级单位”、“浙江省重承诺信誉单位”等荣誉,就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

  很难想像,这样的三兄弟,不但在公司里没有明晰产权、股份,在日常生活中也还是一家子。“我们三兄弟到现在都还没有分家,父母也住在一起。三代同堂在一起吃饭最开心了。”妻子们决不“参政”,孩子们一起玩耍,老父亲在家管理着一个橘园,还在村子里写族谱……

  勒紧裤带再创业

  改行做防盗门之初,王跃斌面临市场拓荒的难题。他带头用脚丈量过很多城市的马路,“胆大心细脸皮厚”叩开万家门。王跃斌难忘当年在上海推销王力防盗门的遭遇:“企业手头紧,我也很抠门,捂着钱袋,舍不得打车,用两条腿走过一个个街区,挨家挨户去寻找门窗经销商店,硬着头皮找机会。”有时候进城晚了,不便直接找人谈生意,他就先踩点,找到一家家门窗商店,记下位置,然后挑一家最近、最便宜的旅馆住下。“20元都嫌贵,15元一夜的房间挤三个人。”第二天,王跃斌就可以从从容容地根据前一天的侦察,一家家去和商家接头。穷归穷,该出手还得出手。1998年,企业人均月工资只有300元,王跃斌的手机每个月要开销4000多元。王跃斌说,虽然也心痛手机费,不过信息和时机更值钱。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1999年,王跃斌还花巨资在中央台投广告,这在永康私营企业中是第一家。

  与“锁王”联姻

  2005年,有“世界锁王”之称的瑞典亚萨合莱集团想打开中国市场,与正想走向国际市场的王力集团“一见钟情”,双方共同投资1.8亿元成立合资企业。

 王跃斌:从建筑工人到锁业巨人

  对方曾经以为新公司需要亚萨合莱的技术,王跃斌骄傲地拒绝了。“对方问我为什么这么自信,我说你们一把锁要卖1000多块钱,市场在哪里?我们的锁只卖100多元。”对方就要王跃斌寄一把锁。3个月后,对方打来电话:这个锁的设计太超前了,结构无可挑剔,但是工艺太粗糙了。王跃斌笑着说,100元的锁,工艺上当然无法跟1000多元的比。对方打消了向新公司提供锁芯的念头。

  就这样,王力收获了1.26亿元真金白银,董事长、法人代表还是王跃斌,占70%股份的对方只派来一个财务总监。“这位总监还被反复关照,只有辅助工作的权力,千万不要干涉我们的决策。”王跃斌语气里透着几分得意。

  合资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我们是以天来计算工作量的,而亚萨合莱带来的管理理念是以秒来计算。”王跃斌认为,这对提升自己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好处。

  更实在的好处是,合资前“王力”防盗门一年出口总额还不到500万美元。2005年7月合资后,通过“亚萨合莱”全球销售渠道,打上“王力”品牌的防盗门连连拿到美国、法国价值百万美元的大单,到当年底出口已近1000万美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1548.html

更多阅读

王瑞民:从家长到顾问的管理哲学

王瑞民:从家长到顾问的管理哲学文/姜朝霞王瑞民是典型的儒商,国学造诣深厚,言行举止温文尔雅,对下属永远和风细雨。他经常引经据典,口吐莲花,对人生的超然态度,让他看起来更像一个文人。然而与所有的商人和企业管理者一样,儒商也要处理企

凶险一跃:从“微创新”到“微杀手”

对中国的创新者而言,最凶险的一跃就是:从“微创新”到“微杀手”。很多野蛮创新的创业者,以一个革命性的“微创新”杀出重围,却倒在升级与进化的路上凡客体最近正在以“病毒”的方式大行其道,某门户在互联网大会上借用“凡客体”引发了

内地新首富王传福解码:从电池大王到汽车狂人

 案例:从电池大王到汽车狂人   1995年2月,王传福借款250万元,注册成立了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了在深圳的创业生涯。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手提电话(大哥大)进入中国,一块小小的电池就要上千元,让王传福意识到这是个重大商机。此外,

王玉锁:从高考败将到民企燃气探路者

 发家:从开出租到石化贸易   王玉锁的创富之路并不平坦。在三次高考落榜后,王玉锁从此放弃了高考,开始做些小生意,卖过葵花子、卖过啤酒,甚至还卖过女用泡泡纱背心。当然,今天的王玉锁并不忌讳这段经历,相反,那段失败的经历让他具备了承

王传福:从山寨大王到中国首富

系列专题:山寨文化凶猛 一个月不到,王传福将福布斯中国首富和胡润百富榜首富双双揽入怀中。在听多了金融危机让富豪们财富缩水的故事后,人们总算从这个新鲜出炉的“双料”首富身上,看到冬天里的一抹亮色。   身为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

声明:《王跃斌:从建筑工人到锁业巨人》为网友月光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