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小迪的成功:产品主义者的顿悟



2009年之前,业内普遍的看法是,对做房子颇为“痴迷”的易小迪并不擅长于销售,而阳光100亦秉承着易小迪这种对“产品”及维护品牌形象的痴迷。

  对于易小迪来说,宗教给了他信仰,但事实上,品牌也是一个信仰,没有信仰做不好,包括“阳光100”。

  阳光还是佛光?

  同为“万通六君子”,以冯仑的话来说就是“以江湖的方式进入、以商人退出”,但已功成名就的潘石屹在提起易小迪时曾说:“在我困难的时候,我最先想到的总是易小迪,他不一定会给我多少物质上的帮助,但他的讲话会给我力量,给我战胜困难的力量。”或许这缘于宗教的力量,人性对于“力量”往往痴迷,在软弱与失败的时候更是渴望获得力量。

  经历了万通5年的磨练,在“六君子”中最为接近于职业经理人角色的易小迪逐渐成长,在实质上,他似乎将“万通”作为了自己信仰的一部分,并在万通分裂之后,继续执着于经营“新万通”。但他所信仰的神佛对他的做法似乎并不赞同,没有再庇佑自己的信徒。“新万通”最终烟消云散。

  此后,易小迪如“涅磐重生”,突然彻底摆脱了万通的阴影,开始自己的事业。而“阳光100”也自此代替了万通,成为了易小迪新的信仰——2000年,易小迪成功开发北京阳光100国际公寓,随后在北京阳光100成功的基础上进行品牌输出,以合作的方式大规模地将阳光100的品牌输入到二线乃至三线城市。时至今日,阳光100成为易小迪身上的符号。有人说,潘石屹用SOHO模式钻营京城CBD的白领、小资一族,易小迪则用自己的方式铺向全国多个二、三城市的白领、小资一族,两者颇有些异曲同工之妙,而幸运的是,两人都成功了。

  时常幻想这样的一个画面:易小迪站在阳光100品牌后面修炼,在打坐与诵经的同时,他也会思考“阳光100的”路径。或许我们可以猜测,其取名“阳光100”出自于“佛光普照”,唯一不同的是一个是品牌力量,一个是宗教信仰,但对于易小迪来说,不管漫天的是阳光还是佛光,那同样都是他选择与坚持的道路。宗教给了他信仰和力量,但事实上,品牌也是一个信仰,没有信仰做不好。

  在某种程度可以说,阳光100因为易小迪的坚持与信仰获得了成功。他执着于品牌和形象,就像当年执着于“万通”:“我特别看重的是品牌形象。无形的东西的价值要远远大于有形的东西。公司赚了很多钱是现金,但客户的忠诚度同样也是。一个公司要在有形和无形的资产中,达到平衡。”而在业内广为流传的是,易小迪对“做房子”颇为痴迷。易小迪认为,与别的开发商追求打造艺术品或永恒建筑不同,阳光100更看重的是今天:“我们并不想在今天年盖出20年后的房子,只要代表了今天的最新科技,代表了今天的人的需求,代表了今天的人的思想价值、审美观,这就够了。”

  但是,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与楼市调整似乎要将易小迪和他的阳光100打入远离“阳光”与“佛光”的无边黑暗。

  “吃肉”的信徒

  值得幸运的是,对于阳光100这个有着“全国欲望”却没有上市的企业来说,如何维持自己的资金链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因此,在房地产疯涨的那几年,阳光100并没有太多的资金供他们挥霍。易小迪的原话是:“因为我们没有上市,又在全国发展,不可能花很多钱去买一块地,所以那个时候,06年、07年的时候,我们买的项目就比较少了。”正因为如此,易小迪没有了大多数在那两年疯狂扩张的房地产企业的苦恼,又或许,对于海南泡沫岁月的记忆,让他对房地产的异常有着自己本能的反应。但无论如何,易小迪苦恼的不在于资金链或地价款,而是销售: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让楼市的销售一落千丈,因此,在这样惨淡的市场背景下,阳光100也未能完成其既定的销售任务。

  2009年之前,业内普遍的看法是,对做房子颇为“痴迷”的易小迪并不擅长于销售,而阳光100亦秉承着易小迪这种对“产品”及维护品牌形象的痴迷。如果说,这样的易小迪是坚持其信仰的“素食主义者”,以“冲向风车”般的勇气维护着其产品的形象与品牌,并固守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那么,他在日益残酷、肉食动物横行遍地的楼市中如何继续以房地产“传道”?

  但让人意外的是,进入2009年之后,随着楼市的回暖,阳光100也开始大卖。根据易小迪透露,2月份阳光100位于重庆、柳州的项目已经分别获得了近8000万的销售收入。另外,位于天津的阳光100国际新城在开盘当天销售也已突破了5000万。出色的销售成绩似乎让易小迪“禅心失守”,他不止一次对外表示,阳光100在2009年的销售目标是超过50亿。众人对阳光100在短时间爆发的销售开始感到迷惑:究竟是什么让执着于做房子的易小迪忽然转向、主攻销售?难道危机真的让可以让素食者在肉食动物口边夺食?

  最终还是易小迪自己揭开了谜底:“大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老潘就一直跟我说:市场要出问题,易总你要赶紧抓销售。但是我一直没放在心上。”当然,潘石屹的一再提醒并未引起易小迪足够的重视,他仍在坚持着自己所信仰的一切,直到2008年11月与潘石屹在北京的会面之后,事情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当时老潘一见到我就跟我说,到了今天,所有的东西都过剩了,钢铁多,民工多,甚至连钱都多,缺的就是市场,公司能不能发展下去,能不能生存下去,衡量的指标只有一个:销售!销售好了就能发展下去,就是好公司。”易小迪表示,潘石屹这番话让他“顿悟”。跟潘石屹“喝完咖啡”回去后的第二天,易小迪就开始对阳光100进行调整。去年底,阳光100在全国范围内招聘2000名销售人员。

  潘石屹曾经说过,易小迪总会给他“力量”,而他同时也说过,“在他最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也是我。”因此,阳光100的销售陷入困境后,易小迪向看起来更为“星光闪耀”的潘石屹请教是理所当然的,而潘石屹也没有让他失望。

  “就像老潘跟我说的,销售一抓就灵。”对于潘石屹的“言传身教”,易小迪很是感概:“我们之间是互相地启发和帮助是非常多的,这一次对于市场的转型和销售他给了我很多的建议和启发,他说这一次变化最大的一点是抓销售,并不是抓资金流抓市场,现金流抓得再好都是靠市场的回款才有盈利的。”

  “以前我们卖房子是打个广告在售楼处卖,现在是做不到了。我认为最起码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坐着等客上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易小迪给自己做了一个总结。

  在万通之后,易小迪发生了一次蜕变,说“要有光”,于是有了阳光100。而这一次的转身,对于易小迪及阳光100来说,究竟走向佛光深处,还是就此坠落凡间?一切还未揭晓。

  以下为阳光100董事长易小迪先生的采访内容:

  观点地产新媒体:您对“阳光100”近10年的成长,是怎么样的一个评价?

  易小迪:企业的10年成长,第一个我觉得我们是从市场中成长起来的,我们真正进行大规模的发展是98年、99年以后,就是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开放了房地产市场,停止福利分房,实际上我们那个时候就开始走向全国。2003年,土地制度改革,那个时候二线城市土地没有人关注,一个事实是,二线、三线城市,政府的地挂出来没有人要。03年、04年是我们快速地在全国布局的阶段,到进入05年下半年以后,06年土地开始热的时候,“阳光100”是发展最慢的,因为那个时候土地价格已经膨胀了。实话说,因为我们没有上市,又在全国发展,不可能花很多钱去买一块地,所以06年、07年的时候,我们买的项目就比较少了。

  观点地产新媒体:我记得好象去年7月份您对内部员工的邮件被媒体曝光过,现在您看就沈阳而言,商品价格下降到什么程度才能够掀起购房高潮呢?

  易小迪:现在的价格已经下降到一定的程度了,我原本预计到2009年的五、六月份,购买力就会反弹,但是价格不会反弹,事实上到了3月份已经出现了,到2月份和3月份销量已经很大了,但是价格一直在低价运行上。有两个因素,一个是购买的因素在下降,就是购买的能力在下降了,第二个确实是房价在下降。在沈阳的感觉是观望的情绪高一点,在广州价格反弹已经出现了,全国各地观望情绪已经打破了,到了5、6月份以后会打破这种观望情绪,但是消费者不用担心价格不会反弹。因为价格来说,我一直觉得已经走到一种稳中有降,或者是稳中有升的状态。

  观点地产新媒体:1993年您在海南做房地产,那个时候房地产泡沫破灭了,好像现在阳光100有个“楼面地价”原则?

  易小迪:海南的事与1993年的调控很有关系,我认为房地产发展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土地问题,一个是金融问题,这个就是命根子。这两个问题把握不好产品就会出问题,产品做得再好企业都会倒闭。土地问题,回过头来说,从海南过来的,这一次都没有被土地套牢,大家都知道土地要下降的,但是2000年后土地只升不降。

  我们为什么有一个比例呢?这个比例不是普遍的,在北京和上海是做不到的,楼面价基本上是50%,到了沈阳二、三线城市基本上是30%。房价越低,土地的楼面价格就越低,低的时候你卖的是建安费,二线城市是20%到30%,好的超过5000的达到30%,5000以下是25%到30%。我们基本的比例是一套房子不能超过他家庭全面收入的大概是6到8倍。在这个概念上我们判断,对于增长快的城市是8倍,对于增长慢的城市是6倍。比如说沈阳来讲,沈阳当初我们看到的人均购买力可支配收入是1万5,三口之家是4万5,接近30万到40万,但是事实是当时就是40多万的房子好卖,所以要控制楼面地价。

  观点地产新媒体:在沈阳整个的成本控制很好,只是刚刚开始做出来的东西不符合沈阳的胃口?

  易小迪:我觉得还是符合胃口,我们在慢慢地适合沈阳的购买力,去年、前年卖到6个亿,我觉得还是挺满意的。今年我们大概能够超过6个亿,也还是满意的。今年我们的销售目标起码是50亿。

  观点地产新媒体:前一段时间有媒体报道,阳光100对于整个管理架构进行解散再重组?阳光100的主要的定位是二、三线城市,为什么有这样的定位呢?

  易小迪:其实是有收有放。从管理架构来说对于我们打击很大的,现在打击的不是销量而是价格,现在各个城市的销量恢复得非常快,而价格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会低一点,我们对于生产成本的控制会收紧,对于市场的突破和品牌的推广会逐渐受到冲击。

  这个源于我们对于未来的信心,其实当时一线城市是很火爆的,在2007年之前很多人认为我们到二线城市走错了,因为一线城市持续火爆挣钱挣得很多,到了2008年以后,很多人才充分意识到二线城市潜力很大。这一次降价来说,一线城市降价是最大的,包括深圳、广州、北京,他们的降幅达到了30%,但是二线城市降价幅度很小的,这个和美国的次贷危机反了,美国的次带危机是小城市降了很多,大城市降了很少。这说明中国的真正的需求在二、三线城市。

  第二个是二、三线城市的土地没有泡沫,比如说沈阳的土地没有泡沫,地价是符合我们能力的城市的。这个是最基本的判断,不管它的形势坏到哪里去,我们在微利的情况下也能运行良好。

  我们还是主要看我们的目标客户群的量,我们要看这个城市中产阶级的量。实际上,沈阳的中产阶级的量不如一些中级城市(成都和重庆)的大,比如说我们在无锡上个月卖了1.67个亿,沈阳只卖了3000万。说明中产阶级在无锡已经成长起来了,小白领已经买得起楼了。

  观点地产新媒体:有一种说法,进入沈阳的外地开发商比较多,目前的价位来说阳光100并不是很高的价格,最便宜的可能是2000多/平米?

  易小迪:从价格来说沈阳是孤立了,10年前2000块钱,柳州市是1980,1999年我们在柳州起家时是1980,我想我们在讲这个概念,从这个历史上说沈阳更有前途,包括老百姓还没有意识到城市的架构,这个城市土地一定会稀缺的,房价一定会上去,同时企业也会搬到城市来,所以沈阳这个城市定位非常明确,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浑河两岸是最好的,一定是新兴的居住地和发展地,外地人来说一定是为了居住,比如说外地人去北京,离天安门远近都没有关系,所以这个概念完全是反的,但是老百姓死死地盯着天安门,天安门已经不是北京中心了,所以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没有去过天安门,所以我讲的概念是有很大的变化,沈阳这个机会给我们很大的吸引力,在沈阳我们还要继续做大。

  我们在沈阳也买了一块地,叫高尔夫公馆,在哪个区我也忘记了,在西边。回到你这个问题,就是说,不同的城市,我们刚刚说的有很大的差别,其实就是说阳光100更适合城市的中产阶级,关键看有没有白领存在。就像无锡竞争越来越大,阳光100在当地已经形成一个口碑:最时尚的青年社区。买我们的人首选是年轻人,销售面积我们一直排第一,销量排亚军,但是我们已经很满意了,我们注重的是目标客户群,并不是注重这个土地未来升值,这个往往会出现失误,只要我们客户群存在,我们就不会失败。

  观点地产新媒体:前一段时间阳光100宣布在全国招聘2000名营销人员,这样的形势下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宣传呢?

  易小迪:我觉得我们过多地注重了生产,忽略了市场导向、销售导向,这一点我觉得我们有很大的变化。更多的把市场导向、客户导向引到公司来,我认为招销售人员的本质是更多地贴近客户,把客户的信息反映过来。以前我们卖房子是打个广告在售楼处卖,现在是做不到了。我认为最起码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坐着等客上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很多公司没有意识到客户越来越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

  观点地产新媒体:我们看潘总的博客,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想到的是你,虽然你并没有给他多少帮助,但是您的讲话能够给他力量,让他能够战胜困难,这个可能跟您信佛有一些关系?

  易小迪:我们之间是互相的启发和帮助是非常多的,这一次对于市场的转型和销售他给了我很多的建议和启发,他说这一次变化最大的一点是抓销售,并不是抓资金流抓市场,现金流抓得再好都是靠市场的回款才有盈利的。对于我们来说潘总做企业这么大,上市以后精神压力是非常大的,没有几个老板精神上是很轻松的,在中国做一个企业,或者说自己认为是一个企业家吧,哪怕是一个小老板,你要承受的压力是多种的。一方面你要把事业做好,另外一方面你要处理好复杂的社会关系,你要和很多的政府部门打交道。因为房地产从某种意义来说也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客户投诉量是非常大的,你想这么大的客户投诉给企业过大的压力呢?你要应付很多的客户投诉,所以这样的话,一定给内部带来很大的压力。

  第二个房地产是一个类金融行业,需要处理好与股东、股民的关系,还需要处理好政府的关系,房地产作为一个高度关注的行业。就像你的身体里面你那个地方有问题你就关注它,没有问题就不会关注它。

  观点地产新媒体:万通六君子在中国企业史上也是很少见的一个现象,一个团队成功的企业家这种情况不是很常见,为什么您这个团队的成员都能够成为全国知名的企业家呢?

  易小迪:成功的企业家很多啊。我想万通里面企业家核心点就有一个价值观,毕竟当初是一个比较有理想的人在一起,大家可能看到我们最早的一篇文章叫《披荆斩棘共赴未来》,大家都是充满了激情,充满了理想,就不完完全全围绕自己发家致富,或者是一个简单的目标,这一点很容易约束。在很多的事情面前就有一个道德约束,有一个价值观。后来我有一句话是价值观有多高就能走多远,最主要的还是你受到了价值观的约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2251.html

更多阅读

韩寒《他的国》:理想主义者左小龙和他的朋友们

左小龙无疑是《他的国》中塑造得最成功、也最让人难忘的一个角色。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小龙”其实就是中国年轻人的意思。那么这个中国年轻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左小龙的人生悲歌左小龙的工作是看守废弃

水溶C100:产品的成功与推广的疑惑二

第一部分:产品的成功笔者认为,水溶C100到目前取得的成功可归结而言是产品的成功,此外农夫山泉的企业实力和品牌效应也起到了较大的支持效果。一、产品设计的成功是水溶C100能够畅销的根本原因。水溶C100在上市的前3个月没有投入任何

今日笔记:谋者王功权智者易小迪

□ 谋者王功权——那时候他读了很多的书,包括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以及影响了一代青年的《走向未来》、《走向世界》丛书。他是一个非常善于吸纳和思考的人

易小迪:关于朋友

     熟稔万通六君子,诸人不识易小迪。  尽管曾经“身在其中”的“万通六君子”几乎成为了那个草莽年代“成王败寇”的绝好注脚,但易小迪早已不是一个“知名”的开发商了。在这个年代用来标识一个人知名度的新浪微博上,他只有两

声明:《易小迪的成功:产品主义者的顿悟》为网友抉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