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1)容貌篇



  鉴别人才其实与选择木材有异曲同工之妙.伐木工人在砍树前,总是先从外型上打量,看树木是否笔直挺拔,再考察质地,是缜密结实呢,还是疏泡松脆,然后在敲敲打打听一听,鉴别其品种质地,用这一系列方法来判断树木能否当大用.鉴别人才也是如此,第一步是目测,见一见面,有一个初步印象后,再进一步考察其品德和才能.老板招员工,岳父看女婿都是从这一步开始的.还从未听说连某人的模样都不知道,就鉴别其品行了.选才,招生中目测这一关,实际上就是从人的外貌形象上来考察人才.这种方法不一定准确,也没有科学依据,但使用频率却很高.

  从外表上考察人物固然失之偏颇,但很直观.俗话说:相由心生.有什么样的心,就会有什么样的外相.对于这个问题,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这样说过:我们每个人都从个体上表现着我们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如是说:形象导致个性的差异.生活经验丰富的人,的确能从人的形象神态上推断人的心性才能.一百多年前的曾国藩就是鉴别人物的高手.毛泽东也非常佩服他并反复研究曾公.曾为人稳重,在接见客人时,注视客人而不说话,往往看得人津脊汗背,悚然难持.由此断人才性,百不爽一.实可鉴别人才高手中的高手了.

  相人细则,且听下回分解.

 

 老板: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1)容貌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4224.html

更多阅读

识人术 最简单的识人术

一、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人的品德看言行,人的思想看行为,人的内心看做事,人的心术看眼神,人的知识看谈吐,人的内涵看表现,人的修养看性格,人的能力看业绩,人的身手看对手,人的为人看朋友,人的本质看历史。二、战国李悝“识人五法”——

家纺行业向服装行业学做品牌:前车覆,后车戒(二)

        本土品牌早期用“拿来主义”进行设计开发属无奈之举,有其历史原因和客观因素。但如果现在及将来本土品牌仍对知识产权不重视,仍热衷于抄版不止,那么,本土品牌会继续陷于“千人一面”的境况,并且整个行业会置身于恶性循环

俞敏洪:我不会在财富中迷失(一)

对话语录:知识分子你给他一个自由的氛围,让他自由发挥,最大限度地表扬他们的表现就够了智者是远离麻烦的人,聪明的人遇到麻烦解决麻烦,愚蠢的人没有麻烦找麻烦,我发现大部分的人实际上是笨的人中层管理者,为了让他们留下来,我就编了一个

安庆衡:让奔驰对北京微笑的人(四)

 安庆衡:起码一半对一半了我想,这个没有统计过,但是妥协的也不少。  张庆:你可以给我们举一个例子吗?  安庆衡:比如说,关于技术引进以后的赔钱条款,在各方面认为,中国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中国的知识产权管理呢,还不那么严格,所以我奔驰,

创富神话背后:失败是常态,成功是幸运(一)

创富神话背后   他们证明了一点,在商业世界中失败是常态,成功是幸运。  过去10年,新经济创造了许多财富神话,直接的产物就是造就了一批年轻的富豪。丁磊、张朝阳、李彦宏、陈天桥、江南春、马化腾、马云、史玉柱等等,其中大部分人

声明:《老板: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1)容貌篇》为网友动听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