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排行榜 银行理财产品惯用障眼法



银行系理财产品出现零收益甚至亏损的案例越来越多。根据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最新的报告,继浦发之后,深发展、平安银行类似的6款产品最终也是零收益。2月有近半数中外资银行的QDII产品出现从10%到50%不等的浮亏。

大潮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收益门事件”除了警示投资者匮乏投资风险意识之外,更暴露出部分理财产品在销售上存在的重大信息不对称。

  解构“障眼法”

在中资行的零收益事件中,争议最大的是理财产品本身的设计。银行理财产品发生零收益,是银行能力不足还是刻意欺骗,成为市场争论的焦点。

西南财大报告显示,浦发银行、深发展银行、深圳平安银行几款零收益的理财产品设计极为相似,均是跟港股挂钩,且只有当表现最好和表现最差的股票涨跌幅不超过一定范围(这个范围就是银行宣传的预期最高收益率)时,投资者才能获得收益。

该报告认为,银行宣传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只有在产品所挂钩的几只股票同涨同跌时才会实现,这样的概率极小,现实中是不太可能存在的。

“理财产品怎么用概率来评价呢?市场怎么走,大家都不知道。”上述三家银行中的一位人士对此种描述非常反感。 

不过,报告的撰写者李要深说,报告并非指责产品设计有问题,而是认为产品要博取高收益的概率比较低,相对的投资风险比较大。

但问题是,这种复杂的公式和内在逻辑,大多数普通投资者如果不仔细研究复杂的计算公式,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投资风险有多大。

同样以一家外资行的一款结构性产品为例,该银行对产品的描述大致为:挂钩4只于香港交易所上市的优质中资概念股票之表现,只要在任何1个季度触发日,挂钩篮子股票中最逊色股票的相关每月累积表现高于或等于该触发日指定的下限,“触发事件” 便会发生,保本投资产品便会在紧接的收益支付日提早到期,投资者可取回100%投资本金及获得约年收益率12%的潜在收益。在每个季度触发日的下限分别设在-8%、-16%、-24%、-32%、-40%及-48%。

但在这绕口的描述背后,真正的投资逻辑是什么呢?

记者获得一家中资银行出具的理财分析报告对此分析说,“从产品结构看,该产品的收益率结构比较简单,为敲定价格递减的梯级期权。表面上看,该产品具有较大的获得投资收益的机会,下限最低为-48%。

但是根据条款的规定,只有当”每月累积“的”最差“标的表现不超过下限,投资者才可以获得收益,也即是相当于每月最差股票表现至少要大于-2.67%,投资者才可以获得收益,而且若某一个观察日最差标的表现较差,则投资者获得收益的概率迅速降低到接近于零。在目前股市比较萎靡的情况下,该产品具有较大的风险。”

上述两个例子都表明了一个事实:就是投资者和产品设计方存在较大的信息不对称。正如西南财大报告所写,一般投资者在购买此类结构型理财产品时,是无法完全看清产品结构的,如果理财产品销售人员不主动分析收益和揭示风险,再加上技巧性的宣传,投资者往往就认为产品预期收益率就是到期收益率,对理财产品可能面临的风险难以认识充分。

不当销售:银行之责?

尽管在法律层面上,理财产品合同中写明了理财产品是浮动收益,因此投资风险也是自负。但解决银行在销售中的风险提示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李要森在其报告里指出,部分银行要对此负一定的不当销售责任。

报告说,首先,商业银行只做纯粹的代销是不合适的。由于中资商业银行普遍缺乏定价系统,所以复杂结构型理财产品,基本上是购买国外投行设计的产品。但产品设计方并不清楚产品的最终消费群体,因此设计的产品必须经过中资商业银行的修改与完善,否则银行销售这样的理财产品弊大于利。

 银行理财产品排行榜 银行理财产品惯用障眼法

而中资商业银行实际是扮演销售商的角色,所得到的也仅是代销费用,理财产品如果出现零收益,发行银行却损失了品牌声誉。

第二,商业银行将理财产品销售给所有的投资者是不合适的。高风险理财品种,在监管严格的市场中,是严禁不加区分地向所有投资者销售的。而国内对于销售环节还无法进行有效的监控,因此个别理财产品销售人员出现不当销售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应是谁想买就卖给谁,很多投资者根本看不懂产品结构。”李要森说。

报告指出,部分零收益理财产品如果在当初销售时避免不当销售,那么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应该就是完全清楚产品的结构,也认同了产品的设计,并且愿意承担投资损失的风险。这样零收益也就不会造成如此大的负面影响。

当然,另一方面,李要森强调,加强投资者教育刻不容缓。部分投资者的理财观念不够成熟,缺乏理财知识,盲目追求理财收益。根本原因是,投资者教育尚未全面、有效地展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5276.html

更多阅读

介绍理财产品风险等级 银行理财风险等级

  酝酿已久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由银监会正式发布,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按照《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规定,今后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时需对理财产品实行分级管理,此举将帮助投资者避免误入高风险“雷区

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的会计处理 小额投资理财产品

2014-10-18 宁宏茹 淘税网  点击题目下方淘税网,一键关注本账号【摘要】由于对企业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没有明确的会计规定,实务中把其计入不同的账户,会对企业产生不同的财务影响。本文根据银行理财产品的特征,明确各类理财产品的会计账

余额宝和银行理财哪个划算(转 余额宝与银行理财产品

近期余额宝和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都不断走高很多投资者开始纠结手里的资金到底是买余额宝还是买银行理财买哪个更划算?余额宝的特点在于申赎灵活门槛低风险较低收益较存款利率高很受大众投资者亲睐银行理财产品也是投资者认为风险较小

高收益p2p理财产品 银行高收益理财产品有望延续

      农历马年后,银行理财市场的产品收益率呈现下滑态势。然而,这种下滑或只是暂时的。市场人士认为,在央行不放松“银根”的前提下,资金利率下行的幅度或将有限,银行理财高收益的“红包行情”或仍将持续。  节后收益率下行  春

年末理财产品 年末银行理财收益“疯狂”破8

      临近年末,银行进行最后冲刺,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收益水平再创新高,近期最高收益率破8%。而年底资金紧张,央行处于两难境地,最终不得不选择了放水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和逆回购。业内认为,银行理财产品高收益的状况或持续至春节

声明:《银行理财产品排行榜 银行理财产品惯用障眼法》为网友老衲来阅经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