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理财产品陷阱 揭秘银行理财产品五大陷阱(二)



陷阱2

预期收益高其实有“猫腻”

还是预期收益闯的祸。

“预期收益率为5%-15%,上不封顶。”记者在走访多家银行的过程中,发现大家都喜欢用这种形式表达产品的收益率。而且,无论这产品的投资期限是3个月、半年、一年还是两年,几乎所有银行在向投资者介绍预期收益的时候都喜欢用“年化收益率”这个概念。“那样显得多呗。”

在暗访过程中,一位记者熟识的某银行理财经理赵琳(化名)小声告诉记者,“要是把收益率按照投资期限计算,半年期的不到3%,3个月的也就2%多一点,肯定不能抓人眼球。直接用年化收益率最好,这样投资者还会拿我们产品的收益率和国债、固定存款利息做比较,最高15%,还上不封顶,诱惑力相当大”。

抓人眼球是不假,而由此害人上当也证据确凿。就在记者四处走访银行的过程中,投资者陈先生的理财经历已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与那些零收益理财产品相比,陈先生的理财产品还算是“赚了钱的”,就是赚得太少了。10万元现金如果即刻投入银行做一年期定期存款,一年收益至少稳得4000元。但陈先生的10万元钱到了银行理财产品的账户上之后就变了味,一年期满时,仅仅拿到了39.6元。

陈先生表示,按照合同约定,他父母购买的这款理财产品预计年收益为0至16%。近日合同到期后,银行公布的实际收益率为0.0396%,他们投资的10万元钱,最终只获得39.6元的收益。 

而这款惹出麻烦的理财产品就是“大名鼎鼎”的浦发银行零收益理财产品“汇理财2006年第九期F2计划”。根据合约,该产品与建设银行(7.75,-0.05,-0.64%,吧)、中国人寿(36.88,-0.83,-2.20%,吧)、中银香港和招商银行挂钩,产品到期收益取决于4只股票从2006年12月28日到2007年12月19日间的涨幅,计算公式为:4只股票从2006年12月28日到2007年12月19日间的涨幅=16%-(涨幅最高者的涨幅-涨幅最低者的涨幅),如果为负,则收益为零。

这4只股票中,涨幅最高的是招商银行,为96.25%;涨幅最低的是中银香港,为-2.62%。由此计算:4只股票从2006年12月28日到2007年12月19日间的涨幅=16%-(96.25%+2.62%)=-82.87%, 结果为负,因此最终收益为零。

面对陈先生的质疑,浦发银行相关人士解释称,有投资者认为浦发银行是拿投资者的钱去买这4只股票,这是误解。银行都是在金融市场上购买国际知名投资银行发行的期权,然后再和保本的固定收益票据组合,形成名目繁多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包括这款F2计划。

“我们在卖产品的时候就明确过预期收益范围在0到16%,投资者只看到了16%,忽略了零收益的可能性。”在记者和浦发银行某分行理财经理聊到这个问题时,他这样表示。

的确,没有认清产品零收益率的风险是投资者的大意,难道银行就能把责任推得这么干净吗?有银行相关专业人士向记者表示,该款产品的实质是,只有4只股票涨跌幅度基本相同时,投资者才可能获得高收益。在2006年底,国内外几乎所有投资机构都强烈看好招商银行,认为其具有高成长性,将是2007年的大牛股。建行则是大蓝筹,其涨幅很难赶上招行。该人士称,浦发银行当年如果对这4只股票的基本面有所了解,绝不至于设计出这么一款产品。 

 陷阱3

“投资存风险”是附加条款?

市民丁女士最近很怕别人说理财产品收益的事。半年前,她经别人介绍购买了一款结构性理财产品。现在,6个月期满,丁女士收益为负。

“我当时选产品的时候问银行的经理,哪个产品能够多些收益,当时他就给我介绍这款。说这款是挂钩港股的,我当时想人在北京,能有这样一个渠道直投港股也挺好的。当时我问他这款产品是不是保本的,经理说这是投资,投资都不保本,但是他们银行开办的上一期产品的收益率是10%,只要港股直通车一开通,这期的收益率很可能达到80%。我就买了。”

谁想到,就在丁女士购买产品后第二个月,之前炒得沸沸扬扬的港股直通车戛然而止。且在美国次贷事件的影响下,港股价值严重缩水,丁女士以及众多看好港股市场的投资者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失。

 保险理财产品陷阱 揭秘银行理财产品五大陷阱(二)

“那个时候没有人提示风险。”丁女士回忆说,她告诉记者,她还清晰地记得理财经理当时说就算港股直通车不出台,凭借银行和挂钩信托公司的理财经验,10%的收益率还是很有保障的,在签委托合同的时候,理财经理让丁女士重点看了投资期限、认购起点和预期收益率,而对印在另一篇纸上的风险提示一栏迅速带过,还说“那是附加条款,只要知道有风险就行了”。

“我现在把我自己手里的这份合同很仔细地看了又看,才知道投资银行QDII产品风险不亚于直接买股票,而且是买者自负。但当时就偏偏忽略了风险。”丁女士对自己的“大意”很是后悔,而就在目前,还有很多银行的理财经理们,仍在以相同的方式诱使投资者将风险提示理解为“附加条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5283.html

更多阅读

产品经理的那些事 pdf 产品那些事(二)

  一、如何构建产品的价值:1、从客户价值出发:企业首先需要补上为目标客户创造独特价值的基础营销课程并落到实处,国内企业能真正做到在客户价值层面审视产品并不断进行产品创新的企业屈指可数,产品之于客户的价值常常只停留在经济利

最有效的线下推广方式 如何有效进行产品分类推广(二)

       说明:        1、对于媒体宣传:A类产品主要任务是“形象”,B类产品主要任务是“出量”,所以两种产品在媒体宣传上的方式有差别性。A类产品注重的是产品利益点的发布,B类产品注重的是促销信息的发布;其发布的范围和针

声明:《保险理财产品陷阱 揭秘银行理财产品五大陷阱(二)》为网友卖梦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