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的误区 企业理财之八大误区



  对现代企业而言,具有不同的理财观念不仅关系到企业的业绩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整体来看,我国企业目前的效益欠佳,这固然有宏观经济环境的原因,但企业理财观念及理财方法存在误区也是一个重要的缘由。

误区一:资金越多越好

资金是企业经营必不可少的原动力,是企业经营赖以依存的基础。资金的多少决定了企业的规模经营程度,因此不少企业把理财的重点放在千方百计地筹资上,总以为只要有了资金,企业经营就会如鱼得水。但事实上,很多企业的资金并不缺乏,缺乏的是营运资金以及运用资金的能力。这必然导致优质资产少,劣质资产多,资产流动性差,变现能力不强。一个企业应拥有多少资金,必须与其自身的经营规模、投资方向相适应,一味追求取得增量资金而盘活存量资产,往往是其经营失败的祸根。

误区二:筹资比用资更重要

 理财的误区 企业理财之八大误区

现实中,企业的财务经理总将“资金紧张”挂在嘴上,并常常为筹资疲于奔命,认为企业的理财目标就是筹资,只要筹到资金便是见到了效益。但任何筹资渠道来的钱都不是免费的“唐僧肉”,而很可能是一块“烫手的山芋”,因为资金的提供者总要获得期望中的收益。企业没有好的投资项目,或投资收益远低于筹资成本时,不如不筹资。“企业是在为银行打工”,这句话形象地反映了企业经营者的某种心态。例如某上市公司,发行股标筹集了四亿多元的资金,结果半年下来亏去50%。除了违规和欺诈的因素外,没有好的投资项目、不会用资也是造成亏损的重要因素。

  误区三:发行股票是最好的筹资渠道

近年来,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进了证券市场,在企业资金来源方面改变了以往主要依赖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状况。由于证券市场特有的直接融资功能,使一些企业片面地认为发行股票是最好的筹资渠道,可以筹集永久性资本供企业长期使用,甚至把它看作是无代价的,所以有更多的企业急于搭上这列车,但按照资本结构理论,一方面,企业的资本总额中同时有一定比例的权益性资本和债权性资本,才可能使企业加权平均的资本成本最低,从而形成最佳的资本结构;另一方面,任何资本来源都是有成本的,在一定程度上,权益性资本的成本甚至大于债权性资本的成本。

误区四:举债经营有利无弊

举债经营具有财务杠杆作用,因此许多企业虽然不刻意追求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但也对高负债率熟视无睹,似乎认为负债越多,财务的杠杆效应越大。事实上,举债的财务杠杆作用必须要在总资产报酬率大于债务成本率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实现。目前,很多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是远远低于债务利率的,也就是说其通过举债获得的资金所创造的利润连债务成本也负担不了。杠杆作用还要求在权益性资本与债权性资本之间建立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这不仅要考虑利率水平,而且要考虑权益性资本的期望报酬率,因此举债经营必须慎重。

 

误区五:资本扩张总是好事

资本的本质属性是追求价值增值,规模经营是实现最大限度的价值增值的重要途径。基于此,很多企业把资本扩张放在其经营的首要地位,特别是一些新的公司或新上市公司,其扩张的渠道主要是通过收购、兼并或大比例送转股票。但企业扩张时,业绩增长应当与资本增长同步或者应当超过资本扩张的步伐。近年来不少上市公司大比例送转股票后,每股收益所表现的业绩出现同比例但反方向的滑坡,从而使其股价由“贵族”沦落为“垃圾”。

有些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甚至连续几年跌破配股的及格线,丧失了直接融资的资格,将自己逼到了绝境。这些企业破产倒闭不是因为经营管理不善,而是过度扩张。由此可见,资本扩张虽然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要有限度,企业必须在业绩增长有保障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情况决定扩张的步伐。

误区六:保有非现金实物资产比保有现金资产更有利

企业在筹资后会根据经营的需要,把货币性的现金资产转化为物质性的资产,以保证其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由于物质性资产具有高获利能力,故很多企业往往急于通过投资、购置设备把现金资产“消费”出去,以期望获得高额收益,忽视了流动性管理的需要。甚至有些企业不愿意制定最佳现金余额,无法满足其支付性、偿债性、预防性和投机性需求,从而导致支付危机,引发财务风险。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香港百富勤投资公司在一夜之间清盘的事实就充分说明了缺乏现金资产所隐含风险的致命性。

误区七:股票股利比现金股利对企业更有利

许多上市公司在向投资人分派股利时,总喜欢采用股票股利方式,一方面是基于股本扩张的要求,另一方面是为了节约现金流出。在分配时,相当多的公司选择股票股利而非现金股利,以求得较好的市场口碑,为“庄家”拉抬股价、操纵市场服务。有些公司连续多年股票股利分派都在30%以上,由于对每股收益的稀释作用,使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不断下降,股价下跌,影响了公司通过配股筹集新的资本,另一方面,投资人往往也因此没有获得实际现款的回报,失去对公司投资的信心。

误区八:亏在暗处比亏在明处好

盈利是每一个企业经营者所追求的目标,但由于行业因素、宏观经济环境以及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总有一些企业在某一经营期间发生亏损。在国有企业,企业的业绩直接关乎到经营者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关乎到职工的福利待遇,这就使得有些企业不愿意公布其真实经营状况,粉饰报表、操纵利润,制造虚假繁荣,如该计提的准备不提,该核销的坏帐不核销,该处理的积压存货不处理。还有些企业认为没有变现的损失不是损失,导致资产质量下降,获利能力削弱。

综上所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正确认清和判断财务管理的处境,摒弃一些错误的认识,才能使企业管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立于不败之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5812.html

更多阅读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低碳经济下的中央企业发展之路

     静观低碳经济兴起 审慎思考发展方向  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正式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40%。 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

顾海冬:沃尔玛的理财之道

  “沃尔玛”能成为全球零售业的超级巨人,与其有着深厚的企业文化底蕴的理财之道,不无关联。   信守微利   从沃尔玛诞生那天起,它的经营者们就在门前立起了两块牌子,一边写着“低价销售”,另一边写着“保证满意”。这两条

刘永好:危机下的民营企业发展之路(2)

三 作为民营企业新希望[13.79 9.97%]集团的董事长,我从商已经28年了。这28年我和公司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创业阶段,也就是从1982到1995年。我们既当经理、董事长,又当搬运工、会计、司机,因为那个时候没有条件,也没有实力,最

刘永好:危机下的民营企业发展之路(1)

一 我是养猪人,四川历史上有一句话叫“黑毛猪儿家家有”,养猪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积肥。四川历来是全国养猪最多的地方,四川的养猪业发展得很好很快。有一段时间,四川的钢铁不够,就用猪去换。 但是这两三年,作为养猪人我们困惑了。2007年

八大心态素质课35分钟 心态决定一切 创业理财之八大黄金心态

有人会跟“钱”过不去吗?相信没有,谁会傻到故意与“钱”为敌。只是这“钱”的脾气并不好捉摸,你想让它变得越来越多,可它偏偏会变得越来越少,为此不少人都对“钱”的问题感到挠头。 >>什么样的男人能成为富翁?    很多人每天起早贪黑

声明:《理财的误区 企业理财之八大误区》为网友画角声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