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qq涨价 企业如何在涨价年代胜出



在2001年,如果有人对你说,七年之后原油价格每桶突破60美元、金价会回升至差不多每盎司700美元、粮食价格连年高涨、刚刚泡沫破裂不久的道琼斯指数又能上升至13,500点,你一定会认为此人是疯子,或者是那些一味鼓吹中国威胁论的假洋鬼子分析师。

在2001年,如果有人对你说,THINK PAD笔记本会变成联想的品牌,万科一年卖房子能卖到300亿元,工商银行会成为世界上头几大市值的上市公司,你也会毫不犹豫地把他视为股评黑嘴或者传销妄人。

不过,这些却是过去数年间已经陆续发生的事实,且没有迹象显示,这种强大的全球化下资产价格升涨的趋势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所改变。

一语概之,现金越来越不值钱!

虽然货币在今天仍然是交易媒介,但肯定已不是真正的十足价值购买力的保障。由于前所未有的、全球性的货币供应和信贷膨胀,货币已无法发挥“以等值购物”的重要功能,普通大众面临再分配的压力,手上血汗钱的购买力减退。

除了中短期的调整,除非各央行改变其货币膨胀政策,且实时提高利率,各地的资产价格在名目上仍会继续增长。而根据种种迹象,各国央行能够下决心出手的情况,大概在未来几年都不会发生。所以,可见之将来,投资者应可利用从资本市场获得的回报保障储蓄,免受贬值损失之余,还多出一些消费能力。

归根结底,在投资世界一切由供求定律决定。需求量大的商品往往比供应量大的商品更快升值。现时,几个主要国家的货币供应增长每年约为百分之十,而资产供应却没有相应增加,造成资产价格相对于货币而言是在持续上涨。诚然,现时货币供应的爆炸性增长在将来可能会逆转收缩,从而导致资产价格大幅滑落;但要扭转现时的情况,必须先收紧货币供应,大幅提高利率及银行的最低储备要求。各国央行清楚了解,以现时各国的高负债,这些猛烈措施会引致全球经济衰退,大量失业及社会不安。所以,它们会尽量避免或阻延这些后果,该情况于是助长了资产价格的膨胀,及现金储蓄的不断贬值。

不可否认,全球性的资产涨价趋势已持续了五年,人尽皆知。亦因此,这投资方式看来简单易赚,事实却未必如此。可以预见,投资者必须更小心运用资金做投资决定。

而这样的背景,就便于我们理解以下的悖论:

一方面,是海外由官到商,都在吆喝人民币需要升值;另外一方面,手握人民币现金和储蓄的人则是因为猪肉价格的上涨带来的蝴蝶效应和惴惴不安,抱怨通胀阴影下为什么钱不如以前好用了。

同样,这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一方面,中国是全球第一大的手机市场和本土旅游市场,全球第二大的汽车市场和家电市场,全球第三大的广告市场,全球第五大的证券市场。另一方面,中国的政策制订者们和全世界的经济智囊们最苦恼的问题却是如何才能“拉动内需”,说服老百姓掏出更多的钱来进行消费。

这一组数据足以让那些希望在中国市场可见之未来大展拳脚的人感到一丝郁闷:中国的GDP以每年超过8%的速度在成长,可消费在中国GDP中所占的份额却从1995年的47%跌至2005年的37%。拥有20%世界人口的中国,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占世界GDP的总量已经接近20%,但占世界消费总量却只有区区3%。

所以,这样的年代之下,你能够看到垄断性质的中移动和中石油一类资源能源企业的利润攀升、市价飙涨;又能够看到万科这样的地产开发商从令人不可思议的角度来完成土地储备和利润计划。相比之下,其他的属于开发竞争类的企业,都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消费者比起以前更看重自己的钱包,而你的上游原材料的成本又在节节上升,仅仅靠压缩职员薪水已经不足以支持公司实现那些由咨询顾问提供的宏大战略,更不要说那个时常出现的“宏观调控”的字眼……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能够持续脱颖而出维持增长的公司,大多是和新技术新产业相关的公司,例如百度、阿里巴巴和招聘网站。不过请大家放心,其实不一定是互联网企业才能有机会,做新能源的公司,也过得很好。

另外,更加值得重视的一类是和大众密切相关的,但是又不仅仅停留在传统产业层面的公司:像体检公司、大跨度的品牌连锁经营、用网站销售母婴和家庭产品、本土化的培训服务和金融服务公司……过去半年,有三位数字的这些公司案例在我的观察列表之上。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在一个资产价格持续上扬的年代,在传统的产业链上、非常坚定地切入了一个不容易受到成本波动殃及的环节,而且争胜的武器就是领先以及不断在完善的服务。

这就是我与那些希望在资产价格涨升年代跑赢别人的企业家分享的感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5969.html

更多阅读

声明:《企业qq涨价 企业如何在涨价年代胜出》为网友第十九个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