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葫芦兄弟上篇 《美元复兴十年?or中国痛苦十年?》 上篇 中国透支篇 第二章



      根据影子银行参与主体结构,主要分为资金供给方所承担的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金融/信用中介机构承担的流动性风险和期限错配风险。由于影子银行的资金链比常规银行的信贷更长、更复杂,影子银行风险(以次贷危机为例)将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方面,我们认为,投资者更高的预期回报与更低的实际回报存在不匹配风险。不管是企业的资金投放,还是金融中介的信用业务,风险都会传导到资金的提供者,如近期发生的温州民间借贷风险、“华夏银行”代售事件等。

  

  影子银行的投向多为传统信贷约束的领域,越是高风险的项目,越是愿意采用更高融资成本来融资,影子银行融资存在“逆向选择”。对企业而言,影子银行资金的融资成本较高,如果回到产品购买者,一部分产品收益实际上对风险没有充分补偿,而银行等信用中介则抽取不菲的中间收益,使得最终投资者的风险收益呈现错配。此外,部分投资者对高回报对应承担的风险认识有限,在风险识别能力有限条件下过度追逐高收益。

  

道德风险

  我们认为,银行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背后,绝大部分依赖于银行信用,而银行信用实际上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隐性担保。政府隐性担保与刚性兑付的不对称,也将导致最终投资者的风险与收益不匹配。未来随着投资者风险和收益意识的重塑,需要破除政府隐性担保,提高利率市场和产品的定价有效性,最后来破除这种“刚性兑付”。

  

流动性风险

  我们认为,由于理财或信托等金融中介普遍采用期限错配、流动性错配等资金运用,这将导致流动性风险。信托方面,目前仍依赖银信合作业务。2012年第三季度末银行理财资金主导的“银信理财合作单一资金信托”1.84万亿元,占全行业6.32万亿元信托规模的29%。此外,2012年大量采用变相的信托受益权方式使得银信合作的真实规模被低估。不管是信托、券商,还是其他通道,通道费率极低,但金融中介机构仍会承受直接与连带责任风险,收益与风险不匹配将增加金融体系风险。

  

期限错配风险

  我们认为,由于银行理财产品广泛采用“资产池”模式,资金运用并非以“一对一”方式展开。一旦资产运用被限制为“一对一”,资金池规模的缩减将导致融短贷长不能持续,这将导致金融市场爆发流动性风险。对于银行理财产品而言,现在这类产品的库存估计在8万亿至9万亿元,约占总存款的10%以上。银行理财产品提供的回报短期内通常略高于监管的存款利率。随着月末理财产品集中到期,从表外回流进储蓄账户,但是到下月开始将储蓄资金切换到更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中。因此,资产负债表数据高估了银行的真实存款基础,隐藏了银行资金和投资结构的透明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601.html

更多阅读

声明:《新葫芦兄弟上篇 《美元复兴十年?or中国痛苦十年?》 上篇 中国透支篇 第二章》为网友网球王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